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高效音乐课堂的建构路径_第1页
农村学校高效音乐课堂的建构路径_第2页
农村学校高效音乐课堂的建构路径_第3页
农村学校高效音乐课堂的建构路径_第4页
农村学校高效音乐课堂的建构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立足核心素养理念能更好地体现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文章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为前提,针对农村高中音乐课堂普遍存在的唯教师、唯知识、唯学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乐曲与舞蹈融合起来教学的策略,注重学生传承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词】农村;音乐教学;核心素养;问题;路径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当前一些农村学校仍然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导致音乐教学效果不佳,高中生音乐素养亟待提高。本研究立足音乐学科核心目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多元协同互补的思路,对高中音乐课堂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一、农村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唯知识的机械课堂组织。课堂组织体现在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更体现在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中。而一些音乐课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略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组织教学的过程机械化、形式化,师生交往被动化,生生交流淡漠化,课堂教学程式化,没有驱动力,缺乏活力。这样的课堂组织没有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没有“主导”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凸显,更没有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唯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一节课怎么教,取决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身情况。而一些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传统,往往热衷于“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最为轻松的方式,甚至有些教师干脆让学生看着视频学,跟着录音唱。这种以教师为主角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忽略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甚至给学生带来音乐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慢慢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3.唯学校的简单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标关注的重点,要求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一些学校视音乐学科为“副科”的现象,加之受师资有限、器材短缺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学校往往让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音乐教师,甚至出现“音乐学科课程表上有而实际开不齐、开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考核也就从“学校实际”出发,难免简化、淡化,甚至没有考核。这些问题存在的共同点集中表现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淡化。教师只认“规定内容”却很难“拓展发挥”,学校对音乐课只求“有”不求“优”。二、音乐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内涵音樂学科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育人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要学什么,教师要教什么,以及音乐学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1996年,我国立足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出发,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总结我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教学大纲(初审稿)》,明确指出普通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向为教授给学生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技能,这对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为使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模块化设置拓展了教学内容,在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之后,我国紧盯时代要求,聚焦学生全面发展,依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我国生动的探索实践,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进一步明确丰富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总结出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必修(选学)、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体系:必修课程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分为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模块;选修课程则由学校、学生及其他因素因地制宜,自主开设[1]。立足核心素养理念就是要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表现”与“理解”来促进其在“审美”“艺术”以及“文化”诸方面的提高,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需要,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三、打造农村高效音乐课堂的路径1.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起来教学。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都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均能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与情感的共鸣。古典音乐具有严密的和声对位,能够表达复杂完整的主题思想;流行音乐则更为通俗,面相大众,其歌词直白、旋律优美,更容易引起高中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亲切感[2]。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树立、巩固的关键阶段,很容易被一些劣质低下的流行音乐所带偏。学校音乐教育就应该主动为学生去粗取精,在纷杂的流行音乐中精选“合适”的曲目,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古典音乐,通过课堂鉴赏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知识体系,起到合力育人效应。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感悟古典音乐逻辑的严肃,接受各时期、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净化思想,培养健康情趣,升华思想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能够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流行音乐通俗而时尚,能迅速传播,能被广大高中生迅速接受,能有效改善高中音乐课堂严肃、刻板的教学模式,可以作为拓展音乐教材的内容[3];而古典音乐内涵丰富,深刻隽永,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大有裨益。两者的结合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整合音乐教育教学资源中创新了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作为音乐教师,要有这种融合的创新思维,即合理运用流行音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利用流行音乐内在的音乐元素为学生打开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2.将乐曲与舞蹈融合起来教学。音乐有声无形,舞蹈有形无声,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密不可分。音乐和舞蹈属于不同感官层面,前者触动听觉,后者需要视觉,它们通过耳朵和眼睛让我们赏心悦目、心领神会。创作者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变化、舞蹈的动作开合来表情达意,抒发思想感情。正是基于两者艺术形式的天然融合,才使得在高中音乐学科中纳入舞蹈模块成为必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会忽略舞蹈跟音乐的内在联系,让舞是舞,乐是乐,让舞乐割裂,彼此分离。因此,在新课标中增设“音乐与舞蹈”模块就显得非常合理,这能够进一步规范教学鉴赏、表演、创作等方面,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主动从乐曲与舞蹈的融合中组织学生鉴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通过音乐理解舞蹈,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舞蹈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基础上鉴赏舞蹈。学生在欣赏舞蹈动作的同时也聆听了舞蹈乐曲的旋律,在听觉和视觉共同的作用下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从而将音乐与舞蹈合二为一,真正理解音乐和舞蹈共同创作的统一的艺术形象。舞蹈所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音乐来理解,或雄壮或悲凉,或欢喜或愤怒,音乐都可以让舞蹈的这些信息更饱满更可感,而舞蹈可以让音乐信息更具体更“可见”。因此,教师要积极树立这种融合意识,主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理解舞蹈,通过舞蹈鉴赏音乐。另一方面,要从音乐与舞蹈的内在情感联系中组织学生学习舞蹈。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认为“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4]由此可见,情感是音乐的灵魂,也是舞蹈的生命,音乐与舞蹈可视为“情感”的不同外化形式,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演绎着同样的情感变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清晰认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探究舞蹈动作或组合。所以,舞蹈的学习不能只靠数节奏,学动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旋律和情绪的变化来具体把握动作的开合刚柔与幅度,以达到学习舞蹈的目的。3.注重学生传承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注重传承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可通过传承和创新来推动音乐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实质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传统音乐教学曲目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演奏传统曲目,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同时,这些曲目也是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大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开启学生的心灵智慧,为学生的文化自信打下坚实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音乐学科中激活学生的文化基因是每一位教师神圣的使命。创新是推动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讓他们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扬。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即兴演奏、组织创作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也可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音乐制作、演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阶段,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思路来优化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民族和文化自信心,为学生创造肥沃的校园文化土壤,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创新载体,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各种仪式、典礼、汇演等活动,将传统文化通过歌曲、舞蹈、演奏、演唱等艺术表现形式深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高中音乐教学彰显活力,大放光彩。4.在音乐教学中注重美育与德育。美育和德育是五育并举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美育和德育往往被分开进行,缺乏有效的融合。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做人的根本是道德,如果一个人的道德败坏,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领和学问,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这样的人学得越多能力越强,则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德育是音乐学科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音乐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更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德。因而教师可以从授课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中积极提炼出中华传统道德元素,使德有根源,使德有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5]。许多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反映人类真善美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而一些表现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精神的乐曲则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集体合奏、合唱、群舞等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纪律观念。以上“四个融合”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前两个基于教学内容拓展,后两个更注重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新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地顺应时代潮流,主动作为,加强学习,持续探索,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提升,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核心素养视域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