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教案第一编经济法总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2.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3.熟悉经济法律责任及其履行;4.熟悉经济法的概念;5.了解我国经济立法概况;6.了解经济法实施的概念与意义。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P17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经济法概念的由来和经济法形成原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经济法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而产生和发展的。重点: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难点: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1)客观方面:①经济集中和垄断,这是经济法产生的内在原因。②战争需要。(2)主观方面:在主观方面,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蒲鲁东(1809-1865)在1865年发表的著作《论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中提出,应该由“经济法”来构成新社会组织的基础。2.西方国家经济法的发展(1)战时经济法;(2)危机对策经济法;(3)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2.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从1979年以来,在全国人大的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五年立法规划中,都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三、经济法的产生的经济原因P231.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是市场缺陷的存在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1)市场缺陷的存在:①市场障碍的存在;②市场的惟利性,即市场的惟利性是指投资经营者所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并往往表现为眼前可实现的利益;③市场调节机制的被动性及滞后性。这是因为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因为从投资、生产运营到市场价格形成和信息反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各个企业和个人掌握的信息不足和滞后,不能适时调整其投资经营决策,往往等到市场供求严重失调、产品大量滞销过剩时才作出反映。(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大型组织的产生及其影响现代的商业组织起源于中世纪的庄园制度,以及17世纪初期的殖民公司,真正将企业发展起来,则是由现代的运输业和通讯业,尤其是铁路的发展决定的。(3)国家的能动反应。基于市场缺陷的存在和大型组织的挑战,国家作出了相应的反应。①消除市场竞争的障碍,阻止组织的扩大,限制组织的成长。②针对市场普通主体不愿介入的公共公益事业等行业和产品,大规模发展出国家所有权,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国有产业来替代私有组织。③调整总量平衡,保持社会均衡发展。成了国家的核心职责,这促使大批新型法律规范的产生。④企业内部的结构设置、权利安排、财务事宜等,成为法律规范的对象。2.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基础(1)公私法划分理论。公私法的划分是罗马人提出的。以公私法划分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法律体系的特点是:高度抽象的主体制度,整个法律体系中只有两个主体—私人和国家;追求形式正义,追求没有人的意志干扰,追求客观标准;不存在权力、责任这些概念的独立性。(2)垄断时期原来的公私法理论受到了新挑战。19世纪末以后,民商法的自由主义精神和个体权利本位受到了挑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改革中,①首先是民商法,因为民商法由本身固有特性决定,它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个人权利和意志自由成为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虽然在现今社会它还需要考虑和维护社会利益,但它排在第一位的是维护个体利益,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从这一角度来兼顾社会利益。这是民商法作为私法,与其他公法和经济法的不同之处。②经济法是以社会为本位的。由经济法和民商法配合,分别从个体和社会总体两个不同的角度,共同协调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市场经济法律秩序。思考题:1.经济法产生、形成的基础条件有哪些?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1学时)P41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经济法概念、调整范围、本质特征、基本原则的讲授,使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好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并明确经济法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重点:经济法的调整范围;经济法的基本原则。难点:经济法的本质。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在我国理论界,对经济法的概念争议较大。一般认为,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的、社会公共性的、需要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P49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范围P51一、宏观经济调控关系1.宏观调控的特点---全局性、长期性和重要性。2.宏观调控法律的内容:(1)规范政府行为,明确调控目的、方法、基本方式、职权和职责。(2)规定宏观调控的程序。(3)设定宏观调控的手段。(4)明确政府及相关人员在决策中的失职行为及法律责任。(5)明确政府在市场失灵时的应急职权。(6)明确宏观调控保护的范围。二、经济管理关系P511.经济管理关系的特点:(1)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2)管理范围覆盖全部纵向关系,还包括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一些关联性的横行经济关系。(3)国家始终是最主要的主体。(4)具有隶属性和强制性。(5)具有社会公共性。2.经济管理关系的范围:(1)微观管理。(2)市场管理。(3)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三、涉外经济管理关系1.内容:具有涉外因素的各种经济关系。2.特点:(1)主体一方的特定和行为特定。(2)适用法律特定和纠纷解决的广泛。(3)遵循的原则为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参照国际惯例。第二节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P56一、经济法的本质:是国家及政府经济领导部门和经济组织的领导者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协调经济活动、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二、经济法的特征1.从法律组成的形式讲,经济法是一系列单行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特点的法律2.从法律内容上讲,经济法同社会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与经济基础更为直接,是一种具有经济性特点的法律3.从调整对象的特殊性讲,经济法同科学技术、自然规律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一种具有效益性特点的法律4.从经济法的功能与作用讲,经济法具有明显的限制性和促进性两种功能,贯彻惩罚和奖励相结合是一种带有指导性特点的法律。5.从实施上讲,经济法的实施是由国家经济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共同负责的,遵循经济司法与经济立法相结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P64经济法的原则应当是经济法所特有的,体现经济法本质,并贯穿于经济法全部内容的原则。1.社会整体效率原则。所谓社会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经济法规范从总体上看以追求社会整体效率为基本准则。一般考察,宏观调控法从来都是强调整体效率的,市场规制法也是强调市场整体效率的。2.经济公平与公正原则。经济公平与公正原则的基本要求在于强调经济法规范所体现的维护经济法主体间的公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注重社会经济分配的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基本取向。3.经济协调行为法定原则。它强调国家特别是政府协调经济运行的职责、权限与程序的法定,强调经济法主体(包括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市场主体等)违法行为认定上的法定。思考题:P681.(2)(3)●第三章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1学时)P70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地位、体系及其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点: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体系。难点: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的关系。第一节经济法的地位P71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因为它的调整对象有特定的范围,它只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而且其调整对象同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经济法是一个重要的法的部门,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3.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4.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二节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P80一、经济法的渊源P80经济法渊源的种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的不同,可将法划分为制定法和非制定法。制定法即成文法,非制定法即不成文法。1.制定法。制定法是以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的法。