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大气科学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大气科学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大气科学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大气科学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科学与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1214第一章大气科学基础理论 2281361.1大气组成与结构 2320201.2大气物理特性 3275531.2.1温度 3217521.2.2压力 377841.2.3密度 311311.2.4湿度 3213431.3大气化学过程 3193891.3.1光化学过程 3149461.3.2气溶胶过程 343251.3.3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326865第二章大气探测与观测技术 4177302.1地面气象观测 4239062.2高空气象观测 4159892.3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419668第三章气象要素与气候变化 5171853.1气温与降水 565133.2气压与风 5211333.3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 631743第四章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 698594.1全球大气环流 67314.2区域大气环流 7104554.3天气系统与天气预报 722983第五章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788305.1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传播 7105505.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8225665.3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 84352第六章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 9104026.1气象灾害类型与特征 986076.1.1气象灾害类型 991326.1.2气象灾害特征 941976.2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99746.2.1风险评估方法 916076.2.2风险评估指标 1031816.3气象灾害应急与管理 1097866.3.1应急预案制定 1054486.3.2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 1038876.3.3社会力量参与 105875第七章气象信息与服务 11325597.1气象信息采集与处理 11266377.2气象信息发布与服务 11102877.3气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 126468第八章大气科学研究方法 1232088.1观测与分析方法 1236868.1.1地面观测 12103018.1.2高空观测 1294898.1.3数据分析 1354998.2数值模拟与模型 13321888.2.1气象模型 1335648.2.2气溶胶模型 13251368.2.3化学传输模型 13306818.3实验研究方法 13237258.3.1实验设计 13259078.3.2实验观测 13279818.3.3数据处理与分析 13235378.3.4实验验证 1430560第九章气象产业发展与管理 14149609.1气象产业概述 1438049.2气象产业政策与管理 14244989.2.1气象产业政策 14199899.2.2气象产业管理 14160449.3气象产业市场分析 15241459.3.1市场规模 15320159.3.2市场需求 15291849.3.3市场竞争格局 15289第十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5962010.1国际气象组织与活动 151220010.2国际气象合作项目 16930310.3国际气象交流与合作策略 16第一章大气科学基础理论1.1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大气圈及其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学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少量气体组成,其比例大致为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1%。大气结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对流层是地球表面至高度约为12公里的范围,其特点是温度随高度递减,且大气运动主要在对流层内发生。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2公里至50公里,其中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的中部,对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具有吸收作用。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公里至85公里。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为85公里至1000公里。外层大气位于热层之上,直至地球的引力范围。1.2大气物理特性大气物理特性主要包括大气的温度、压力、密度、湿度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大气的运动和天气现象。1.2.1温度大气温度是描述大气热状态的重要参数。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到太阳辐射、地表反射、大气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称为气温垂直分布,其特点是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递减,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递增。1.2.2压力大气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的力。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变化规律称为气压垂直分布。1.2.3密度大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数量。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变化规律称为密度垂直分布。1.2.4湿度大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气湿度对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湿度可分为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饱和湿度。1.3大气化学过程大气化学过程是指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物质传输过程。大气化学过程对地球环境、气候和生物圈产生重要影响。1.3.1光化学过程光化学过程是指大气中气体分子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例如,臭氧层的光化学过程对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具有吸收作用,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1.3.2气溶胶过程气溶胶是指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气溶胶过程包括气溶胶的、传输、沉降和转化等。气溶胶对大气环境、气候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1.3.3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大气、地表和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例如,碳循环、氮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物理特性和大气化学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为大气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大气探测与观测技术2.1地面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地面气象要素进行定时、定点、连续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要素的观测。气温观测通常采用水银温度表、电子温度计等设备,观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湿度观测则通过毛发湿度计、电容式湿度计等设备,获取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数据。风向和风速观测通常使用风向标和风速仪,获取风的基本特征。降水量观测则采用雨量筒、雨量计等设备,观测降水的类型、强度和分布。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获取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灾害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2高空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是对大气垂直结构进行观测,以获取高空气象要素信息。高空气象观测主要包括探空气象观测和遥感气象观测。探空气象观测是通过气象探空气球携带气象仪器升空,实时观测大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探空气象观测能够获取大气垂直结构的信息,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遥感气象观测则是利用卫星、雷达等遥感技术,对大气进行观测。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速度快、数据获取连续等特点,能够实时监测大气状况,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丰富的高空气象信息。2.3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获取地面和大气的信息。遥感技术在大气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卫星遥感:气象卫星遥感是利用气象卫星搭载的遥感器,对地球大气进行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降水量等要素的信息,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持。(2)雷达遥感:雷达遥感是利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对大气进行观测。雷达遥感可以获取大气垂直结构、降水强度、风力等信息,对于灾害预警、气象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3)光学遥感:光学遥感是利用光学传感器,对大气进行观测。光学遥感可以获取大气气溶胶、云特性等参数,为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大气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观测数据的时空分辨率,还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灾害预警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第三章气象要素与气候变化3.1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是气候系统中最为基础的气象要素,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进行表示。它是气候系统中能量转换和传输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到大气的稳定性、水循环和生物生长。气温的变化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还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并落到地面的现象,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进行表示。