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基础知识_第1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基础知识_第2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基础知识_第3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基础知识_第4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

基础知识1目录职业病危害概述

粉尘的危害与控制毒物的危害与控制噪声的危害与控制2第一章职业病危害概述3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国卫疾控发[2015]92号文,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459种,其中粉尘52种、化学因素375种、物理因素15种、放射因素8种、生物因素6种、其他因素类3种(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条件、刮研作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4按来源分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⑴化学因素

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生产性毒物:金属及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农药⑵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湿、低温、高/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电离辐射(X射线、ɣ射线)⑶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真菌孢子、艾滋病病毒、布鲁氏菌、森林脑炎病毒等。5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按来源分类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6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分类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低温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的相互影响、管道布置的不合理井下氡子体7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

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职业病防治法》: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8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予消除或减少发病;2.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可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3.有特定的发病范围。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有发病集丛(cluster);4.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愈后较好,康复较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局限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如矽肺患者的肺组织纤维化是不可逆的,只能用防尘措施、加强个体防护,加强监督管理和健康教育,才能消除矽肺。9二、职业病职业病发病条件10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发生条件132有害物质的性质二、职业病职业病发病条件1.有害因素的性质(1)化学结构如毒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组织的亲和性与毒性作用有直接关系。(2)物理性质11分散度挥发性溶解性二、职业病2.作用于人体的量(1)接触水平:一般作用剂量是接触浓度/强度与接触时间的乘积。有害量/无害量的分界(2)接触方式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12二、职业病职业病发病条件职业病发病条件3.人体的健康状况在同一作业条件下,不同个体发生职业性病损的机会和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与以下因素有关:13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第二章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其预防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二、尘肺病

三、生产性粉尘预防与控制14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烟尘:指因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的微细固体颗粒。粒度比较细,在1μm以下。----冶炼、燃烧、金属焊接等过程,由于升华及冷凝而形成。烟雾:指燃烧草料、木柴、油、煤等生成的黑烟。在0.5μm以下。粉末:工艺过程中粉料,比较粗,是生产中的原料或成品。国卫疾控发[2015]92号文,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中,粉尘52种生产性粉尘的定义15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6固体物质的破碎或机械加工

可燃性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某些物质加热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或氧化

(1)按粉尘性质(2)按粉尘在空气中停留的状况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矿物性粉尘:石英、石棉、煤、石墨、岩石等。金属性粉尘:铁、锡、铝、稀土等。人工无机粉尘:水泥、人造金刚石、陶瓷、玻璃等。植物性粉尘:棉、亚麻、谷物、烟草等。动物性粉尘:毛发、角质、骨质等。人工有机粉尘:炸药、有机染料等。降尘: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漂尘: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生产性粉尘的分类17(3)按粉尘颗粒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非可吸入性粉尘:直径>15μm,进入呼吸道机会小可吸入性粉尘:直径<15μm,可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呼吸性粉尘:直径<5μm,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生产性粉尘的分类181.呼吸系统疾患(1)尘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最严重,《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尘肺病13种,2.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13种尘肺:矽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陶工尘肺、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铝尘肺、其他尘肺。(2)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等)吸入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纤维性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危害。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无进展甚至会逐渐减轻。粉尘对机体的健康影响19(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吸入棉、亚麻或大麻尘引起的棉尘病,它是休息后第一天上班末出现胸闷、气急和(或)咳嗽症状,可有急性肺通气功能改变;吸烟并吸入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由于吸入带有霉菌孢子的植物性粉尘,如草料尘、粮谷尘、蔗渣尘等引起职业性变态反应肺泡炎。(4)其他呼吸系统疾患炎症反应: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肺通气功能改变,出现阻塞性肺病并发肺气肿、肺心病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肺病非特异性感染易患肺结核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202.局部作用

