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浙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宗法制的行用范围,传统看法认为宗法制只行于大夫、士阶层,近来学者又多认为天子、诸侯亦行宗法制。以李学勤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进而认为,庶人亦不能被拒于宗法制门外,宗法制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奴婢除外)普遍存在。据此可知宗法制的行用范围A.需要进一步进行史料实证B.拓展研究视角定能得出真相C.传统看法更接近历史真相D.需要进行考古挖掘才能印证2、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后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B.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C.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D.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3、公牛背上一跃(如图)的真正含义至今无法解读;类似的未解之迷在克里特文明还有。

①迷宫的主人。

②双刃斧。

③线文。

④线形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运动汹涌澎湃。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A.古老印度为独立付出了领土分裂的代价B.津巴布韦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C.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D.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5、在秦始皇陵西侧出了大量秦时期的器物;如图中的金骆驼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B.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C.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6、关于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推广的程度,学者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汉代已普遍使用或以牛耕为主,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该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由此推断A.铁犁牛耕推广程度尚缺证据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C.只有一种观点与史实相符合D.史观的差异导致意见出现分歧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亚圣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史料出处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

(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

A.颜子亚圣地位仅为民间说法B.颜子贤能不及孟子是历代共识C.理学的盛行使孟子地位提升D.儒家圣人地位完全由政府左右8、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今“清华简”出,则先秦历史之认识,别有洞天。2021年岁末,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有学者认为《五纪》不过是言黄帝的“百家”之一,有不同的属辞比事(作文纪事)亦属正常;有学者从共同体内君臣关系出发,提出“子”乃子爵“之谓;有学者则释“子”为一种“社会性关系称谓”。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上述讨论,说明()A.清华简是学界公认的可信史料,对此大可不必予以质疑B.对学界视为定论的传统说法,不可官从,应当以新史料为据C.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需要一家独断,更需要媒体的引导D.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探索历史的奥秘)

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冲击下;克里特文明进入了快车道,靠近海岸的地方出现了堪称“宫殿”的大型建筑群。这些宫殿规模相当大;结构紧凑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为优质石材。宫殿内部即便以现代标准衡量也称得上豪华,里边发现了大量青铜短剑、精美的壁画、雕塑和其他奢侈品,还有以现代标准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设施。种种迹象表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也同周边地区的人们进行海上贸易。

材料二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目前研究者对克里特文明覆没的确切原因只能进行猜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岛内严重的社会动乱造成的损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坏,同样可能是由于内部动乱和外敌入侵合力造成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局面。无论如何,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原因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兴盛的表现,指出今人对克里特人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指出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对西方文明史研究的意义。10、下图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与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举行会晤的照片。在奥巴桑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江泽民主席讲道:“尼日利亚历史悠久;人民勤劳智慧。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诞生了著名的诺克文化。诺克文化是迄今所发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文化,尼日利亚也因此成为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4分)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4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7年;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层人架70多具。坑中有铜器10件,分为礼器;工具、武器和装饰品四类,部分礼器刻有铭文。陶器32件皆实用器,玉器4件,璜、鱼、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贝较多,保存好者达718枚。综观上述遗迹遗物,圆坑应属殷墟文化第四期,为祭祀坑。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遗物,计有铜、玉石、象牙、贝等种类,青铜器439件,玉器131件。根据发掘清理情况分析,其放置时是有一定次序的。首先是置放大量海贝和玉石礼器、青铜兽面、小型青铜件以及树干等。其次再置放大型青铜容器和青铜立人像、人面、树座等。最后置放一层象牙。坑中出土的青铜人面像、人头像有的已损坏,多经过火烧,大部分遗物遭损。据此推测大多数遗物中在投置坑中之前为人们举行某种仪式时有意损坏的。综观上述遗迹遗物,二号坑的时代,大致相当殷墟晚期,其性质应是祭祀坑。

