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8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_第1页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8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_第2页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8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_第3页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8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_第4页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8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编政治系统的软件:价值与文化

第8章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意识形态是一套自洽的观念体系或者世界观,它对于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既可以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也可以推动这种秩序发生变迁。意识形态

真理科学意识形态的起源

马克思在意识形态理论史上的地位

意识形态与真理和科学的关系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重点问题本章重点问题经济频繁地出现动荡,社会日益分化成彼此敌对的阶层和阶级。同时,普通民众被国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前所未有地广泛动员,大规模参与到国家政治中,使得政治生活具有与此前极不相同的特征。背景起源在政治领域,几个世纪以来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解决现代社会的政治问题的各种方案汇聚起来就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内核,而这些理论参与的实践则构成了各种意识形态现象。8.1意识形态:起源与背景8.1意识形态:起源与背景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从培根到马克思从马克思到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迄今对意识形态研究的两个最重要的方向或领域——认识论的和社会学的——都要追溯到马克思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1什么是“意识形态”

社区的由来社区的含义社区与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封闭的思想体系,是没有经受过理性审查的一套价值判断,而他们自己的思想是诉诸理性论证的开放的体系。代表:波普尔意识形态是诱人的迷笛,是政治中的理性主义,是抽象而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他自己的思想是具体的实践的经验。代表:奥克肖特自由主义者观点思想家

保守主义者观点意识形态是一套统治者发明出来欺骗被统治者的虚假意识。代表:马克思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1什么是“意识形态”

(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AndrewHeywood,PoliticalIdeologies:AnIntroduction,Basingstoke,PalgraveMacmillan,2003,p12

本书中使用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特征(1)它是一种迷障它使得一种虚假和错误的世界观固定化、永久化;(2)它和阶级体系相联系;(3)意识形态和权力相联系;(4)意识形态只是和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暂时现象,当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消灭了剥削和压迫时,意识形态就会消失。马克思新认识一切理论形态全都看作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是对真相的扭曲,是对冲突的社会关系的歪曲的反映。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2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马克思在意识形态理论史上的地位在意识形态理论史上,马克思是分水岭,后来者或多或少要么反对马克思,要么赞成马克思,要么调和马克思和他的反对者。在西方左翼思想家的阵营中,列宁、葛兰西、卢卡奇(GeorgeLukacs)、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法兰克福学派以及齐泽克(SlavojZizek)对于意识形态现象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2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列宁葛兰西齐泽克阿尔都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霸权”——文化霸权和政治霸权。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而且是无意识的结构体系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2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文化霸权文化霸权是指资产阶级具有的用他们自己的观念替代敌对的观念,并且实际上使自己的观念成为社会和时代共识的能力,它笼罩着社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包括文学、教育体系、大众媒体、日常语言和流行文化。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

有人认为他属于马克思主义一派,也有人认为他是最早试图建构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人之一8.2.2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和马克思一样,曼海姆承认人们的思想由其所处社会环境所塑造,但与马克思相反,他努力要消除“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中的负面含义。曼海姆的两种意识形态——一种是具体意识形态,另一种是整体意识形态曼海姆悖论——一个人(比如他本人)可以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地分析意识形态吗?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2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社会心理学或文化心理学的观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自个体与团体无意识的“自欺”分析精神压抑、意识形态、社会现实三者相互关系。(著名的对虐待狂父亲的病理解释)

意识形态是“纯粹的幻想”,弗洛伊德威廉·赖希弗洛姆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2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逃离焦虑追逐权力

人们表现意识形态的主张被放在争权夺利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意识形态在修正社会心理失衡的漫长努力背景中来考察

背景意识形态是一种面具或武器利益论张力论意识形态则是病症和处方吉尔茨:意识形态理论两种研究路径参见[美]吉尔茨:《文化的解释》,22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2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2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英美社会科学中的意识形态—米歇尔·弗里登

“意识形态词法”是比较各种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并运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概念,找出这些结构中的各种子概念,确定其在各自结构中的地位、作用,从而达到对意识形态的细致了解的研究方法。“意识形态词法”米歇尔·弗里登总结:意识形态不再被看作是理解的偏差,相反,人们用实证的经验主义来研究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有组织的、系统表述的、有意识地拥有的政治观念体系,这体系中包括信仰、态度和观点,潜在的信仰也包括其中。MichaelFreeden,IdeologiesandPoliticalTheory:AConceptualApproach,Oxford,Clarendon,1996,p15.

