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师用书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师用书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师用书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师用书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1)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2)层次性:目前可观测宇宙的天体系统一般分为四级。详细如下图所示:ABC可观测宇宙A二、行星地球1.一般性(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3)结构特征相像: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很多相同之处。2.特别性——存在高级才智生命(1)外部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具有相宜高级才智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液态水、大气等条件。“四看法”推断行星是否存在生命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颗巨大、炙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3.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供应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2)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我们生活、生产供应能量。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图中A层是光球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日冕层。2.太阳活动位置类型现象A太阳黑子黑斑点B太阳耀斑大而亮的斑块日珥喷射的气体呈弧状C日冕物质抛射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3.对地球的影响考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该时刻用肉眼可以在()A.火星天空中望见月球B.月球上望见火星嵌在日面C.火星上望见地球遮住月球D.月球上望见火星悬挂星空(2)图2中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A.早晨 B.正午C.黄昏 D.半夜【思维培育】关键实力获得和解读信息①太阳、地球、月球、火星位置关系:四天体几乎位于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②学生站立方位:面朝月球,其左侧为正东,右侧为正西,学生面对正南调动和运用学问太阳、地球和月球位于同始终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此时会出现满月(该日为农历十五日)学科素养区域认知依据图中四天体的位置关系推断: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和月球;火星亮面正对月球暗面,在月球暗面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综合思维图中时间的推断:太阳和月球位于地球两侧,二者此升彼落,当月球位于正南天空时,正值半夜前后【我的解答】(1)D(2)D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的判读1.看方向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中的方向要依据文字材料或图示信息来推断。假如是从北极上空俯视,则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自转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均为自西向东。2.看天体运行轨迹看天体是绕太阳运行还是绕行星运行。假如绕日运行则可能为行星或者彗星,假如绕行星运行则可能为卫星。3.看相对位置关系凌日:当某一地内行星(水星、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凌日”的现象。冲日:当某一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太阳、地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该行星之间时,则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冲日”现象,这时的行星最亮,易于观测。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考向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024·重庆模拟)2024年4月24日至28日早晨,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人们每天都能在低空望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从左到右,由低到高,排成一条直线,这种现象被称为“行星连珠”,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行星连珠”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行星绕日运动具有()A.近圆性 B.同向性C.共面性 D.周期性2.假如在重庆观看此现象,图中木星的方位应当是()A.东北 B.西北C.东南 D.正南1.C2.A解析:第1题,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大特征,“行星连珠”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的特征,即其公转运动的轨道接近同一平面,在地球上看,就会出现行星接近在一条直线上的现象。第2题,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早晨出现于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于西方称长庚。并且依据题干可知,在重庆观看此现象的时间是4月,4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日出东偏北方向,依据此“东北方向”建立指向标,可以确定木星在日出方位的北侧位置,所以图中木星的方位应当是东北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考点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了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各地区对太阳能的开发日益重视。下图为浙江省太阳能资源区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与水力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A.可再生 B.能量集中C.分布广 D.稳定性好(2)相对于其他地区,甲区域太阳能资源较贫乏,主要缘由是()A.纬度较低 B.降水较多C.距海较近 D.