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单层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由内质网出芽生成,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各类细胞中,在肝细胞和肾细胞中数量特别多。过氧化物酶体中不含DNA,组成蛋白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过氧化物酶体含有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丰富的酶类,可以氧化酚、甲酸、甲醛、乙醇和脂肪酸等物质。这些物质氧化时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对细胞有害,在体内易分解。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尿酸氧化酶可以将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尿酸进一步氧化去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化物酶体与消化液中的酶均不需要内质网加工B.植物叶肉细胞与人体肝细胞均具有产生氧气的能力C.过氧化物酶体可以将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核苷酸氧化去除D.过氧化物酶体可以将肝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氧化去除2.生物膜上存在着一些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载体分子。某种载体分子对X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选择性地携带X离子通过膜,转运机制如下图所示。已知X离子可参与构成线粒体内的丙酮酸氧化酶;载体IC的活化需要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X离子进入线粒体基质发挥作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生物膜B.磷酸激酶能促进ATP的合成,磷酸酯酶能促进ATP的水解C.在磷酸酯酶的作用下,CIC分子发生去磷酸化过程中空间结构不变D.ATP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IC结合使之变成活化的AC3.丝瓜果肉中邻苯二酚等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下形成褐色物质,褐色物质在410nm可见光下有较高的吸光值(OD值),且褐色物质越多,OD值越高。已知底物分子在温度升高时所具有的能量提高,PPO的最适pH为5.5。科学家用丝瓜果肉的PPO粗提液、邻苯二酚、必需的仪器等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PO在35℃和40℃时降低的活化能相同B.测定PPO的最适温度需要在30~4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C.应先使用缓冲液分别配制PPO提取液和邻苯二酚溶液,然后再混合D.丝瓜果肉PPO粗提液可以在0℃和pH为5.5的条件下保存4.已知某段肽链为“一甲硫氨酸一组氨酸一色氨酸一”,下图表示决定该段肽链的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配对情况。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配对的“摆动假说”认为,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与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的配对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如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为稀有碱基次黄嘌呤(Ⅰ)时,密码子上对应的碱基可能是U,C或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决定该段肽链中色氨酸的基因模板链的碱基顺序是5'—CCA—3'B.根据摆动假说,反密码子的种类应少于62种C.携带组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不可能是3'—GUI—5'D.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核糖体5.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节节草和山羊草等不同种的二倍体野生植物杂交后,逐渐进化而来的,进化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粒小麦与节节草存在生殖隔离,为两个物种B.普通小麦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C.杂交种乙的体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高度不育,为单倍体D.普通小麦进化过程说明新物种的形成并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6.图1表示雌性小鼠正常分裂细胞中某物质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断裂的原因,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B.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BC段的变化与粘连蛋白的水解有关D.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初级卵母细胞中不发挥作用7.科学家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来研究各种激素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静脉中,发现稀盐酸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班廷将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使其血糖下降C.阻断动物垂体与下丘脑间的血液联系,导致其生殖器萎缩,该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D.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不能证明是雄性激素睾酮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8.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通过基因调节机制生成多种蛋白质调节血钠含量的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可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B.醛固酮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影响核基因的表达C.Na+和K+通过钠钾泵的转运有利于提高内环境的渗透压D.醛固酮可以提高内环境中水含量从而可以使血压升高9.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下列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利可以分解释放出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B.可以用高浓度的2,4-D杀死花生地里的单子叶杂草C.吲哚丁酸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是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D.油菜素内酯类调节剂能够促进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和种子萌发10.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不但会吃掉杂草,还会吃掉害虫和虫卵、浮游动物等,同时排便给稻田增肥。小龙虾的不断爬动,还利于土壤的松动。我国某些地区将小龙虾养殖在稻田中,开发出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模式中小龙虾可能处于多个营养级B.该稻田构成的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该稻田输出的有机物会高于普通稻田,不需要使用肥料D.利用小龙虾捕食稻田中的害虫,以减少农药使用,属于生物防治11.某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在t1、t2两点对应的时间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了种群数量的调查,t1时首次捕捉了50只进行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捉了100只不带标记的和20只带标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B.t1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C.t2时实际的种群数量约600只D.t1至t2期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12.