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等。2.非制定法。非制定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二、经济法的体系P82(一)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通常认为经济法的体系应采取如下结构:1.企业组织管理法。企业组织管理法是调整在企业内部设立、变更、终止过程中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市场管理法。市场管理法是在调整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宏观调控法。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在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体系的构成1.宏观调控法:计划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价格法。2.市场管理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第三节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P77一、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不同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行政法主要是维权法和限权法,即维护国家公权力及限制国家公权力的法。2.“经济法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而规制经济运行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并不保护某个特定的利益,而是站在全局以保护一个社会进步所必须的利益。其保护的是广泛的社会经济利益。二、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的起源不同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古罗马时期,商品交换十分频繁;商法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行政法是伴随着国家权力而产生的;经济法则是商品经济高级阶段的产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生产社会化与个人垄断产生矛盾。此时无论是采用传统民法的平等手段或者传统行政法的强制手段都难以解决矛盾,必须以市场之手与国家之手的结合来解决。因此经济法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产生。三、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的本质功能不同民法的本质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权利法,其功能主要是维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行政法保护的是国家公共利益。经济法的本质是国家管理经济的法,是平衡协调国民经济运行的法。1.经济法是综合系统整法。2.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3.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4.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5.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四、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的调整方式不同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其调整方式相应地采取意思自治原则,即由当事人自己意志设定其权利和义务,国家并不予以过多干涉。商法的主体是商事惯例,但在现代社会中,为保护交易安全,其中也渗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例如,在公司法中,对公司的设立及运行都反映出国家的干预。然而,商法与民法所保护的利益和本质是基本相同的,仍以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为主。行政法是公法,强调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强制性、隶属性和不平等性。因此,其调整方式主要反映出强行法的特色。经济法是公私兼顾的法,既强调市场之手,也强调国家之手。因而,其调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强制性因素。思考题:P85(4)第二编经济组织法第四章经济法主体与经济管理主体(2学时)P99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法主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掌握市场经济法主体的种类及其权利与义务,并熟悉市场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及其基本形式。重点:经济法主体的涵义;经济法主体的基本结构。难点: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第一节经济法主体概述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及基本涵义P1001.定义: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社会实体)。2.涵义:(1)经济法主体是一种社会实体。(2)经济法主体是整个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经济法主体必须参与国家经济协调活动。(4)经济法主体必须是依照经济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二、经济法主体的特征1.经济法主体外延的宽泛性。2.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特定性。3.经济法主体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4.经济法主体在法律形态和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1.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1)宪法及组织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专项经济法规。2.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基本形式:(1)依宪法、组织法或决定、决议、特别授权而产生。(2)通过核准登记注册而成立。(3)依法定程序而取得特定资格(自然人)。(4)因主机构派生而产生。第二节经济法主体体系P101一、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理论问题1.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的构成制约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2.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在经济法主体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3.市场主体(企业)在经济法主体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4.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企业内部机构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5.公民个人也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6.各类主体之间是一个多层次、双重职能、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二、经济法主体体系的结构1.功能型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1)经济决策主体。(2)经济管理主体。(3)生产经营主体。(4)消费主体。(5)经济监管主体(权力、行政、社会三大类)。2.属性型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1)法人主体。(2)自然人主体。(3)非法人社会组织。(4)国家。第三节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一、经济法主体的权利1.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1)经济决策权。(2)经济管理权:龠令权;禁止权;许可权;核准、确认权;撤销、免除权;倡导权;奖惩权。(3)经济处罚权。2.市场主体(企业的)的权利:(1)企业的一般性权利。(2)国有企业的经营权。(3)其他市场主体(如消费者)的特殊权利。①企业的一般性权利。②国有企业的经营权。③其他市场主体(如消费者)的特殊权利。二、经济法主体的义务1.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1)正确履行经济职权和恪尽职守的义务。(2)公共服务的职责。(3)接受监督的义务。2.市场主体(企业)的义务:(1)合法经营的义务。(2)接受国家管理和监督的义务。(3)依法纳税的义务。(4)企业对社会的义务。(5)企业对职工的义务。●第四节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P103一、概念及涵义1.定义: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即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是指经济主体因违反经济法而依法应当由经济法主体及其责任人员承担的法律后果。2.涵义:(1)经济法律责任的发生原因是违反经济法的行为。(2)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者是违反经济法的经济法主体。(3)经济法律责任的性质是违法主体承担的基于原义务的派生义务。(4)经济法律责任的内容是违法行为人必须向违法行为相对人或国家履行一定的给付。二、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1.经济责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4.经济责任制:特指在公有财产及其主导的管理经营体系中刻意于角色塑造及相应的权义设置和权益制衡的某种法律关系或制度,而非指任何责任制关系。它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公有主体及其主导的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P1035.一般经济责任制:是指由法律一般地规定经济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优点是操作方便,有利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容易发生短期行为。缺点是可能会出现权利、义务不明晰的情况,容易使当事人滥用权利或疏忽懈怠。6.特殊经济责任制:是指由个别契约、章程或专门法规等规定某种具体的责任制关系。优点是,权利、义务较为明确、具体,采取契约或协议形式,能够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等性的方面,当事人不易滥用权利或怠于履行义务,发生纠纷较为容易得到解决。