海拔较高【思维培育】关键实力获得和解读信息甲区域的纬度位置:北侧为Ⅰ级可利用区,南侧为Ⅱ级可利用区,纬度居中;甲区域的海陆位置:甲区域为东西向延长,同其他区域相比,距海并不近调动和运用学问水力发电:主要分布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峡谷地区,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发电:为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能量分散,稳定性差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通过对甲区域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对比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综合思维结合甲区域的位置特点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综合分析甲区域太阳能资源较贫乏的缘由【我的解答】(1)C(2)B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1.总体特征2.特例分析(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缘由: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淡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亮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2)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缘由: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强。考向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024·秦皇岛三模)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谷雨(4月20日前后)和立夏(5月5日前后)两天太阳辐射量日改变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曲线②的最高点高于曲线①的主要缘由是()A.太阳高度大 B.气温高C.空气湿度低 D.空气杂质含量低2.据图推断()A.谷雨这天上午为晴天,下午为阴天B.谷雨这天为阴天C.立夏这天上午为阴天,下午为晴天D.立夏这天为晴天1.A2.C解析:第1题,由于曲线①②表示的是谷雨和立夏这两天的太阳辐射改变,而立夏距夏至更近,正午太阳高度大于谷雨,故曲线②表示立夏,曲线①表示谷雨,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气温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空气湿度、空气杂质含量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小。第2题,依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曲线①表示谷雨,曲线②表示立夏,从图中可以看出,谷雨这天的太阳辐射曲线上午、下午是对称的,说明这天是晴天,而立夏这天上午太阳辐射远低于谷雨,说明上午是阴天,且渐渐转晴,下午为晴天。考向2我国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2024·汕头模拟)读湖北省某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3~4题。3.据统计,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可达到1950小时,据图推断,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4.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实际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受夏季昼长影响,日照时间长,故日照时数较大B.甲地受背风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少雨,故日照时数较大C.乙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故日照时数较小D.乙地受地形抬升影响,潮湿多雨,故日照时数较小3.C4.D解析:第3题,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数可以达到1950小时,则每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62.5小时。图示月份武汉市日照时数约为240小时,远大于月平均日照时数,说明该月晴天多,白昼时间较长。武汉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晴天多,且白昼时间长,因而日照时数长,故选C项。第4题,从图中等值线可知,甲地日照时数大于240小时,乙地日照时数为140~160小时。甲、乙两地纬度相当,夏季昼长相同,A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地位于平原,没有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B项错误;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潮湿多雨,C项错误,D项正确。三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4·临沂模拟)梦天试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于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1日胜利放射。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进入太空的梦天试验舱()A.属于恒星 B.属于行星C.属于卫星 D.不属于天体2.图中丙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A.地球 B.月球C.哈雷彗星 D.太阳3.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可能发生“凌日”的天体及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A.水星甲 B.金星丙C.火星乙 D.木星丁1.C2.D3.B解析:第1题,进入太空的梦天试验舱属于卫星,故C项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丙为太阳系,其中心天体为太阳。第3题,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发生“凌日”时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说明该行星为地内行星,只有水星和金星符合。“凌日”现象发生于太阳系之中,据此推断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故为丙。(2024·三明模拟)日照时数倾向率指每10年日照时数的增加或削减值,其反映日照时数的改变趋势。下图示意1976—2024年中国某地区各月日照时数及日照时数倾向率。据此完成4~6题。4.1976—2024年,该地区日照时数倾向率的改变是()A.总体波动上升B.春季小于夏季C.1—3月份增速最快D.季节差异不明显5.与7月份相比,该地5月份日照时数更长,主要缘由是()A.太阳高度角大 B.白昼时间长C.阴雨天气较少 D.空气湿度大6.该地最可能位于()A.广东省 B.浙江省C.山西省 D.青海省4.B5.C6.C解析:第4题,日照时数倾向率指每10年日照时数的增加或削减值,数值为正,表明日照时数增加,数值为负,表明日照时数削减。由图可知,从1月份到12月份,日照时数倾向率多为负值,表明总体上波动下降,A错误。3月份日照时数倾向率大约为2h/10年,4月份大约为0h/10年,5月份大约为-6h/10年,削减了4h/10年,6月份大约为-10h/10年,7月份大约为-6h/10年,8月份大约为-4h/10年,削减了20h/10年,故春季小于夏季,B正确。1月份日照时数倾向率大约为-10h/10年,2月份大约为-6h/10年,3月份大约为2h/10年,则1—3月份日照时数倾向率削减了14h/10年,表明1—3月份并没有增速,C错误。春季日照时数削减较少,秋冬季削减较多,季节差异明显,D错误。