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春秋战国时期(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强调统治的合法性 B.受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 C.自觉捍卫华夏道统 D.《史记》的记载真实可靠2.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进一步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的功用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B.青铜铸造业产量日益提高 C.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D.中华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3.春秋时期,曾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在大败晋国主持会盟后,同伍于“中国”;“蛮夷之国”的越国继吴而起,“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一度“号令中国”。上述现象表明()A.蛮夷之国成为天下共主 B.国家统一基础业已奠定 C.诸侯争霸助推华夏认同 D.封建制度增强各国实力4.“角力”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多通过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权威不断衰微 B.礼制观念已延伸至军事领域 C.统一战争改变军事训练 D.时代需要影响社会价值取向5.如图为中国古代一种生产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工具名为翻车,发明于东汉时期 B.该工具的出现缘于农业生产技术理论创新 C.该工具推动了农业耕作方式的革新 D.该工具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6.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A.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 B.政治格局变动 C.运河改道降低交流成本 D.经济重心南移7.1283﹣1293年,元朝先后开凿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使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漕粮船从杭州出发,经江南运河进入扬州运河,再北入黄河、泗水,通过会通河、济州河,再由卫河入通惠河,直达大都。这表明()A.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B.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开始确立 C.都城物资供应得到保障 D.全国商业贸易网络最终形成8.元代开济州河、会通河与通惠河,改隋唐运河之弯曲,将运河线路变为直线,直接连接北京与杭州,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元朝此举意在()A.提高大运河的通航能力 B.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经济 C.加强国家对漕运的管理 D.沟通南北经济稳固统治9.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隆礼至法则国常有”,“隆礼尊贤而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重法爱民而霸”,“起法正以治之”。下列选项中,与其属于同一思想派别的是()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B.“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D.“内行刀锯,外用甲兵”10.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孟子对梁惠王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据此可知先秦的劳动思想()A.蕴含天人合一理念 B.反映对财富的追求 C.反对君主剥削人民 D.立足于农民的利益11.战国时期,荀子从“性恶论”出发,倡导“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其思想特点是()A.强调内圣外王 B.主张法术并用 C.倡导礼法并施 D.体现外儒内法12.春秋晚期,儒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道家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二者的上述主张旨在()A.创立学术派别 B.恢复天子权威 C.重建社会秩序 D.反映民众心声13.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出现了一批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曾一日之内向齐王推荐了七位有才能的人,其死后,“诸弟子三千人为之缭绖”,其他稷下先生如孟子、邹衍、荀况、慎到等皆属名流,带徒人数也十分可观。由此可知,稷下学宫的办学()A.推动了社会转型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 B.体现出诸子思想的互相融合 C.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和转变 D.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14.儒家思想认为,礼乐是对人类感情的彰显和节制,是合乎人的性情的。墨子则认为,礼乐制度会给老百姓带来物质上的不足。这本质上反映出两者()A.学术主张的对立 B.阶级立场的差异 C.人性观念的冲突 D.生活态度的差异15.战国时期,慎到重视“势”,强调君主权势;申不害重视“术”,强调政治权术,健全法制;商鞅重视“法”,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结合;韩非宣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这说明,四者()A.代表不同政治势力 B.希望建立有序社会 C.反对诸侯争霸战争 D.否定儒家德治思想16.有学者在谈论百家争鸣时认为,随着贵族专政统治的崩坏,宗族已无力庇护士阶层,使得士在失去生活保障后需要依靠文化知识自食其力,因此更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这反映出()A.时代环境为百家争鸣提供可能 B.春秋战国士阶层的衰落 C.百家争鸣导致了社会的大动荡 D.世卿世禄制度崩溃瓦解17.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A.隆礼重法的精神 B.无为而治的理想 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选贤任能的理念1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治国主张各有不同,儒家主张“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法家主张“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道家主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些治国主张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A.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B.力图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 C.努力构建大一统中央集权 D.关注政治民生而积极入世19.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天道运行,人世变迁遵行“土、木、金、火、水”相次转移的“五德终始”说,此后历代新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的王朝赋于一种克胜所灭朝代的所谓新德,以此宣扬()A.以德治国 B.效法古代 C.统治合法 D.君权神授20.先秦某一思想家把世界上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称之为“天之道”或“道”,认为事物之间普遍存在对立的矛盾,而且各种事物在矛盾中经常向它的反面运动变化。下列观点出自该思想家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二.材料题(共1小题)21.【运河文化与时代价值】材料一自吴王夫差开凿邢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从城南江干一带扩展至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开敞的集市取代。