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表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的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是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3.2气压与风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的压力,通常以百帕(hPa)为单位进行表示。气压的差异是引起风的主要因素之一。风是空气水平运动的表现形式,它是气候系统中能量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气压的分布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地表摩擦、气温差异等。气压系统的高压和低压分别对应着晴朗和阴雨天气。高压区通常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空气下沉;低压区则常常出现阴雨天气,气压较低,空气上升。风则是由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它的存在对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和物质传输起着重要作用。3.3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气候类型是指根据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对气候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气候类型的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根据气候类型的差异,地球上的气候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多种类型。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中长期的、显著的变化。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物种灭绝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气候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等,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地利用变化等。气候变化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制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系统的运行规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气候变化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果。第四章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4.1全球大气环流全球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上大气运动的整体形态,它是大气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形状、太阳辐射、地球表面温度分布等。地球自转对全球大气环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使得大气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偏转,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例如,赤道地区的低纬度环流是由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所驱动的。地球的形状也对全球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其形状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进而影响了大气温度的分布。这种温度差异使得大气产生垂直和水平运动,形成了全球性的环流模式。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也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使得赤道地区比极地地区温度高,从而形成热带低压和极地高压的环流系统。同时地球表面的山脉、海洋和陆地等地形因素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4.2区域大气环流与全球大气环流相比,区域大气环流更加注重特定地区的大气运动规律。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都会对区域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地理位置是区域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纬度、海陆分布以及大陆形状都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发展。例如,亚洲地区的大气环流受到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季风环流。地形地貌也对区域大气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山脉、高原、丘陵等地形地貌会对大气运动产生阻碍和抬升作用,导致风向和风速的改变,以及降水的分布不均。气候特点也会对区域大气环流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规律会影响大气的温度、湿度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发展。4.3天气系统与天气预报天气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相似气象特征的气象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海洋和陆地表面的热力差异等。天气系统的识别和研究对于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天气系统的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从而为公众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方法主要包括数值预报和统计预报两种。数值预报是通过数值模型模拟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从而预测未来天气的方法。统计预报则是基于历史天气数据和气象要素之间的统计关系,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灾害预防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天气预报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因此,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第五章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5.1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传播大气污染物是指那些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硫化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人为源则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其中,燃烧化石燃料是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燃烧过程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大气污染物的传播是指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和扩散过程。污染物通过大气运动,可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大气运动包括风力、气压差和温度差等因素的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5.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手段。其中,末端治理技术是主要的方法之一。末端治理技术包括排放控制技术和尾气净化技术。排放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来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如燃烧过程的优化、工业生产过程的改进等。尾气净化技术则是对排放的尾气进行处理,如汽车的尾气净化器、工业烟囱的脱硫脱硝设备等。另外,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方向。通过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大气污染监测技术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5.3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的制定与执行是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应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限制,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动。例如,通过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环境监测和管理也是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浓度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污染情况,为制定和调整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环境管理机构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保证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执行。第六章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6.1气象灾害类型与特征6.1.1气象灾害类型气象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旋性风暴,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带来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2)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天气现象,可能导致洪涝、泥石流等灾害。(3)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4)寒潮:寒潮是指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气温骤降、风力加大等恶劣天气。(5)霜冻: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农作物、园林植物等受害。(6)雷电:雷电是指大气中强烈的电场放电现象,可能引发火灾、触电等。6.1.2气象灾害特征气象灾害具有以下特征:(1)突发性:气象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难以预测。(2)破坏性: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3)季节性:气象灾害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台风、暴雨等。(4)区域性:气象灾害在不同地区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6.2气象灾害风险评估6.2.1风险评估方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历史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历史气象灾害数据,分析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2)概率分析:根据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评估其风险程度。(3)脆弱性分析:分析承灾体的脆弱性,评估灾害对其造成的影响。