缺点是具体的确定权利、义务的成本较高,较为耗时费力,当事人的经济力、信息力、谈判力等的差异可能导致在同等条件下发生不同的权利、义务安排,对实质公正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权利、义务规定得过细,有可能在长期关系契约中对当事人形成束缚,或者导致短期的行为。三、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的具体承担者1.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的承担层次:(1)自然人——单层承担者。(2)组织——双层承担者。2.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之承担:(1)作为行政机关经济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之承担。(2)作为调控性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之承担。3.企业法律责任的承担:(1)企业在宏观经济管理层次的法律责任。(2)企业在微观经济管理层次的法律责任。四、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1.国家制裁。2.社会制裁。3.组织内部制裁。第五节经济管理主体P108一、经济管理主体的界定经济管理主体是指具有经济职能的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的具有经济职能的部门或机构。它在市场监管、宏观调控关系中具有监管、调控主体资格。这不同于行政机关参与民事活动时的民事主体资格和相对其公务员的用人主体资格。P1071.经济管理主体特征:(1)经济性与管理性相结合。(2)统一性与个别性相结合。二、经济管理主体的资格(一)经济管理机关既可以成为行政法主体,也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1.经济管理部门的设置。(1)由行政组织法所规定的。(2)有的经济管理部门在行政组织法中未作规定,则有必要在经济法中作出专门规定,如中央银行的地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的。2.经济职权。法律对经济管理主体职权的规范有概括规定和具体规定两种方式。行政法以第一种方式为主,经济法则以第二种方式为主。3.设立、变更、撤销程序。经济管理主体的设立、变更、撤销的程序一般由行政组织法规定,但有的经济管理主体,还需要经济法作出特别规定,如《中国人民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对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等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三、经济职权和职责P110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和职责),是指经济管理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依法得享有和行使的权力。经济管理主体或为国家机关,或为依法承受并执行国家意志的其他组织,由此所决定,它们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权力亦为该主体对国家、人民、上级的职责和义务,即其职权和义务、职责是一体的,归根到底都是纳税人和全民的权益,法律不允许其随意抛弃。思考题:1.经济法主体体系及其构成?2.论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依据及基本方式?第五章企业概述(7.5学时)P113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及企业法的概念,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理解特殊企业的概念及类别,了解法律对特殊企业进行的特别规范。重点:企业的概念和分类;特殊企业的概念和类别。难点: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第一节企业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企业是具有人和物,以营利为目的,独立连续地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2.特征:(1)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2)企业是独立地连续地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3)企业是包括人和物的要素的组织。(4)企业是营利性的组织。★第二节企业的类型P115一、传统的典型企业和传统的非典型企业从企业的沿革来看,最初的经营是由个人出资进行的,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是小本买卖,投资的资本不够,没有达到社会化的要求。在投资日益社会化的进程中,个人资本通过联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资本,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得到良好的回报,同时社会也需要对这些投资进行管理。逐渐出现了有限合伙、隐名合伙等规避法律规定的办法。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法律上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形式,极大的减少了投资经营者的风险。到现代社会,为了进一步快速获得巨额的资本进行运营,产生了股份有限公司。(一)传统的典型企业P1151.个人独资企业: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1)根据《公司法》上的规定,我国允许设立国有独资公司,这在严格意义上讲也是独资企业的表现形式,但是在适用法律上应该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而不是《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2)个人独资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是一个人出资的企业,出资者和企业在法律人格上并不区分,投资者承担无限责任。因此在《个人独资企业法》中没有对注册企业最低资本金的要求。根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法律规范,个人独资企业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调整,因为个人独资企业在法律人格上没有办法和投资者区分开;同时也是因为在个人独资企业中没有企业关系,也就是企业内部股东之间的关系、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所以就不存在企业法的调整。(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不同,在公司登记中包括了法人登记和营业登记,其中法人登记就是在法律上创造出一个法律实体,营业登记是记载允许其从事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项事业。而个人独资企业在本质上就是自然人,自然取得经营资格。(4)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优势:①投资者独自享受利润。无需像企业那样先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缴纳个人所得税。②经营完全自主,所受的制约因素比其他企业形式要少得多。③比较容易设立和解散。④企业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完全一致。(5)不利的地方主要是:①风险责任大。②容易出现决策失误。③企业的规模有限。④企业存续时间较短。2.合伙企业:1997年2月23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二条规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1)合伙可能是指一种契约,这种契约达成了当事人之间的共同经营关系,也就是形成了合伙企业;但是如果这种双方的意思表示不是针对与经营性事业的,而是对于财产的共同占有使用,则是一种民法上的共有关系,而不再是企业形式之一。因此对合伙应该区分理解。(2)合伙中,除了上述讲的普通合伙以外,还有:①有限合伙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是指由普通合伙人和仅对其出资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责任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在有限合伙中,有限责任合伙人不参加合伙的实际经营,是单纯的出资者;普通合伙人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②隐名合伙是指某些合伙人不公开其身份,为登记为合伙人,或者合伙本身为进行商事登记的事实上的合伙。例如在《法国民法典》第九编公司中第三章为“隐名合伙”,其中第1871条规定:合伙人得约定合伙不进行注册登记。在此场合,合伙称为“隐名合伙”。此种合伙不是法人,不需履行公告手续。在英美法系国家,普通合伙和有限活动可以是隐名合伙,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一般规定隐名合伙人只需要对合伙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就可以了。因此大陆法系国家的隐名合伙和有限合伙相对来讲是一致的。但是对于隐名和有限责任之间的关系,原则是:如果投资者是隐名的,则可以享受有限责任;如果隐名的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则还是应该承担无限责任。●(3)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隐名合伙,而对有限合伙是在北京、深圳等地方性法规中规定。《民法通则》第52条规定了合伙型联营: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4)合伙企业的优势:①合伙企业的资本来源比独资企业相对广泛,并且可以发挥企业和合伙人的力量,增强经济实力,使企业规模相对扩大。②合伙企业的风险相对于个人独资企业来讲是分散了。③多数国家中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比公司的投资人来讲,在税收上有一定的优惠。④法律对于合伙的干预比较少,有自主性和灵活性。⑤适合需要资本不大,经营规模不大的事业,但是个人的信誉、能力和责任感对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5)不利:①相对公司,资金来源和企业信用能力还是较差。②合伙人的责任比公司的股东大的多。③合伙人有浓郁的人和的性质,存续时间不长。3.公司:P116(1)定义:公司是指按照一定组织形式形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赢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以实现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公司一般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统称为法人。①公司是一种高度的辩证法,将外部意志公司内部化,即首先发扬股东意志的民主,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集中,形成公司的意志,但是这种意志一定需要反映公司股东的意志。例如在德国,如果股东大会达成了协议,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则这种协议被看成是卡特尔协议,而不管这种协议是公司之间的还是股东大会上达成的,因为股东大会形成的决议,就是公司应该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意志。②这样的做法是一种尊重股东、尊重资本的做法。