封山育林形成的天然森林很少发生松毛虫害,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中经常发生松毛虫害。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天然森林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人工林B.人工林中的马尾松对松毛虫的抵抗力差C.人工林的气候适于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D.封山育林使天然森林的营养结构复杂性增加13.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下列操作过程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的是()A.用果酒制作果醋时,打开瓶盖,盖上一层纱布以利于醋酸菌繁殖B.将培养基放入干热灭菌箱后,然后加热至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C.用灼烧冷却后的接种环取酵母菌纯培养物,连续划五个区后,再灼烧一次接种环D.啤酒制作时,在糖浆中加入啤酒花蒸煮,以产生风味组分,终止酶的进一步作用14.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染色体断裂形成的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被排出而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下图是利用耐盐的中间偃麦草培育耐盐小麦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以去除细胞壁B.②的目的是诱导中间偃麦草原生质体突变出耐盐基因C.③可以利用高Ca2+-高pH融合法D.④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5.CD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科学家推测,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关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提前给小鼠注射CD47进行免疫,以便小鼠产生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B.步骤②可以用PEG促融,杂交瘤细胞的传代培养需要无菌和CO2培养箱C.②③过程两次筛选的方法不同,但都能得到具有大量增殖能力的杂交瘤细胞D.对照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实验组可验证上述推测二、多选题16.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分为两组放在缓冲液中,按图1,图2所示,分别加入物质x、y、z,并测定О2消耗量和ATP合成量。已知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丙酮酸可以被氧化分解,DNP(一种化学物质)可降低线粒体内[H]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②阶段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B.图中x、y、z分别表示DNP、丙酮酸、寡霉素C.图2中①阶段两曲线没有上升的原因是缺少[H]D.加入z后线粒体内产水量将明显多于加入y后17.果蝇的星眼与圆眼为一对相对性状,选取一只星眼雌蝇与一只圆眼雄蝇杂交,子代中星眼雌蝇:圆眼雌蝇:星眼雄蝇:圆眼雄蝇=1: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此结果可以排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B.据此结果可以确定子代中圆眼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4或3/4C.若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则F1星眼果蝇交配的后代中圆眼雄蝇占1/4D.若相关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则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圆眼雄蝇占3/818.高浓度的谷氨酸在组织液中对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兴奋性递质),作用于AMPA/NMDA受体,在激活突触后神经元后会迅速被突触后神经元和突触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而被清除。在大脑中某些癌细胞可以占据星形胶质细胞的位置形成三边突触结构,同时替代星形胶质细胞摄取多余的谷氨酸用来完成去极化(膜电位改变),促进自身生长和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谷氨酸在突触前膜的释放需要消耗能量,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不消耗能量B.AMPA/NMDA受体接收信号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星形胶质细胞吸收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可避免突触后膜的持续性抑制D.体内突触前膜释放一次谷氨酸类递质可能引起两个细胞兴奋三、多选题19.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竹子利用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B.大熊猫与它肠道纤维素分解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C.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D.竹子可以给大熊猫提供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0.白地霉侵染是导致柑橘酸腐病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明桔梅奇酵母通过分泌普切明酸对白地霉具有生物防治能力。已知铁是真菌生长的必需元素,是胞内重要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普切明酸是桔梅奇酵母产生的一种水溶性铁螯合剂,能快速在培养基中扩散并与其中的Fe3+形成稳定红色复合物。研究配制的含有不同浓度FeCl3的培养基如下表所示。实验结果为随FeCl3浓度增大,抑菌圈红色加深但变窄,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成分MgSO4NaH2PO4蛋白胨FeCl3溶液水琼脂用量5g7g15g500mL7g20gA.蛋白胨可以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琼脂不是营养物质B.白地霉采用了平板划线法,桔梅奇酵母采用了涂布平板法C.结果表明,FeCl3浓度增大,普切明酸与Fe3+结合的数量减少D.结果表明,FeCl3能降低桔梅奇酵母对白地霉的防治效果四、综合题21.图1是在温度和CO2等其他因素均适宜的条件下测定的玉米叶和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同时测定了小麦和玉米叶肉细胞的D1蛋白、F蛋白及氧气释放速率的相对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多表示量多)。已知叶绿素a通常与D1蛋白等物质结合,构成光合复合体PSⅡ(可使水发生光解)。光照强度abcdef小麦D1蛋白含量+++++++++F蛋白含量+++++++++氧气释放速率++++++++++玉米D1蛋白含量++++++++++F蛋白含量++++++++++氧气释放速率+++++++++(1)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可以根据滤纸条上色素带的位置判断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大小。PSⅡ中的叶绿素a在转化光能中起到关键作用,叶绿素a在光能激发下失去电子,并最终从水中获取电子使水分解产生氧气。电子在类囊体膜上形成电子流,并由电子流驱动生成NADPH和ATP,据此分析,在光反应过程中,能量类型的转换过程是。(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图1中的d光强下,玉米叶的总光合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3)D1蛋白极易受到强光破坏,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后,空出相应的位置,新合成的DI蛋白才能占据相应位置,使PSⅡ得以修复。叶绿素酶(CLH)可催化叶绿素a降解,结合态的叶绿素a不易被降解。CLH与F蛋白结合后可催化被破坏的D1蛋白的降解。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强光下玉米叶的氧气释放速率比小麦叶降低更慢的原因是。