8.3意识形态与真理、科学意识形态理论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某人提出某一政治观点和理论,宣示某种信念,仅仅是出于自利动机或掩饰对自己不利的观点,从而毫无真假可言,还是他的观点和他的利益无关,本身可判别真假?在此,真理这一概念采用字典上的通常定义:“事物的真实状态”,有时也理解为“真相”,但指涉理论的时候,理解为理论的真、正确,或假、错误。8.3.1意识形态与真理意识形态批判是一条吞尾自噬的蛇一旦将这种批判运用于自身,就必然会出现曼海姆悖论8.3意识形态与真理、科学将科学和意识形态对立,认为意识形态不是科学。代表:马克思、早期的阿尔都塞、曼海姆、波普尔、熊彼特以及各学科的实证主义者和结构功能学派。不认为科学和意识形态是对立关系。分两种观点:一,认为科学研究无法避免意识形态的影响;二,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和技术本身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从而在社会和政治功能上将意识形态与科学同等看待。8.3.2意识形态与科学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看法8.4意识形态的功能认识框架政治认同和整合

政治动员

经济功能

提供合法性

提供合法性和塑造政治体系赋予意义图绘世界或提供视界为一个群体提供联结的纽带在革命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功能韦伯Vs马克思Vs诺斯8.4意识形态的功能8.4.1认识框架

人们具有的意识形态无政府主义的意识形态保守主义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人们是透过一层由内置的信仰、观念和假设织就的“幕”来看世界的。政治意识形态就是通过这样的功能为政治生活中的行动者设定了目标,也设定了他们追求目标的方式。8.4意识形态的功能8.4.2政治认同和整合

意识形态具有提供认同和整合的功能1从群体层次来看,一种一致的意识形态会为一个群体提供联结的纽带2意识形态也能将具有不同信仰的群体在更大规模上团结起来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独立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是唯一能够将一个国家的人们团结整合成“一个国家”的力量。

8.4意识形态的功能8.4.3提供合法性

作用政治体系共同点“意识形态”对政治体系提供合法性的过程

通过操纵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和政治的手法

政治体系都建立在某种信仰体系也就是意识形态之上,这些信仰体系使得统治成为“合法的”、“合理的”。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

为政治体系提供合法性的信仰、观念和价值,既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然地发展起来,也可以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强制性地灌输到个人意识之中,以制造政治服从和控制8.4意识形态的功能12意识形态是一部强大的无形机器,可以为大规模的政治动员提供威力无穷的动力,驱动人们全力以赴地达成政治目标,这一点在革命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进入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在战争中的动员作用也越来越显著。8.4.4政治动员

8.4意识形态的功能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催生了资本主义。韦伯认为意识形态(从新教伦理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精神)对新的经济体系的诞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诺思认为意识形态是制度的黏合剂,使得某些在理性选择的条件下明显无效率的制度能够维持下来。参见[美]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8.4.5经济功能

韦伯命题诺思观点8.5意识形态的“终结”由于不仅意识形态的内容由产生它的历史时代所塑造,而且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内涵之界定,也被历史的力量不断磨洗、灌注,本身也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场所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的政治学者就开始宣告“激进意识形态”在消沉衰落,这些人包括休斯、阿隆、希尔斯、李普塞特等。其中,最新的一次意识形态的“死亡判决”,是1989年美国的福山关于意识形态是否终结的争论和意识形态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8.5意识形态的“终结”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福山:“意识形态的终结”人类寻求认同这一本质要求在自由民主制度中得到了实现,因而自由民主成为人类最后的统治形式,其中不再有任何重大的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在这一意义上,历史也就终止于自由民主制度之中。总结:只要人类社会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