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7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向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2.具体原因(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二、战争进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或事件影响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国宣战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三、影响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3.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四、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充分地显示了一战的侵略性质。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更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五、同盟国失败的原因1。战略失误(1)“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2)战场形势的变化出乎德军统帅部的预料.(3)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2.力量对比: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使德国失去了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2)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盟友。(3)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3.内部矛盾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使同盟国内部矛盾日益加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在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的劳工数量最多,在欧洲的时间也最长。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试教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特点:时间长;规模大;矛盾复杂;破坏性强.(2)影响:付出了沉重代价,加重了人民负担;最后意图落空,诱发了五四运动;促进国人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战争中直接交战国家存在三条战线,可见战争中国家矛盾复杂性,“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可知一战规模较大,耗时较长,而且从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可以看出战争惨烈,破坏性极大.(2)影响:根据材料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派遣几十万劳工到欧洲战场,3000多名华工献出生命,付出了沉重代价,加重了人民负担;中国参战意图是收回山东主权,最终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希望落空,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民族意识觉醒;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考向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特点(1)是列强之间实力对比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国实力均势必然会被打破,所以任何国际关系格局都不会持久。(2)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3)隐含着很多矛盾。(4)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剥削压迫广大落后国家或地区的体系,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5)仍然是以欧洲为中心,以英法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开始向欧洲两侧延伸。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利益冲突,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它促使20世纪20年代出现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它自身隐藏着许多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它必将走向瓦解。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给后人的启示(1)国际战略格局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呈现出动态的、渐进的运动过程和周期性变化规律。(2)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既是战争的根源,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力量,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的产物。(3)围绕经济利益的争夺是战略格局演变的内在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参与国际政治的首要条件。由于英、法、美等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同盟国集团,因此后者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4)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注入活力。(5)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例如,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在一战后开始插手欧洲事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为和谈的基础。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建议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莱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英国人的错误就在于他们小估了希特勒的胃口。他们想修正以前的错误,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靠简单地亡羊补牢来挽回的。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二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摘编自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阴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并举例说明。(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答案】(1)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对美国的愚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法国与德国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英法排斥苏俄;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等不顾中国反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2)①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体系。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促进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蔓延,为德国的侵略扩张和二战的爆发埋下种子;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等信息分析得出。举例说明应当联系所学,如英法美等不顾中国反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来回答。(2)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应当联系所学内容来回答.对世界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他们想修正以前的错误,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靠简单地亡羊补牢来挽回的。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考向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重要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各种矛盾。3.历史原因(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藏的矛盾被激化。(2)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3)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避战自保,事实上助长了法西斯势力。(4)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一些国家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没能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二、战争进程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二战达到最大规模。3.转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日军惨败,这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1942年10月,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这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4。胜利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败亡。1945年5月,德国投降。8月,日本宣布投降。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原因(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2)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2.形成过程(1)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以租借的方式向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各种军事援助。美、英实际上结盟。(2)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和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3)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从根本上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战争的影响与启示1.影响(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个大国。