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素材)_第1页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素材)_第2页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素材)_第3页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素材)_第4页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素材)《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运用生字,通过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2.学会品读环境描写,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推动情节的作用。

3.欣赏语言,梳理杜小康内心变化,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含义。

4.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习杜小康接受磨难,自我成长的精神,积极面对困难。

教学重点

学会品读环境描写,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欣赏小说语言,梳理杜小康内心变化,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含义。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儿歌《数鸭子》视频,引导学生一边看一边唱。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鸭子有关的课文——《孤独之旅》。

【插评】播放儿歌《数鸭子》导入,鸭子与文本有关,却没有直接涉及少年在孤独中成长的主题,《数鸭子》的儿歌只能起到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作用,如果要用,也要用到新课前。

二、感受孤独

师:同学们刚才预习过,本文的体裁是——

生:(齐)小说。

师:小说的三要素是——

生:(齐)人物、环境、情节。

师:请同学根据三要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一边看书,教师一边提示:“谁?"做了什么?”“在什么环境下?")

生1: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学生声音较小)

师:今天听课老师多,大家不要紧张,希望能大胆发言。谁?哪里?干什么?结果怎样?

【插评】教师意识到学生在公开课上紧张,鼓励学生发言要大胆,但仅仅这样一句话效果未必明显。

生2:杜小康、芦荡、放鸭、遇到暴风雨后长大。

师:小说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最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

跳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杜小康心理的句子或词语,思考:杜小康在不同时候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发时

到达芦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一久

暴风雨之后

(学生默读,勾画,思考,教师巡视)

【插评】教师把握了文本是小说的体裁特点,以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为切入点,这样的切入很巧妙,与此相关的情节、环境和人物的其他描写均可从中得到表现,解决了因为篇幅较长、段落较多而在教学中显得杂乱无章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了解了一下,很多同学课文没看完,没关系,抓紧时间看一遍。

生3:出发时,杜小康的心理是茫然的、恐惧的。

师:哪句话表明了杜小康的心理是茫然的、恐惧的?请读出来。

生3:(读)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师:他为什么茫然和恐惧?

生4:因为他失学了,跟着父亲去那个地方放鸭子。

生5:那里没有其他人。

生6:因为他不知道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插评】教师有追问意识,追问让学生贴近了文本,追问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不但感知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而且思考杜小康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心理,以及思考杜小康还有什么样的心理。

师:不知道,对一个孩子来说会感到茫然和恐惧,还有一点什么呀?

(学生无人响应,略微停顿)

师:同学们难道没有发现?他对前方还感到有一点好奇。

【插评】教师自问自答,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学生阅读的疑难之处,教师应该用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或者提示学生再次阅读相关的段落,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和想象杜小康此时的心理,学生很有可能悟出对未知的前方还有一点好奇,甚至还有一点希望,同时,此时的孤独还远远不及到达芦荡后的孤独。

生7:因为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师:你读一读第21段。

(生7朗读)

【插评】这里学生的个人朗读已是第二次出现,但教师没有进行朗读评价,在以后的多次朗读中,都没有评价,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让朗读在阅读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8:芦苇如绿色的浪潮是比喻,生动形象。

师:还有一个比喻,芦荡如万重大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杜小康的胆怯。

生9:杜小康赶到芦荡后,感到很孤独。

师:哪里感到孤独?

生9:第29段。

师:大家齐读第29段。

生:(齐读)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什么了。他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生10:与父亲的对话最能体现杜小康的孤独。

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他和父亲无话可说,表现了情感世界的孤独。

师:杜小康想不想逃离?能不能逃离?

生:(齐)不想,不能。

师:还有什么考验?读暴风雨这段(第36段)。

(生齐读)

师:概述一下你感受到的暴风雨。

生11:它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师:这是声音,看到的呢?

生11:天昏地暗。

师:这时出现了什么状况?

生:(杂)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找鸭子……师:杜小康变得坚强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12:杜小康去追鸭子,表现了他的勇敢。

生13: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表现了他的坚强。

生14: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表现了他的坚强。

【插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第29段、第36段等段落。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课文,不能也不可能逐段赏析,抓住关键段落进行品析,这种做法是正确而有效的。

师:这种情况下父亲对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他怎么回答的?

生15:父亲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他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师:前面他说过什么话?

生16:“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这样对比表现了他的坚强勇敢。

【插评】教师让学生找出人物的语言描写,这本是一个呈现课堂亮点的契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教师没有对文本中为数不多的几句人物语言进行精读品味。

三、品味孤独

师:芦荡的暴风雨让杜小康成长起来、坚强起来,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

屏显:

小组合作探究(任选一题完成)

1.鸭群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芦荡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暴风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说讨论的题目。

生17:我们小组讨论的是第二个问题。第21段,用杜小康看到的芦荡、恶劣的环境烘托他的害怕和胆怯。

师:绿色的浪潮和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这些景物很优美啊!起什么作用?

师:用环境的优美来衬托杜小康的害怕和孤独。

生18:第21段的环境描写还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写了芦荡暴风雨来了。

师:这里写芦荡的风和日丽,下文写芦荡的暴风雨。

生19:我们小组讨论的是第一个问题。暴风雨中鸭的动作描写与第38段最后的乖巧听话,反衬杜小康的坚强,表现杜小康随着鸭子的成长而成长。

生20:鸭群……

师:要补充没有说过的地方。

生2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第三个问题,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这些暴风雨的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杜小康的成长。

屏显:

环境描写鸭群——烘托孤独、恐慌的心理。

芦荡——渲染自然空旷无边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恐慌的心理。

暴风雨——渲染恶劣、恐怖的气氛,烘托人物坚强、勇敢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师略微停顿)他由幼稚、念家、害怕孤独到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

【插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教师没有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让学生多次讨论,讨论的问题也比较合理、比较有价值。小组代表展示后教师能够较好地评价或引导,最后能总结,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四、理解孤

总结归纳孤独之旅的含义师:放鸭之旅,成长之旅。

【插评】屏显问题后,下课的铃声已响起,教师匆匆说出含义,准备下课。这表明教学时间的安排有不合理之处。

五、延伸迁移

迁移在成长之路上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你是怎样战胜孤独的?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师:下课了吗?好,这个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