(4)风险评估模型:运用数学模型,综合各种因素,评估气象灾害风险。6.2.2风险评估指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气象因子:如降雨量、风速、气温等。(2)承灾体因子: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农作物种植面积等。(3)社会经济因子: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4)生态环境因子:如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程度等。6.3气象灾害应急与管理6.3.1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物资保障等。(2)预警与响应:制定预警标准,明确响应级别和措施。(3)救援与恢复:制定救援计划,明确救援任务和责任。(4)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6.3.2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应急物资储备是应对气象灾害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物资种类:如食品、衣物、药品、器材等。(2)储备数量:根据灾害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确定。(3)储备地点:选择交通便利、易于调配的地点。(4)管理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保证物资安全、有效。6.3.3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在应对气象灾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参与救援、宣传教育等活动。(2)企业支持:鼓励企业捐赠物资、提供技术支持。(3)社会组织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在灾害应对中的协调、服务作用。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气象信息与服务7.1气象信息采集与处理气象信息采集是气象服务的基础环节,其准确性和时效性直接关系到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我国气象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地面气象观测:通过设立地面气象观测站,对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2)高空气象观测:利用探空气球、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大气垂直结构进行观测。(3)卫星遥感:通过气象卫星对地球表面及大气层进行遥感观测,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4)雷达观测:利用气象雷达对降水、风场等气象现象进行实时监测。气象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清洗、整理,消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2)数据融合: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形成统一的气象信息产品。(3)数据同化:将观测数据与数值预报模型结合,提高预报精度。7.2气象信息发布与服务气象信息发布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电视气象预报:通过电视媒体向公众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2)广播气象预报:通过广播媒体传播气象信息,方便公众及时了解天气状况。(3)网络气象服务: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平台,提供实时气象信息查询、预警发布等服务。(4)气象短信服务:通过短信形式向用户发送气象预警、天气预报等信息。(5)气象服务:提供人工语音咨询、气象信息查询等服务。气象服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预报:提供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预测。(2)气象预警:针对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发布预警信息。(3)气象科普: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公众气象素养。(4)专业气象服务:为特定行业提供气象信息,如农业、交通、能源等。7.3气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以下为几个气象信息应用的典型案例:案例一:气象信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时监测气象要素,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灾害预警、气候变化分析等服务,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农业产量。案例二:气象信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气象信息对交通安全。通过发布气象预警,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保证交通出行安全。气象信息还可以用于指导道路施工、养护等工作。案例三:气象信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气象信息对能源产业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太阳能、风能发电领域,通过气象信息分析,可以优化发电设备的布局和运行策略,提高发电效率。案例四:气象信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气象信息对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布气象预警,可以提前告知公众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降低灾害风险。气象信息还可以用于指导城市排水、防洪等工作,保证公共安全。第八章大气科学研究方法8.1观测与分析方法大气科学研究的基础在于对大气现象的观测与分析。以下为常用的观测与分析方法:8.1.1地面观测地面观测是获取大气参数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为大气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8.1.2高空观测高空观测是通过探空气球、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大气垂直分布信息。探空气球携带气象仪器升空,可以测量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参数。卫星遥感技术则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大气参数,如云量、气溶胶分布等。8.1.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的过程。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方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EOF分析等。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大气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大气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8.2数值模拟与模型数值模拟与模型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以预测和解释大气现象。以下为常用的数值模拟与模型:8.2.1气象模型气象模型是描述大气运动和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组。根据分辨率和复杂程度,气象模型可分为全球大气模型、区域大气模型和城市大气模型等。通过气象模型,可以模拟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天气过程等。8.2.2气溶胶模型气溶胶模型用于描述气溶胶粒子的、传输、沉降和转化过程。气溶胶模型在气候变化、空气质量评估和大气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8.2.3化学传输模型化学传输模型用于模拟大气中化学物质的传输和转化过程。这类模型可以预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传输路径和影响范围,为大气环境管理提供依据。8.3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是在实验室或野外条件下,通过有目的的实验操作,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方法。8.3.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可重复性和对比性原则,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等。8.3.2实验观测实验观测是在实验过程中对大气现象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观测手段包括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遥感观测等。8.3.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揭示实验结果,为大气科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8.3.4实验验证实验验证是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观测数据等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实验验证,可以修正和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研究的准确性。第九章气象产业发展与管理9.1气象产业概述气象产业是指以气象信息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各类用户提供气象服务、气象产品和技术支持等相关活动的产业。气象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农业、航空、海洋、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气象科技的快速发展,气象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9.2气象产业政策与管理9.2.1气象产业政策我国对气象产业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气象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观测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为气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2)加大财政投入。我国不断加大对气象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用于气象基础设施、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3)推进体制改革。我国积极推进气象体制改革,实现气象业务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气象服务水平。(4)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鼓励气象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气象产业整体竞争力。9.2.2气象产业管理气象产业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产业规划。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气象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2)气象产业监管。应建立健全气象产业监管体系,对气象服务、气象产品和技术支持等活动进行有效监管,保障气象产业健康发展。(3)气象产业创新。应鼓励气象产业创新,支持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气象产业核心竞争力。(4)气象产业人才培养。应加强气象人才培养,提高气象产业整体素质,为气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