③在现在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中心主义,使得股东对公司的权利减弱,造成了对财产关系的破坏。④经过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实践证明美国的公司是表现最好的,因为其尊重公司股东的权利,不仅是大股东,而且包括了小股东的权利。(2)公司的优势在于:①突破单个资本的限制,尽可能的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而且这种集中是非常迅速的,从而适应了社会化的大生产。②资本的高度集中经营,使得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化、专门化、科学化。③有限责任可以使得投资者放心大胆的进行投资,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④通过法律拟制形成法人制度,创制了法律上的人格,使得公司能够长时期的存续下去,比较稳定的经营某项事业。(3)现代各国的公司形式:①在大陆法系国家,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五种类型。②在我国《公司法》中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类型。(4)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法》第三条中规定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5)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法》第三条中规定为: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6)各个国家的公司类型在实践中的情况也是不同的。①在我国,大量的存在有限责任公司,而股份有限公司相对来讲比较少,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比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更为严格,而且相差的距离很大。②在日本或者韩国,股份公司比有限责任公司要多。因为在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时,想要针对的是小型企业,但是由于其规定过于复杂和严格而不能够充分利用,则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比较少。所以日本在1990年修改商法,引进了最低资本金制度(股份公司),并且改善和简化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通过最低资本金制度,避免了过小的股份公司的出现。(7)我国没有规定无限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①无限公司就是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公司。1967年的《法国商事公司法》第10条规定:无限公司是参加者为商人并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公司。《德国商法典》第105条规定:无限公司的所有参加者对公司的债权人负无限责任。在实质上,无限公司就是合伙,这是一种在历史上形成的商法上的合伙。②在法国,无限公司是法人;③在德国和瑞士,一般否认无限公司的法人人格。而通常情况下,在德国法国和瑞士,无限公司的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8)两合公司的股东由两部分组成,①无限责任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来连带责任;②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只承担一定的出资义务。《法国商法典》认为两合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德国商法典》第161条规定:其中一个或数个股东按照一定的出资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其他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无限责任的公司称为两合公司。两合公司就是有限合伙。除了股东以外,还有一个或者数个普通的合伙人。《法国商事公司法》第23条和《瑞士债权法》第594条以及《日本商法典》对此都作了规定。在《俄罗斯民法典》第82条规定:1.如公司的参加人中除了以公司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并以自己的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参加人(无限责任股东)之外,还有一个或几个参加人,出资人(投资人)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于公司活动有关的损失承担风险,但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则这样的公司是两合公司。2.一个人仅能成为一个两合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无限公司的参加人不得成为两合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两合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不得成为无限公司的参加人。(9)在两合公司的商号中,应该包括一个或者数个无限责任股东的名字,并且指明公司的性质。①如在《俄罗斯民法典》第82条第3款中规定:两合公司的商号名称应包括或者是所有无限责任股东的姓名(名称)以及“人资两合公司”或“两合公司”字样,或者包含至少一个无限责任股东的姓名(名称),并加“和公司”和“两合公司”或“人字两合公司”字样。②如果两合公司的商号名称包含了投资人的姓名,则该投资人应成为无限责任股东。③通过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的管理两合公司,使得公司的责任具体的落实到自然人,实现公司利益代表的天然化,防止投资人借助公司的工具为所欲为。(10)股份两合公司也就是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对企业的出资通过股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情况。在《德国股份法》第278条规定:①股份两合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并且至少有一名股东对公司的债权人负无限责任,而其余的股东对划分成股份的股本参股、但对公司的债务不负个人责任(有限责任股东)的公司。②无限责任股东相互间和对全体有限责任股东以及对第三人的法律关系,特别是无限责任股东执行业务的权利和代表公司的权利,依《商法典》关于两合公司的规定。(11)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公司的分类比较特殊。在英国,公司分为特殊公司和商事公司。①特殊公司包括皇家特许公司和法定公司。前者是英国根据皇家宪章特许设立的,如英国历史上的东印度公司和现在的英国广播公司。②法定公司是根据议会的特别法设立的公司。商事公司又称为注册公司,分为无限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保证责任有限公司,其中每一种又分为开放性公司和非开放性公司。③无限公司的股东没有履行其认缴出资的义务,这种公司主要的是用于投资期限比较长,投资巨大的事业。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债权承担责任的公司。⑤保证责任有限公司是指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每个股东在公司清算时对公司的债务以其在章程中承诺金额为限承担责任的公司。4.美国企业形式主要有:(1)公司,在美国通常亦被称为开放型公司或开放公司。(2)独资企业中只有一个所有者或剩余资产所有人,他对企业的利润享有专属的不与他人分享的权利。在美国,没有关于独资企业的单独立法,也没有“统一独资企业法”。独资企业法包含在例如代理法等的所谓普通法之中,完全由判例法组成。(3)普通合伙有两个或多个剩余资产所有权人,他们分享所有权和对企业事务的控制权以及对企业成员的监管权;合伙人个人也如同独资业主一样,对企业债务承担个人责任,即除对合伙投资以外,还须以其他个人财产清偿企业的债务。★(4)有限合伙是一种兼有合伙与公司特点的企业形式。有限合伙中:①普通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个人责任,同时他们享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与对企业的控制权;②有限合伙人,对企业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不享有对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与控制权。③有限合伙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家庭型的企业,父母可以让子女享有收益权,同时又可避免其股份转让给家庭成员以外的第三方;也可避免企业的经营受到不必要的干扰。(5)有限责任公司是最近10年左右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形式。在有限责任公司中,所有者享有有限合伙人和公司股东一样的有限责任,同时却可以像普通合伙人一样行使管理权而又不影响其有限责任;它一般都能享受合伙一样的纳税待遇。这是一种适应性十分广泛的、受限制最少的企业形式。(6)还有S公司是根据联邦所得税法S章的规定,选择成立的公司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双重征税。C公司是按照联邦所得税法C章规定设立的普通公司,这种公司的盈利必须首先按照公司税率缴纳所得税,然后才能用税后利润向股东发放利润,而股东还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二)传统的非典型企业P1181.国有企业是指企业的资本全部或者部分的属于国家所有,并且为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的企业。(1)在国外,国有企业是由中央、联邦或者地方政府投资经营,企业的资本全部或者部分归属于国家所有的企业。而不是指一种企业的形式。(2)对于国有企业的判断,完全的国有或者是超过50%的资本归国家所有的投资是没有问题的,应该属于国有企业。则有的国家通过一定的数字界定国有企业的范围。例如德国规定国有投资占25%以上的就是国有企业。●2.合作社是以成员互助合作为主旨,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限制分红,按劳动或者贡献进行分配的企业或者组织。(1)合作制的本质是通过劳动者的集合加强力量,去联合对抗资本的一种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合作制作为资本主义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之一。(2)合作社的最初形态是在1844年由欧文的俩个信徒在英国的曼彻斯特附近的罗奇代尔镇倡导28个法兰绒工人,每人出资一个英镑,创办了罗奇代尔先锋社的消费合作社。该合作社总结了互助合作、一人一票的表决权、按贡献分配等原则。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主要的有:①以互助合作为最高的宗旨,不以盈利性为目的。②一人一票的民主制。这是对资本的否定。无论在合作社中的出资多少,每一个社员只有一个投票权。③劳动者和管理者、出资者成为一体,排斥雇用劳动,反对资本的统治。④按照劳动(贡献)分配为主。(3)《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第四章第三节规定了“生产合作社”,第107条规定了生产合作社的概念:①生产合作社是为了从事共同的生产活动或其他经济活动,而根据社员制原则成立的公民自愿联合组织,其活动的基础是社员亲自或以其他方式参加劳动并缴纳财产股金进行联合。生产合作社法和生产合作社的设立文件可以规定法人参加其活动。生产合作社是商业组织。