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82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2、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仁B.义C.礼D.信3、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下列对这些翻译著作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A.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B.表明了中共指导思想形成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D.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4、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B.“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C.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D.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5、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A.中共一大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C.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D.中共七大6、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二者A.斗争矛头都直指罗马教皇B.都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C.都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D.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7、认为美德来自人们正确的认识,错误因为无知,最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关注道德,遵循理性的指引的哲学家是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三次会议依次是()

①中共一大②中共七大。

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⑤中共十六大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9、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1、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2、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4、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5、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6、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7、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李约瑟(英)《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德)《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材料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请回答:

(1)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高寿者被视为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的祥瑞之兆,统治者也希望通过孝亲达到忠君的目的,为此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孝”治天下,进而形成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整套养老礼仪和法令制度。历代政府都设置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每年举行隆重的养老仪式;經常派遺使臣到民间对高寿者进行视察和慰问;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给予物质赐赏以及赋役减免;当老年人触犯刑律时,对其的量刑处罚都给予适当减轻,甚至免除。在民间为推行家庭养老,还对积极养老的家庭给予隆重表彰和免除家庭成员的税收徭役负担,对不养老家庭给以相应的指责和处罚,由此在民间形成的道德力量约束,对稳固分散的小农家庭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王凯《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研究》材料二从近代以来日本各届政府大量建养老院机构,设立《养老法案》《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等保障养老权益,形成较完善的养老基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制度等系列养老体制。养老服务产业基本属于“医养护融合”,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远程家庭安防等措施构建的智能化、科技化专业养老服务。老年人根据自己状况选择不同的服务,由政府公共养老金、企业补助养老金等支付90%。还把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贯穿于社会各个环节,设立“敬老日”、建立老年人俱乐部和开办老年大学、保障老年人就业,让老年人参与融入社会以减轻孤独感和实现生存价值。如今日本养老产业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逐渐形成养老服务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赵毅博《日本养老体系保障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日本近现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近现代养老制度的启示。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明朝面临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当时的较大规模的国际性联系都还是区域性的。中国15世纪举行的从东亚到非洲东海岸的多次对于当时来说极为遥远的探险,没有给中国人留下这个世界上存在任何严重的,即使是潜在性的挑战的印象。接下来便有16世纪的带有区域不平衡性的繁荣。在这种繁荣中,明朝国家正在遵循以往的周期性规律,失去行政有效性。在稍后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精英群体总体上忽略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17世纪的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了中国人的主要注意力。18世纪的中国则完成了中华文明地理空间与行政版图的重合,这个成就和15世纪的远洋探险一样,带来的是新的安全感和对更大外部世界的忽略。与西方局部接触的中断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19世纪的中国又开始了国家行政效率严重降低的危机,而国际贸易带来收益的局面和周边地区的相对安宁使正在失去活力的中国精英阶层对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更为麻痹。正在这个时候,爆发了鸦片战争和接踵而来的民族危机及在民族危机刺激下更尖锐起来的国内矛盾。这时候中国人除了学习西方别无选择。

——摘编自赵轶峰《“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材料二作为世界文明中唯一长期延续;不曾中绝的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直到19世纪前的三个世纪内,这种优势地位仍然存在。烂熟的官僚政治制度,众多的人口,发达的农业经济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有虽显沉暮但仍不乏开拓创新的思想文化,几乎使所有在16~19世纪与中国打交道的西方人,无法不感觉到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强大与魅力。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世界历史的三个重要发展趋向,并概括中国面对15~19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三大趋向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9世纪中国面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向表现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4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人原住在陇西(甘肃天水),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壮大,东迁至陕西关中。吸收了六国的长处,六国的人才,秦国由西部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逐步发展成为秦帝国。汉朝发展成为那么庞大的文化体,也是不断地进行文化的输出和输入。汉朝的文化输出,东到日本、东南亚,西到天山,北到大漠;汉朝的文化输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还有北方和各地的巫术文化,后来变成了道教的成分。汉文化四面拓展,把南方的动植物引进中国,从西城引进西瓜、葡萄,从北方带来骆驼、野驴等众多物产。这样无穷的文化交流、物产交換,使得汉文化异常博大丰富,“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国”变成了东亚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秦人原住在陇西(甘肃天水),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壮大,东迁至陕西关中。吸收了六国的长处,六国的人才,秦国由西部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逐步发展成为秦帝国。汉朝发展成为那么庞大的文化体,也是不断地进行文化的输出和输入。汉朝的文化输出,东到日本、东南亚,西到天山,北到大漠;汉朝的文化输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还有北方和各地的巫术文化,后来变成了道教的成分。汉文化四面拓展,把南方的动植物引进中国,从西城引进西瓜、葡萄,从北方带来骆驼、野驴等众多物产。这样无穷的文化交流、物产交換,使得汉文化异常博大丰富,“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国”变成了东亚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题目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评述须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徐悲鸿大型国画《愚公移山》(局部)徐悲鸿大型国画《愚公移山》(局部)