1)局部刺激: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等

2)眼损伤:结膜炎症、角膜损伤

3)皮肤损害: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4)光感作用:沥青粉尘引起光感性皮炎粉尘对机体的健康影响213.中毒作用:吸入铅、锰、砷等毒物粉尘,可引起全身中毒。4.肿瘤:吸入二氧化硅(结晶型,石英或方石英)、放射性物质、镍、铬酸盐等粉尘可引起肺癌;吸入石棉粉尘可引起肺癌和间皮瘤5.变态反应:接触棉、大麻、对苯二胺等粉尘可致变态反应,出现支气管哮喘、湿疹等。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22二、尘肺病23尘肺病24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矽肺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行业分布:各种金属、非金属、煤炭等矿山;采掘作业;采石、建筑、冶金、玻璃和耐火材料制造;铸造、清砂、喷砂;宝石加工等;游离二氧化硅按晶体结构分为结晶型、隐晶型和无定型三种。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粉尘中流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工龄、防护措施、接触者个体因素。25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接触较低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多在15-20年后才发病。但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速发性矽肺: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者。晚发型矽肺:有些接尘者,虽接触较高浓度矽尘,但在脱离粉尘作业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发现异常但尚不能诊断为矽肺,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26是指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煤尘(含5%以下游离二氧化硅)引起的肺组织的纤维化。多见于采煤工、选煤工、煤炭装卸工。矿工的作业调动频繁,真正接触纯煤尘的矿工并不多,大部分接触的是煤矽混合尘。长期吸入大量煤矽尘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称为煤矽肺。煤工尘肺27煤工尘肺28水泥尘肺的发生除了粉尘浓度、工龄和个体因素外,与水泥的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水泥原料粉尘引起的属混合尘肺,水泥成品粉尘引起的尘肺为水泥尘肺。

发病工龄较长,病情进展缓慢。一般在接触粉尘20年以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是以气短为主的呼吸系统自觉症状,其次为咳嗽,咳痰和慢性鼻炎等。水泥工尘肺29水泥尘肺30控制粉尘八字方针:革----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护----个人防护管----维护管理教----培训教育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三、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31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尘或粉尘危害较小的原辅材料,是消除、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在铸造工艺中采用含石英低、危害较小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熔化工段采用低频感应电炉代替冲天炉,采用电、气体燃料代替煤与焦炭等固体燃料;

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触粉尘;

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措施减少粉尘外逸;2.湿式作业

是一种既经济又简单实用的防、降尘措施,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原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

32三、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3.密闭抽风除尘(1)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重、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不能完全密闭的尘源,在不妨碍操作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半密闭罩、隔离室等设施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控制粉尘的扩散。(2)通过降低物料落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隔绝气流、减少诱导空气量和设置空间等方法,抑制由于正压造成的扬尘。33四、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4.控制二次扬尘为消除二次扬尘,应在设计中合理布置,尽量减少积尘,平面,地面、墙壁应平整光滑,墙角呈圆角且便于清扫;使用负压清扫装置来清除逸散和沉积在地面、墙壁、构件和设备上的粉尘;对炭黑等污染较大的粉尘作业及大量散发沉积粉尘的工作场所,则应采取防水地面、墙壁、顶棚和构件,并用水冲洗的方法清理积尘。严禁用吹扫方式清扫积尘。34三、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5.隔离在无法消除、降低的情况下,应将操作人员与职业病危害因素隔开。

如采用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和连锁保护、安全排放等装置进行遥控作业,工人在控制室或隔离操作室进行操作,或将产生的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密闭隔离。35三、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6.警示在易发生职业危病危害和危害性较大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设置报警装置。7.个体防护由于工艺、技术上的原因,通风除尘设施无法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粉尘作业场所,为了使工作场所劳动者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影响,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工作服、头盔、呼吸器、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36三、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8.应急在生产过程有可能发生偶然事件或设备突发故障,突然散发大量有害气体或爆炸性气体的场合,应预先采取应急准备措施。9.加强管理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测定生产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定期对生产过程中接触粉尘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生产性粉尘预防与控制37第三章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其预防

一、生产性毒物概述

二、常见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三、生产性毒物预防与控制38毒物: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被溶解、吸收,并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的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中毒:是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39一、生产性毒物概述按生物学作用特点分类刺激性毒物:氨气、氯气、光气等窒息性毒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溶血性毒物:砷、砷化氢麻醉性毒物:苯类、汽油、有机溶剂致敏性毒物:TDI胚胎性毒物:有机汞致癌性毒物:联苯胺、砷、苯、氯乙烯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按毒作用靶器官系统分类

