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1页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2页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3页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4页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目录壹理清知识脉络.明确考点考向贰精讲核心考点.跨越常见误区叁感知高考真题.体验限时训练一体建设相辅相成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历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现在

未来)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法治国家(目标)法治政府(主体)法治社会(基础)内涵、建设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内涵、推进理清知识脉络整单元脉络理清知识脉络本课脉络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九课前提关键保障基础有立法权的机关(侧重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所有社会成员(侧重公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明确考点考向课标要求近年考情考向预测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1.2024.湖南.高考真题/选择题2.2024.江苏.高考真题/选择题3.2024.湖北.高考真题/选择题4.2023.浙江.高考真题/选择题5.2023.湖北.高考真题/选择题6.2023.山东.高考真题/选择题7.2023.广东.高考真题/选择题8.2024.全国卷.高考真题/非选择题,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推进备案审查工作的”9.2024.全国卷.高考真题/非选择题,综合考查第九课的内容10.2024.浙江.高考真题/非选择题,综合考查公正司法本课通常与第八课综合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非选择题一般是考查意义类、措施类、原因类题型。1.结合我国某部法的修订过程,考查如何科学立法。2.结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落实中央精神、完善规则和严格规范执法等材料考查严格执法的意义和措施。3.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我国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过程或以典型的立法案例、执法案例、司法案例或公民维权的典型案例为情境,考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内涵、意义。4.以多主体复杂情境,综合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培育考生科学认知素养和法治意识。9.1科学立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一、科学立法(是什么)1.内涵2.主体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8个方面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机关注意:1.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2.我国立法体制: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有各种的立法权限;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好各层级的立法权。3.从法律效力高低看: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4.从适用范围看: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而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有效。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P98)拓展1:区分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国家监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实体经济

国家机关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监察委员会

国务院相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立法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制定部门规章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监察法规3.科学立法的原则立法方向立法实效立法方法

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合理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要求: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立法工作格局: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根本法--基本法--具体法

立法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材料一: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多发高发态势难以有效遏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坚决打击治理,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材料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宁介绍,制定专门法律是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从实践情况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的制度措施不够充分;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政策文件需要上升为法律规定;现有法律规定总体上较为分散,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各方面对于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需求较为迫切。材料三:根据立法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9月2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材料,说明制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原则的?(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必要性:重要性:1、有利于更好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2、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用法的氛围。3、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4、有利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科学立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和前提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治国理政的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二、科学立法(为什么)三、推进科学立法(怎么办)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理立法法律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立法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核心要求: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具体途径: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权力与责任相匹配: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9.1科学立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完善立法工作格局

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常委会坚持依宪立法,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体现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

——2024年3月8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政热点依法立法小结:如何推进科学立法1、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科学立法内涵+立法方向)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立法实效)3、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立法方法)4、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5、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6、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3原则3措施3统一内涵原则(标准)是什么怎么办三原则三措施三统一9.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逻辑和规律,遵循立法程序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小结为什么跨越常见误区1.科学立法要做到以德立法,在道德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在我国,宪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3.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主导作用。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立法议案表明,全国人大通过行使审议权进行立法。解析: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解析: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解析:人大在立法协商中占主导作用,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解析:审议权是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之一,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1.(2024江苏,9,3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这种立法越复杂,它的表现方式也就越远离社会日常经济生活条件所借以表现的方式。立法就显得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因素。这个因素似乎不是从经济关系中,而是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可以说,从意志概念中,获得它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根据。”这一论述认为(

)A.法律发展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法律可从自身内在根据中获得自身独立的发展C.法律制度的发展会推动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发展D.远离经济关系的立法可从社会意识中找到理由高考真题B无关无关无关2.(2023重庆,7,3分)我国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①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②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③先行先试是外贸法制定修改的必备程序④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高考真题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外贸法,确立外贸经营审批制度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外贸法,取消外贸经营审批制度,确立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19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自贸区试点取消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外贸法,取消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企业自动获得外贸经营权3.(2023湖北,9,3分)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但立法法本身也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修正。继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增加“基层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高考真题4.(2023浙江6月,10,2分)2023年,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订了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针对我省微型企业达到企业总数85%的现状,将条例更名为《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由此可见,浙江省人大(

)①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②坚持民主立法③授予微型企业必要权力

④根据实际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高考真题5.(2023浙江1月,17,2分)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A.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C.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B高考真题6.(2023江苏,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扩大了地方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既要监督地方立法,又要促进地方立法。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不仅可以对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还可以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从而推动有关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案例1