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地处北半球,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来线,5月的平均昼长和平均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7月,故5月份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短,A、B错误。若5月份空气湿度大,则阻挡了太阳辐射,会导致5月份日照时数更短,与题意不符,D错误。阴雨天气较少,则光照时间较长,C正确。第6题,依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5月份雨带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广东省此时迎来雨季,5月份日照时间较短,与图示5月份光照时间长不符,A错误。6月份雨带移动到长江流域,浙江省迎来梅雨天气,此时日照时间较短,与图示6月份光照时数长不符,B错误。5月份雨带在华南地区,我国华北地区纬度较高,此时天气晴朗,光照时间较长,与图示春季光照时数一样,可能为山西省,C正确。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夏季光照时间最长,与图示6-8月份光照时数不符,D错误。2024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如图)胜利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胜利。灾难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信、导航活动产生干脆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航天器放射及在轨运行供应空间天气预报及影响评估服务。空间天气的探讨对象是地球表面20千米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7~8题。7.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A.太阳辐射增加 B.磁暴现象C.太阳风暴爆发 D.黑子消逝8.以下不属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责的是()A.预报出舱时间窗口,保障航天员出舱平安B.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C.监测太空飞行碎片,保障航天器平安运行D.预料高空风向风速,保障返回舱精确着陆7.C8.D解析:第7题,太阳辐射增加对卫星导航系统影响不大,A错误;磁暴现象是耀斑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影响地球磁场所造成的结果,与卫星导航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太阳风会扰乱电离层,影响卫星通信,C正确;黑子主要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D错误。第8题,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可以为航天员预报出舱时间窗口,避开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遭遇严峻的太阳高能粒子辐射,为航天员供应更高的出舱平安系数,A不符合题意;太阳日冕活动释放的能量会穿透电子元件,阻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因此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须要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B不符合题意;碎片碰撞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太空中高速飞行的碎片,为包括卫星在内的人造航天器平安运行供应保障,C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空间天气的探讨对象是地球表面20千米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而非近地面大气层的天气改变,D符合题意。2024年9月,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须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会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下图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9.相比于光伏发电,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可以()A.提高太阳能的稳定性B.削减太阳能能量的分散C.实现供电稳定性D.改善地区能源结构10.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中,定日镜和熔盐的主要作用分别是()A.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储能B.实现光电的转化储能C.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干脆发电D.实现光电的转化干脆发电9.C10.A解析:第9题,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加热塔内熔盐,须要发电时再利用熔盐发电,可以实现供电的稳定性,C项正确。熔盐塔式光热发电不能提高太阳能的稳定性,但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A项错误;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并不能削减太阳能能量的分散,B项错误;光伏发电和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都能改善地区能源结构,D项错误。第10题,定日镜可以反射太阳光能,并将其集中至中部集热塔,因此定日镜的作用是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熔盐被加热后流入热熔盐罐,须要发电时其可将水加热,产生的蒸汽会驱动汽轮机发电,因此其作用是储能,故选A。11.(2024·苏州模拟)2024年11月初,我国首次全过程监控到太阳日冕物质抛射事务的发生,该太阳活动将会导致()A.地球上大气能见度下降B.地表平均气温下降C.大气出现臭氧层空洞D.南北极出现极光现象D解析:日冕层抛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即太阳风,会使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D正确;地球上大气能见度下降主要受天气和大气污染影响,与太阳活动无关,A错误;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气候有肯定影响,但不肯定导致气温下降,B错误;臭氧层空洞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误。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火星是密度最小的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火星与地球具有诸多相像之处,如都拥有大气层、自转周期接近、都有四季改变。与地球不同的是,火星上遍布着数以万计、大小不一的陨石撞击坑。较大的陨石撞击坑又称“环形山”,是大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后撞击而成的环形凹坑。火星地貌类型丰富,除撞击坑外,还有火山、沙丘等。2024年7月23日,我国胜利放射“天问一号”探测器,绽开对火星的探测。下图为火星陨石坑影像。(1)说明与地球相比,火星表面撞击坑密布的缘由。(2)用等高线和示坡线绘制图示范围内的地形起伏状况。(3)有人设想,在火星表面进行探测的火星车可采纳风能作为能量来源。你认为是否可行?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火星表面撞击坑密集,应从两个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