②生产合作社社员依照生产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规定的数额和程序对合作社的债务承担补充责任。③生产合作社的商号应包括它的名称和“生产合作社”或“劳动组合”字样。④生产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及社员的权利和义务有生产合作社法依照本法典予以规定。二、企业类型的其他划分1.从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分,可划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金融企业等;根据企业使用的技术装备及生产力要素所占比重可分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可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根据企业内部结构可划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和联合企业;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可划分为国有企业、公营企业、私营企业、合作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根据企业在法律上的主体资格,可分为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等等。2.我国企业的类型(法定分类):是国家通过立法,对该国的企业所进行的分类,企业法定分类的基本形态主要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P119(1)国有企业。这是指企业的全部财产属于国家,由国家出资兴办的企业。国有企业的范围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所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发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及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2)集体所有制企业。这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出资举办的企业。它包括城乡劳动者使用集体资本投资兴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3)私营企业。这是指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在我国这类企业由公民个人出资兴办其所有和支配,其生产经营方式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这类企业原以经营第三产业为主,现已涉足第一、第二产业,向科技型、生产型、外向型方向发展。(4)股份制企业。企业的财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而构成的企业。我国的股份制企业主要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两种组织形式。某些国有、集体、私营等经济组织虽以股份制形式经营,但未按公司法有关既定改制规范的,未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的,仍按原所有制经济性质划归其经济类型。(5)联营企业。这是指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组成新的经济实体;具备法人条件的联营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如果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则要承担连带责任。(6)外商投资企业。①中外合营者在中国境内经过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营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②由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按我国法律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经中国有关机关批准而设立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③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单独投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外资企业。(7)港、澳、台投资企业。这是指港、澳、台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涉外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合资、合作或独资形式在大陆举办的企业。在法律适用上,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在经济类型上它是不同于涉外投资的经济类型。(8)股份合作企业。这是指一种以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相结合作为其成立、运作基础的经济组织,它把资本与劳动力这两个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具有股份制企业与合作制企业优点的新兴的企业组织形式。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P123一、企业法(一)企业法的概念企业法是规定企业的法律地位及其调整其内外部组织关系的法。企业法的调整对象是企业这种组织或者主体,规定或调整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企业的法律地位和能力、企业的资本、出资者相互之间及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关系等。(二)企业法的体系1.特殊企业法是指依照特别法、专门法规或者行政命令设立和运作的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就是特殊企业法。特殊企业法在各个国家形式上的差异很大,是根据各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立法的,没有固定的模式。(1)在德国特殊企业分为:①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拥有自主经营管理权的公法自主机构。②自主化的特殊资产,不是独立的法人。③组织上和财务上均不独立的市镇指控企业。④所谓的经济联合体,特指毗邻的城镇或州联合投资经营的交通、水电供应等公用事业。(2)在日本特殊企业分为直营事业和特殊法人。①直营事业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经营管理的企业,中央直营产业有邮电、造币、印刷、国有林业、酒类专卖;地方政府直接经营的企业可以从事自来水、工业用水、铁路运输、汽车运输等。②特殊法人包括公社、公团、事业团、公库、金库、特殊银行、营团、特殊公司和其他特殊法人。(3)新加坡特殊企业是指政府资本直接介入的国有企业。①法定机构;②政府独资的公司。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三大控股公司等都是特殊企业。2.普通企业法也称为商事企业法,在国际上是商事合伙和公司法两大块,在国外,不区分个人独资企业,将个人独资企业和自然人认为是同一个主体。普通企业法的立法模式在国外大致分为四种:①纳入民法典模式;②纳入商法典和制订单行法模式;③制定公司法典模式;④制定法和判例法模式。二、现代企业制度P123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以有限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体系。(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产权关系明晰:2.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3.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以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4.企业按需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5.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三、现代企业制度的体系(一)现代企业的财产责任制度:以有限责任为核心。有限责任的优点:1.有利于减少和转移投资风险。2.有利于鼓励投资,加强企业的设立和资金的筹措。3.促成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4.促进产权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二)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1.产权的含义:产权是寓于资源之中或者附着于资源之上的选择资源的不同使用并能够为资源的各种使用提供合理预期的权利束。2.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1)传统企业的产权结构:寓于独资企业之中或者附着于企业资产之上的权利束几乎完全归投资者;企业无独立的产权,投资、经营企业的利益、风险、责任等完全配置给投资;(2)现代企业的产权构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企业独立经营基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形成的物质形态的财产;企业的生命不因投资者的变化而终止。具体为:即投资者在价值形态上对企业拥有份额,其表现为股权。企业则拥有物质形态的资本。3.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1)传统企业是投资、决策与经营集于投资者一人。(2)现代企业则设计为:权利机构(决策)、经营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分别设立,相互协作,相互制衡。●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P126(一)国有企业:是指企业的资本全部或部分属于国家所有,并为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1.法律特征:(1)投资主体的特殊性。(2)企业经营决策的集权性。(3)企业经营目标的公益性。(4)企业法律调整的特殊性。2.国有企业的性质:(1)是一种经营性组织。(2)是国家直接经营和管理公用事业和特殊行业的目的而设立的,因而可以说是从事企业活动的政府部门或者说是具有行政部门职能的政府企业。★(二)国有企业按《公司法》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改建公司(指依《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应是改建为多个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应由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投资的机构或授权的部门作为公司的股东。1.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为公司,应由原国有企业投资人或新的投资人作为该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原国有企业自身不得作为该公司股东或发起人。2.国有企业以其部分资产改建为公司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投资后剩余自有资金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金最低限额,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其投资或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按新设立公司登记注册。