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相互作用(1)水分交换。①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②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2)热量交换。2.全球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热带地区是海—气相互作用最活跃地区的原因(1)热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2)热带地区海洋平均每月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3)热带地区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也丰富。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项目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弱强太平洋水温大洋东岸升高降低大洋西岸降低升高气候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多洪涝灾害降水减少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多干旱灾害降水增加对全球气候影响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关联性拉尼娜现象出现在厄尔尼诺年之后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2022·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C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考向1海—气水热交换(2024·湛江模拟)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经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1~2题。1.“海浩”现象常出现在()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2.“海浩”现象发生时()A.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B.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C.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D.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1.D2.A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实为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经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D正确;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因此春季子夜的降温幅度较冬季清晨小,A错误;夏季冷空气欠发育,秋季正午气温较高,水汽难以凝结,B、C错误。第2题,“海浩”现象发生时,干冷空气经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海—气间温差大。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的景观。故选A。考向2海—气之间的物质交换海洋大气粉尘是海—气相互作用的桥梁,东北印度洋大气粉尘沉降通量季节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海洋大气粉尘沉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暖。下图示意北印度洋海域。据此完成3~4题。3.导致东北印度洋大气粉尘沉降通量出现最大值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4.海洋大气粉尘沉降可缓解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粉尘沉降能()A.增强地面辐射 B.促进浮游植物生长C.削弱太阳辐射 D.增强大气逆辐射3.B4.B解析:第3题,海洋粉尘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南亚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东北季风从印度半岛吹向印度洋,挟带大量陆地粉尘,使得东北印度洋大气粉尘沉降通量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第4题,陆地粉尘含有大量营养盐,海洋大气粉尘沉降能提高海水营养盐总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从而增强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大气粉尘沉降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从而使地面辐射增强,又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可能加剧气候变暖;大气粉尘沉降使大气透明度上升,故粉尘沉降不能削弱太阳辐射;粉尘沉降使大气中的杂质减少,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023·北京卷)暴雨引发的洪水挟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由图可知,()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2)该地最可能位于()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 D.南美洲西部第(1)题:第(2)题:(1)C(2)D沃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项目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图示影响洋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减弱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增强太平洋水温太平洋西部水温降低,东部水温增高太平洋西部水温增高,东部水温降低天气气候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生物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关联性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考向1厄尔尼诺现象(2024·深圳模拟)海水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改变会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下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据此完成1~2题。ab1.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a→b的变化过程是()A.厄尔尼诺→正常 B.正常→厄尔尼诺C.正常→拉尼娜 D.厄尔尼诺→拉尼娜2.在a→b的变化过程中()A.海水中的鱼群密度增大B.中上层鱼类移至更靠近海岸的地方C.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升高D.富含营养盐的海水从底层涌升增多1.B2.B解析:第1题,该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由图可知,太平洋东部海域由a→b出现海水的异常升温,由正常年份的沃克环流变为厄尔尼诺,B正确,A错误;拉尼娜出现时,太平洋东部海水水温低于正常年份,与图示不符,C、D错误。