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研究目录TOC\o"1-2"\h\u23420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1212671引言 1120102信息隐私权概述 258942.1个人信息和隐私权 2249572.2信息隐私权的含义 2226943大数据时代我国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 247823.1信息隐私权的综合统一保护 3236773.2信息隐私权的专门法保护 3215144大数据时代我国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 3308234.1信息隐私权的客体不明确 331904.2信息隐私权的内容不健全 497945信息隐私权的优化建议 427225.1明确信息隐私权的客体 4279425.2规范信息隐私权的内容 526595结语 523875参考文献 6摘要:人类社会在科技不断进步中逐渐跨入大数据时代,其运行与发展是建立在算法与大量个人信息之上的,各类大数据企业在利用个人信息创造巨大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时也加大了对公民信息隐私权的侵害。文章从信息隐私权入手,讨论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隐私权面临新的侵权特征,并尝试寻找适合中国的相关法律制度。本文首先解读信息隐私权的相关定义,了解其在大数据时代被侵犯的独特性。本文在对我国信息隐私权保护现实状况整理时,分综合统一与专门法两部分,重点分析我国现行法出现的缺陷,一是客体界定不明确,二是权利内容规定不健全。最后,就构建中国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提出相关建议,主要从权利义务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就是要明确信息隐私权的范围,将信息隐私权分为核心信息隐私权和场景性信息隐私权两大类别,对于特殊群体、特殊领域信息隐私权应当予以特别保护并将其内容具体化,然后就是要规范信息控制者的义务,即在立法中引入隐私设计理论,再次是对信息处理视角下的信息隐私作出立法规制并对不同种类信息隐私的禁止条款及法律后果作出明确规定。关键词:大数据;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义务1引言关于信息隐私权所涉法律保护问题,国内研究较迟,但是伴随着法治的健全,目前,已有了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国外对于对信息隐私权的探究起步较早,在信息隐私权立法方面,存在各种保护形式。整体上看,欧美等国家对信息隐私权进行保护的传统形式是在“知情-同意”为构架,重视个体对于信息的掌控与决策,然而大数据技术的成长对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移动产品、传感器和其他装置的应用使人体自身也可以成为一个终端,从而使信息隐私权讨论进入了一个““人机共生”空间中,物理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不再是泾渭分明的关系,而成为一个整体,彼此融合。信息隐私不会再局限于以往公民遗留于在真实的物理空间或网络虚拟空间,其内涵和范围在大数据时代急剧扩张中急剧扩大,只要处于联网状态,个人信息就会有迹可循,这使得中国目前的法律很难对公民信息隐私权进行有效保护。为实现发展大数据的发展需求,在立法中坚持“兼顾信息流通和信息隐私权保护”原则,不仅可以促进信息流通、推动大数据产业繁荣,还可以立法规制信息隐私权保护中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怎么健全有关信息隐私权的法律,导致中国大数据技术能够继续健康走向正轨,就成为一个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中蕴含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可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技术都具有两面性,同时也明确了大数据技术会对我们的社会提出一连串的挑战。而在这一连串的挑战之中,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隐私权受到侵害问题尤为突出,成为目前非常具有紧迫性与挑战性的问题。所以,对大数据时代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展开探索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价值。2信息隐私权概述2.1个人信息和隐私权隐私权是指不为外界所打扰,个人能够安静孤独地生活,它的实质就是对个人私生活的尊重,即对私生活的保护。在这以后,隐私权才得以全面发展并逐步演变成绝对性、对世性权利。我国的隐私权指的是自然人享有生活安宁和私人秘密受法律保护而不受他人违法侵扰,知晓,采集,运用并予以披露的人格权。一般情况下,大数据技术中涵盖了很大的经济、社会意义,但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技术都具有两面性,同时也就决定了大数据技术将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一系列挑战。隐私权这一法律概念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其内容涉及公法和私法两个方面,不同情景中有不同认识。所以世界上其他国家隐私权相关法律均具有自己国家特有的样式。例如,各国都将个人信息置于隐私权之下加以保护,有的则将个人信息从隐私权中单独条款加以保护,有些国家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认识到隐私权的概念。我国隐私权立法大致历经三个时期,前一时期在名誉权下保护隐私,后者把隐私权当做人格利益予以维护,对隐私权的法律定义做出定义。个人信息也称个人数据,表示的是同特定个体有关,可以体现一定个体特征并具有可识别性,涉及个人身份,家庭和健康等数据。个人信息最本质的属性是“可识别性”,表示某一类信息和某一个人之间具有某种可客观认定的,现实性或可能性关联。