1940画作创作于年,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材料二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徐悲鸿和毛泽东借用《愚公移山》典故的缘由,并简述《愚公移山》这则故事的时代价值。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郝侠君毛磊石光荣主编《中西500年比较》从材料中提取一个阶段的中西方历史发展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图2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分析》请回答: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撰写一份分析报告。(论题明确、信息准确、解释合理、史实充分、结论具有现实意义)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3分)26、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规范。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不属于“外部”的“他律”。故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2、A【分析】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仁,故选A;“礼”是指西周等级名分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排除B;“信”是指诚信,不欺骗,排除D。3、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可知;19世纪末海外知识分子翻译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有利于知识分子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传播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BC项错误。

【点睛】

“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熟练掌握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就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4、A【分析】【详解】

从严复宣扬进化论到陈独秀“适今世之生存”可以看出他们均认识到通过变革来救亡图存的重要性,这说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国主要问题,故A项正确;“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中的“各阶级”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认为改变中国要从思想改进,故C项错误;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由制度向思想层面变化,故D项错误。5、D【分析】【详解】

1945年4月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共在延安召开七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D,A项标志着中共的成立,排除;B项是1927年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起义,排除;C是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在井冈山建立,排除。6、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抨击教会的禁欲主义,斗争的矛头并没有直指罗马教皇,排除A。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而文艺复兴没有,排除B。文艺复兴通过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提倡人文主义,但是宗教改革并没有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C。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宗教改革则将人们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了出来,两者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熟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7、C【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崇尚理性,与材料中“美德来自人们正确的认识”“遵循理性的指引”相符,故C项正确;泰勒斯是古希腊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但他的思想并没有涉及到美德与知识的关系,故A项错误;普罗塔哥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的作用,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先哲之一,但是其思想主张中并没有涉及到美德与知识的认识关系,故D项错误。8、D【分析】【详解】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共七大确立为党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指导思想,故D项正确。9、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陆王心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他所提出的良知指的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都过探查自己的内心获得良知,故选A。B项中的“圣人”错误,不是只有圣人才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项是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的观点;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陆王心学·致良知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2、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4、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7、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2分)18、略

【分析】【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对比以及材料二“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可知,明清(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此,三大发明推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3)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科技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解析】(1)变化:明清(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作用:推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19、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可见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由材料“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可见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小问,由材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可见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写进党章。

(2)党章中先后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先后增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讲话,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解析】(1)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求实事求是。

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写进党章。

(2)认识:党章的修改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20、略

【分析】【详解】

(1)特点:中国:根据“统治者也希望通过孝亲达到忠君的目的;为此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得出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根据“进而形成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整套养老礼仪和法令制度”得出有专门的礼仪;机构和制度;根据“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给予物质赐赏以及赋役减免”得出给予精神慰问、物质奖励、赋税减免、刑法减免的措施;根据“由此在民间形成的道德力量约束,对稳固分散的小农家庭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出形成社会尊老养老的氛围。日本:根据“设立《养老法案》《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等保障养老权益”得出立法保障养老权益;根据“形成较完善的养老基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制度等系列养老体制”得出建立完善养老制度;根据“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远程家庭安防等措施构建的智能化、科技化专业养老服务”得出高科技化的养老服务;根据“由政府公共养老金、企业补助养老金等支付90%”得出养老资金投入大;根据“设立“敬老日”、建立老年人俱乐部和开办老年大学、保障老年人就业,让老年人参与融入社会以减轻孤独感和实现生存价值”得出充分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根据“如今日本养老产业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逐渐形成养老服务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得出形成新型产业。

(2)原因:根据“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得出儒家忠孝道德观的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动;根据“高寿者被视为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的祥瑞之兆;统治者也希望通过孝亲达到忠君的目的”得出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求。

(3)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进一步加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发展经济,加大对养老保障的投入;促进养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等方面概括。【解析】(1)特点:中国: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有专门的礼仪;机构和制度;给予精神慰问、物质奖励、赋税减免、刑法减免的措施;形成社会尊老养老的氛围。

日本:立法保障养老权益;建立完善养老制度;高科技化的养老服务;养老资金投入大;

充分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形成新型产业。

(2)原因:儒家忠孝道德观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动;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求。