(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2。启示(1)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2)对侵略势力、邪恶势力不能手软,决不能姑息养奸。(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4)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进行合作。(5)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参战后,苏美英三国政府多次商讨这个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首要战略问题,它们之间意见分歧,矛盾选起。一是在苏联和英美之间,主要表現为在什么时间开辟;另一是在英美之间,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什么地点开辟,有时两者又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争论激烈,甚至因难于协调而有动摇反法西斯联盟的危险。——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二从日军偷珍珠港到巴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美)萨尔·纽兰德材料三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向全军发布了临战的日令:“即将开始的战斗将是历史上具有決定意义的战斗之ー.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全世界必将瞩目于我们,渴望地注视着战局的变化发展每一位官兵,应该怀着贯彻始终的-—去战斗去杀敌——最后,去获胜的決心投入战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苏联最初“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美英最终同意的时间,并指出在哪次会议上达成共识。结合所学简析苏联与美英在时间上存在分歧的原因。(2)结合所学指出德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失利的自身原因,并结合上述材料简述该战役的历史意义。(3)材料三中,“即将开始战斗”是指二战中的哪一战役?请分析造成战争胜负原因?【答案】(1)时间:1941年、1943年;德黑兰会议。原因:苏联的目的是尽快减轻苏德战场上自身的压力;美英因为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开辟;受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美英希望德苏之间互相消耗而故意拖延。(2)原因:德军对盟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没有及时投入援军。意义: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进一步巩固反法西斯联盟;大大削弱德军有生力量,从此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3)阿拉曼战役。①德意由于战线过长,补给出现困难;英军给养充分,同时有兵力优势.【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最初“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美英最终同意的时间分别是1941年和1943年,最终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达成共识。存在分歧的原因可从苏联与美英各自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客观条件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失利的自身原因主要是对盟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意义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阐述即可。(3)根据“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向全军发布了临战的日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指的是阿拉曼战役.影响阿拉曼战役胜负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回答即可。考向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和平一、雅尔塔体系1.形成条件(1)西欧在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2)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渐成均势格局。(3)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2.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3.内容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等。4。评价雅尔塔体系(1)积极作用:倡导和平、民主,使世界顺利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2)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国界、分裂国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源。二、美苏冷战1.表现(1)两大阵营对峙(战后初期)①资本主义阵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的建立。②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经互会,建立华约。(2)美苏争霸①争霸开始:二战后美苏开始冷战。赫鲁晓夫上台,想取得与美国平等的地位,从而主宰世界,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②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导弹的方式得以解决,美国占了上风,但美苏双方的对抗进一步升级。③美苏关系缓和: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提出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对苏联推行“缓和”外交;苏联已开始由守势转为攻势,勃列日涅夫推行“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美苏关系出现缓和。④对抗再现: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以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这些都成为苏联的霸权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标志,致使美苏关系再度紧张;1980年,美国提出“卡特主义",1981年里根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⑤“第二次缓和”: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了美国的响应;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中导条约”,美苏关系“第二次缓和”。(3)两极格局的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特点二战后美苏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局部“热战”不断。3.影响(1)美苏冷战,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局部冲突不断出现。(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启示(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苏争霸是当时世界不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当一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的时候,在世界中就处于优势,反之,在世界中就会处于劣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绝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它承认了美苏各自的实际军事控制线。其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新,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被其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雅尔塔体系。【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随着二战的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加大;美苏两国的推动。(2)评析:雅尔塔体系体现了以美苏为首的列强争霸性质打上了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建立在大国实力基础之上,事实上是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战争对原有体系的破坏;根据“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得出随着二战的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加大;根据“是美、苏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要协的产物"得出美苏两国的推动.(2)评析:根据材料“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它承认了美苏各自的实际军事控制线”可得出雅尔塔体系体现了以美苏为首的列强争霸性质打上了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根据“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新,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得出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同时结合所学可从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方面概括。考向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一、朝鲜战争1.背景(1)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2)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3)美国的霸权政策。2.经过(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2)1950年7月,美军侵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4)1953年,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3.性质:由内战扩大的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4.影响(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是冷战的产物。(2)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3)对美国的影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了。(4)对中国而言,捍卫了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对中美两国关系而言,两国关系彻底破裂,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二、越南战争1.背景(1)越南抗法斗争:1954年越南与法国达成协议,越南被临时军事分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2)1955年,美国扶植吴庭艳成立越南共和国,越南分裂。