3.对原国有企业吸收本企业职工入股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可由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本企业职工持股会或本企业工会,代表全体或部分职工作为公司的投资主体行使股东或发起人的职能;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4.国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企业的经济性质不变,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及其他登记注册事项发生变化的应进行变更登记。第三节企业市场准入制度P127一、概念:是指政府对企业或投资者进入经营领域或某国市场从事活动加以限制或禁止的有关制度和规范的总称。具体包括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及营业实行审批以及特许经营的制度,也涉及有关产业政策、外商投资、行业管理和竞争政策等。二、企业市场准入的立法原则1.许可主义:又称“核准主义”“审批主义”。是指设立企业,除了需要符合法定条件以外,还需报请主管行政机关审批,才能申请登记成立。我国除一般有限责任公司、某些类型的劳动服务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不需审批外,其它都需事先报批。P1352.准则主义:又称“登记主义”。是指由法律规定企业设立的的条件,只要企业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必报请有关行政机关审批,即可登记成立。我国对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这一原则。3.特许主义:是指根据特别法、专门法规或行政命令设立企业或由国家领导人特许设立企业。具体有三种作法:(1)国家元首发布命令而设立。(2)为个别企业制度专门的法律由该法予以特别调整。(3)制订特别法或专门法规,对符合条件者,经主管机关或领导人特许而设立企业。4.自由主义:仅发生在企业的萌芽时期,如欧洲中世纪的“商人法”时期。P136三、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的体系1.一般企业准入制度:是每个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都必须遵守的一般条件和程序规则。是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市场准入的制度。2.特殊企业市场准入制度:是规定经营者进入市场从事特殊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程序规则的制度。3.涉外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四、我国企业市场准入制度P1321.企业设立的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2)有自己的章程。(3)有符合规定的资金数额及与企业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资金。(4)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组织机构和从业人员。(5)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设施。2.企业的名称管理企业的名称是一种人身权,又是一种知识产权,名称一经确定,则企业对其享有独占权,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主要为:(1)一个企业只能使用一个名称,特殊情况下经省级以上企业登记机关核准,企业可以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一个从属名称;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不准使用从属名称,从属名称不能够用来开展经营活动及招徕业务。(2)企业名称的组成顺序为:字号或商号、行。反映行业或经营特点得到字样,企业的组织形式。(3)除了以内部服务为主的招待所、食堂、小买部和按规定设立的劳动服务公司外,企业法人的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的名称,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名称中,可以用自然人的姓名作字号。(4)全国性的公司、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的大型进出口企业或企业集体等,经核准可以在名称中使用“中国”“中华”或冠以“国际”“全国”“国家”等字样。其他企业。①除了历史悠久的驰名字号和外商投资企业外,②都必须在名称中冠以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直辖区)的行政区划名称,企业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将地名作为字号,如“上海”“桂林”“黄山”等,但是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称,如“上海市”“桂林市”等不得作为企业的字号。(5)企业名称应当使用汉字,不得使用汉语拼音(外文名称中除外)和数字,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司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公司使用外文名称的,其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并依法登记注册。(6)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误解的内容或文字,不得含有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群众组织名称,社会团体名称,其他法人的名称和部队番号等,企业的名称不得与登记机关所辖区域内已登记的同行业企业的名称相同或相近。(7)企业名称中不得单独使用“开发”等字样,使用“实业”字样的,须拥有三个以上生产、科技性企业。企业名称中使用“总”字的,该企业必须下设三个以上与该企业名称中的组织形式相同的直属分支机构。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从属机构的名称前须冠以其所属的企业的名称。(8)企业名称可以有简称或外文名称的缩写,并在企业章程中载明。企业名称牌匾简化时,应保留其字号,并报请登记机关备案。第四节企业登记管理P1351.概念:是国家主管机关依法对企业及其有关事项进行审核登记,把登记与企业的监督结合起来的一种工商管理制度。2.企业登记分类:一种是企业法人登记;目的是创设法人,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二是营业登记,又称“商事登记”“商业登记”;作用是某些、项营业及某一商号、行号的合法性,准予其开业。3.企业登记管辖P137主管机关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各地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原则上由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主管。全国性的公司或者分支机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集团、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公司等,根据审批机关级别、隶属关系和规模等,分别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主管。4.企业登记事项主要为:名称、住所、股东或发起人的姓名或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济性质(1998年已改为企业类型)、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或资本、从业人数、经营期限、分支结构等。企业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三种。5.企业设立登记(1)申请人应提交登记申请书、企业章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和其他有关文件。依法应审批经营范围的企业设立,还应提交审批文件。(2)工商登记机关在受理后30日内,做出核准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须经审批的企业,应在审批批准后的30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开业登记。对法人企业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对非法人企业发给《营业执照》。(3)企业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企业的成立日期。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企业法人资格的取得日期。6.企业名称预先核准(1)企业有特殊原因的,可预先申请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登记机关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作出核准或驳回的决定。核准的,发给“企业名称登记证书”。预先登记的企业名称的保留1年,期满后不办理企业设立登记的,该名称自动失效。(2)公司设立的,应当申请名称的预先核准,登记机关自收到文件之日起10日内,作出核准或驳回的决定。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的保留期为6个月。申请公司登记时,应提交包括登记机关发给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核准通知书”在内的相关证明和文件。思考题:P1411.2.3●第六章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1个学时)P142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必须了解我国企业的特殊主体即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和经营管理;公司法的相关内容。重点: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和经营管理。难点:特殊企业的经营管理;公司法修改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概述P1431.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概念(1)特殊企业特殊企业,是指依特别法、专门法规或行政命令设立和运作的企业,它是相对于公司、合伙、一般国有企业、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等普通企业形态或形式而言的。譬如,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政策性银行、投资公司、经营特殊产品或特殊行业的企业、军工、航天企业等。(2)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或政府可以根据资本联系,对其实施控制或控制性影响的各种企业。第二节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和经营管理P1461.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1)政策性经营或在经营中承担一定的政府或公共管理职能的领域。