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释儒道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主张积极入世。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本土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道名先秦诸子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主张“仁爱”“有为”“德治”孔子儒家创始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实行有教无类,收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惯例,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后世影响: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duó)”,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思想核心是“仁”“礼”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ti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思想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孔子思想《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影响力极大。《论语》体式《<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的意思是编纂,《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为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1)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自省

如乐何文质彬彬

譬如未成一篑

八佾

xĭngyuè

bīnpìkuìyì我先看看会不会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对工作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食:动词,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敏:勤勉而:表并列就:接近、靠近已:通“矣”而:表顺承

正:匡正,端正研读第一章研读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物质:安贫乐道,克制物欲。言行:做事勤勉,言谈谨慎。人际交往:到有道的人那儿去匡正自己。君子应重精神轻物质课外扩展研读【原文】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而枕之②,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

①饭:吃。名词用作动词。疏食:糙米饭。

②肱(gōng).胳膊。【释义】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这一章孔子提倡“安贫”,是为了“乐道”,认为君子要过甘于清贫守住道义的生活。研读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①而:表假设,如果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研读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乐”的关系的?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课外扩展研读【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

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

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

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忍:忍心,狠心【释义】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研读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①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孔子说:“早晨能够懂得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可以了。”成语“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迫切的追求。(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研读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孔子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义利观”的不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义利观: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研读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②齐:与......看齐。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而思齐的重要性。研读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①质:质朴、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得,这才能成为君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气质。说明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就是要做到“文”与“质”的平衡。课外扩展研读【原文】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注释】①驷(sì)不及舌:话一出囗,四匹马也追不回来,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②鞟(kuò):去毛的兽皮。【释义】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文质并重研读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士:读书人。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刚毅。而:并列已:停止。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研读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譬:比喻,比方为:堆篑:盛土的竹筐。止:停下来平:填平虽:虽然。覆:倒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止的(其咎在己)。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可以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坚持的(进益在己)。”用堆小山、填洼地想要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事情的成败,不在别人,而在于自己。研读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①知:同“智”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研读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日:一旦归:称赞,赞许为仁:实践仁德而:难道目:条目,细则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动:做事:实践,从事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复礼对外,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研读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①一言:一个字行:践行②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③恕:宽恕④于:介词,可以翻译成“给”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应有仁德之心研读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1)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学会互相理解,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

研读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②夫:那③兴:激发人的感情④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