——摘编自徐自强《广汉、安阳祭祀坑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比较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遗迹遗物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地出土遗迹遗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几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发现表明;蜀地曾有一个特色鲜明的古代文明。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一种朴素而充满生机活力的认识。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秦汉之后,从出土大量汉画像砖、摇钱树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区盛行一种以升入天国、极乐长生为主题的崇拜习俗。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赵殿增《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1)根据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结合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分析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

材料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的着装示意图。

(1)材料一展示出三星堆青铜器的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青铜立人像的着装情况怎样?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青铜立人像的形象,说明了什么?15、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

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材料一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唐]吴兢《贞观政要》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材料二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1)在两则材料的的记载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两则材料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叙述可信,为什么?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5分)18、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学者对于宗法制的实行范围有分歧,因此需要进一步史料的实证,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根据现有资料无法认定传统说法更接近历史真相,选项C排除;考古资料是历史研究中所依据的资料之一,还要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选项D排除。2、C【分析】从材料中的“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来看,说明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受到作者自身观点或明或暗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变迁的影响,排除A项;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A【分析】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的泥版残片,有两种文字形式,被称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于1952年被文特里斯破译,证明其为希腊语的一种古代形式,使用于迈锡尼文明时期。而线形文字A则至今未被破解。它的破解是考古学上的“圣杯”。故④是未解之迷。其它都是已经破解的,故A项组合正确。4、B【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但原来的英属印度分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1990年,纳米比亚共和国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1999年,巴拿马从英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5、C【分析】【详解】

金骆驼是秦代的实物,而骆驼是西域的动物,中原少见,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已经存在,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C正确;金骆驼无法反映当时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B错在“最早”,排除;通过题干无法证实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排除D。6、A【分析】【详解】

随着考古的深入和研究的深人,可以考证并日益接近历史的真相,排除B项;题干材料两种观点意见不一,但随着考古的深入和研究的深入,对于秦汉铁犁推广程度会有新的认识,排除C项;两种观点意见分歧主要是所掌握的实物证据不足导致的,与史观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铁犁牛耕推广程度之所以出现分歧,主要.是实物证据和史料不足而影响的,故本题选A项。7、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史料探究。颜子为亚圣的说法记录进了《唐会要》和《元史》,说明得到了官方认可,故排除A项;根据“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可知二程认为颜子的贤能是超过孟子的,故排除B项;二程、朱熹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不代表政府,他们认可颜子亚圣的地位,说明儒家圣人地位不仅仅是由政府左右的,故排除D项。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认为孟子要优于颜子,最终由于理学的兴盛奠定了孟子亚圣的地位,故选C。8、D【分析】【详解】

“清华简”中的“黄帝有子曰蚩尤”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学者从专业角度分析,即结合文献的历史背景去解读“黄帝有子曰蚩尤”,而非单纯从字面角度分析,这说明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D项正确;“清华简”属于文献史料,应当参考其它史料进行对比验证,排除A项;新史料的利用前提是真伪,排除B项;媒体的引导并不一定利于历史研究,而一家独断更不是历史研究应当主张的,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这些宫殿规模相当大;结构紧凑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为优质石材。宫殿内部即便以现代标准街量也称得上豪华,里边发现了大量青铜短剑、精美的壁画、雕和其他奢侈品,还有以现代标准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设施。种种迹象表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也同周边地区的人们进行海上贸易”以宫殿为中心的城市繁华;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社会生活充满情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无法释读线性文字A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实物和历史传说。

(2)第一小问,“原因可能是由于岛内严重的社会动乱造成的损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坏同样可能是由于内部动乱和外敌人侵合力造成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局面”可知为社会动乱;外敌入侵;火山爆发和地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使希腊跻身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解析】(1)表现:以宫殿为中心的城市繁华;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社会生活充满情趣。