譬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三大政策性银行、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2)非竞争性的合法垄断领域。譬如,石油开采和管线输送、铁路、航空、烟草、邮政等。(3)竞争性领域和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譬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国际航空、各城市地铁等。(4)国有农场、林场、建设兵团等具有社区性、地域性、政权组织性的某些经营领域。(5)为完成特殊任务而设立的特殊企业或法人。譬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2.特殊企业的组织和经营管理P147(1)特殊企业的组织特点;(2)特殊企业的经营管理。①营业规制P149②价格控制;③经营决策和特别财会制度P150④监察制度。P151第三节国有企业暨公司法P152一、我国国有企业法及其由来和立法现状1.国有企业法概念:指调整国有企业内外部组织关系的法。有形式的实质的、狭义的和广义的之分。2.形式的国有企业法:指以国有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为名、调整国有企业关系的专门法律,譬如我国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3.实质的国有企业法:指各种调整国有企业组织关系的法,既包括调整单纯国有的企业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对国有主体或国有财产投资经营进行调整的公司法、“三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特殊企业法等;既包括直接调整国有财产投资经营的企业关系的法律规范,也包括相关的法人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等。★4.狭义的国有企业:指调整普通国有企业、公司的法律法规。5.广义的国有企业:外延与实质的国有企业法。6.我国国有企业法大概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第一,《宪法》的有关规定。第二,《企业法》及其配套法规。第三,《公司法》及其相关法规和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法规。第四,有关特殊国有企业的法规。第五,与国有企业法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二、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P1551.《公司法》关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规定2.法人财产权的含义P155(1)法人财产权是基于投资经营而形成的一种他物权。(2)出资者或股东对企业法人享有所有者权益,并依其所有者地位,通过选择经营者、为重大决策等方式对企业法人施加控制。(3)根据所有权或私有权的原则,财产的孳息或收益应归财产的所有者所有,法人财产权也不例外。(4)股权或股东权是投资者实现其所有权或他物权的形式或手段。三、国有企业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P1561.政府作为国资“总老板”与国有企业、公司的关系。P1562.政府作为具体“老板”与与国有企业、公司的关系。P1573.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与国企的关系。P157四、国有企业暨公司法人治理P157(一)厂长(经理)负责制和“老三会”P158(二)“新三会”与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会P1591.新三会(1)股东大会;(2)董事会;P162(3)监事会。P1672.独立董事(部外董事)P1653.经理P167(三)公司制与责任制P170思考题:1.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概念。2.如何理解国有企业法的概念。3.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含义如何?4.何谓“新三会”,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三编市场规制法第七章市场竞争法(2学时)P205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种类和责任,垄断的概念和分类;了解竞争法的概念、立法体例、体系和国际化发展趋势,反垄断法的概念与内容。重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法律规制的垄断行为。难点:假冒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第一节竞争与竞争法P206一、竞争法的概念竞争法,是指调整竞争关系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的体系。竞争法是一个以市场竞争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统一的规范体系。所以,市场竞争关系就是竞争法的调整对象。市场竞争关系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平等性竞争关系;2.竞争管理关系(管理性竞争关系)。二、竞争法的立法模式与立法体系(一)竞争法的立法模式各国的竞争法既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差异性。1.差异性的表现主要有:(1)竞争立法体例上的差异。各国的立法体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分立式;二是合立式;三是综合式。2.同一性的表现主要有:第一,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相结合。第二,在追究违法责任上,各国都将经济制裁与行政制裁、刑事制裁相结合。(二)竞争法的立法体系1.规范竞争法主体法律地位的制度;2.反不正当竞争法;3.反垄断法;4.维护公平竞争的其他法律制度。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P210一、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其特征1.“不正当竞争”这个术语一般认为出自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该公约规定,凡在工商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当的竞争行为。依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定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即,违反善良风俗、商业道德,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竞争行为。2.特征:(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4)主观上的过错性。(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及调整范围1.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调整在维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也调整一部分限制竞争行为。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P2101.采用欺骗性标志从事交易行为(也称假冒行为)(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2.商业贿赂行为(贿购贿销行为)P2113.虚假宣传行为(也称虚假广告行为);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5.压价排挤竞争对手行为(也称降价排挤行为);6.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也称搭售行为)P2127.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不当奖售行为);8.诋毁商誉行为;9.串通勾结投标行为(也称通谋投标行为);10.强制性交易行为(也称限购排挤行为)P21111.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行政垄断行为和地方封锁行为)P212●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与制裁P212(一)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1.监督检查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2.监督检查机关的职权:监督检查机关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享有四种职权,(1)询问权、(2)查询复制权、(3)检查权、(4)处罚权。P213(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P2131.经营者的法律责任。2.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法律责任。P215第三节反垄断法P215一、垄断与反垄断法P215(一)垄断的概念和特征1.垄断是与竞争相对立的范畴。一般地说,垄断排斥竞争,竞争亦排斥垄断。这是性质上不同的两种经济行为。学界一般认为广义的不正当竞争包括违反诚实信用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狭义的不正当竞争与垄断是单独的相互并列的关系。2.特征:(1)形成垄断的主要方式是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2)垄断者之所以能形成垄断势力凭借的是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3)垄断限制和排斥了竞争。(4)垄断是一种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经济行为。(二)反垄断法的概念、性质由于各国经济情况和立法传统不同,对反垄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范围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国家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合二为一,也有的国家将二者分别立法。(1)从反垄断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看,反垄断法应属于经济法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法律手段。(2)从反垄断法产生的背景看,反垄断法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防止和消除自由竞争所引起的垄断现象,使市场经济机制得以健康运转而制定的法律。(3)从反垄断法的利益保护结构看,反垄断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维护整个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保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所有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4)在我国,反垄断法仍然是我国经济法体系中的基本法律之一。3.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同属于竞争法的范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规范经营者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二、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一)协议垄断(又称限制竞争协议):横向限制、纵向限制P218(二)滥用经济优势地位。