(4)玉米称为C4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酶1为PEP羧化酶,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形成C4,酶2为RuBP羧化酶,可以固定高浓度的CO2形成C3,对低浓度的CO2没有固定能力。则酶1固定CO2的能力比酶2(填“强”或“弱”)。小麦叶肉细胞没有酶1催化生成C4的过程,称为C3植物,其光合作用均在叶肉细胞完成。据上述信息分析,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原因是。22.自然界中存在一类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的玉米,该性状由G/g控制,其中G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该性状的遗传机制是“含有G的卵细胞不能与g的花粉结合受精,其余配子间结合方式均正常”。玉米籽粒颜色紫色和黄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人员选择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正常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F1进行自交获得F2。(1)玉米的籽粒颜色中隐性性状是,F1的基因型是。(2)为了让亲本正常杂交,黄粒品系应作为(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3)F1产生的可接受g花粉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F2中纯种育性正常黄粒的比例是。(4)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个育性恢复基因M导入F1中,发现M能够使籽粒的紫色变浅成为浅紫色;只有将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才可以使其育性恢复正常。现在利用F1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探究M基因导入的位置。①若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②若M的导入破坏了A基因序列,则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③若M导入G以外的染色体上,且没有破坏A基因序列,则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23.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IAV表面存在2种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前者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后者促进病毒膜与宿主膜的融合释放病毒基因组。下图1表示双抗夹心胶体金法检测甲流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内部试纸条的构造,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是以HA,NA为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抗体3是针对抗体1的抗体,抗体2和抗3分别固定在试纸条的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抗体1进行了胶体金标记,若抗体1在T线或C线大量聚集,将使该处显红色。图2是4个人的检测结果。(1)甲流病毒(IAV)首次进入人体时,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是;第二次进入人体时,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侵染。(2)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强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3)图2表示4个人检测的结果,其中可以确定没有甲流病毒的(阴性结果)是,检测结果无效的是。分析结果甲形成的原因。24.下图表示某人工生态农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模型,某段时间内对该农场中的农作物和鸡的能量值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的能量农作物180602082鸡681042单位:105KJ/(m2·a)(1)图示人工生态农场中有条食物链,该农场利用沼气池解决了人们的生活能源问题,把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2)生态农场中设计沼气池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同时促进了物质循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填“能”或“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3)该段时间内若人没有从农作物中获取能量,则鸡从饲料获取的同化量为KJ/(m2·a)。若仅考虑农作物、鸡、蘑菇和人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且现有种植规模不变,在人获取的能量比例由农作物:鸡:蘑菇=2:1:1调整为4:1:1的情况下,人最终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倍。25.Cre/loxP酶系统是在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对生物基因进行遗传改造的一种技术,可以在DNA的特定位点上执行碱基序列的删除、插入以及重组等,从而实现基因的定点编辑。(1)图1是利用Cre/loxP酶系统敲除基因的过程。loxP序列具有方向性,由中间的间隔序列和两侧的反向重复序列组成。当某一条DNA片段上待敲除基因的两端存在同向loxP序列时,Cre酶识别并结合到loxP序列的反向重复序列区。两个loxP序列的间隔序列被Cre酶定点切开,4个黏性末端序列交错两两连接,其中待敲除基因两端的序列进行连接,连接时形成的化学键是,敲除的基因片段会形成(填“线状”或“环状”)结构。(2)图2是利用Cre/loxP酶系统构建融合基因的过程。首先要用PCR对Bt基因和Bar基因分别扩增,以获得所需要的DNA片段,然后对连接后的DNA片段用Cre/loxP酶系统处理获得Bt-Bar融合基因片段。在用PCR1扩增Bt基因时,所用的2种引物的结合位置在;又有研究表明,大多数限制酶对裸露的位点不能识别切割,因此必须对识别序列5'末端进行修饰并加上一个至几个保护碱基,如GGG。由此推测,对Bar基因引物5’端序列的要求是。(3)图3是用Cre/loxP酶系统敲除转基因烟草细胞内Bar基因的部分过程。已知图中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可在烟草细胞中正常发挥作用,Cre酶基因在环境中存在Tam化学物质时才能激活表达。重组Ti质粒中的Bar基因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可对转化后的烟草细胞进行筛选。进行图3所示敲除后,DNA片段1中的Bt基因不能正确表达,据图分析,原因是;若不对融合基因中的Bar基因进行敲除处理,仅在翻译水平上不让Bar基因表达,请利用Cre/loxP酶系统提出解决方案。(4)图4是经过修饰后的转基因烟草细胞内的融合基因所在片段及相关引物的结合位点。为检测Bar基因是否被成功敲除同时未影响Bt基因的正常表达,可用PCR技术进行鉴定:实验组:首先提取在有Tam环境下培养的转基因烟草细胞质中的总RNA,进行逆转录获得cDNA,然后加入引物1和引物2进行PCR扩增,再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有无Bt基因和Bar基因的条带。对照组:用未进行敲除处理的转基因烟草细胞,其余同实验组。若实验组敲除成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电泳结果分别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消化液中的酶是消化腺分泌的蛋白质,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单层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由内质网出芽生成,A错误;B、植物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人体肝细胞含有很多的过氧化物酶体,含有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丰富的酶类,其中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B正确;C、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尿酸氧化酶可以将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尿酸进一步氧化去除,不是去除核苷酸,C错误;D、肝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例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