某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按时缴纳物业费等相关费用”是小区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的前提条件之一。A市居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认为这与民法典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相抵触。接到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即启动审查程序,并进行了回应:经过审查,以业主未按时缴纳物业费限制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缺乏上位法依据,不符合立法原意和法治精神,制定机关应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

案例2

针对非机动车事故发生率、伤亡率高,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新情况,B市出台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该市居民提出审查建议,认为条例中对于驾驶无号牌非机动车行为的处罚力度超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审查程序并作出结论:该规定是地方人大基于管理需要对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回应,既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又一定程度补足了法律规定的滞后。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高考真题6.(2023江苏,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扩大了地方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既要监督地方立法,又要促进地方立法。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不仅可以对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还可以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从而推动有关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案例1

某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按时缴纳物业费等相关费用”是小区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的前提条件之一。A市居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认为这与民法典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相抵触。接到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即启动审查程序,并进行了回应:经过审查,以业主未按时缴纳物业费限制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缺乏上位法依据,不符合立法原意和法治精神,制定机关应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

案例2

针对非机动车事故发生率、伤亡率高,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新情况,B市出台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该市居民提出审查建议,认为条例中对于驾驶无号牌非机动车行为的处罚力度超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审查程序并作出结论:该规定是地方人大基于管理需要对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回应,既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又一定程度补足了法律规定的滞后。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高考真题参考答案①地方立法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维护法治统一才能更加有力地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尊严和权威。②地方立法既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立法,鼓励地方创造性立法有助于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地方立法要行使监督权。开展立法审查能够维护法治统一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立法,从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答“民主集中制”“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有机统一”亦可)9.2严格执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严格执法(是什么)1.内涵2.主体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的主体(不是唯一的主体)。注意:严格执法不等于严厉执法,不是从严执法、从重执法,其核心是过罚相当,既要防止罚不及过,又要防止罚重于过。拓展1:执法和执法机关(1)广义的执法:行政执法+司法执法+监察执法;广义的执法机关包括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等。(2)狭义的执法:行政执法;狭义的执法机关是指行政机关。(3)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

目前,我国大约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4)行政机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执法机关,但并非所有行政机关都是执法机关,也并非所有的执法机关都是行政机关。

行政执法机关具体包括公安、工商、税务、质量技术、食品药品、环保、城建、卫健、城管、渔政、林业、矿产、交通、劳动安全等部门。9.2严格执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二、严格执法(为什么)1.严格执法的地位: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2.严格执法的意义①对法律而言: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②对社会而言: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③对政府而言: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3.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①对政府自身看: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②对政民关系看: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③对公民:保障公民权利。④对国家: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国家

三、如何严格执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执法内容)

坚持规范执法(执法程序)

坚持公正执法(执法原则)

坚持文明执法(执法方式)

“两坚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不缺位);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越位);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三坚决”: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原因:严格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要求: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含义: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要求: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实现执法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建设。9.2严格执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拓展2:区分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区别特点严格是执法的基本要求规范是执法行为准则公正是执法价值取向文明是执法职业素养要求在执法工作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执法,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法、理、情于一体,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联系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都是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时政热点二十大报告: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习近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一个整体,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不能畸轻畸重、顾此失彼。要树立正确法治理念,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小结内涵意义是什么怎么办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文明执法为什么跨越常见误区1.在法律实施体系中,权力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2.为了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科学立法。3.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适当为。4.严密的操作流程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解析: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解析: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解析: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解析: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跨越常见误区5.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关键环节记录制度。6.行政执法要有效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7.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依法行政,公正司法。8.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要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解析: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解析:行政执法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解析: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解析: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要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高考真题1.(2023辽宁,6,3分)甲公司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乙公司侵犯其商标权,该局受理后展开调查,经查明事实,对乙公司作出行政处罚。乙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该行政处罚决定,驳回了乙公司的诉讼请求,乙公司未上诉。这体现了该局(

)①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范地行使了行政权力②对争议事实进行查证,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③运用了行政裁决、行政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④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公平正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2.(2023浙江6月,16,2分)2022年以来,浙江省某县将2300多个执法事项和分散在8个县级部门的执法队同步归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这项改革会()①减少县级行政部门②实现司法公平正义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④增强执法机关公信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高考真题

3.(2023海南,7,2分)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类“自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自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问题,扰乱了网络秩序,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针对相关问题,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整治“自媒体”乱象(

