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登鹳雀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8 登鹳雀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8 登鹳雀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8 登鹳雀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8 登鹳雀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登鹳雀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关联生活,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座楼。(出示“鹳雀楼”图片)这座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为什么叫“鹳雀楼"?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

生:我看屋顶上有两只鸟儿的造型,所以叫“鹳雀楼”吧。

师:你的眼睛真亮!“鹳雀楼"名字的由来,真的是因为一种鸟儿。来瞧瞧它长什么样!

师:看这个“楼”字,是本课要学的生字,猜猜为什么是“木字旁"?

生:因为很多楼都是用木头建造的。

师:说得好!我们来写写这个“楼”字。(边说边板书)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注意“女”字这个“横"要长,托住上面的“米”字,使整个字平稳,“撇点"撇得直一点,短一点,这个字会更有精神。

师:孩子们,鹳雀楼不仅吸引了水鸟,也吸引了许多诗人。他们在这里纷纷题诗,唐朝大诗人王之涣就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你知道这个“登”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爬"的意思。

师:我们来做一个动作(师生用手势做一步一步往上走的动作),这样自下而上地走就叫“登”。我们一起读课题——登/鹳雀楼。

二、读古诗,学习生字,读出节奏

师:请大家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正确。(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请你。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读得认真又响亮。我发现你这个字,读得特别到位。(出示字卡“尽")请你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师:这首诗除了“尽”,还有好几个后鼻音的字,这些前后鼻音的字藏在了诗句中,我们一起读这首诗。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读得响亮又准确。能不能再挑战一下自己,读出古诗的停顿与节奏来。谁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动听!谁听出来他的停顿了?(师生一起画“停顿线":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照着这个停顿,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我读一行,你们读一行。(师生共读)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仔细听,老师和同学们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的“流”和“楼"这两个字音读长了。

师:太会听了。把“流”和“楼"读得响亮而长一点,古诗就更有韵味了。咱们一起试试!(全班齐读)

三、品诗句,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师:孩子们,学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懂意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大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干什么了吗?

生:看远方、看风景、看黄河、登高望远……

师:是的,这首诗就是写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想。那么,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请你们读读前两行古诗,把看到的景物用横线画出来。(呈现:白日、黄河、山、海、海流)

师:到底是“海”还是“海流"?看老师做一个动作(改变字序:黄河流入海)谁来读一读?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生:黄河流入海,就是黄河水向前流,最后流入大海。

师:对!这一句描写的景物是黄河和海。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太阳慢慢下山了。

师:“白日”,就是——(太阳)。这里说“白日依山尽”,这个太阳图片贴在板画上的哪个位置好呢?(生贴太阳图片:有的离山远,有的离山近,有的贴在山后)

师:太阳与山应该紧挨着一点?还是远一点呢?读读诗句,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答案。你发现了吗?

生:太阳与山应该紧挨着一点,诗中的“依”字就是挨在一起的意思。

师:说得对。带着这样的感觉,想象白日紧靠着山的画面,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白日依山尽。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贴的太阳,你为什么把太阳贴在山的后面?

生:白日依山尽,这个“尽"字说明太阳到山的后面,看不见了。

师: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带着这样的理解读——生:白日——依山尽。

师:太阳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落下去,落下去。谁来读——

生:白日——依——山——尽。

师:太阳看不见了,诗人收回目光,低头看鹳雀楼下的黄河,于是又吟出这样的诗句——黄河入海流。你的脑海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黄河水很黄,黄河水一直流向大海……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着中华儿女。老师带来一段黄河的视频,请欣赏,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生:我看到了滚滚不息的黄河;我看到了浩浩荡荡的黄河……

师:是的,黄河滚滚不息,浩浩荡荡,奔腾向前!谁来读?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力量!

生:黄河入海流。

师:孩子们,你看这两行诗描写的画面,一行写白日,一行写黄河,白日向西落下山,黄河向东流入海。一个慢慢落,一个滚滚流,多么雄伟,多么壮丽!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读得真好!孩子们,其实站在鹳雀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黄河自青海起源,流经山西之后,还要经过陕西、河南、山东,才能流入大海。此时,诗人站在鹳雀楼上,多么想看到黄河流得更远,流入大海……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该怎么办呢?请大家用古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更上一层楼。

师:是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生: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要再登上一个楼层。

师:说得真好!“欲”这个生字,其实我们以前语文书上已经出现过(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这里的“欲"的意思是什么?

生:将要。

师:今天这句诗里的“欲”也是将要、想要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美丽风景,就要走到更高的楼层。带着这样的理解读——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意思“站得高,望得远”。

四、背古诗,欣赏积累,指导书写

师:这首古诗不仅描写了祖国壮丽的景色,还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从唐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永远记住这首诗。

师:千百年来,人们诵古诗、写诗句,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配乐欣赏书画作品)

师:我们来写一写“层"和“尽”这两个字,你会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它们都是半包围结构。

师:是的。它们都是“尸"部,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右下部分不一样,一个是“云”,一个是捺加两点。

师:写到田字格中,“层"的“撇”要写得长一点,把整个云盖住;“尽"的“撇”不用太长,与捺笔持平,下面藏两点。请在田字格中把“层"和“尽”各写两个。(学生写后展示,师生评价)

师:看清结构,写好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