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黄金卷03(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西周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来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些新建的基地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A.冲击贵族血缘政治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利于形成层层拱卫 D.具有监临督察的特点【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原来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新建的基地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以藩屏周”的格局,C项正确;西周实行的贵族政治,排除A项;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封国是统治中心非监察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2.秦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地方,如“河南地”、五岭等,人心不稳,与中原文化差异又大。为此,秦朝通过设置郡县,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 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对边地的控制 D.扩大统治版图【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秦朝征服的“河南地”、五岭等,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人心不稳,因此中央在这些地区实行郡县制,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提示:郡县制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使国家法令能有效传达到地方),C项正确;A项是实行郡县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实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提高行政效率,而且这也非秦在五岭等地实行郡县制的目的,排除B项;秦朝在这些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巩固统治版图,并非扩大统治版图,排除D项。故选C项。3.《史记》的撰述宗旨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境界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第二层境界是“考之行事”;第三层境界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对此,认识准确的是()A.司马迁构建了史学理论体系 B.古代史学研究侧重事实考据C.史学发展取决于史家的努力 D.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规律【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根据材料“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体现了司马迁收集史料的重视;“考之行事”即考察史事,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即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见《史记》的撰述宗旨是重视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对历史事件的总结,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司马迁构建了史学理论体系,而是强调了《史记》的撰写宗旨,排除A项;虽然史家的努力对史学发展有影响,但史学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等,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规律,而是强调了《史记》的撰写宗旨,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A.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B.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C.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D.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体现了秦汉时期的“秦汉雄风”;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反映了多民族政权并立中宋政权对西北地区的关切。由此可知,这说明唐宋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排除B项;宋代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唐代没有,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唐宋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并不是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排除D项。故选A项。5.962年,宋太祖对近臣明确指示:“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在其倡导、督促、示范和带领下,文臣武将们的读书有了明显进步。宋太宗同样热衷于读书。他诏令史馆日进《太平总类》三卷,“朕当亲览”。上述现象()A.表明宋代大力推行文官治国方略 B.利于促进宋代书籍出版业的发展C.是当时科举制得以完善的重要因素 D.推动了宋代学术文化的下移和繁荣【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在其倡导、督促、示范和带领下,文臣武将们的读书有了明显进步。宋太宗同样热衷于读书。”可知,宋代统治者采取了督促官员读书的措施,适应了重文轻武的基本政策,这有助于推动社会重学风尚的形成,从而增加了社会对书籍数量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代书籍出版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文官治国的方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完善的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统治集团内容阅读书目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出学术文化下移和繁荣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6.清代前期,湖南湘乡县农民“收早稻后,又种迟薯,山农以此充食,岁居大半”;四川资阳县农民“多种薯以为食,省谷出粜”;在台湾,“人皆食地瓜,大米之产,全为贩运,以资财用。”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高产农作物推广提高了粮食总量 B.农产品商品化有所增强C.农民经营各种副业提高家庭收入 D.红薯已成主要的农作物【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收早稻后,又种迟薯”“多种薯以为食”“大米之产,全为贩运,以资财用”,可知,清代前期,湖南、四川、台湾等地种植大米以获取财用,种植番薯,来充食,说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有所加强,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粮食总产量的提高,排除A项;农民经营“各种副业”不符合甘薯的种植,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中国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小麦和水稻,排除D项。故选B项。7.张之洞认为:“国之智者,势虽弱,敌不能灭其国;民之智者,国虽危,人不能残其种”;康有为提出:“以国民之愚,而人才之乏也,非别制造新国之才,不足以救国”。据此可知,他们都认同()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改革教育C.教育救国,振兴中华 D.中体西用,隆兴国运【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两段话的意思,归纳出张之洞和康有为的共同想法是国民的素质要提高,要有爱国主义的精神,C项正确;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学习西方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体西用,隆兴国运是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8.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基本任务是组织产业工会,提出要在一切工业部门成立工人补习学校,并且“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中共的上述举措意在()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提高工人教育程度 C.提高党组织战斗力 D.完善党的组织机构【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工业进行补习,并且相应组织简单,这是为了提高党的战斗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人阶级内部的合作,排除A项;提高工人教育程度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产业工会并非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9.1932年到1940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一倍,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数倍。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东北地区()A.积极支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遭到日本经济统治及掠夺C.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 D.深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到1940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大肆搜刮东北人民及矿产,因此铁路里程急剧增加及优势行业发展缓慢,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掠夺,非支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整产业结构,排除AC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间是1929年至1933年,排除D项。故选B项。10.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两句话带来的影响深刻而持久,被西方舆论形象地称之为“一次外交核爆”。此次“核爆”()A.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扭转了中国被全世界孤立的状态C.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D.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法)。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对华采取敌视的态度,我国被迫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A项正确;B项说法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排除C项;此时新中国还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D项。故选A项。1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年代尺相关史实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都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D.都推动了基层乡村的发展和建设【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委员会”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都有利于推动基层乡村的发展和建设,D项正确;村民委员会不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发展,不涉及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中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其余不是,排除C项。