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阎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以扬州、苏州和杭州为例》材料二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间、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仓客、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以及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援引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人民网等资料汇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的原因,并简要指出当今保护和开发大运河的时代价值。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春秋战国时期(2024年7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强调统治的合法性 B.受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 C.自觉捍卫华夏道统 D.《史记》的记载真实可靠【分析】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司马光通过《史记》构建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并且得到了十六国政权的普遍认可,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道统的认同,其源于它们对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的重视,A项正确;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自觉捍卫华夏道统”属于少数民族政权认同政治统绪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史记》记载史事的真实性价值,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学生需了解华夏认同的背景和过程。2.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进一步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的功用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B.青铜铸造业产量日益提高 C.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D.中华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需要考生掌握夏商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表现。【解答】据题意可知,鼎从最初的烹饪器具发展到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再到成为礼器,体现了鼎的内涵的不断丰富,C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是在夏商周之后才出现的,排除A项;鼎的内涵的变化无法说明“青铜铸造业产量日益提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吸收其他文明成就的内容,不能体现包容性,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春秋时期,曾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在大败晋国主持会盟后,同伍于“中国”;“蛮夷之国”的越国继吴而起,“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一度“号令中国”。上述现象表明()A.蛮夷之国成为天下共主 B.国家统一基础业已奠定 C.诸侯争霸助推华夏认同 D.封建制度增强各国实力【分析】本题考查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本题材料“同伍于中国”、“一度号令中国”概括得出:楚国、吴国在诸侯争霸中兴起,且以号令中国自居,体现了楚国、越国对中原华夏文明的接受与认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楚、越成为天下共主,排除A项;材料中是春秋时期,以诸侯争霸为主,战国时期发展到兼并战争,春秋还未出现国家统一基础,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各国实行封建制度且国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角力”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多通过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权威不断衰微 B.礼制观念已延伸至军事领域 C.统一战争改变军事训练 D.时代需要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材料主要讲述从西周到战国“角力”内涵的变化,这反映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发,统治者对武力的推崇,D项正确;材料主题不是周王室,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战国时期“角力”体现尚武精神,选项与之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讲到统一战争,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如图为中国古代一种生产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工具名为翻车,发明于东汉时期 B.该工具的出现缘于农业生产技术理论创新 C.该工具推动了农业耕作方式的革新 D.该工具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可知,该灌溉工具的动力为人力,其名称为翻车,结合所学可知,曹魏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翻车,A项正确;虽然翻车是一种技术创新的产物,但它更多地是基于实际生产需求而非纯粹的理论创新,排除B项;翻车主要改变了灌溉方式,而非农业耕作方式,排除C项;翻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灌溉条件,但并不能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A.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 B.政治格局变动 C.运河改道降低交流成本 D.经济重心南移【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题干“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政治重心在长安、洛阳,而元朝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后,南方的物资可以不必再绕道洛阳而直接运至政治重心大都,所以,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的主要原因与政治格局变动有关,B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河北段大运河的发展,与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无关,排除A项;运河改道确实降低交流成本,但不是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的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就已经完成,这与元朝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提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学生需掌握中国古代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史实。7.1283﹣1293年,元朝先后开凿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使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漕粮船从杭州出发,经江南运河进入扬州运河,再北入黄河、泗水,通过会通河、济州河,再由卫河入通惠河,直达大都。这表明()A.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B.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开始确立 C.都城物资供应得到保障 D.全国商业贸易网络最终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元朝先后开凿的通惠河、会通河、济州河,以及京杭大运河的全线通航来看,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南北之间的水路交通,漕粮船从杭州出发,经过多个运河和河流,直达大都,这明显表明都城的物资供应得到了有效的保障,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的是运河运输,末涉及到海路运输,排除A项;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宋朝已经确立,排除B项;虽然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但仅凭这些运河并不能说全国商业贸易网络已经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学生需掌握中国古代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史实8.