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东部水域鱼群受秘鲁寒流影响,冷水鱼居多,出现厄尔尼诺后,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温,海水中的鱼群密度会减小,A错误;受厄尔尼诺暖海水的影响,中上层海水中的鱼类为追寻较低水温海水,会向靠近海岸地带行进,因为这里存在寒流,B正确;水温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高,此时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温,海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C错误;厄尔尼诺出现时,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东部离岸风势力减弱,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从底层涌升减少,D错误。考向2拉尼娜现象(2024·柳州模拟)下图为2023年10月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据图推测当时太平洋赤道两侧的信风状况与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分别是()A.信风减弱、拉尼娜 B.信风增强、拉尼娜C.信风减弱、厄尔尼诺 D.信风增强、厄尔尼诺4.据图分析,当年澳大利亚东部最有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A.干旱 B.洪涝C.低温 D.热浪3.B4.B解析:第3题,拉尼娜与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它将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洲沿岸,深层的冷海水上升使水温降低。当信风增强时,南美太平洋沿岸表层水温较正常偏低,出现拉尼娜现象。第4题,赤道两侧信风增强,出现拉尼娜现象,增强的偏东信风把温暖的表层海水向西吹送,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为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空气的对流和上升提供了能量,导致澳大利亚东部等地区异常多雨,甚至引发洪涝灾害。课时质量评价(十五)一、选择题某日,丹麦西海岸某海上风电场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层薄薄的“海烟”,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下图示意当时场景。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海烟”的形成原因是()A.冷湿空气经过暖流影响的暖海面B.暖湿空气经过寒流影响的冷海面C.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D.冷锋过境时暖空气被抬升后降温2.图中条带状浓雾形成的关键过程是()A.海面水汽整体上升B.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C.经过风车后风速降低D.冷空气经过风车后被加热3.图中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春季午后 B.夏季黄昏C.秋季傍晚 D.冬季早晨1.C2.B3.D解析:第1题,冷湿空气经过、暖湿空气经过、冷锋过境时海面风力均较大,而薄薄的“海烟”容易被风吹散,即“海烟”出现时大气应比较稳定,海面风力较小,A、B、D错误;海洋水汽蒸发量大,海面附近的大气湿度高,当海面辐射冷却近海面空气遇冷凝结形成雾(海烟),C正确。故选C。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使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B正确;海面水汽整体上升浓雾应是整体大面积出现,A错误;风车后风速降低对浓雾的形状影响较小,C错误;风车并没有加热冷空气的作用,D错误。故选B。第3题,“海烟”的形成原因是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冬季的早晨海面温度最低,水汽遇冷条件最好,最容易出现海雾,而春季午后、夏季黄昏、秋季傍晚温度均较高,不利于海雾的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4·茂名模拟)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其形成与海洋的热力、动力过程以及大气的动力因素联系紧密。冰间湖是产生海冰较多的场所。在北极地区,冰间湖通常出现在海冰较厚的浮冰区域,其位置较为固定,并周期性发展和消失,面积为10~105平方千米。按照出现的位置不同,冰间湖可分为沿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下图为沿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主要是因为海面()A.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B.长波辐射增加C.潜热输送加强 D.海—气热传递增加5.推断北极地区产冰量较大的冰间湖类型及原因是()A.大洋冰间湖海面较开阔B.大洋冰间湖海水温度低C.沿岸冰间湖海—气交换多D.沿岸冰间湖海水深度浅4.A5.C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可知,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主要是因为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使得海水温度升高,A正确;长波辐射增加,热量散失将增多,温度会下降,不利于海冰融化,B错误;潜热输送、海—气热传递对加快海冰融化影响不大,C、D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在北极地区,冰间湖通常出现在海冰较厚的浮冰区域,其位置较为固定,并周期性发展和消失”可知,北极地区产冰量较大的冰间湖应该分布在海冰较厚的沿岸地区,类型是沿岸冰间湖,原因是海—气交换多,浮冰较多。故选C。(2024·长沙模拟)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具有方向性。高低纬度间的热交换可通过经向热通量来表示。下图为全球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图(注:本图中,显热通量是指经向大气温差产生的热交换,潜热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洋流热通量是通过寒流、暖流产生的热交换,净通量为三者之和)。读图,完成6~7题。6.据图可知()A.北半球热量均向北输送B.北半球向南的潜热通量主要由东北信风完成C.潜热通量最高处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北半球向北的显热通量夏季大于冬季7.图中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整体偏北,其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B.北极附近是海洋,比热容大C.北半球洋流模式比南半球复杂D.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比南半球多6.B7.A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北半球潜热通量在低纬是向南输送;潜热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其输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主要盛行东北信风;潜热通量最高处大约为40°S,此处并非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显热通量主要是经向大气温差产生的热交换,而夏季南北温差小于冬季。