(1)研究手段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核糖体只是肽链的合成场所,肽链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与包装才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也只有分泌到细胞外才行使一定的功能。

(3)分泌蛋白分泌的方式:分泌蛋白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为胞吐,需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2.【答案】D【解析】【解答】A、X离子进入线粒体基质发挥作用至少需要穿过3层生物膜(1层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A错误;B、磷酸激酶能催化ATP分解为ADP,在磷酸酯酶的作用下,活化载体释放磷酸基团,成为未活化载体(IC),B错误;C、在磷酸酯酶的作用下,CIC分子发生去磷酸化过程中,成为未活化载体(IC),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D、磷酸激酶催化ATP分解为ADP时,ATP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IC(未活化载体)结合使之变成AC(活化载体),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分析题图:磷酸激酶催化ATP水解为ADP时,能将1个磷酸基团转移到细胞膜上的某载体上使其活化,活化载体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离子结合。在磷酸酯酶的作用下,活化载体释放磷酸基团,成为未活化载体,同时在细胞膜的另一侧释放所结合的离子。3.【答案】A【解析】【解答】A、PPO在温度为35℃和40℃时酶活性不同,因此,降低的活化能也不同,A错误;B、由于35℃时OD值最高,所以应在30~40℃间设置温度梯度实验以更精确测定PPO的最适温度,B正确;C、邻苯二酚和PPO粗提液混合前应先分别在相应的温度下保温,然后再将其混合,C正确;D、0℃PPO的活性较弱,可以将丝瓜果肉PPO粗提液可以在0℃和pH为5.5的条件下保存,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③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4.【答案】C【解析】【解答】A、翻译是核糖体沿mRNA从5'向3'方向移动,因此色氨酸的密码子为5'-UGG-3',基因模板链3'-ACC-5',即基因模板链的碱基顺序是5'-CCA-3',A正确;B、根据摆动假说,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中,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与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的配对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以“摆动”,因而使某些tRNA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1个以上的密码子,因此反密码子的种类应少于62种,B正确;C、据图可知,组氨酸的密码子为5'-CAC-3',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为稀有碱基次黄嘌呤(Ⅰ)时,密码子上对应的碱基可能是U,C或A,因此携带组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能是3'—GUI—5',C错误;D、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故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配对发生在核糖体上,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转录与翻译的比较:转录翻译时间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核糖体模板DNA中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21种氨基酸能量细胞提供的能量洗标提供的能量酶RNA聚合酶等翻译相关的多种酶产物mRNA、tRNA、rRNA多肽、蛋白质特点仅解旋需要转录的基因原核生物可以边转录边翻译;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提供翻译效率方向新链从5'端向3'端延伸从mRNA的5'端向3'端延伸意义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5.【答案】C【解析】【解答】A、由题意“一粒小麦、节节草和山羊草是不同种的二倍体野生植物”可知,一粒小麦与节节草为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由图可知,杂交种甲含有2个染色体组,经过染色体加倍后,二粒小麦含有4个染色体组,杂交种乙是由二粒小麦(四倍体)和山羊草(二倍体)经过杂交而来的,杂交种乙含有3个染色体组,经过染色体加倍后,普通小麦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B正确;C、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杂交种乙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并不是单倍体,C错误;D、普通小麦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就形成了新物种,因此,普通小麦进化过程说明新物种的形成并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隔离: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常见类型:类型发生范围结果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同种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2)染色体组的特点:

6.【答案】B【解析】【解答】A、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同源染色体对数减半,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B、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染色体数量加倍是由于着丝粒分裂,故该曲线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C、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染色体数量加倍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即BC段的变化与粘连蛋白的水解有关,C正确;D、初级卵母细胞不发生着丝粒分裂,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初级卵母细胞中不发挥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含量的变化:

(1)间期核DNA(染色体)复制,核DNA含量加倍,形成染色单体,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2)减数分裂Ⅰ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内核DNA和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均减半。

(3)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但是DNA含量不变。

(4)减数分裂Ⅱ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再次减半。

7.【答案】A【解析】【解答】A、斯他林和贝利斯在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过程中,是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A错误;B、班廷将实验狗的胰腺摘除,不久出现糖尿病症状,血糖升高,后将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患糖尿病)体内,其血糖下降,B正确;C、实验中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属于减法原理,该研究的变量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运用了“减法原理”,C正确;D、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只能证明睾丸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并不能证明是雄性激素睾酮的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生物学实验的控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设法排除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另一类是设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干扰。这两个相反方式的控制所依据的原理是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1)加法原理加法原理是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从而使研究对象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反映出某些特征。

(2)减法原理

实验控制中的减法原理是设法排除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依据减法原理,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可以消除某种条件的影响。8.【答案】B【解析】【解答】A、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脂溶性激素,可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A正确;B、醛固酮是一种脂溶性激素,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并不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B错误;C、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通过钠钾泵的转运,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排除K+,有利于提高内环境的渗透压,C正确;D、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可以提高内环境中水含量从而可以使血压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

(1)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起调节作用。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只有靶器官、靶细胞上才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是信息分子、有机分子,传递着各种信息。9.【答案】D【解析】【解答】A、乙烯利可以分解释放出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而非发育,A错误;B、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更敏感,即花生更敏感,高浓度将杀死花生,B错误;C、吲哚丁酸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C错误;D、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类调节剂能够促进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和种子萌发,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

高浓度: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甚至杀死植物。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敏感性高低:根>芽>茎)。

(2)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植物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例如:α-萘乙酸、2,4-D等。

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①摘除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的发育及开花结果。

②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2,4-D等)可以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等。10.【答案】C【解析】【解答】A、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会吃掉杂草,说明处于第二营养级,吃掉害虫、浮游动物等,说处于第三营养级,因此该模式中小龙虾可能处于多个营养级,A正确;B、该稻田中不同生物的位置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C、水稻田间的杂草以及虫卵可以为养殖虾提供天然饵料,而养殖虾的排泄物则能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因此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具有一定的循环性和生态性,减少了农药及化肥的经济投入,不是不需要使用肥料,C错误;D、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利用小龙虾捕食稻田中的害虫,以减少农药使用,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①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②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③营养级别和消费者级别相差1级,即:营养级别=消费者级别+1。

④各种动物所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

⑤一条食物链上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11.【答案】C【解析】【解答】A、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后减直至为0”的特征,可判断该图像反映的是种群“S”形数量变化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该种群的增长率一直下降,A错误;B、t2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当时间为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种群“S”形曲线K/2值(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C、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带入题干数据:种群中个体数(N)=(100+20)×50/20=300只,t1时,种群数量为300只,在t2时实际的种群数量约600只,C正确;D、t1至t2期间,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是增长型,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K值可以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S型增长型曲线:

在现实状态下,即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产生的。其增长通常分为五个时期: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加快。

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增长速率最快。

减速期,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后,增长变慢。

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12.【答案】D【解析】【解答】A、人工马尾松林由于生物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天然森林,A错误;B、人工林和天然森林中马尾松对松毛虫抵抗力一样,B错误;C、天然森林和人工马尾松林的气候对松毛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差别不大,C错误;D、封山育林使天然森林的营养结构复杂性增加,抵抗力稳定性更强,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食物链往往是相互交叉的,

形成复杂的摄食关系网,称为食物网。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愈复杂,该系统的稳定

性程度愈大。13.【答案】D【解析】【解答】A、醋酸菌属于好氧菌,果酒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因此用果酒制作果醋时,打开瓶盖,盖上一层纱布以利于醋酸菌繁殖,但这不属于遵循无菌操作,A错误;B、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湿热灭菌,不是干热灭菌,B错误;C、用灼烧冷却后的接种环取酵母菌纯培养物,每个区划线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划完最后一区后,需要再次灼烧接种环,C错误;D、啤酒制作时,在糖浆中加入啤酒花蒸煮,蒸煮的目的是产生风味组分,终止酶的进一步作用等,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无菌技术

(1)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

对实验空间和操作者进行清洁。

对各种用具进行灭菌;操作在酒精灯附近。

避免灭菌处理后的用具材料和其他物品接触。

(2)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与联系

消毒:温和的手段杀死部分微生物。

灭菌:激烈的手段杀死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联系:都需要借助理化性质,营造微生物难以生存的不良环境;作用原理都是通过使蛋白质或核酸变性来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或杀死微生物;消毒属于部分灭菌。14.【答案】B【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①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以去除细胞壁,A正确;B、据题意可知,染色体断裂形成的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被排出而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中间偃麦草本身就具有耐盐基因,因此②的目的是诱导中间偃麦草原生质体染色体断裂,B错误;C、③表示普通小麦的原生质体和中间偃麦草的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可以利用高Ca2+-高pH融合法,C正确;D、④由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物,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发育成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如下:

(3)去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4)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①物理法:电融合法、离心法等。

②化学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

15.【答案】A【解析】【解答】A、提前向免疫动物注射抗原CD47的目的是使免疫动物小鼠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小鼠的骨髓瘤细胞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A错误;B、步骤②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结合,可以用PEG、物理方法和灭活的病毒促融,杂交瘤细胞的传代培养需要无菌和CO2培养箱,B正确;C、②③过程两次筛选的方法不同,②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③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者能得到具有大量增殖能力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D、上述推测为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对照组为不加单克隆抗体的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对照组现象应该是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实验组,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由一个杂交瘤细胞克隆所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

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

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16.【答案】B,C【解析】【解答】A、按图一、图二信息:ADP+Pi和x缺一个就不能进行反应,说明图1中②阶段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A正确;B、丙酮酸可以被氧化分解,按图一、图二信息:ADP+Pi和x缺一个就不能进行反应,说明x是丙酮酸;DNP(一种化学物质)可降低线粒体内[H]的含量,图一中加入y后О2消耗量不再增加,说明y是DNP;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根据图二,加入z后ATP合成量不变,说明z是寡霉素,B错误;C、图2中①阶段加入ADP+Pi两曲线上升,说明图2中①阶段两曲线没有上升的原因是缺少ADP+Pi,C错误;D、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根据图二,加入z后氧气消耗但是ATP合成量不变,说明z是寡霉素,加入z后线粒体内产水量比图一加y将明增加多,D正确。故答案为:BC。

【分析】(1)有氧呼吸主要有三个阶段:

(2)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C6H12O6)参与第一阶段,H2O参与第二阶段,O2参与第三阶段(作用:与[H]结合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CO2生成于第二阶段,H2O生成于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有氧呼吸产生的[H]实质是NADP(还原型辅酶Ⅰ)。

17.【答案】A,C,D【解析】【解答】A、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则子代应均为星眼,故据此结果可以排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A正确;B、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根据子代雄性两种表型,可知星眼雌性为杂合子,星眼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子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子代中圆眼基因的基因频率为4/6=2/3;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为测交组合,但显隐性无法判断,子代有Aa,aa两种基因型,子代中圆眼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4或3/4;若相关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子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a,XaYa,子代中圆眼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4,B错误;C、若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则F1星眼果蝇XAXa和XAY交配的后代中圆眼雄蝇XaY占1/4,C正确;D、若相关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则F1基因型XAXa,XaXa,XAYa,XaYa,自由交配的后代中圆眼雄蝇XaYa占3/4Xa×2/4Ya=3/8,D正确。故答案为:ACD。

