2025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24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在农田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猛禽,则雷鸟的数量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3、形成“赤潮”和“水华”的生物中,很大一类是(),是判别水域是否污染的指示生物.A.病毒B.藻类C.苔藓类D.鱼虾类4、尿液的主要成分是()A.水B.尿素C.无机盐D.以上都是5、能分泌碳酸碳(珍珠的主要成分)的结构是()A.外套膜B.贝壳C.足D.海螵蛸6、【题文】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各医院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者C.切断传播途径D.使用方便7、(2016•湘潭)有研究表明:提取健康人粪便中的微生物,注入到病人的肠道内,可以快速治愈长期腹泻的病人.由此可以推测,肠道微生物与人的关系是()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细菌的三种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_。9、下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它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用图中标号表示为___________。(2)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血液流经⑤____________时,发生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______]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_________和部分的无机盐等被重吸收。(3)与血浆相比,原尿不含大分子____________,其他成分相似。(4)图中标号①、②处流的血液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10、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当你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11、有个小朋友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别人说他不是他父母生的,原来这个小朋友是单眼皮,而他的父母是双眼皮.现在你学过遗传了,请按下面的思路给解释一下.(假如双眼皮是由A控制的,单眼皮由a控制的)

(1)这个小朋友是单眼皮,他的基因是____.

(2)小朋友的爸爸的基因组成是____,妈妈的基因组成是____.

(3)这样这个小朋友的父母在所生的子女中,基因组成应该有三种,除了AA外,还有哪两种?____和____.12、人类的白化病;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决定正常的基因为显性,可用大写字母A表示;决定白化的基因为隐性,用小写字母a表示.如果有一对表现正常但基因组成又都是Aa的青年男女结婚,问:

(1)这对新婚夫妇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有____种.

(2)他们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可能有____,其中发育成的子女会是表现正常的基因组成是____,表现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14、距今6亿年左右的地球,陆地上生活着许多高大的蕨类植物。()15、判断题:控制生物形成各种特征的是基因。16、青蛙和企鹅都能在水中和陆地活动,它们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是变态发育______(判断对错)17、少量表明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18、只要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就会患病。()19、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20、动物能给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药品及各种原材料等,但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1、现在动物种类数量不断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栖息地受到破坏。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8分)22、(6分)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探究:将30只健康小白鼠(年龄、大小、胖瘦等条件均相似)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B两组。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小白鼠的“生物钟”,B组小白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小白鼠走同一迷宫,记录小白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5小时后,让A、B两组小白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如下表的数据:试分析回答:(1)B组在此次探究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____组(“A”或“B”)小白鼠的记忆力较差,受该实验的启发,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____。23、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一种植物)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______。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人的认识作何修正?______。

(2)请你继续做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在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及在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的植物开花情况,设计方案(用图示的方式呈现)。______。24、【题文】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对鸡自然孵化进行了观察和孵化温度的测定。自然孵化条件和过程如下:

①母鸡体温:42°C;

②母鸡在抱窝(孵卵)时鸡卵温度:不足40°C;

③母鸡下抱(即离开需孵化的卵)时;鸡卵温度低于30°C

④母鸡在抱窝时;每隔一定时间用爪和喙翻一次鸡卵;

⑤母鸡两天下抱一次;

⑥小鸡孵化时间为21天。

下面是该科技小组进行的两组实验:

A组实验:取一定容积的大纸箱;箱内以60w灯泡加热,用手动调温器来控温,模拟自然状态②③④⑤孵化一批小鸡。

B组实验:使用与第一次实验中同样的用具;对另一批鸡卵进行42°C恒温条件孵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组实验中缺少一种最重要的实验用具是什么?____。

(2)B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

(3)如果先孵化出小鸡的是A组,孵化率高的也是A组,则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

(4)如果给予合适的外界条件,所有的完好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吗?____

原因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4题,共40分)25、连线题

A、子房壁a、胚B、胚珠b、种皮C、珠被c、种子D、受精卵d、果皮26、(1)请将下列动物行为的序号填写下在相应的表格内。行为类型动物的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节律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①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从墨囊中喷出墨汁。②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③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④雌鸟衔虫喂养雏鸟。⑤蚂蚁间的分工合作。(2)请将下列相关食物的序号填写右边在相应的表格内。微生物类型相关食物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食用菌药用菌①冬虫夏草②酸奶、泡菜③蘑菇④面包、馒头⑤醋27、【题文】左栏列举的是科学家人名;右栏是他们的主要成就.请将它们连接起来。