原因:无法释读线性文字A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实物和历史传说。

(2)原因:社会动乱;外敌入侵;火山爆发和地震。

意义:使希腊跻身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10、略

【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解题的思路是:首先,概括归纳出材料的观点;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由材料信息“诺克文化是迄今所发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文化,尼日利亚也因此成为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可知,材料的观点是“尼日利亚是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从“为什么”“怎么样”两个角度分析该观点即可。【解析】①以金字塔为标志的古埃及文明并不是由非洲人类的主体—一黑人创造的。②真正纯正的黑人文明发祥地在西非,具体地说是在尼日尔河流域,这里被称为黑非洲。③西非黑人文明的最高体现是它的雕刻艺术,以尼日尔河流域为中心的西非雕刻有着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史,基本上有三个繁荣期,即诺克文化期、伊费文化期和贝宁文化期,也正因为有了这三大一脉相承的古代文化,尼日利亚才被誉为“黑非洲文化的摇篮”。11、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双方叙述一致。

(2)本题属于开放试题,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即可。【解析】(1)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指出三项即可得3分)双方叙述一致。(1分)

(2)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3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可得4分。12、略

【分析】【详解】

(1)不同点:根据材料“陶器32件皆实用器;玉器4件,璜;鱼、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贝较多,保存好者达718枚”“计有铜、玉石、象牙、贝等种类,青铜器439件,玉器131件”可知,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贝类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青铜器和玉石器为主;根据材料“坑中有铜器10件,分为礼器、工具、武器和装饰品四类,部分礼器刻有铭文”可知,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有成熟的文字,三星堆祭祀坑未出土文字;根据材料“1977年,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层人架70多具”可知,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有人殉现象,三星堆祭祀坑基本上无这种痕迹。

(2)特点:三星堆和殷墟都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说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同时期中国文明发展程度较高;两地遗址中有相同内容,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两地遗址的遗址坑都是祭祀用,重视祖先崇拜。【解析】(1)不同点: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贝类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青铜器和玉石器为主;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有成熟的文字,三星堆祭祀坑未出土文字;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有人殉现象,三星堆祭祀坑基本上无这种痕迹。

(2)特点: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文明发展程度较高;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重视祖先崇拜。13、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材料“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可知;古蜀文明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国家),文化多元融合。说明:根据材料“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国是一个神权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和铜贝,表明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汇而成。

(2)关系:根据材料“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可知,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观念,是古代道教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来源之一。【解析】(1)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国家);文化多元融合。

说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国是一个神权国家;从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和铜贝,表明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汇而成。

(2)关系: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观念,是古代道教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来源之一。14、略

【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图片的信息及所学,可以得出该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的特点。

第(2)问;人像的着装情况可根据材料中人像的信息分析得出。要认真观察图片中的细微之处。

第(3)问,形象要从五官、体形、衣着等方面入手。其所反映说明的内容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地位。从而得出答案。【解析】(1)特点: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

(2)穿了三重衣服:外为单袖齐膝左衽长襟衣;中着双袖右衽鸡心领,里面还有一件窄长鸡心领短衣。

(3)形象: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浓眉大眼,方颐大耳,身着三层衣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说明青铜立人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其它如:侧面反映了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或展现了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等内容均可)。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可知秦朝统一度量衡采用中央由丞相负责,主管官员负责督查校准,并制定相应的处罚等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为第一手史料对文献记载有更好印证、补充、订正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历史真相。【解析】(1)中央由丞相负责统一度量衡;主管官员负责督查;按期校准;限定误差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标准(5分)

(2)印证、补充、订正文献资料,有助于认识历史真相。(3分)16、略

【分析】【详解】

(1)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人物、旱灾、民饥;根据两则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双方叙述一致。

(2)分歧:根据材料“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可知,《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根据材料“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可知,《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宋代材料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解析】(1)时间;人物、旱灾、民饥;双方叙述一致(或:两则材料互相印证)。

(2)分歧:《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若整体概括为“在隋文帝是否赈济灾民的问题上有分歧”也可得2分)

宋代材料可信。《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或:歌颂贞观之治、美化唐太宗统治,有明显政治倾向),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或:《资治通鉴)》)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或:《资治通鉴》汇集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叙述)。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7、略

【分析】关于世界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观分析。首先要给出明确的分界线。如果用整体史观,要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观,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义,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起点,是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转折点,因而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或上限。

点睛:史观又叫历史研究范式,是高中历史学习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