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考古发掘了距今9000—7500年的古笛,命名为“贾湖骨笛”。骨笛音阶有四声到七声及变化音等多种类型,是迄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的出土(

)A.证明新石器晚期中国器乐文化先进性 B.诠释了中国远古音乐文明的活态面貌C.说明贾湖遗址出现了财产和阶级分化 D.实证采集经济是贾湖先民的生计方式2、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殷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说明()A.秦朝开始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儒生主张分封制反对郡县制C.秦朝在制度认识上尚未统一D.丞相权力过大影响皇帝权威3、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

)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

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

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5、唐初三省六部体制下,三省长官于政事堂裁决政务,尚书省下辖六部,为政务机构,六部之下还有九寺五监,负责中央和皇室的具体事务,为事务机构。由此可见唐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衡B.决策与行政相分离C.宰相人数增加,加强皇权D.机构众多效率不高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民间奢侈消费风气日益盛行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7、元人评价行省制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元朝中央集权程度低B.蒙古族内部的分封体制C.元朝的民族征服背景D.统治者不重视地方管理8、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逐渐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各地客帮采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 B.口岸幅射效应显著C.列强资本深入中国内地 D.传统商路日趋衰落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民主政权的建设道路,在以下政权中,作为中华民国地方政府的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B.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C.晋察冀边区政府D.西南军政委员会10、1954年12月,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其中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基本任务、共同遵守的准则,会议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此次会议的召开()A.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B.为宪法的颁布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人民政府对政协的领导D.标志着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11、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议事会、官员和陪审员由抽签产生。在斯巴达,设公民大会,国王世袭,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检察官由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可以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由此可知()A.雅典民主制优于贵族寡头制B.斯巴达体制体现了权力制衡C.两种体制都包含了民主因素D.公民大会享有实际最高权力12、伴随着共和国的扩张,罗马在地方上开始设置行省并派总督管理。总督除负责征税外,还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处理案件。行省各城市遵循原有法律或由罗马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城市法,同时罗马还设立了居民控诉总督的特殊法庭。由此可知()A.罗马重视调节中央与行省的矛盾B.法律是罗马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C.行省总督的权力受到民众的制约D.行省是罗马原有城邦制度的延续13、大革命以来,法国先后颁布了13部宪法,……经历了两次王朝复辟,两次推行帝制,五次实施共和……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最终的瓦解,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法国封建势力依然强大B.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法国封建观念根深蒂固D.法国共和体制确立艰难14、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联邦权力结构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国会议员可以兼任行政官员B.总统可以撤换联邦法院大法官C.法官可以撤销总统行政命令D.总统兼任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15、有学者研究指出,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羊毛、煤、钢铁等。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由此可知,当时(

)A.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 B.英国国际贸易垄断地位动摇C.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 D.欧洲商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16、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材料二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据《张之洞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10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材料二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6分)历史答案1-16BCBABDCBCDCBDDCC17、(1)刘康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得到运用;汉文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德宗:藩镇割据,经济残破,百姓负担沉重;明太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张之洞: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2)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统治政策、时代潮流等。18、(1)新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苏联经验。(2)变化:1949-1978年:由于缺少工业化的资金,实行计划经济,农村支持城市。1978-2005年:改革开放推行,市场日益发挥作用,农村支持城市。2006年至今: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19、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欧洲进入现代。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食物物种交流增多,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发了思想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放了思想;经济与思想的变化,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革。材料二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欧洲才真正步入现代化。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在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