(3)启示:进一步加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发展经济,加大对养老保障的投入;促进养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趋向及表现:趋向一;根据材料“14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明朝面临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当时的较大规模的国际性联系都还是区域性的”和所学知识可知趋势一是世界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由相互孤立到联系加强,关于中国的表现可从郑和下西洋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趋势二,根据材料“中国的精英群体总体上忽略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和所学知识可归纳出趋势二是西欧崛起,中国衰落,关于中国的表现可从天朝上国的观念;新思想萌发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趋势三,根据材料“国际贸易带来收益的局面和周边地区的相对安宁使正在失去活力的中国精英阶层对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更为麻痹”和所学知识可归纳出趋势三是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关于表现可从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2)原因:根据材料“17世纪的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了中国人的主要注意力”、“中国的精英群体总体上忽略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国际贸易带来收益的局面和周边地区的相对安宁使正在失去活力的中国精英阶层对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更为麻痹”、“在其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烂熟的官僚政治制度,众多的人口,发达的农业经济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有虽显沉暮但仍不乏开拓创新的思想文化”进行归纳即可。【解析】(1)趋向一:世界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由相互孤立到联系加强。

中国表现:中国曾一度远洋航行到非洲东海岸;为世界联系的加强做出重要贡献:后来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与外界的交流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

趋向二:西欧崛起;中国衰落。

中国表现:不能正确认识西欧的发展成就;更认识不到国际竞争的含义:鸦片战争前后,先进中国人才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西欧的先进,提出“师夷长技”。

趋向三: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中国表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尚不具备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条件:

鸦片战争后;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才正面接触工业文明,先进的中国人才开始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努力。

(2)古代史上中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缺乏竞争意识:国内的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统治阶层的注意力,对中国以外的世界缺乏关注:封建王朝的重建与秩序的重建,使人们重新获得安全感,从而忽略了外部世界:在清朝走向衰落的时候,中国对外贸易仍处于顺差,国际贸易的收益使中国精英阶层对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更为麻痹;中国官僚政治制度,众多的人口,仍能使中国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取得令西方羡慕的成就,从而使中国人保持着天朝上国与妄自尊大的心态五、论述题(共4题,共40分)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题目并加以评述。依据材料可得出“开放交流是古代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秦汉帝国文明、隋唐帝国文明、宋元时期文明对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和地区文明成果的吸收,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传播汉文化、古希腊文明学习和吸收古代中国等东方文化创造了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文明等方面对所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评述须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示例:题目:开放交流是古代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论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我们多种的交流、碰撞,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造出更高层次的文明。中国古代秦汉帝国文明、隋唐帝国文明、宋元时期的文明,一方面吸收了周边少数民族的文明成果,如饮食、音乐、舞蹈、服饰等,同时,也把汉文化传播边疆地区乃至周边国家。另一方面,也学习和吸收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果,如佛教、伊斯兰教,中亚西亚地区的音乐舞蹈、葡萄、棉花等物产。同样,古希腊罗马文明,也学习和吸收了大量的东方文化,如古代中国、古印度、古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才创造了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文明。综上所述,开放、交流,相互学习与借鉴,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文明,是古代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23、略

【分析】【详解】

缘由:根据材料“画作创作于1940年”;“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得出1940年正值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徐悲鸿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抗战胜利。根据材料“毛泽东致七大闭幕词”、“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得出中共七大召开之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泽东借《愚公移山》来阐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价值:结合所学《愚公移山》所蕴含的精神,可以从《愚公移山》阐述了“人定胜天”和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愚公精神”符合中华民族崇尚的勤劳、坚韧、顽强、勇敢的民族精神;“愚公精神”赋予正能量,提升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分析即可。【解析】缘由:1940年正值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徐悲鸿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抗战胜利。中共七大召开之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泽东借《愚公移山》来阐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价值:《愚公移山》阐述了“人定胜天”和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愚公精神”符合中华民族崇尚的勤劳、坚韧、顽强、勇敢的民族精神;“愚公精神”赋予正能量,对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24、略

【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中西500年比较”提炼出一个观点,由16世纪中叶到1839年来看,可以从社会转型角度提炼观点,着重分析西方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迅速发展,而中国固守封建专制统治而日益衰落。从1840年到1949年,可以以两种社会两种制度的碰撞提炼观点,着重分析面对列强侵略,我国社会性质变化,但同时也促进我国探索革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从1949年到2049年,可以以中西新发展格局作为观点,突出新中国向西方学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解析】示例:明清时期西方的崛起与中国的衰落。

16世纪中叶的中西方基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到鸦片战争前的约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