元代开济州河、会通河与通惠河,改隋唐运河之弯曲,将运河线路变为直线,直接连接北京与杭州,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元朝此举意在()A.提高大运河的通航能力 B.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经济 C.加强国家对漕运的管理 D.沟通南北经济稳固统治【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解答】依据材料“元代开济州河、会通河与通惠河,改隋唐运河之弯曲,将运河线路变为直线,直接连接北京与杭州,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可知,元朝改变了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路线,联通了杭州和北京,加强了南北了经济交流,同时巩固了元朝对南方的统治,D项正确;提高大运河的通航能力并不是元朝改造京杭运河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经济是影响,非目的,排除B项;加强国家对漕运的管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9.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隆礼至法则国常有”,“隆礼尊贤而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重法爱民而霸”,“起法正以治之”。下列选项中,与其属于同一思想派别的是()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B.“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D.“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百家争鸣。【解答】根据“隆礼至法则国常有”,“隆礼尊贤而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重法爱民而霸”,“起法正以治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属于儒家思想,同样属于儒家思想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C项正确;A项属于道家思想,排除;B项属于墨家思想,排除;D项属于法家思想,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孟子对梁惠王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据此可知先秦的劳动思想()A.蕴含天人合一理念 B.反映对财富的追求 C.反对君主剥削人民 D.立足于农民的利益【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百家争鸣。【解答】“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说明要按照农时劳作,体现出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理念,A项正确;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与人民的关系,排除C项;孟子代表着是地主阶级,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战国时期,荀子从“性恶论”出发,倡导“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其思想特点是()A.强调内圣外王 B.主张法术并用 C.倡导礼法并施 D.体现外儒内法【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百家争鸣。【解答】据题干“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可知是指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罚来禁止人们犯罪。这体现了荀子“倡导礼法并施”的思想,C项正确;内圣外王,意思是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与礼法并施无关,排除A项;法、术(即人主操纵臣下的阴谋、手腕)并用,是法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排除B项;荀子强调礼法并施,而非“外儒内法”,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2.春秋晚期,儒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道家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二者的上述主张旨在()A.创立学术派别 B.恢复天子权威 C.重建社会秩序 D.反映民众心声【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和老子的主张,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创立学术派别”并非两者提出上述主张的最终目的,故A项错误;B.道家并不主张“恢复天子权威”,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春秋晚期,儒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道家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与老子作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对当时的社会秩序感到不满,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诉求,其目的是希望社会稳定,重建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D.两者的主张并非为了“反映民众心声”,且两者并不代表下层人民的利益,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孔子和老子的主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出现了一批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曾一日之内向齐王推荐了七位有才能的人,其死后,“诸弟子三千人为之缭绖”,其他稷下先生如孟子、邹衍、荀况、慎到等皆属名流,带徒人数也十分可观。由此可知,稷下学宫的办学()A.推动了社会转型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 B.体现出诸子思想的互相融合 C.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和转变 D.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百家争鸣。【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稷下学宫中的稷下先生培养了一大批的弟子,由此可知,这些弟子就是所谓的“士”人,这促使战国时期士阶层的不断壮大,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能得出有不同的学派,但看不出诸子思想的互相融合,排除B项;“实现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4.儒家思想认为,礼乐是对人类感情的彰显和节制,是合乎人的性情的。墨子则认为,礼乐制度会给老百姓带来物质上的不足。这本质上反映出两者()A.学术主张的对立 B.阶级立场的差异 C.人性观念的冲突 D.生活态度的差异【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百家争鸣。【解答】根据所学知识,材料的中的儒家思想认为礼乐制度有用,而墨子认为礼乐制度会导致百姓浪费钱财,儒家思想和墨子主要围绕“礼乐制度”发布不同的看法,儒家代表的阶级是统治阶级利益,墨子代表的是平民利益,因此本质上可以反映出阶级立场的差异,B项正确;学术主张对立是材料表面现象,排除A项;材料中二者并没有讨论对人性观念的认识,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儒家和墨子对生活态度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战国时期,慎到重视“势”,强调君主权势;申不害重视“术”,强调政治权术,健全法制;商鞅重视“法”,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结合;韩非宣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这说明,四者()A.代表不同政治势力 B.希望建立有序社会 C.反对诸侯争霸战争 D.否定儒家德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百家争鸣。