故选D项。12.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地区。约公元前1880年,亚述商人在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建立了若干移居点,其中以“卡鲁姆”最为著名。在两河流域的阿卡德语中,较大的居民点被称为“卡鲁姆”(karum,“港口”),较小的居民点被称为“瓦巴尔图姆”(wabartum,“贸易站”)。这段史料可用于说明()A.波斯帝国与两河流域的商贸交往 B.古代西亚的跨区域经贸交流C.印欧人的迁徙对区域文明的影响 D.丝路贸易对人口迁徙的影响【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世界)。由“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地区……亚述商人在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建立了若干移居点”可知,两河流域的亚述商人到小亚细亚从事贸易活动,而且还建立了定居点,B项正确;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而且是在现在的伊朗高原,排除A项;这是商贸活动,而非印欧人的迁徙,排除C项;当时丝绸之路尚未开通,丝路贸易兴起于张骞通西域后,排除D项。故选B项。1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传统大学除了在数量、地域分布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外,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内容、科学研究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欧洲传统大学()A.恢复了古希腊教育形式 B.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C.从神学转变成科学教育 D.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据材料“欧洲传统大学……向世俗化、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并结合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人的价值等知识可知,这时的大学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D项正确;此时的教育受到人文主义影响,但并非恢复古希腊教育形式,排除A项;“摆脱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欧洲在17世纪出现近代自然科学,材料所涉及时期的大学只是注重人的价值,并非科学教育,排除C项。故选D项。14.有学者对凡尔赛体系作出了如下论述。该学者旨在强调()①作为欧洲传统大国和欧洲均势一支重要力量的苏俄,由于英法等的排斥,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未能在欧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②美国是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和战后欧洲均势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它的拒绝使凡尔赛体系失去了一支重要支柱。A.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 B.欧洲失去了对世界的控制权C.凡尔赛体系存在着缺陷 D.国际冲突的新祸根已经埋下【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作为欧洲传统大国和欧洲均势一支重要力量的苏俄,……未能在欧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美国是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和战后欧洲均势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它的拒绝使凡尔赛体系失去了一支重要支柱。”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苏俄和美国都被排除在凡尔赛体系之外的信息,说明作者旨在强调凡尔赛体系被英法两国控制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其稳定性不足,难以维持战后和平局面,C项正确;雅尔塔体系下逐渐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此时的欧洲并未失去对世界的控制权,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国际冲突的新祸根已经埋下”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所示为1986年和2015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比重变化。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当今世界()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其他国家1986年35.16%10.14%0.35%0.01%54.34%2015年26.25%20.33%6.72%13.75%32.95%A.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根本变化 B.世界经济呈多极化的趋势C.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提升 D.世界范围内技术扩散加快【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6年和2015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从1986年到2015年,美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比重下降,日本、韩国、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比重上升。专利技术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因此,材料反映了世界经济呈多极化的趋势,B项正确;世界经济秩序依然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韩国、中国的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比重上升,其他国家国际专利申请比重下降,不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提升,排除C项;材料为1986年和2015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比重变化,未涉及世界范围内技术扩散,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鉴于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朝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创建了路制。宋代统治者从唐代转运使的设置得到启发,将这一临时差使变成固定官职以转输地方财赋。宋初在方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和安抚司(帅司)。漕、帅、宪、仓四监司是宋代的重要发明,自郡县制成立以来千余年,各级政区都有单一首长,认为到了宋代才一反成规,分割事权于各平行的地方长官之手,使它们相互牵制,彼此监督,各向中央直接负责,其官员由中央朝官担任。——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刑狱等民政事务。成宗即位后,行省还具有了领本省军队的权力。行省在权力行使上要受到中书省乃至枢密院的节制。没有中书省和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有去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为保证行省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元代行省没有重蹈两汉刺史、魏晋都督、唐节度使的覆辙,无疑应主要归功于行省制的特点。——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路制出现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行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8分)【答案】(1)背景: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受唐代转运使设置的启发;加强地方治理的需要。(6分)(2)特点:权力很大;受其他权力制约。(或权力大而不专)(2分)影响:行省军政大权集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分)【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宋代路制出现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据材料一“鉴于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朝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创建了路制。”可得出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据材料一“宋代统治者从唐代转运使的设置得到启发,将这一临时差使变成固定官职以转输地方财赋”可得出受唐代转运使设置的启发;据材料一“宋初在方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可得出加强地方治理的需要。(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刑狱等民政事务。成宗即位后,行省还具有了领本省军队的权力。”可得出权力很大;据材料二“行省在权力行使上要受到中书省乃至枢密院的节制。”可得出受其它权力制约。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二“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刑狱等民政事务。成宗即位后,行省还具有了领本省军队的权力。”可得出,行省军政大权集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地方管理;据材料二“元代行省没有重蹈两汉刺史、魏晋都督、唐节度使的覆辙,无疑应主要归功于行省制的特点。”可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茅海建认为,致使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一,明清以来的商业资本的发展,国家赋税的货币化,全国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近代工商业与海外贸易的急速增长,表明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其二,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其三,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第四,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新政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第五,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务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其中最重要且最花钱的是军队与教育。……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茅海建《清朝是怎样灭亡的》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即独裁权。与此同时,孙中山写下了《建国大纲》: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以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根据搜狐新闻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摘抄原文不得分)。(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做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答案】(1)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官场腐败,人民失去信心;派系斗争激烈;清政府的新政加速了革命的到来;中央财政失去对地方的控制。(8分)(2)改组国民党,提出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极其强调领袖的决定作用;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宪政,需经过军政、训政时期;宪政开启条件苛刻。