)①彰显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决心②能有效破解“自媒体”经营管理难题③是政府依法履行基本职能的具体现④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公共生活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高考真题4.(2023全国甲卷,3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某省2022年开展省级统计督察、执法检查。2022年5月,该省H市统计局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发现一家企业上报1—3月工业总产值的数据为9268.8万元,但实查数据为7620.6万元,相差1648.2万元。随后,市统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相关条款规定,按照省统计局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实施细则,责令该企业改正违法行为,依法对其作出警告和罚款处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应如何加强统计执法监督。高考真题4.(2023全国甲卷,3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某省2022年开展省级统计督察、执法检查。2022年5月,该省H市统计局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发现一家企业上报1—3月工业总产值的数据为9268.8万元,但实查数据为7620.6万元,相差1648.2万元。随后,市统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相关条款规定,按照省统计局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实施细则,责令该企业改正违法行为,依法对其作出警告和罚款处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应如何加强统计执法监督。高考真题参考答案①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加强统计执法监督提供坚强政治保证;(3分)②严格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政府履行统计执法监督的职能;(3分)③完善统计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提高统计执法监督能力,提升监督效能;(3分)④自觉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公正、严格执法。(3分)9.3公正司法——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保障)一、公正司法(是什么)1.公正司法的内涵2.公正司法的地位3.公正司法的主体4.公正司法的体现(要求)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广义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司法程序要公正;司法结果要公正司法程序公正内涵

程序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意义

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司法结果公正内涵

结果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意义

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联系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原创作品拓展1: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保障,结果公正(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标(最终目的)。程序公正≠结果公正1、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司法的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3、司法的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使法律的公平正义得以实现。4、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5、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9.3公正司法——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保障)二、公正司法(为什么)措施具体要求独立原则依据准则司法为民人权保障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要求:①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要求: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要求: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庭审公开、裁判文书网、人民陪审员)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要求: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代理人、辩护人)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三、推进公正司法(怎么做)9.3公正司法——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保障)时政热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摘录)(35)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完善执法司法救济保护制度,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坚持正确人权观,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完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等工作机制,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依法查处利用职权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犯罪行为。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独立行使”,是指“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人民”,对外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对内不受上级机关和领导干涉。(不受外界权力、人情、关系等非法干预)(2)“独立行使”,不是指“两院”不接受监督。“两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受其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要受同级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上级“两院”监督下级“两院”工作。(3)“两院”必须接受、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新闻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也有权对“两院”工作进行监督。(4)从公民的政治权利看,公民对“两院”依法行使监督权。拓展2:正确理解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1)司法机关(狭义):人民法院——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依法对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诉讼和相关执法过程中是否正确实施法律进行监督;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2)监察机关:指的是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对违纪、违法、犯罪的案件追究刑事责任需移送检察机关)(3)司法行政机关:如司法部、司法厅、司法局等,属于行政机关。

主要负责刑罚执行、罪犯改造、律师管理、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组织司法考试等工作。拓展3:比较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小结内涵公正司法(是什么)公正司法(怎么办)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靠人民(阳光司法)公正司法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表现/特征推进司法公正的意义公正司法(为什么)跨越常见误区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就是两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2.程序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3.当证据无法证明协议人无罪,但也无法证明其有罪时,法院应当宣判被告人有罪。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客观真相符合事实认定、程序和结果公正。解析: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解析: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解析:当证据无法证明协议人无罪,但也无法证明其有罪,是司法机关应根据疑罪从无原则,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解析: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跨越常见误区5.实现司法公正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审判,各级党政机关也应积极参与司法机关的司法过程,以促使司法公正。6.推进司法公开要依法及时进行政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7.直播庭审的开展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解析: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公民的非法干涉,人民群众和各级党政机关不能参与司法过程。解析:推进司法公开要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解析:政务公开的主体是政府,直播庭审的开展与推进有利于公正司法。1.(2024广东,7,3分)广东某市实施“政协+检察”衔接转化工作模式。2023年该市某区“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完善泥头车管理机制的提案,区政协将提案移送区检察院。检察机关就此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并邀请政协委员参与现场调查、参加听证会,共同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开展泥头车全链条深层次治理。该模式(

)①表明检察机关主动接受政协委员的监督和管理②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通过协同治理依法全面履职③表明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④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同向发力、同频共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高考真题2.(2023广东,9,3分)近年来,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海外联络员”“归侨陪审员”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司法需求,为促进海内外侨胞与家乡深度融合发展增添了法治成色。这种做法(