(3)南越人民掀起反对吴庭艳政权的祖国统一斗争,并得到越南北方人民的支援。2。经过(1)开始:肯尼迪在越南南方推行“特种战争”。(2)扩大:1965年,“特种战争”扩大为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3)转折:1968年,北越发动“新春攻势”。(4)结束:1973年,美越签署和平协定,双方完全停止敌对行动.3.影响(1)越南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实现了国家统一。(2)美国战败,损失巨大,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3)美国被迫调整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4)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三、中东战争1.背景(1)历史原因: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大国的相继统治。(2)地理原因: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3)国际政策: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美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联大决议在该地区分别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2.经过从1948到1982年共进行了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六日战争(1967年)、十月战争(1973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等五次中东战争,都是中东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3.东和平进程(1)埃以和谈:首开中东和平进程的是埃及领导人萨达特,取得了一定成果。(2)巴以和谈:为巴以和解做出杰出贡献的是阿拉法特和拉宾。①20世纪80年代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②1993年巴以签署和平协议,允许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区自治.③巴以接受2003年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4.影响造成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造成巴以双方相互仇视和冤冤相报,使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辛。四、两伊战争1.原因(1)领土(石油)争端: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2)宗教和民族矛盾: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3)地区霸权政策: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4)大国力量介入:两伊盛产石油,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也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2.经过1980年9月,战争爆发;1988年,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伊宣布停战.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残酷的战争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而且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极大的阴影;两伊战争还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五、海湾战争1。背景(1)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2)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存在长期边界纠纷.2.经过(1)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2)1991年1月,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2月战争基本结束。3.特点(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2)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4.影响(1)给科威特和伊拉克两国人民带来严重灾难。(2)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3)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4)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的教科书对涉及越南战争的很多问题都缺乏系统介绍,诸如“战争正义与否”“是否合乎道德”等问题或点到为止,或语焉不详。越南战争神秘化使美国人不能够正确理解此后的很多类似事件。一些政治家用“越战的教训”去驳斥对安哥拉、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干涉。不少政治评论对这两场看来没有尽头的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进行了细节对比。2006年,亨利·基辛格用他自己对美国在越南大崩溃的不恰当理解-—他谴责国会当年的撤军—-去劝告布什总统在伊拉克要“延緩撒军进程”。所谓“越南的教训"还被用以指导或误导关于保密新闻发布、以及联邦政府如何运作,甚至军营是否允许同性恋等问题的讨论。中学生有权利获得足够的关于越战的知识。毕竟,他们是一群将被征召入伍,参加下一场战争的人,不论那些战争是否是越战的重演。-—摘编自(美)詹姆斯·洛温《教师的谎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越南战争“神秘化”造成的后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科书系统客观介绍越南战争的意义。【答案】(1)致使对越战后局部战争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影响战争政策的稳定性;误导了此后诸如保密、新闻发布等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不利于战争动员.(2)意义:有利于国民形成正确的战争观念;有利于政府制定和执行符合实际的战争政策;有利于青年形成理性的国家安全认识.【解析】(1)后果:概括材料“使美国人不能够正确理解此后的很多类似事件”可知,不能使美国人正确理解很多类似的事件;概括材料“利·基辛格用他自己对美国在越南大崩溃的不恰当理解-—他谴责国会当年的撤军——去劝告布什总统在伊拉克要“延緩撒军进程””可知影响国家战争政策的制定;概括材料“被用以指导或误导关于保密新闻发布、以及联邦政府如何运作,甚至军营是否允许同性恋等问题的讨论"可知,误导了此后诸如保密、新闻发布等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讨论;概括材料“中学生有权利获得足够的关于越战的知识。毕竟,他们是一群将被征召入伍,参加下一场战争的人”可知,不利于国家征召新兵等。(2)意义:考生可从青年人、国家和战争等角度作答,如有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念;有利于人们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利于对战争性质的认识等。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当阅兵开始后,无线电波把阅兵的消息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包括德国柏林,数十万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在阅兵仪式上,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号召莫斯科军民不要撒离,坚守城市.—-摘编自(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1950年10月1日,首都40余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大会,进行了各军兵种部队的大检和人民群众的游行活动,在国歌声中,礼炮齐鸣28响,朱德总司令发表了重要讲话。阅兵式开始后,受阅部队以空军和海军学校的学生为前导,依次为步兵、炮兵、战车摩托化部队和骑兵.当步兵行进时,空军飞机在会场上空由东向西飞行受阅。国庆阅兵后仅半个多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阅兵后21天,人民解放军打开了进军西藏的门户昌都,开始向西藏进军。-—摘编自《1950年国庆兵》(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1941年阅兵的重大意义.(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1941年阅兵和中国1950年阅兵在背景、目的、过程等方面的相似之处。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化学武器是一种极具实战价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标志着化学武器正式走向历史舞台.起初,毒气弹施放的毒剂浓度也很小,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不认为使用催泪弹违反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公约》.1915年3月,德军最高指挥部召开秘密会议,制订了一项阻止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4月22日上午,在伊普尔前线阵地上,德军用氯气攻击英法联军阵地。英法联军有1.5万人中毒,至少有5000人死亡.一战期间,估计至少有50965吨毒气用于战争.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制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至少有85000人死亡,经过一战残忍的毒气战后,1925年,《日内瓦协定书》再次重中禁止使用毒气,各国也都清楚毒气弹的使用只能引起对方同样的报复。因此在二战中,尽管美、英、苏、德等各大国都做了毒气战方面的准备,但大规模毒气战并未在他们之间爆发。—-摘编自唐悦《底线被践踏:一战中慘烈的毒气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中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中毒气战的认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莱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材料二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迈出了通往东京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到1944年时,美国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关岛,使日本本土诸岛处于新型B—29轰炸机的射程之内。1945年8月14日,美国海军——也是整个美国——在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的正式投降书是在一艘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的。——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作用,并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了美国对联合国热不了亦冷不得的关系模式。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上上下下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乐观情绪。杜鲁门总统强调,它不是可能而是肯定会造就未来的和平。