(4分)【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可知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根据材料一“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可知官场腐败,人民失去信心;根据材料一“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可知派系斗争激烈;根据材料一“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新政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的新政加速了革命的到来;根据材料一“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务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可知中央财政失去对地方的控制。(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并结合所学可知,改组国民党,提出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根据材料二“《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即独裁权。”可知极其强调领袖的决定作用;根据材料二“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可知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宪政,需经过军政、训政时期(提出了“革命程序论”);根据材料二“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可知宪政开启条件苛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但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毕竟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异。首先,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此时的中国,在产业方面,尚只是在工商业较发达的苏(州)、杭(州)等少数地区出现少量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与之相应,社会中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市民阶层在社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其次,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到了明清之际,主要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政治剧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危机。——摘编自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共性与不同。(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形象”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流行语的背景及“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褪色的原因。(8分)【答案】(1)共性: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4分,任答2点即可)不同: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依然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欧洲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中国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但未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欧洲启蒙思想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5分)(2)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的需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4分)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停滞与落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其他国家经济交流。(4分)【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17至18世纪的欧洲。第一问共性,由材料一“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和材料二“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及所学可得出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由材料一“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和材料二“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可得出反对封建专制;由材料一“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及所学可得出两者都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第二问不同,由材料一“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可得出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依然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由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及所学可得出欧洲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由材料一“与之相应,社会中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市民阶层在社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及所学可得出中国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但未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由材料二“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及所学可得出欧洲启蒙思想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2)本题是背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欧洲。第一问背景,由材料二“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及所学可得出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的需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由材料二“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可得出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问原因,由材料二“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及所学可得出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停滞与落后;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其他国家经济交流。19.【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关系】(12分)材料历史阶段世界中国新航路开辟后近300年原本处于相对平衡的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清朝进一步开疆拓土,造就了“康乾盛世”。18世纪晚期,即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已经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后半期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侵犯。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化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国际力量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大西洋彼岸转移;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作为新生力量与美国一起使以美苏为两大力量中心的两极格局初露端倪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胜国,中国得以参加巴黎和会,并以坚决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而实际上开启了中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历程20世纪下半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世界殖民体系加速瓦解,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走上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的力量中心:西欧走向复兴,日本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重新崛起,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加强。至今,这种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仍在继续中国坚持抗战使中国赢得与美国、苏联、英国一起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国际地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加强。新中国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里程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彻底改变了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走上了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请根据上述材料,任选一个历史阶段,从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关系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创文明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 2025年生产主管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 幼儿园营养员工作计划幼儿园营养员岗位职责
- 2025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范文模板大全
-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结尾怎么写
- 新目标七年级下学期的英语教学计划
- 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范文个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 小学创建文明学校工作计划
- 2025房屋销售计划书范文类标题提纲
- 学年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MOOC】信息安全-复旦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附属医院物业保洁服务方案及报价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24年)解读
- 大米营销策划方案
- 2024年影视制作委托合同协议书
- 体育赛事安全生产保障方案
-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培训
- 广告牌匾安装施工方案
- 仓库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13部分:患者服务临床用血
- 第十章 分式(45道压轴题专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