1.达尔文。A.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2.袁隆平B.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3.普利斯特利C.研究出杂交水稻。

4.巴斯德D.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28、将下列微生物与其营养方式连起来。硫细菌____A自养炭疽杆菌____青霉____B寄生肝炎病毒____硝化细菌____C腐生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30分)29、【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30、【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31、【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试题分析:若捕捉了全部猛禽后,雷鸟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上升;后来雷鸟增多会使植物减少,植物减少导致雷鸟由于数量太多,食物不足而大量饿死,雷鸟因死亡而数量减下降,故雷鸟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答案】C2、C【分析】【解答】解: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靠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动物语言.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特征.3、B【分析】解: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单细胞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中单细胞的浮游藻类(如蓝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它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也叫水华现象.

故选:B

“水华”也叫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人类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避免出现水华现象.【解析】【答案】B4、D【分析】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尿素”、“无机盐”.

故选:D.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解析】D5、A【分析】解:河蚌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与同侧贝壳紧贴,构成外套腔。当我们掰开一个河蚌的壳后就可看到贴在贝壳上的这一片状结构。蛤、蚌类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

故选:A。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外套膜的特点及功能。【解析】A6、C【分析】【解析】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有些病原体通过重复使用的输液器、注射器传播疾病。【解析】【答案】C7、A【分析】【解答】人的肠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人体有益,同时,人体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两者之间彼此有利,由此可以推测,肠道微生物与人的关系是共生关系.

故选: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其中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熟练掌握共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杆状球状螺旋状【分析】【解答】细菌是一类极其微小的微生物;其形态多种多样,大体包括球状;杆状、螺旋状。

【分析】此题是道基础题,对于细菌的形态可对比病毒的形态来掌握。9、(1)肾脏④⑤⑥

(2)肾小球⑥葡萄糖

(3)蛋白质

(4)动脉血动脉血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解答的关键是理解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

【解答】

据图可知:①是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入球小动脉;②是从肾小球流出的血管,叫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④是包在肾小球外的囊叫肾小囊;⑤是肾小球;⑥肾小管。

(1)肾脏由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可见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因此是肾脏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单位用图中标号表示为④肾小囊、⑤肾小球、⑥肾小管。

(2)尿的形成要经过⑤肾小球的滤过和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⑤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⑥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

(4)⑤肾小球由①入球小动脉分出许多条毛细血管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成②出球小动脉,尿的形成中⑤肾小球起滤过作用。因此,图中标号①、②处流的血液分别为动脉血和动脉血。

【解析】(1)肾脏④⑤⑥(2)肾小球⑥葡萄糖(3)蛋白质(4)动脉血动脉血

10、略

【分析】试题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因此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同时,从肺的结构来看,肺泡又是肺的结构单位,由于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它们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气体由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当你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于血液的浓度,所以氧气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完成气体交换.考点:此题考查了肺泡一血液的气体交换,解答时结合肺泡好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图示进行解答.【解析】【答案】毛细血管氧气二氧化碳11、略

【分析】

已知:双眼皮是由A控制的;单眼皮由a控制的,该小朋友是单眼皮,则其基因组成是aa,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因此其双眼皮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而不可能是AA;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aa

(2)Aa;Aa

(3)Aa;aa

【解析】【答案】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12、略

【分析】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有一对表现正常但基因组成又都是Aa的青年男女结婚;则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1)由遗传图解可知;夫妇均产生两种生殖细胞:一种生殖细胞含基因A,另一种生殖细胞含基因a.

(2)由遗传图解可知;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有三种情况:AA;Aa、aa,其中能发育成正常子女的基因组成是AA、Aa,表现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1)2

(2)AA;Aa、aa;AA、Aa;aa

【解析】【答案】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

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分析】试题分析: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中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解析】【答案】×14、√【分析】试题分析: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故答案为:√考点: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解析】【答案】√15、A【分析】【解答】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而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

故答案为:√。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的组成物质的功能;要区分清楚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染色体;DNA和基因中,基因是基本的遗传单位,只有它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征)表现.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习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在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有一种叫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就是基因.基因是通过指导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16、×【分析】解: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企鹅属于鸟类,没有变态发育过程.