从国际上看,多数据主流地位。2.2信息隐私权的含义信息隐私权的主体是信息隐私。总而言之,在民法典中,信息隐私可以被认为是“私人信息”。它结合了个人数据的经济价值与隐私的私密性。个人数据并不相同。按照美国研究者的隐私三分法,隐私权能分为三种:地域隐私权、数据隐私权和自决权。信息隐私权的出现是信息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在法学领域内对于对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具体反应。隐私权本质上是隐私权的一个从属概念。在大数据时代前,信息隐私的表现方式有过两个阶段的发展,一是名誉隐私时期,二是网络信息隐私时期,两个时期隐私界限更加明确。信息隐私权发展之初以负面权利为主,而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因个人信息一旦披露或者泄露到网络上,很难通过撤回或者恢复原状等手段得到救济,从而使信息隐私权逐步发展为从保守,负面防御权利向积极,主动和可用权利过渡,这时信息隐私权重点强调了个体对其相关信息的支配和使用。根据美国学者CharlesFried的观点,应该将信息隐私的概念延伸至我们对自己相关个人信息的掌控和确定,而不只是为了回避别人获取信息。在这个时代,信息隐私权地位不断上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隐私权中最核心的内容。3大数据时代我国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中国在信息隐私权领域所进行的法律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民法典》为中心的全面统一的保护,另一类是保护特定群体的相关法律。3.1信息隐私权的综合统一保护我国《民法典》将个人数据定义为“可识别”。是为了避免风险,避免信息主体以外的其他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加工,整合与预测,以确定具有指向性且可辨认的特定个体内容。《民法典》第一○三四条正式确认个人数据是民事权益,并明文规定个人数据中的私人数据必须优先于隐私权。并在《民法典》第110、990、991等条款中把隐私权归在人格权的范围内,并且规定,自然人人格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995-999条对人格权受到侵犯之后的有关法律救济进行规定,主要包括救济权之生成,救济方式之具体形态和人格权之合理使用界限范围等;1194-1197条则对互联网领域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规定,为权利救济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关于信息控制者,《民法典》第1035-1039条也对知情同意权、询问更正权、删除权、保密权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3.2信息隐私权的专门法保护我国的法律对医疗、旅游等容易受到个人信息隐私权侵害的产业有专门法保护,同时在某些关系公共利益的方面我国法律对统计,身份证管理,社会保险等领域均有行政诉讼,对消费者权益立法也有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8月20日正式颁布,这是中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颁布前的相关法律,不是太抽象、太广泛、可操作性不强,就是由于法律位阶不高、威慑力不够,也不是由于只注重个人信息保护中的某一个方面、全面性不够,但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一条明确要求:”依照宪法制定本法“。鉴于此,我们可以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国家立法机关为了维护公民基本权利所特别制定的一部法律,从而奠定了该部门在个人信息隐私权维护方面的基本法律地位。4大数据时代我国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4.1信息隐私权的客体不明确在我们的法律实践中,隐私权和个人数据之间存在着各种信息,如何确定这类资料的范围恰恰是司法机关法律实践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以“微信读书案”为例,“微信读书”APP被原告黄某发现,未征得黄某授权同意,该系统后台会自动阅读黄某微信好友列表并将黄某微信好友的平台读书信息公之于众,这一行为是否构成侵害原告黄某信息隐私权为案件争议重点。该案法院认定原告黄女士只读过该平台提供的2本图书,其他人不能从2本图书中了解到黄女士日常生活中的详细信息,故“微信读书”APP将特定用户读书信息分享给微信朋友不在信息隐私范围内。该案中法院依据场景化原则认定原告黄女士只通过“微信读书”读了两本书,这两本书并未真实体现她的正常生活,故认定被告腾讯公司没有侵犯原告黄女士的隐私权。由该裁决中,可推测法院在做出本案裁决时暗含的逻辑—读书信息并非社会普遍理性认识到的信息隐私问题,而是法院在逻辑上存在瑕疵。该案法院认定,书籍内容中只有涉及敏感性内容的,才能形成私密信息。但是法院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方面,甚至图书内容没有敏感性,但是图书可能会出现信息隐私。例如某一用户的阅读记录均为“网络爽文”,但并不符合生活中所营造的社会精英人设,从而可以猜测该用户喜好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对阅读感兴趣的方向,从而保持自己对社会精英人设的要求,这时这个用户就有了一个理性的隐私期待。在这种情境中,图书本身内容中没有敏感性的参与,而用户阅读喜好信息本身就构成信息隐私,它不仅能反映出个人的价值选择和文化修养,而且在具体使用情境中,还会使用户感到难堪甚至羞耻感。所以,法院在该案中裁判的逻辑缺陷不是以场景化分析方式存在失误,而是狭隘地确定隐私的类别,过分强调其社会属性,忽视其主观属性。4.2信息隐私权的内容不健全信息隐私权的内涵比较周全,我国学术界对信息隐私权的具体权力意见不一,可都承认知情权、同意权、纠正权、数据删除权等。