【分析】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表型情况。即:

18.【答案】C【解析】【解答】A、谷氨酸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的释放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B、谷氨酸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AMPA/NMDA受体,导致突触后膜上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星形胶质细胞吸收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可避免突触后膜的持续性兴奋,C错误;D、据图可知,突触后神经元和癌细胞膜上都含有AMPA/NMDA受体,因此体内突触前膜释放一次谷氨酸类递质可能引起两个细胞兴奋,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

①结构: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②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判断:内侧有突触小泡的是突触前膜,没有的是突触后膜。

③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位置位于突触前膜内侧的突触小泡中分类兴奋性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化学本质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等作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19.【答案】A,B,C【解析】【解答】A、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据此可知,竹子利用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A正确;B、大熊猫为细菌提供食物营养,细菌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供大熊猫吸收利用,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C、大熊猫肠道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正确;D、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竹子不能给大熊猫提供行为信息,D错误。故答案为:ABC。

【分析】(1)碳的存在形式

①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②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碳循环如下:

(2)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种类含义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行为信息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某种信息的特殊特征20.【答案】A,D【解析】【解答】A、蛋白胨可以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琼脂是凝固剂的一种,并不是营养物质,在培养液中加入琼脂可以使液体培养基成为琼脂固体培养基,A正确;B、白地霉、桔梅奇酵母的接种都采用了涂布平板法,B错误;C、随培养基中FeCl3浓度的增加,普切明酸与Fe3+的结合增强,抑菌圈的红色加深,C错误;D、普切明酸与Fe3+形成红色复合物,但随培养基中FeCl3浓度的增加,抑菌圈变窄,说明FeCl3能降低桔梅奇酵母对白地霉的防治效果,D正确。故答案为:AD。

【分析】培养基的成分

(1)主要成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2)其他成分: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

(3)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4)几种微生物培养时的特殊需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21.【答案】(1)溶解度;光能→电能→化学能(2)大于(3)强光下,玉米叶比小麦叶含有更多的CLH和F,二者结合后能及时将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使PSⅡ更快恢复;玉米结合态的叶绿素a分子比小麦减少慢,水光解速率降低慢(4)强;高温、干旱条件下,气孔部分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低;玉米和小麦相比含有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正常进行暗反应(光合作用)。【解析】【解答】(1)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故可以根据滤纸条上色素带的位置判断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叶绿素a在光能激发下失去电子,并最终从水中获取电子使水分解产生氧气。电子在类囊体膜上形成电子流,该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光合电子传递链,电能最终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因此,在光反应过程中,能量类型的转换过程是光能→电能→化学能。(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图1中的d光强下,玉米的氧气释放速率大于小麦的氧气释放速率,说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净光合速率,在d光照强度下,玉米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小麦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已知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得方程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可转化为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已知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净光合速率,说明玉米的呼吸速率也大于小麦的呼吸速率,故玉米叶的总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3)在强光下,玉米中的D1蛋白含量高于小麦,叶绿素a通常与D1蛋白等物质结合,构成光合复合体PSⅡ,光合复合体PSⅡ可使水发生光解产生氧气。且玉米叶比小麦叶含有更多的CLH和F蛋白,二者结合后能及时将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使PSⅡ更快恢复;玉米结合态的叶绿素a分子比小麦减少慢,水光解速率降低慢。(4)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形成C4,酶2对低浓度的CO2没有固定能力,因此酶1固定CO2的能力比酶2强。小麦叶肉细胞没有酶1催化生成C4的过程,高温、干旱条件下,气孔部分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低,玉米和小麦相比含有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正常进行暗反应(光合作用),因此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分析】(1)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指标及测定

生理指标

①净光合速率:用光照下,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O2释放量或有机物积累量表示。

②呼吸速率:用黑暗环境中,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O2吸收量或有机物消耗量表示。

③总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内CO2利用量、O2产生量或有机物生成量表示。

三者关系: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①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是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阶段Ⅱ是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合成ATP,暗反应消耗ATP,且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暗反应生成的(CH2O)中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