(微软反垄断案)(三)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行为(四)行政性垄断行为(行政性限制竞争)我国的反垄断立法P2191.我国迄今的反垄断立法存在着以下问题:(1)立法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2)层次较低,缺乏应有的权威性;(3)内容粗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2.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1)制定反垄断法是解决我国垄断问题的客观需要;(2)制定反垄断法是缔造和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和实现市场效率的客观需要;(3)制定反垄断法是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客观需要。三、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与执法机关P226(一)适用除外(又称豁免)1.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范围包括:(1)特定的经济部门,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公益事业,如电力、交通运输、水、煤气、银行、保险、邮电(近年众多国家已将邮电业不列为自然垄断行业)等行业。(2)知识产权领域。(3)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况下的垄断行为和联合行动。(4)反垄断法不适用国际贸易中的限制性的商业行为。(5)对一些限制性协议的适用除外。(二)执法机关P2281.国外反垄断主管机关的设置:(1)专门反垄断机关;(2)赋予反垄断职能的原有国家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2.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设置P229思考题:P233第八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1学时)P234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的概念,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消费争议的解决与法律责任;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产生、概念和调整范围、宗旨和原则。重点:消费者的权利;侵犯消费者权利的法律责任。难点:赔偿责任主体和责任归属;侵犯消费者权利的法律责任。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P235一、消费者的概念P236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制定的,所以必须先了解消费者的概念。所谓消费者,是指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把消费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2.消法运行10年,有些概念不清,首先,关于“消费者”的概念,单位团体、外国人是否适用《消法》,消费者是否包括“单位购买商品用于个人消费”的情况。对于一直争论不休的“‘知假买假’是否为恶意消费?恶意消费不是指知假买假,而是‘消费欺诈’的行为。(二)消费者问题产生的原因P237“消费者问题”是与消费者同时、同条件下产生的概念。是指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的问题。1.生产者的强势地位。2.消费者沦为被剥削的弱者。二、消费者保护运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产生P238消费者问题激起并发动了消费者保护运动。就世界范围看,它一般地经过了由消费者个人自发地自我保护到由一定的组织自觉的保护,到由国家进行的更有组织、更有力的多手段全方位的保护。即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分散的个人到有组织的保护的发展过程。1898年,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在此基础上,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宣告成立。之后,消费者运动更加活跃,许多发展中国国家也建立了消费者组织,使消费者运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目前,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共300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4年12月26日成立,1987年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P24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条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其立法宗旨:“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1.特别保护原则P2412.国家支持原则;3.社会监督原则P2424.公平、信用原则。第二节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P242一、消费者权利P243199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9项权利。1.保障安全权;2.知悉真情权P244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获得赔偿权P2456.依法结社权;7.知识获取权;8.维护尊严权;9.监督批评权。二、经营者的义务P2461.依法定或依约定履行义务;2.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3.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P2474.不作虚假宣传的义务;5.标明经营者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6.出具凭据和单据的义务;7.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义务P2488.承担“三包”和其他责任的义务;9.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10.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权的义务P249第三节争议解决和法律责任P249一、争议性质和解决途径争议的实质是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目标的不同和物质利益的冲突。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但在具体经济关系中却要求不同,互相对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了解决争议的五种途径和方式。五种方式的约束力度和效力是递次增强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P2504.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赔偿责任主体和责任归属P2501.赔偿责任主体是有关争议的认定、消费者请求权的落实以及最终解决争议的问题。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至第39条列举了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后,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各种情况和具体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以下的经营者可能构成争议的赔偿责任方(赔偿责任主体),即:(1)生产者,(2)销售者,(3)服务者,(4)企业分立、合并后,承受原企业权利义务的单位,(5)营业执照的出借人、出租人,(6)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出租者,(7)广告经营者。P251以上各类主体都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或虽未直接提供但却为其他经营者提供必要营销条件的关系人。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设置了连带责任制度。分两种情况,(1)传统意义上的连带之债,被损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可以向其中的任一方责任主体提出赔偿要求;(2)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只能向特定的责任方提出请求,尔后再由付出赔偿金的一方向其他应负责任的责任方追偿。此种实为先行赔偿、代位赔偿。三、法律责任P252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P2533.刑事责任。思考题:1.(1)(2)(3)2.(2)(3)3.(1)(2)第九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2学时)P255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产品、产品质量的含义,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了解产品质量管理体制和产品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铺面租赁合同模板:适用于商业地产租赁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铲车租赁及运输配送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医疗期间劳动合同履行与员工职业规划指导协议3篇
- 2024美团外卖平台商家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工业用地承包租赁合同书3篇
- 2025年度标准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劳动合同试用期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合同3篇
- 《办公用房租赁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工程合同执行与风险评估策略3篇
- 年度飞机及配件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大学面试后感谢信
- 2022届上海高考语文调研试测卷详解(有《畏斋记》“《江表传》曰…”译文)
- SBT11229-2021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
- 如何打造顶尖理财顾问团队
- 土壤农化分析课件
- 小区大型团购活动策划
-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2273
- 2023年租赁风控主管年度总结及下一年展望
- 开关插座必看的七个安全隐患范文
- 高分子成型加工课件
- 消防救援-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条件下灾害防范及救援行动与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