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具体地说就是在法律规范中,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有关于信息隐私权中关于权利内容方面的条款,例如,德国于1990年制定了《联邦数据保护法》,其中规定了收集个人数据,加工与利用只能在当事人合意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数据主体拥有知情权,删除权与更正权。在中国澳门地区,关于信息隐私权之法律为《个人资料保护法》(后简称为《资料保护法》)。《资料保护法》中对信息隐私权特定内容的一章命名是“资料当事人权利体系",这一制度包括查阅权、反对权、无自动化限制权以及损害赔偿权。2018年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规定了个人信息权中的一系列特定权利,主要有访问权、整改权、数据可移植权和删除权,即被遗忘权,而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法》给顾客知情权、删除权、数据等权利,尽管在表述形式和内容上会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这些权利都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同与承认。考虑到信息隐私本质包含个人信息可识别性和隐私权私密性两个方面,信息隐私权具体权能可从整体上归纳为知情同意权基础上的积极权能以及删除权即被遗忘权等消极能力。《个人数据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觉得,数据主体有权查阅并复制、转移、更正和删除数据。然而,这一部分的规定仍然不完整,主要是以原则条款的模式,规定信息应执行上述任务,而没有细致说明权利的运用。5信息隐私权的优化建议5.1明确信息隐私权的客体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隐私限制有流动性与变化性,对于信息隐私定义问题,除采用静态形式主义概念来认识和厘定信息隐私界限之外,也可结合特定情景对信息隐私界限作出多重评判,打破了传统法律单一化定义路径。在界定信息隐私边界时,有必要先厘清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私密性”是否采取了合适的对外表达方式。5.1.1核心信息隐私之界定核心信息隐私是指已得到社会认可的与个人隐私相关的核心部分,与我国法律相结合,可将其与“敏感个人信息”等同起来。核心信息隐私是一个静态的范畴,它的类别是相对固定的,与人格尊严与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一旦披露,泄露或者随意利用都将给个体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依据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以及鉴于大数据产业繁荣发展的现实,这类关系自然人人格尊严和财产安全的紧密信息一经披露或者使用,很可能会导致当事人遭受重大损失后果,故司法实践中尚需要进一步厘清界定。对此,可以综合考虑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社会上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等主要因素,未来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国家标准,界定与明确核心敏感个人数据的隐私范围与类型。5.1.2场景性信息隐私之界定其实,将信息隐私与情景相结合进行定义已经是我国司法实践的痕迹,比如2018年的“庞理鹏起诉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一案,庞理鹏让人去“去哪儿网”购买东航的飞机票,数日后庞理鹏接到航班信息相关短信,经查确是诈骗信息,庞理鹏将东方航空公司的信息隐私告上法庭,觉得东方航空公司出现泄露信息隐私,隐私权受到严重侵犯的问题。本案的重点在于原告庞理鹏的姓名,手机号及其他资料是否属于隐私。法院在对信息进行推理时便采用场景分析,充分考虑到预订机票这一情景的独特性,也就是原告的姓名与手机号码并不构成信息隐私,原告名称与手机号码联合决定的信息亦即原告行程信息构成完全意义上的信息隐私,故法院做出原告名称与手机号码均为信息隐私之判断,考虑到司法实践首先为其提供导向,展望未来,我国可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细则,对案件中基于信息处理与利用的特殊场景与具体用途,法院或者其他专门机构判断某一信息是构成场景性信息隐私还是通过系列裁判形成裁判规则,循序渐进地归纳相关司法原则与趋势,最高法院公布了相关的解释性和指导性文件,以处理判例法的混乱,避免出现同案异判的后果。5.2规范信息隐私权的内容5.2.1更新知情同意权正如前文所言,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权面临挑战,但其仍然是当下最优选择,不能因此而断言知情同意权已经失去意义,仅仅因为用户倾向于略去隐私声明而直接点开“同意”。原因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总接触到各种格式的合同,但是作为一个人我们很难对其中大多数都是商家,公司等所提供的合同条款进行修正,但是如果由此而断言由于个人不能对条款进行修正而导致合同生效就不需要用户的同意就不合逻辑了。同理,由于用户不能对隐私条款和其他合同进行修改,知情同意权毫无意义的看法既不合逻辑,又不能成立。知情同意规则至今仍为国际上通行的准则,知情同意规则在时代进步大潮中的地位实际上为各国法律所强化但并未弱化。而欧盟GDPR作为加强“知情-同意”结构的一个典型立法例,以用户“同意”为前提,为信息处理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基于上述思考,我国可以进一步探讨使“知情同意”的框架规则多样化,为公民提供更高水平的数据隐私保护。另外,对于大数据企业来说,奉行“知情-同意”这一严格标准意味着要承担高额经营成本,这在现实中不利于信息流通与大数据产业发展。所以,对于大数据企业来说,搜集与核心信息隐私无关的行为并不需要用户合意作为先决条件,比如大数据产品自动化处理信息的情景中,大数据企业应该采用一种简洁明了且没有阅读障碍的形式,将与自己相关的个人信息全部通知给用户,并说明信息被处理之后用户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收集核心数据以保护隐私要求大数据公司严格披露。