按《费城调查者》的观点,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此后到60年代初,有人称这段时间的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到了80年代,华盛顿的倾向是把联合国看作捕蝇草,认为接近它必须小心,也许最好是敬而远之。国务院的流行观点是:在联合国美国应当尽可能少地提创议,因为从那里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好处的。--李少军《评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进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乐观情绪的由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影响美国对联合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南亚政策的重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她有两个并行不悖的目标,那就是一要促成印巴和解,稳定南亚局势,从而稳固封锁共产主义链条中的南亚这一环;二是要尽可能使印度放弃中立,进入西方阵营。美国带着这个构想介入南亚,在经济、军事上对印巴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同时政治上基本站在巴的一边,积极调解印巴争端.但为了不影响与英国的关系,在涉及南亚事务时,美国总是视之为英国的传统区域,尽可能将英国或联合国推向前台。但事实表明,她远远低估了印巴间深刻的敌对情绪。任何于对方有利的举动必定被视为对己方的威胁,携手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只能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印度建国后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烈反对美对巴军事援助,认为这将把冷战带到印度自己的边界。为抵制美印在中印边界战争后的接近,巴基斯坦不断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事实上,美国的两个目标一个也没有实现。只是在中印关系恶化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期望的对共产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的遏制作用.——摘编自常利锋《第二次印巴战争对印巴美三角关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印巴构想”难以实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印巴构想”的影响。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前,澳大利亚的外交和防务完全被控制在英国手中。1940年美澳正式建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罗斯福表示美国将承担太平洋地区的全部作战责任。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麦克阿瑟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提供.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摘编自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分)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3.(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分)4。(2019年海南卷)材料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主要措施对解放战争的意义。(5分)【专题冲关】1.【答案】(1)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经过浴血奋战,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最终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向世界展示了苏联人民的决心,扩大了苏联战场的国际影响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2)重大战争爆发,面临外国的进攻威胁;目的都是调动军民建设和保卫国家的积极性;都在重大节日举行;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解析】(1)根据材料“无线电波把阅兵的消息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包括德国柏林…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结合所学士气鼓舞、提高苏联战场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关注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打开了进军西藏的门户昌都,开始向西藏进军”结合所学从战争卫国需要、军民建设、以重大节日为载体及群众性特点进行分析阐述。2.【答案】(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毒气作为新式武器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扩大化;交战双方积极研制毒气弹以图大规模杀伤对方;《海牙公约》制止战争的有限性。(2)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应用上,应该趋利避害;毒气战给交战双方造成巨大的肉体和精神损害;应严格遵守国际公约,严禁使用生化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和谐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健康有序发展。【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公约》”等,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发展、一战、两大军事集团研制武器和国际法禁用等方面概括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2)认识:根据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制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战中毒气当作武器使用的条件、危害、教训等方面谈相关认识。3.【答案】(1)背景: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对海军的重视:为增加就业,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国际局势的紧张。(2)作用: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为美国的战略反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认识:建设强大的现代海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维护海洋航道的自由航行、海上安全和世界和平.【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的重视、解决经济危机的需要以及国际局势的紧张等。第(2)问,主要考查知识迁移及分析理解与认识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二战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海军的发展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现代海军重要性分析归纳,可以从海洋权益、海上自由与世界的和平等角度归纳即可。4.【答案】(1)美国确立了在新安全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联合国的宗旨反映了世界向往和平的心声;联合国的运行机制更有利于维护和平;联合国较以往国际组织更具普遍和平等性;延续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合作,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2)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国逐渐失去了联合国的主导权;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成为反殖民主义的舞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解析】(1)由“杜鲁门总统强调,它不是可能而是肯定会造就未来的和平"“按《费城调查者》的观点,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此后到60年代初,有人称这段时间的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即可解释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之持乐观情绪的原因.(2)由“(美国)国务院的流行观点是:在联合国美国应当尽可能少地提创议,因为从那里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好处的”并结合相关知识,从美国国际实力和地位的变化、联合国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演变等方面来分析20世纪80年代影响美国对联合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可。5.【答案】(1)原因: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与印巴自身国家利益的冲突;印巴之间固有的矛盾;受到英国的制约。(2)影响:加剧了冷战,实质上是美对外霸权主义的扩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不利于亚洲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巴关系的发展。【解析】第(1)小问,材料“印度建国后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烈反对美对巴军事援助,认为这将把冷战带到印度自己的边界”说明这时期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导致美国的“印巴构想"难以实现;“但为了不影响与英国的关系,在涉及南亚事务时,美国总是视之为英国的传统区城,尽可能将英国或联合国推向前台"可知受到英国的制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印巴构想”很难实现的原因之一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冲突,印巴之间固有的矛盾等。第(2)小问,根据材料“印度建国后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诊断基本检查法》课件
-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第3章
- 《敦煌艺术》课件
- 【培训课件】超难得的资料担保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培训
- 2025年海口货运驾驶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工程造价实习报告范文
- 酒店员工述职报告范文
- 2025年苏州货运资格证培训考试题
- 课题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 2025年南宁货车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答案
- TQGCML 757-2023 硫酸钙晶须规程
- 驾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
- 《电能计量》课程设计方案思政版
- 房屋互换协议(4篇)
- 半月板损伤护理PPT
- 变频电机使用说明书
- 孟子三章文言文对比阅读测试
- 印力商业洞察-购物中心行业研究报告 2022-2023
-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登记表
- 牙体缺损的修复 后牙嵌体牙体预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