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条突破《化学实验大题》01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气体流程实验型-教材实验汇编_第1页
逐条突破《化学实验大题》01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气体流程实验型-教材实验汇编_第2页
逐条突破《化学实验大题》01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气体流程实验型-教材实验汇编_第3页
逐条突破《化学实验大题》01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气体流程实验型-教材实验汇编_第4页
逐条突破《化学实验大题》01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气体流程实验型-教材实验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④收集NH3时所用的仪器必须干燥,导气管要插入管底;试管口要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使收集的气体纯净,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10)实验室制取少量NH3的两种简易方法(快速制NH3的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浓氨水+固体NaOH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eq\o\al(+,4)+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浓氨水+固体CaONH3·H2O+CaONH3↑+Ca(OH)2烧碱或生石灰的作用:一是增大溶液中的OH-浓度,二是溶解或反应放热,促使NH3·H2O转化为NH3(11)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3、二氧化硫的制备(1)反应原理: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发生装置:“”型(3)装置图:(4)净化装置: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5)收集装置:向上排气法(6)尾气处理装置:用强碱溶液吸收多余SO2,防止污染空气(SO2+2NaOHNa2SO3+H2O)(7)检验方法: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红色4、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其比例:无水乙醇、浓硫酸(体积比为1:3)(2)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有机副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无机副反应:C2H5OH+6H2SO4(浓)6SO2↑+2CO2↑+9H2O(3)发生装置:“l+lg”型(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圆底烧瓶、温度计、导管、集气瓶、水槽)(4)收集装置:排水法(乙烯的收集方法不能用排空气法,因为乙烯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使收集的乙烯不纯净)(5)注意事项:①反应条件:170°C、浓H2SO4②反应物的用量: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③加入药品的顺序:碎瓷片无水乙醇浓硫酸,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④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⑤碎瓷片的作用:防暴沸⑥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插入反应混和液,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以便控制反应温度为170℃,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7\*GB3⑦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脱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浓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乙醚等杂质,必须通过浓NaOH溶液(或碱石灰)后,才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乙烯=8\*GB3⑧若实验时,已开始给浓硫酸跟乙醇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忘记加碎瓷片,应先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在补加碎瓷片=9\*GB3⑨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10\*GB3⑩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5、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料:电石(CaC2)、饱和食盐水(2)反应原理:CaC2+2H2O→C2H2↑+Ca(OH)2(注意不需要加热)副反应:CaS+2H2OCa(OH)2+H2S↑Ca3P2+6H2O3Ca(OH)2+2PH3↑Ca3As2+6H2O3Ca(OH)2+2AsH3↑(3)发生装置:“S+lg”型(不能用启普发生器)(4)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5)注意事项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a、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减小浓度);b、分液漏斗控制流速;c、导管口塞棉花,防止泡沫喷出②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夹杂着H2S、PH3、AsH3等特殊臭味的气体,可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除去杂质气体③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而改用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为什么?a、反应放出的大量热,易损坏启普发生器(受热不均而炸裂)b、反应后生成的石灰乳是糊状,可夹带少量CaC2进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堵住球形漏斗和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使启普发生器失去作用6、氧气的制备(1)反应原理: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

(2)发生装置:“”型、“S+lg”型(3)装置图: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4)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5)检验方法:带火星木条,复燃7、二氧化碳的制备(1)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2)发生装置:“S+lg”型(3)装置图:(4)净化装置: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5)收集装置:向上排气法(6)尾气处理装置:用强碱溶液吸收多余CO2(7)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氢气的制备(1)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2)发生装置:“S+lg”型(3)装置图:(4)净化装置: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5)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6)尾气处理装置:用酒精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7)检验方法: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9、硫化氢的制备(1)反应原理:FeS+2HClFeCl2+H2S↑FeS+H2SO4FeSO4+H2S↑(2)发生装置:“S+lg”型(3)装置图:(4)净化装置: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5)收集装置:向上排气法(6)尾气处理装置:用强碱溶液吸收多余H2S,H2S+2NaOHNa2S+H2O或H2S+NaOHNaHS+H2O(7)检验方法: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10、二氧化氮的制备(1)反应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发生装置:“S+lg”型(3)装置图: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4)收集装置:向上排气法(5)尾气处理装置:用强碱溶液吸收(2NO2+2NaOHNaNO2+NaNO3+H2O)(6)检验方法: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11、一氧化氮的制备(1)反应原理: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发生装置:“S+lg”型(3)装置图: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4)收集装置:排水法(5)尾气处理装置:通入足量的氧气,再用强碱溶液吸收(6)检验方法: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12、氯化氢的制备(1)反应原理:NaCl+H2SO4(浓)NaHSO4+2HCl↑(2)发生装置:“”型(3)装置图:(4)净化装置: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5)收集装置:向上排气法(6)尾气处理装置:用强碱溶液吸收(7)检验方法: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13、一氧化碳的制备(1)反应原理:HCOOHCO↑+H2O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浓硫酸,在分液漏斗里盛放甲酸(2)发生装置:“l+lg”(3)装置图:分液漏斗,圆底烧瓶(4)净化装置: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5)收集装置:排水法(6)尾气处理装置:用酒精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7)检验方法:点燃,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4、喷泉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1)喷泉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2)能形成喷泉的条件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装置的气密性要好(3)可以形成喷泉的组合液体是水时,NH3、HCl、SO2、NO2+O2等气体均可;液体是NaOH溶液时,Cl2、CO2、H2S、SO2等气体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