因为知情同意权在实务中常常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所以对于大数据企业在对待用户核心信息隐私问题上进行禁止性规定就显得十分必要,也就是禁止大数据企业通过格式条款这种方式来逃避其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与责任。5.2.2规范删除权的行使删除权并非绝对权,考虑到不同大数据企业在技术成本上并非完全统一,法律需要适用删除权进行具体的规定,厘清删除权的行使范围与删除权的重要范畴等。考虑到信息流通与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目标,删除权在行使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或者妨碍信息流通等问题,加之上述信息隐私分类性质决定了法律赋予删除权既需要与当事人隐私理性预期相结合,也需要与信息泄漏风险相结合,并依此进行正当性,合理性与必要性评判才能足够完整。我国可以参照欧盟GDPR第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除了除列举式规定行使删除权的各种情况之外,删除权的情况还另有规定,如增加“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信息的行为”,将其作为删除权之抗辩理由,实质上是给予法官某种自由裁量权之权利,亦即由法官根据特定之情景决定是否给予资讯主体删除之权利。另外,关于删除权的主体问题,法律还需要拓宽保护区域。未成年人因为心智不成熟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信息隐私权益毫无疑问更易被大数据技术侵犯,所以法律需要对删除权主体进行扩张,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删除权给予一定倾斜并在更大范围内给予法律保护。结语大数据技术就是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但是无论哪一种技术都有利有弊,大数据技术仅仅是人类用于造福社会的一种手段,是好是坏都要看人怎么用,用得好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提高生活水平及品质,用得不好就会变成一种对社会发展有害的利器,对增强市民安全感和幸福感都不利。大数据(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给人们带来了隐私侵害问题。大数据时代信息隐私权侵害形态具有特殊性,真实物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交织融合,表现出侵害领域共生性,侵害内容多元化,侵害方式智能化,侵害后果不可逆转性,使法律对于公民信息隐私权保护更为错综复杂的。文章在对大数据时代信息隐私权所面临侵权的新变化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法律保护现实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剖析,并结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深入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信息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相关建议。强化公民信息隐私权保护,是大数据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迫切需求,首先是界定数据保护的范围,将数据隐私分为核心数据隐私和情境数据隐私,为特定群体和专门行业的数据隐私提供特定保护,并主要通过更新知情同意权来完善访问权的内容,以规范擦除权的行使,而根据权利,也有必要规范控制者的义务。一是将隐私保护的概念合法化,二是明确禁止数据处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让我国在全面把握第四次科技革命契机的前提下发展大数据技术;确保我国的AI技术继续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事业单位聘用协议到期不续签范例版B版
- 2024年出租车租赁与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江南大学《高等数学Ⅰ(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大学《大学英语(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光伏安装施工劳务分包协议典范版B版
- 佳木斯大学《管理信息系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原著选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数学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0年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 信息科技顾问合约
- 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科目一》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双碳综合能源平台方案建设
- 观赏鱼饲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六章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 传统园林技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铁道概论(第八版)佟立本主编
-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完试参考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章节测试答案
- 化工静设备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