【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四者的主张虽不完全相同,但其主张包括加强君主权势、健全法制及规章制度等,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构建,因此他们四个人都希望建立有序社会,B项正确;四者都属于法家学派,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四者对诸侯争霸战争的态度,排除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四者对待儒学德治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有学者在谈论百家争鸣时认为,随着贵族专政统治的崩坏,宗族已无力庇护士阶层,使得士在失去生活保障后需要依靠文化知识自食其力,因此更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这反映出()A.时代环境为百家争鸣提供可能 B.春秋战国士阶层的衰落 C.百家争鸣导致了社会的大动荡 D.世卿世禄制度崩溃瓦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随着贵族专政统治的崩坏,宗族已无力庇护士阶层,使得士在失去生活保障后需要依靠文化知识自食其力,因此更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信息表明春秋战国贵族专政统治崩坏,使得士需要依靠文化知识自食其力,联系所学知识,这就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士的崛起,“春秋战国士阶层的衰落”不符合材料主旨。C.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法体现百家争鸣的影响。D.“世卿世禄制”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7.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A.隆礼重法的精神 B.无为而治的理想 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选贤任能的理念【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强调“仁”“智”“义”,寄托了修身明德的追求,C正确;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人格,没有涉及选贤任能,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治国主张各有不同,儒家主张“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法家主张“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道家主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些治国主张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A.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B.力图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 C.努力构建大一统中央集权 D.关注政治民生而积极入世【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出现主要是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这些主张来看都是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只是方法和主张不同,A项正确;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并未力图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法家主张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排除C项;关注政治民生而积极入世进士儒家的思想主张,道家是消极避世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天道运行,人世变迁遵行“土、木、金、火、水”相次转移的“五德终始”说,此后历代新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的王朝赋于一种克胜所灭朝代的所谓新德,以此宣扬()A.以德治国 B.效法古代 C.统治合法 D.君权神授【分析】本题考查对“五行说”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此后历代新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的王朝赋于一种克胜所灭朝代的所谓新德。【解答】根据“此后历代新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的王朝赋于一种克胜所灭朝代的所谓新德”可以看出历朝都借助“五行说”来说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以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德治”,这是儒家的主张,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效法古代,排除B;D项是董仲舒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五行说”的理解。阴阳家是百家争鸣时期的一个学派,其学说也有利于维护统治。20.先秦某一思想家把世界上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称之为“天之道”或“道”,认为事物之间普遍存在对立的矛盾,而且各种事物在矛盾中经常向它的反面运动变化。下列观点出自该思想家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百家争鸣。【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把世界上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称之为“天之道”或“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反映的是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D项正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反映的是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排除B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反映的是荀子的政治主张,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二.材料题(共1小题)21.【运河文化与时代价值】材料一自吴王夫差开凿邢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从城南江干一带扩展至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开敞的集市取代。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阎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以扬州、苏州和杭州为例》材料二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间、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仓客、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以及一部分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xx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度担保合同管理合同(英文规范)3篇
- 2024年规范化石料货运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中通快递快递运输服务区域承包协议3篇
- 城市更新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
- 2024年职务发明技术成果作为股权出资的知识产权协议书2篇
- 移动商务 课程设计
- 淘宝上买课程设计题
- 无线电课程设计程序
- 2024年汽车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合同
- 锚杆(索)支护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500道
- 2024年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
- 2024年有限合伙股权代持
- 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安全防范专题培训
- 花城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第3课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
- 2024年四川高校对口招生考试中职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油气管道无人机巡检作业标准
- 陕西省陕西师大附中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大(2023)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工业循环水处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