神经毒物:锰、二硫化碳、有机锡肝脏毒物:二氯乙烷、乙醇、四氯化碳肾脏毒物:镉、砷、铊血液毒物:苯、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生殖毒物:二硫化碳、铅等重金属40一、生产性毒物概述(分类)按化学特性分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等。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磷化锌、磷化铝、氰化钠、氰化钾、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等。刺激性气体:主要包括甲醛

、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磷化氢(磷)、一氧化碳等。酸、碱:主要包括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等。41一、生产性毒物概述(分类)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包括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等。酚、醇、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酚(苯酚)、对苯二酚、多氯酚(含五氯酚)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氯化萘、多氯萘、醌、蒽醌等。油类、合成树脂:主要包括柴油、煤油、蒽油、木酚油、松节油等。农药及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六氯苯、氯丙嗪等。其他:主要包括丙烯酰胺、丙烯腈、肼类化合物(含肼)、二甲基甲酰胺等。按化学特性分类42一、生产性毒物概述(分类)43关于化学品种类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3823种剧毒化学品名录(2002版):335种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版)60种高毒物品目录:54种(2003版)我国有职业接触限值:367种(GBZ2.1-2019)我国有标准检测方法:85种(GBZ160.1)一、生产性毒物概述(分类)一、生产性毒物概述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这些工艺过程可能产生粉尘、蒸气或烟;材料的搬运、储藏与加工。如搬运过程中粉尘的飞扬、液体的渗漏;储存气态化学品钢瓶的泄漏;材料的粉碎、碾磨、过筛、配料、拌料、分装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或毒物。加料与出料。手工加料时,液体会有蒸气逸出;成品、中间体或残余物料出料时,可能会释放有毒气体,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进料和清釜时,可能会接触到大量的有毒物质。化学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有毒气体或逸出夹杂物;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冒锅、冲料、亦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质;

辅助操作。如化学品的采样和分析、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废料的处理和回收等过程;其他生产过程:可能会使用到有毒物质做原料、溶剂、催化剂等的其他工艺。此外,有些作业虽未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接触到毒物,如进入地窖、矿井废巷道或清除化粪池时,有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等。45

生产性毒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毒物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内。呼吸道:主要途径皮肤:重要途径消化道:可能途径一、生产性毒物概述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生物转化:毒物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毒物经生物转化后具有两重性。排泄:进入体内的毒物可以原形或代谢产物从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唾液、乳汁等途径排出。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有机汞蓄积于脑组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一、生产性毒物概述毒物的理化性质剂量、浓度与接触时间毒物的联合作用个体易感性影响生产性毒物作用的因素影响因素13452毒物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