故答案为:×.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卵生;企鹅属于鸟类,体内受精、卵生.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是考查的重点.【解析】×17、×【分析】试题分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解析】【答案】错18、×【分析】试题分析: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熟练掌握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明确细菌有的是有益,有的是有害的。【解析】【答案】×19、×【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环境不断变化,因此生物只有不断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有的变异对生物个体本身有利,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变异是有利变异,对个体生存不利的变异是不利变异,如玉米的子代有高杆和矮杆的变异,高杆有利于玉米的生存,是有利变异,矮杆不利于玉米的生存,是不利变异。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变异的类型。【解析】【答案】错20、×【分析】【解答】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解答此题从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面切入.21、A【分析】【解答】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动物种类数量不断减少.因此人类的活动对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威胁生物多样性生存的原因所占的比例方面来切入.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8分)22、(1)对照作用(2)A按时作息、早睡早起、不开夜车等(只要合理答对一条就可以)【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常熬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应遵循的原则。【解答】(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分析资料可知,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则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2)分析表格可知,A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通过分析该资料可知,打破“生物钟”,作息不规律,影响记忆力,影响健康,因此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青少年,如:按时作息、早睡早起、不开夜车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解析】(1)对照作用(2)A按时作息、早睡早起、不开夜车等(只要合理答对一条就可以)23、黑暗期的长短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分析】解:(1)根据实验设计可知变量为黑暗期的长短;实验中光照时间都是临界点16h;对黑暗期进行了控制发现黑暗期小于8小时的都没开花,黑暗期多于8小时的都开花了,所以可以得出前人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正确结论应该是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

(2)进一步实验是探究在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及在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的植物开花情况,前题是不插入黑暗期和光照期时设计的实验都要能开花的,所以黑暗期可以多于8小时,答案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黑暗期的长短;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

(2)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应用能力,对照实验的关键在于变量的分析及对照组的设置。【解析】黑暗期的长短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2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此实验要进行孵化温度的测定;所以需要温度计,B组适合鸡卵孵化,A组箱内以60w灯泡加热,温度比B组较低,A组与B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B组是对照组,A组是实验组,如果A组先孵化出小鸡,且孵化率高,说明鸡卵在自然状态下孵化进度;孵化率最高,鸟卵要想孵化出小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卵必须是受精卵,必须具备胚胎发育所需的适宜的温度,保证孵化时所需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考点:鸟卵的发育。

点评:此题较新颖,掌握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熟知鸟卵孵化所需的条件,进行解题。【解析】【答案】(1)温度计。

(2)对照试验。

(3)鸡卵在自然状态下孵化进度;孵化率最高。

(4)不能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五、连线题(共4题,共40分)25、A——d

B——c

C——b

D——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果实种子的形成,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答的关键。【解答】传粉受精完成后,雄蕊、柱头、花柱都开始凋谢,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解析】A——dB——cC——bD——a2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从墨囊中喷出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属于随着季节改变的节律行为,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属于攻击行为,雌鸟衔虫喂养雏鸟是为了抚育后代,属于繁殖行为,蚂蚁间的分工合作属于社群行为,(2)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醋酸菌用于酿醋,酵母菌用于制作面包、馒头,蘑菇是大型真菌。可以食用,冬虫夏草属于药用菌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人类对微生物的应用。【解析】【答案】(1)①③②④⑤(2)②⑤④③①2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普利斯特利将绿色植物与蜡烛放在一起,与小白鼠放在一起,蜡烛能正常燃烧;小白鼠正常活着,说明它们都得到充足的氧气,而装置内的氧气只能由绿色植物提供,因此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考点:生物学史。【解析】【答案】BCDA28、ABCBA【分析】【解答】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其营养方式为自养.

炭疽杆菌为细菌;靠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营养方式为寄生.

青霉菌利用长长的菌丝吸取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故营养方式为腐生.

肝炎病毒只有寄生在人的体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故营养方式为寄生.

故答案为:

【分析】(1)自养是指自己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维持生活的方式;(2)异养是指无法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的生活方式,包括寄生、腐生,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六、其他(共3题,共30分)29、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