)①表明广东已经全面建成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②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践行司法为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高考真题3.(2023山东,6,3分)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2021年9月,山东省J县人民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齐长城遗址的部分区域遭到了破坏,遂向该县文旅局和遗址所在地镇政府分别发出检察建议,在履行监管职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2022年9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根据材料,在山东省的齐长城保护工作中(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发出检察建议依法进行民主监督②政府坚持对人民检察院负责,严格执行检察建议③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完善制度保障④各个国家机关在法治框架内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高考真题4.(2023天津,5,3分)司法公开是评判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探索司法公开的新方式、新渠道,使人民群众通过政务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了解司法、走近司法、评价司法,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这表明,司法公开(

)A.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推进公正司法B.保证司法程序和司法结果的公正C.合理设定司法机关的权力与责任D.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A高考真题5.[2024浙江6月,25(1),9分]某校高一学生围绕“司法为民”开展综合探究,通过查阅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及相关资料,整理出如下材料:

材料一

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依法严惩重大恶性犯罪,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2万件。▲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对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贯彻实施好民法典,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审结涉教育、就业等民生案件539万多件,以公正司法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依据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相关知识,归纳出本次探究的主要结论。高考真题参考答案①最高人民法院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依法打击侵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活动,严惩重大恶性犯罪,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可替代:人民民主专政/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政治统治职能/对内职能。②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依法纠正冤假错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③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贯彻实施好民法典,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6.[2024甘肃,18(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西部农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农牧民因农牧场地界、牛羊走失、邻里、婚姻等矛盾到法院打官司存在诸多不便。有些矛盾若不能及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这种状况,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法官走出法院大楼,背上国徽骑马下乡,把法庭“搬”到农牧民的帐篷前、毡房里,及时受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纠纷,实行巡回立案,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马背法庭”。办案法官还结合农牧区常见多发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规律,制作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农牧区常见法律问题手册》,借巡回审理案件之际发放给群众。(1)结合材料一,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分析“马背法庭”是如何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的。高考真题参考答案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通过提供各项便民服务,解决民众的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9.4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一、全民守法(是什么)1.全民守法的内涵2.全民守法的主体3.全民守法的目标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所有社会成员(全体公民),也包括国家机关和各种组织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全民守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保证。(地位)9.4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二、全民守法(为什么)2、推动全民守法,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3、推动全民守法,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4、推动全民守法,有利于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1.国家角度(1)观念—内化于心: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行动—外化于行: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道德—法治德治相结合: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可从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角度理解)三、推进全民守法(怎么办)2.公民角度三、推进全民守法(怎么办)(1)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公民要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3)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拓展1:比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比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区别主体内涵地位措施联系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所有社会成员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法律的平等性)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法律的公正性)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法律的权威性)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法律的科学性)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理立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拓展2: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要求基本要求指导思想根本保证首要内容

主要原则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立法机关角度

行政机关角度司法机关角度国家角度社会角度公民角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等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人权保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国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推动全民守法拓展3:综合探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1)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一。跨越常见误区1.全民守法意味着公民要依法维护好自己的一切权益。2.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监督者。3.公民在行使自身合法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利益。4.推进全民守法要引导全民自觉用法、遇事找关系、解决问题靠政府。解析:法律维护的是公民的正当权益,全民守法意味着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不是一切权益。解析: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P107解析: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P108解析:推进全民守法要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p1091.(2024山东,5,3分)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做好相关工作,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

案例:王某向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称,其购买的某普洱古树茶添加某稀有寄生植物属于食品中违法添加药品行为。该局调查后决定不予立案。王某不服,对该局提起诉讼。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该稀有寄生植物在云南本地长期有与普洱茶共同饮用的习惯,也未被纳入相关部门的药品名录,故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高法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法律体系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规范履行职责,依法接受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③区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裁判民事纠纷,支持行政机关严格执法④最高法通过典型案例为审判机关提供示范指引,维护市场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考真题D2.(2024湖南,6,3分)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网络法治与10亿多网民直接相连,与14亿多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面对网络传谣、网络暴力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对“按键伤人”坚持严惩立场,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法治需要(

)①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②司法机关强化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律体系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④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高考真题3.(2023湖北,7,2分)

2021年春节期间,某网友发布视频,“曝光”某商场附近的一辆公务用车疑为公车私用.但经核实,该公务用车是在为防疫工作进行“点对点对接”,针对该“曝光”行为。一些人认为太鲁莽,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必苛责。从法治的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