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大小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烷烃类对肝脏毒性可因卤素的增多而增强,氯化甲烷的毒性依次为:CCl4>CHCl3>CH2Cl2>CH3Cl;基团的位置亦影响其毒性的大小,如苯环化合物,其毒性为:对位>邻位>间位;分子的毒性随分子中不饱和键的增加而增加,如乙炔>乙烯>乙烷等。理化性质毒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其毒性大小,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内蓄积,易侵犯神经系统。毒物的分散度越大,越易随呼吸进入人体,其毒性就越大;毒物的挥发性越强,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进入人体的可能性就越大。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中,常有数种毒物同时存在,这些有害因素可同时或先后共同作用于人体,其毒效应表现为: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一、生产性毒物概述48影响生产性毒物作用的因素影响生产性毒物作用的因素剂量、浓度及接触时间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则进入人体的量越大,也越容易发生中毒。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也对毒物的毒性有影响。高温条件能促进毒物的挥发,高湿度可使氯化氢等毒物的毒性增加,高气压能使溶解于体液中的毒物量增多。劳动强度大,呼吸量增大,代谢及吸收毒物的速度也常随之加快。个体敏感性同一接触条件下,不同个体对同一毒物毒作用的反应相差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免疫状况、个体遗传特性等。49一、生产性毒物概述急性中毒(acutepoisoning):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如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等。慢性中毒(chronicpoisoning):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机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如慢性铅中毒、锰中毒等。亚急性中毒(subacutepoisoning):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接触毒物浓度较高,工龄一般在3个月内发病者,称亚急性中毒。如亚急性铅中毒。50一、生产性毒物概述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分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其它生产性毒物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一、生产性毒物概述对机体健康的影响52一、生产性毒物概述(1)神经、精神系统:以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为主要毒作用靶器官的化学物统称为神经毒物。生产环境中常见的神经毒物有: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慢性轻度中毒早期多表现有类神经症,甚至精神障碍,脱离接触后可逐渐恢复。有些毒物如铅、正己烷等可引起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损害的周围神经病变。一氧化碳、锰等中毒可损伤锥体外系,出现肌张力增高、震颤麻痹等症状。铅、汞、窒息性气体、有机磷农药等严重中毒时,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和脑水肿对机体健康的影响53一、生产性毒物概述(2)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生产生毒物主要是刺激性气体和致敏物。氯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病变;严重时可产生化学性肺炎、化学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吸入性肺炎:吸入液态有机溶剂如汽油。过敏性哮喘、窒息:有些毒物如二异氰酸甲苯酯(TDI)。肺部肿瘤:如砷、铬、氯甲醚。对机体健康的影响54一、生产性毒物概述(3)血液系统:许多毒物对血液系统有毒作用,引起造血功能抑制、血细胞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凝血机制障碍等。铅影响血红素合成而引起低色素性贫血。砷化氢是剧烈的溶血性物质,可产生急性溶血反应。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及亚硝酸盐等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苯和三硝基甲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引起白血病。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等。对机体健康的影响55一、生产性毒物概述(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毒物吸收、生物转化、排出和肠肝循环再吸收的场所,许多生产性毒物可损害消化系统。接触汞、酸雾等可引起口腔炎;汞盐、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可致急性胃肠炎;如四氯化碳、氯仿、砷化氢、三硝基甲苯中毒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病;铅中毒、铊中毒时可出现腹绞痛;有的毒物可损害牙组织,出现氟斑牙、牙齿酸蚀症、齿龈色素沉着等。对机体健康的影响56一、生产性毒物概述(5)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尤其是肾脏成为许多毒物的靶器官。