第7题,净通量曲线在低纬度与横轴的交点为传输的起点,也是全球最热的地方,读图可知,该交点约为2°N;造成经向热通量相对于赤道偏北的原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增温明显。(2024·深圳模拟)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是描述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的重要指数,其指数为正值,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维持,导致全球变暖;其指数为负值,则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发生与维持,导致全球变冷。下图为我国梅雨长期趋势与北太平洋多年代际变化指数的逐年演变图。据此完成8~9题。8.我国正常的梅雨天气期间往往呈现()A.冷湿多雨 B.高湿闷热C.干湿交替 D.狂风暴雨9.图示后期的PDO指数为正值期间,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我国气候向冷冬热夏演变B.热带气旋对我国影响增多C.赤道太平洋海水西暖东冷D.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偏高8.B9.D解析:第8题,我国正常的梅雨天气往往发生在6月,气温较高,加之长期连绵阴雨,空气湿度大,呈现闷热的特点,B正确,A错误;多连绵阴雨,并非干湿交替或狂风暴雨,C、D错误。第9题,由材料“其指数为正值,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维持,导致全球变暖”可知,厄尔尼诺发生年份,北赤道暖流较弱,赤道太平洋西侧水温较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热带气旋对我国影响减弱,A、B错误;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水西冷东暖,赤道太平洋东部受东南信风影响减弱,离岸流减弱,导致海面偏高,C错误,D正确。2022年11月至12月,监测数据显示Nino3.4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在-1.0℃以下。读图,完成10~11题。10.2022年12月份()A.沃克环流的西侧气流下沉增强B.秘鲁沿岸沙漠地区开满鲜花C.澳大利亚东北沿海水循环增强D.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将减弱11.根据材料,推测我国2022—2023年冬春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A.北涝南旱加剧 B.寒潮次数增多C.北方供暖减少 D.台风次数增加10.C11.B解析:第10题,2022年11月至12月Nino3.4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可以推测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此时信风增强,赤道表层海水大量向西流,沃克环流西侧气流上升加剧;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增强,加剧沿岸干旱,不会开满鲜花;南美洲西海岸寒流势力增强,降水减少,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澳大利亚东北侧降水增多,水循环增强。第11题,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侧水温升高,气压降低,东侧水温降低,气压升高。故使东亚地区南北温差增大,冬季风势力增强,2022—2023年冬春寒潮次数增多,北方供暖增加;冬季北方降水普遍较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我国冬春不易出现台风。二、非选择题12.(2024·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研究表明,中东沙尘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在2000—2019年都表现为相似的“先升高后降低”的年代际趋势转变,中东沙尘趋势的转变很可能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变率有关。下图示意热带北大西洋海温—中东沙尘相关机制。(1)分析热带北大西洋异常增温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的过程。(2)有人认为中东局部灌溉面积的变化对沙尘活动影响更显著,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热带北大西洋增温促进了气流在热带北大西洋的上升,导致气压降低,会激发异常的局地纬向环流,在地中海高压区气流下沉。地中海高压区的加强,强化了地中海高压中心(副热带高压)向南的西北气流,西北气流越过阿拉伯高原,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干热风效应,使中东更为炎热干燥,促进沙尘活跃。第(2)题,认同。据图可知,热带北大西洋与中东地区距离较远,气流对中东的影响有限;异常环流属于局地环流,在大尺度三圈环流下表现微弱。不认同。中东地区地处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旱;灌溉面积变化难以显著改变造成中东地区炎热干燥的大气环流格局;结合材料可知,中东沙尘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变化的年代际变化相似性高,故其与北大西洋异常升温的关系更密切。答案:(1)热带北大西洋增温促进了气流在热带北大西洋的上升,导致气压降低,加剧地中海高压区气流下沉,加强了地中海高压中心(副热带高压)向南的西北气流,西北气流越过阿拉伯高原下沉增温,使中东更为炎热干燥,促进沙尘活跃。(2)认同。热带北大西洋与中东地区距离较远,影响有限;异常环流在大尺度三圈环流下表现微弱。不认同。灌溉面积变化难以显著改变造成中东地区炎热干燥的大气环流格局;中东沙尘活动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变化的年代际变化相似性高。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位于厄瓜多尔以西约965千米的赤道附近,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高地多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的气候特征,对高地和低地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利息补充协议(标准版)
- 中小学教师家访记录内容三(共18篇)
- 妇产科学(山东联盟-济宁医学院)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济宁医学院
- 《年国抽培训》课件
- 两参数曲线合同的题目
- 放弃搬迁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违约责任划分
- 第四章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原理与实务-授课教师 吴超兴-1733558558193
- 飞上蓝天的恐龙课件
- 项目关键节点计划表(2019年版)
-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2025春夏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
- 中医筋伤的治疗
- 护理产科健康教育
-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4年21起典型火灾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消防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
- 从创意到创业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4-配置故障转移群集服务实训
- 计价格[1999]1283号_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