③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2.【答案】(1)黄粒;AaGg(2)母本;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做母本时,由于G基因的卵细胞不能接受g基因的花粉,无法产生后代(3)Ag:ag=1:1;1/12(4)紫粒:浅紫粒:黄粒=1:1:2;全为黄粒;浅紫粒:黄粒=1:1或者紫粒:黄粒=1:1或者浅紫粒:紫色:黄粒=1:1:2【解析】【解答】(1)据题意可知,纯种紫粒品系与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说明紫粒为显性,黄粒为隐性,F1基因型为Aa,再考虑另外一对相对性状,G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因此亲代纯种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GG)与正常纯种品系(gg)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Gg,因此F1的基因型是AaGg。(2)题干中含有G的卵细胞不能与g的花粉结合受精,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做母本时,由于G基因的卵细胞不能接受g基因的花粉,无法产生后代,因此黄粒品系应作为母本。(3)F1的基因型为AaGg,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G:Ag:aG:ag=1:1:1:1,含有G的卵细胞不能与g的花粉结合受精,因此F1产生的可接受g花粉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g:ag=1:1,F2中纯种育性正常黄粒(aagg)的比例是1/4×1/3=1/12。(4)利用F1(AaGg)作母本进行测交(与aagg)实验,后代AaGg:Aagg:aaGg:aagg=1:1:1:1,若M导入G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后代可表示为AaGMg(浅紫粒):Aagg(紫粒):aaGMg(黄粒):aagg(黄粒)=1:1:1:1,即紫粒:浅紫粒:黄粒=1:1:2;若M的导入破坏了A基因序列,则后代可表示为AMagg(黄粒):aagg(黄粒)=1:1,即全是黄粒;若M导入G以外的染色体上,且没有破坏A基因序列,①若M基因导入A所在染色体,但没有破坏A基因序列,则后代可表示为AaggM(浅紫粒):aaggM(黄粒)=1:1,②若M基因导入a所在染色体,则后代可表示为Aagg(紫粒):aaggM(黄粒)=1:1,③若M基因导入g所在染色体,则后代可表示为AaggM(浅紫粒):aaggM(黄粒)=1:1,④若M基因导入A、a、g以外所在染色体,则后代可表示为AaggM(浅紫粒):Aagg(紫粒):aagg(黄粒):aaggM(黄粒)=1:1:1:1,因此子代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浅紫粒:黄粒=1:1或者紫粒:黄粒=1:1或者浅紫粒:紫色:黄粒=1:1:2。

【分析】(1)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①基因互作条件F1(AaBb)自交后代比例F1测交后代比例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1:2:1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71:3当某一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3:41:1:2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15:13:1②显性基因累加效应

AaBb自交产生5种表现型,比例为1:4:6:4:1;测交比例为1:2:1。原因是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单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3)“和”小于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原因后代比例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自交子代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测交子代AaBb:Aabb:AABb:aabb=1:1:1:1隐性纯合致死(自交情况)自交子代出现9:3:3(双隐性致死),自交子代出现9:1(单隐性致死)23.【答案】(1)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浆(2)防御;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3)乙;丙丁;样品中含病毒,病毒HA与抗体1结合后移动到T线处,其表面的NA被抗体2结合使胶体金聚集呈红色条带;剩余抗体1和HA结合物移动到C线处,抗体1被抗体3结合使胶体金聚集而呈现红色条带【解析】【解答】(1)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甲流病毒)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甲流病毒(IAV)第二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侵染。(2)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因此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在细胞免疫中,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3)据题意可知,双抗夹心胶体金法检测甲流的抗原的原理为若样品中含病毒,病毒HA与抗体1结合后移动到T线处,其表面的NA被抗体2结合使胶体金聚集呈红色条带;剩余抗体1和HA结合物移动到C线处,抗体1被抗体3结合使胶体金聚集而呈现红色条带,因此在T线和C线都呈阳性(甲)表示该个体内含有甲型流感病毒。乙中T线不呈阳性,C线呈现阳性,说明乙没有甲流病毒。丙和丁中C线均没有呈现阳性,因此属于无效的检测结果。【分析】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的特点为但应迅速且强烈。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来源有两条:B细胞和记忆B细胞。24.【答案】(1)2;整体(2)能量利用率;不能(3)5×106;1.375/1/8【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图中含有的食物链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人,即共含有2条食物链。该农场利用沼气池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