引起泌尿系统损害的毒物很多,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性肾病、慢性中毒性肾病、泌尿系统肿瘤以及其他中毒性泌尿系统疾病。铅、汞、镉、四氯化碳、砷化氢等可致急、慢性肾病;β-萘胺、联苯胺可致泌尿系统肿瘤。芳香胺、杀虫脒可致化学性膀胱炎。对机体健康的影响57一、生产性毒物概述(6)循环系统:急、慢性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和血压异常等。铊、四氯化碳等许多金属毒物和有机溶剂可直接损害心肌;氟里昂可使心肌应激性增强,诱发心率紊乱,促使心动过速或引起心室颤动;亚硝酸盐可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长期接触一定浓度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的工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58一、生产性毒物概述(7)生殖系统:毒物对生殖的毒作用包括对接触者本人的生殖及其对子代发育过程的不良影响,即“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生殖毒性包括对接触者生殖器官、有关的内分泌系统、性周期和性行为、生育力、妊娠结局、分娩过程等方面的影响;发育毒性可表现为胎儿结构异常、发育迟缓、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铅、镉、汞等重金属可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可使女性月经先兆症状发生率增高、月经周期异常;孕期接触高浓度铅、汞、二硫化碳、苯系化合物、环氧乙烷的女工,自然流产率和子代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59一、生产性毒物概述(8)皮肤:职业性皮肤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40%~50%,其中化学因素占90%以上。生产性毒物可以对皮肤造成多种损害。接触性皮炎,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光敏性皮炎,如沥青、煤焦油等;职业性痤疮,如矿物油类、卤代芳烃化合物等皮肤黑变病,如煤焦油、石油等;职业性皮肤溃疡,如铬的化合物、铍盐等;职业性疣赘,如沥青、焦油等;职业性角化过度和皲裂,如脂肪溶剂、碱性物质等职业性毛发改变,如氯丁二烯可引起暂时脱发皮肤肿瘤,如砷、煤焦油等。(9)骨骼肌肉系统铅、砷沉积于骨骼;锌分布在横纹肌。氟可引起氟骨症;黄磷致颌骨坏死。对机体健康的影响60一、生产性毒物概述(10)感官系统角膜、结膜刺激性炎症:刺激性化学物;角膜、结膜坏死、糜烂:腐蚀性化合物;白内障: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视神经炎、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失明:甲醇;鼻中隔溃疡、穿孔:铬酸雾;金属烟热:氧化锌等。(11)免疫系统过敏性哮喘、窒息: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对机体健康的影响61一、生产性毒物概述(12)有职业接触致癌危害G1确认人类致癌物:95#/16(3)种G2A可能人类致癌物:66#/10种G2B可疑人类致癌物:241#/34(2)种#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07版GBZ2.1-2019我国颁布的八种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及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及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所致肺癌职业中毒的诊断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科学性,正确的诊断涉及到职工的健康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1)职业史(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测经全面综合分析,并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诊断。62一、生产性毒物概述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病因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致病的物质基础,并针对毒物致病的机制进行处理。对症处理是缓解毒物引起的主要症状,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支持疗法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促进康复。63一、生产性毒物概述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1)急性职业中毒:1)现场急救: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遇水可发生反应的物质,应先用干布抹去污染物,再用水冲洗。现场救治时,应注意对心、肺、脑、眼等重要脏器的保护,及时对症处理。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到医院后,如清洗不彻底,应进一步清洗。对吸入中毒者,可给予吸氧;经口中毒者,应立即催吐、洗胃或导泻。3)解毒和排毒:应尽早使用解毒排毒药物。必要时,可用透析疗法或换血疗法清除毒物。常用的特效解毒剂如:二巯基丁二酸用于治疗铅、汞、砷、锰等金属类金属中毒;阿托品等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毒剂。4)对症治疗:由于特效解毒剂种类有限,对症治疗在职业中毒的救治中极为重要,目的在于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缓解病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有时可挽救患者生命。其治疗原则与内科处理类同。64一、生产性毒物概述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2)慢性职业中毒:

早期常为轻度可逆的功能性改变,继续接触则可演变成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故应及早诊断和处理。

中毒患者应脱离毒物接触,及早使用有关的特效解毒剂;

及时进行合理的对症治疗,并注意适当的营养和休息;

慢性中毒经治疗后,应对患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安排合适的工作或休息。65一、生产性毒物概述1、有机溶剂(苯)2、金属与类金属(铅)3、刺激性气体(氯气、氮氧化物)4、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常见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有机溶剂,常态下为液体,通常是有机物,主要用做清洗剂、去污剂、稀释剂;许多溶剂也用作原料以制备其他化学产品。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②脂肪烃类③脂环烃类④卤化烃类⑤醇类⑥醚类⑦酯类⑧酮类⑨二醇衍生物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1、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68中枢神经系统: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急性有机溶剂中毒:与酒精中毒类似,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倦怠、嗜睡、衰弱、言语不清、步态不稳、易激惹、神经过敏、抑郁、定向力障碍、意识错乱或丧失,甚至死于呼吸抑制。慢性接触有机溶剂可导致慢性神经行为障碍,如性格或情感改变(抑郁、焦虑)、智力功能失调。周围神经和脑神经: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甚至有少数溶剂对周围神经系统呈牧民毒性。如二硫化碳、正己烷引起感觉运动神经的双重性混合损害,表现为手套、袜子样分布的肢端末梢神经炎,感觉异常及衰弱感;有时疼痛和肌肉抽搐。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刺激的部位通常在上呼吸道,接触溶解度高、刺激性强的溶剂如甲醛类尤为明显。过量接触溶解度低、对上呼吸道刺激性较弱的溶剂,常在抵达呼吸道深部时,引起急性肺水肿如光气。长期接触刺激性较强的溶剂还可致慢性支气管炎。心脏:心律不齐、心室颤动,可致猝死。肝脏:在接触剂量大、接触时间长的情况下,任何有机溶剂均可导致肝细胞损害。短期过量接触四氯化碳时可产生急性肝损害。长期较低浓度接触可出现慢性肝病。肾脏:急性肾衰竭;血液:苯可损害造血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症,以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苯的接触机会苯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①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的一种常用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②作为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以及制鞋业、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和喷漆制造业;③苯的制造。如焦炉气、煤焦油和石油的提炼过程可以合成苯;④用作燃料。如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1、有机溶剂(苯中毒)69苯属于中等毒性。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为主。轻者出现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轻度意识模糊等。重者出现昏迷或抽搐。严重者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慢性中毒:以造血系统受损为主,可伴有神经系统受累,主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其他:经常接触苯,皮肤可脱脂,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脱脂性皮炎。1、有机溶剂(苯中毒)70苯是肯定的人类致癌物,发达国家在苯的应用方面均予以严格管理。如日本限制苯作为溶剂的用量为2%。预防措施:(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如在油漆及制鞋工业中,以汽油、环己烷、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薄剂或粘胶剂;以乙醇等作为有机溶剂或萃取剂。(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和程序化;安装局部抽风排毒设备,定期维修,使空气中苯的浓度保持低于国家卫生标准。(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定期检测空气中苯的浓度,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4)加强个人防护: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职业禁忌证: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71苯的预防控制措施接触机会:金属与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建筑业、汽车、电子及其他制造业油漆、涂料和催化剂生产矿物的开采、运输、冶炼和加工及其化合物的使用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目前已知的元素为109种,其中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再加上化合物,所以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种。常见金属与类金属:铅(Pb)、汞(Hg)、镉(Cd)、砷(As)等其它金属与类金属:锰(Mn)、铍(Be)、铬(Cr)、镍(Ni)、锌(Zn)、铊(Ti)、锡(Sn)、锑(Sb)、磷(P)、硒(Se)、硼(B)2、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铅的接触机会职业性中毒:铅矿开采及冶炼工业;熔铅作业;铅化合物应用。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景泰蓝、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剂、橡胶硫化促进剂等。铅的其它化合物如醋酸铅用于制药、化工工业,铬酸铅用于油漆、颜料、搪瓷等工业,碱式硫酸铅、碱式亚磷酸铅、硬脂酸铅等用作塑料稳定剂,砷酸铅用作杀虫剂、除草剂等。2、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铅中毒)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急性铅中毒:工业生产中罕见,经口摄入大量铅化合物引起,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绞痛等,少数中毒性脑病。慢性铅中毒:工业生产中常见。主要表现为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及其他健康危害。2、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铅中毒)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慢性铅中毒:神经系统症状:类神经症: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周围神经炎:感觉型:肢端麻木或四肢末端呈手袜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运动型:肌无力、肌肉麻痹,出现腕下垂(垂腕症)或足下垂(垂足症)。混合型:二者表现均有。中毒性脑病: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或脑神经受损症状。在国内已十分罕见。2、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铅中毒)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慢性铅中毒:消化系统: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等。腹绞痛是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卟啉代谢障碍,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2、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铅中毒)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1.降低铅浓度(1)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如用锌钡白、钛钡白代替铅白制造油漆,用铁红代替铅丹制造防锈漆,用激光或电脑排版代替铅字排版等。(2)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如铅熔炼用机械浇铸代替手工操作,蓄电池制造采用铸造机、涂膏机、切边机等,以减少铅尘飞扬。(3)加强通风:如熔铅锅、铸字机、修版机等均可设置吸尘排气罩,抽出烟尘需净化后再排出。(4)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全科报名。2.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早期进行驱铅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调离铅作业。职业禁忌证:贫血、卟啉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77预防控制措施刺激性气体:是一类对机体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以刺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化学物。按理化性质分类:酸: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铬酸;有机酸,如甲酸、丙酸、乙二酸等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卤族元素:氯、氟、溴、碘。无机氯化物:光气、三氯化砷。氨胺类:氨、乙胺。强氧化剂:臭氧。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3、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性溶液,易溶于有机溶液。遇水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氯化氢和氧。接触机会:电解食盐;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如四氯化碳、漂白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等;作为强氧化剂和漂白剂:如制药业、皮革业、造纸业、印染业、油脂及兽骨加工过程中的漂白,医院、游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3、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急性中毒:常见于突发事故

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可见眼结膜、鼻粘膜和咽部充血。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咳嗽、有少量痰、胸闷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水肿或哮喘样发作。重度中毒:出现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水肿;严重者出现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浓度吸入导致心跳骤停所致猝死。皮肤及眼睛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发生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作用:上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刺激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硬化的发病率增高,乏力、头晕等类神经症和胃肠功能紊乱。皮肤发生痤疮样皮疹和疱疹,牙齿酸蚀症。3、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4、窒息性气体中毒定义:是指经机体吸入后,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有害气体的总称。常见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氢和甲烷。

分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

化学窒息性气体特点本身毒性很低或者属于惰性气体,但由于它们的高浓度存在对空气氧产生取代、排挤作用,致使空气氧分压减少,导致机体缺氧吸入后,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血液对氧的运送、释放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细胞缺氧。举例氮、氢、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二氧化碳、水蒸气、氦气、氩气等血液窒息性气体:CO,NO、苯胺、硝基苯细胞窒息性气体:H2S,HCN俗称煤气,四无气体,是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易燃、易爆;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是我国最常见、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也是常见的生活性中毒。【接触机会】冶金工业:炼焦、炼钢、炼铁、羰基法提取镍、羰基镍的制取等;机械制造业: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化学工业:用CO做原料制造光气、甲醇、甲酸、甲醛、草酸、合成氨、丙酮等,用煤、重油或天然气制取氮肥等燃气制造如煤气、水煤气等采矿时爆破烟雾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工业:使用的窑炉、煤气发生炉内燃机尾气火灾现场家禽孵育其他:家用煤炉、窑炉不完全燃烧,煤气灶、燃气热水器泄漏等4、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对机体健康的影响】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较高浓度CO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起病急骤、潜伏期短,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缺氧所致的中枢神经损伤。轻度中毒:HbCO>10%。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颞部压迫和搏动感,并可有恶心、呕吐、心悸和四肢无力等症状,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中度中毒:HbCO>30%。除上述症状外,初期尚有多汗、烦躁、步态不稳和皮肤粘膜樱桃红,出现意识模糊,甚至进入浅至中度昏迷,抢救后恢复无明显并发症。重度中毒:HbCO>50%。

除具有轻、中度中毒症状外,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可出现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重度中毒一般伴有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等严重并发症。4、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对机体健康的影响】2、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和意识障碍症状:

a)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

b)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

c)锥体系神经损害,出现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d)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或癫痫。10%左右的患者可发生,部分治疗后恢复,有些留下严重后遗症4、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对机体健康的影响】3、后遗症直接由急性期延续而来,有神经衰弱、帕金森病、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发生继发性脑病。4、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引起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的有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及心肌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4、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1.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普及自救互救知识。2.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3.经常检修煤气发生炉和管道等设备,以防漏气;4.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5.加强对空气中CO的监测,设立CO报警器;6.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7.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CO的环境工作时,要佩戴特制的CO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86预防措施为剧毒气体。无色、易燃、具有强烈腐败臭鸡蛋味气体;蒸气比重1.19,易积聚在低洼处;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也易溶于乙醇、汽油、煤油和原油;呈酸性反应;能与大部分金属反应形成黑色硫酸盐。对各类织物吸附性很强。【接触机会】硫化氢一般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很少直接应用。石油工业:含硫石油开采、炼制和加工中的脱硫和废气排放;冶金工业:含硫矿石中镍、铊、铜等金属的炼制提纯,煤的低温焦化;化学工业:硫酸精炼、二硫化碳及其他化工原料制造;含硫药品,化肥,农药对硫磷、乐果等的制造;染料工业:含硫染料的合成与使用;化纤工业:化学纤维如人造丝制造,制毡、亚麻浸渍等;橡胶工业:如橡胶的硫化;皮革工业:鞣革;造纸工业食品工业:如制糖、酿酒、酱等食品加工;环卫及其他:对污水管道、阴沟、船舱等进行清理,疏通下水道、污水处理作业。4、窒息性气体中毒(硫化氢)【对机体健康的影响】1.急性中毒轻度中毒:出现眼胀痛、畏光、咽干、咳嗽,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有轻至中度意识障碍和支气管炎。中度中毒:有明显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或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肺部可闻干性或湿性啰音,X线表现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重度中毒:可出现昏迷、行动迟钝、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或“电击样”死亡。

2.慢性危害呼吸道慢性炎症,致角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和嗅觉减退。全身可出现类神经症、中枢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损害周围神经4、窒息性气体中毒(硫化氢)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制订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2.实行密闭化生产,定期检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3.加强通风排毒加净化措施;4.认真执行职业卫生标准(10mg/m3)规定;5.做好工作场所定期监测,设置自动报警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7.对疏通下水道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密闭环境,进入前须强制性充分通风换气,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并有专人监护方可进入工作;8.可口服较长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对氨基苯丙酮作预防用药;9.加强对员工职业卫生和应急救援知识技能的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10.坚持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11.把握就业禁忌证,包括明显的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及心、肝、肾疾病。89硫化氢预防措施三、生产性毒物预防与控制91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明确。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或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生产区选择在易扩散污染物地段,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按照无危害、危害类型及其浓强度分开布置车间,不同车间绿化带防护。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92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竖向布置93厂房设计尘毒车间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94墙体、墙面、地面、围护结构①墙壁、顶棚和地面:

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②车间地面:

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95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GB50187)。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GBZ1)。尽量避免生产装置之间危害因素的相互影响,减小对人员的综合作用(GB12801)。96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尘毒工艺设备的布局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工程治理措施

(1)通风排毒(2)净化回收生产性毒物预防与控制97尽量布置紧凑,缩短管道长度(尽量短)管道内的气流速度不小于搬运速度,尽量避免水平布置尽量减少弯头数目,弯头曲率半径一般应取管道直径的2~2.5倍三通应设在渐扩管处,其夹角30°~45°变颈处应设渐扩管或渐缩管,长度应为管道直径差的5倍以上风机出口管的连接要考虑尽量避免涡流的产生通风管道的要求气流组织的原则热车间:采用下送上排只产生粉尘,不散发有害气体车间:采用上送下排-避免二次扬尘和利用粉尘重力只有尘,上部送风避免扬尘热车间个人防护措施当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控制方法无法实施或无法完全消除有毒物质的危害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皮肤防护: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围裙、眼部防护用品、防护鞋、防护膏。呼吸防护: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消化道:做好个人卫生。生产性毒物预防与控制100应急救援设施、措施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药品、冲洗设备、应急救援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等。常见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过程生产装置跑、冒、滴、漏;检维修作业时,操作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因通风条件不善,可能接触聚积的大量有害物质,如地下窖、井中的硫化氢,未清洗排空干净的罐、釜中的苯系物、烃类混合物等,造成急性中毒和窒息死亡事故。丙烯腈、苯等高毒物料生产过程中,装置各生产单元涉及的高毒类化学品较多,在事故状态下、进出料、取样过程中可能导致物料的泄漏,引发急性中毒的风险程度较高。生产性毒物预防与控制101102常见职业病危害事故窒息性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化学窒息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单纯窒息性气体,在发生逸散、泄漏时或有限空间等作业环境,可造成急性中毒或窒息伤害;刺激性气体:氨气、氯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造成皮肤黏膜及呼吸系统的刺激性伤害或急性中毒;酸碱:氢氧化钠、硫酸、硝酸等,喷溅至皮肤时,易发生烧灼损伤;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常见有机溶剂、苯系物等,浓度过高易发生急性中毒;生产性毒物预防与控制监测报警装置强制通风设施现场紧急处置设施急救或损伤紧急处置用品其他设备设施种类生产性毒物预防与控制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部门和人员职责。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宜按照0.1%~5%的比例配备,每个工作班宜至少安排1名急救人员。紧急救援站或者气体防护站:适用于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可设在厂区内的医务所或卫生所内,设在厂区外的应考虑应急救援机构(站)与工业企业的距离及最佳响应时间;工业园区内设置的应急救援机构(站)应统筹考虑园区内各企业的特点,满足各企业应急救援的需要。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性毒物预防与控制104辅助用室

根据生产特点车间卫生等级、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房等)。----接触油污的车间,车间内设置盥洗室或盥洗设备,供给热水。----易沾染病原体或易经皮肤吸收的剧毒或高毒物质的特殊工种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设置洗消室、消毒室及专用洗衣房。生产性毒物的预防与控制105第四章噪声的危害及其预防

106噪声聋新发病例呈上升趋势107噪声危害及其预防控制生产性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无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接触的等效声级≥80dB(A)的作业。噪声分类:按来源分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切割、打磨机械等发出的声音;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液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汽笛)发出的声音。电磁性噪声:由于电磁设备内部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声音,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108噪声危害及其预防控制按时间分:稳态噪声:声压波动<3dB(A)的噪声;非稳态噪声:声压波动≥3dB(A)的噪声;脉冲噪声:声音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如锻造工艺使用的空气锤发出的声音。对于稳态噪声,按频谱特性分:低频噪声:主频率<300Hz;中频噪声:(300-800Hz);高频噪声:(>800Hz)。按频谱宽度:窄频带噪声;宽频带噪声。109噪声危害及其预防控制噪声分类:噪声对人体危害:

1.听觉系统危害(1)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水平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