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已圆满落幕,运动会吉祥物之一是“琮琮”,其取名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下列对良渚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尚未产生贫富分化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代表性器物是黑陶2.据《史记》记载,秦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与战国七雄的统治区域相比,秦帝国疆域扩充的主要方向是()A.辽东半岛 B.云贵高原 C.岭南地区 D.河套地区3.苻坚采取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等措施,管理前秦。淝水之战前,他在太极殿会见群臣时,提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据此可知()A.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道德修养高 B.北方统治者积极谋求统一C.民族隔阂不再存在 D.东晋王朝的“王化”程度不高4.学者陈寅恪先生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认为“新机重启”得益于()A.疆域扩大 B.文化繁荣 C.民族交融 D.制度创新5.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如下图所示,该朝代是()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6.明末清初一批思想家参加了抗清斗争,他们从烈火硝烟中退居书斋后,纷纷著述总结历史教训。其中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7.马尼拉大帆船太平洋首航记录如下:“1573年7月1日,两艘载着中国货物的大帆船扬帆首航离开马尼拉前往美洲,所载货物包括绸缎712匹、棉布11300匹、瓷器22300件等。这次航行历时5个月,于同年11月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1575年至1815年,是中国同拉丁美洲早期贸易活动时期,每年往返这条航线的马尼拉大帆船有20-60艘,平均每年运送货物上万吨。下列关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进了拉丁美洲的持续兴盛②促进了中国长途大额贸易的发展③有利于中国商业资本的集聚④使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1844年,徐继畲办理厦门对外开放,发现自己对外部知识的无知,恰遇传教士雅裨理(DavidAbeel),得外国地图册等资料,开始钻研新课题。此后他广搜资料、精心撰述、反复修改,在1848年完成这部高品质的地理学著作。这部著作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 D.《资政新篇》9.与下图所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 D.“东南互保”10.“当时国际局势紧张,中央出于备战的需要,决定改变当时工业、资源都过于集中在大城市的局面,要求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材料中的“当时”是指20世纪的()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春秋前期七八十年的大国争霸,宋国被卷入战事达40多次,对外不得不采取“二亲”政策,即楚强亲楚,晋强则亲晋。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据材料可知()A.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 B.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C.当时礼乐征伐已自大夫出 D.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12.632年,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编纂《贞观氏族志》。高士廉将山东士族崔民幹定为第一等,太宗对此不满,“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凡在朝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所以擢用……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并将崔民幹降为第三等。据此理解正确的有()①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②体现了选贤任能的理念③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士族已完全没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下图是辽国境内中原型、契丹型墓葬分布情况示意图。与这一现象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制度是()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 C.四等人制 D.行省制14.北宋黄庭坚在《家戒》中以亲眼目睹的情景告诫子弟:“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复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主要印证了下列社会现象中的()A.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D.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15.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B.在新疆设置行省,抵御外来侵略C.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D.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16.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主要是由于()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 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的共识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17.1906年末,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日益严峻 B.儒家伦理遭受冲击C.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国家政体发生巨变18.《密勒氏评论报》是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报刊。1922年,该报展开主题为“中国当今十二伟人”的问卷调查。该报公示的“前12名”名单及得票情况如下:前12名排名姓名得票数1孙中山13152冯玉祥12173顾维钧12114王宠惠11175吴佩孚9956蔡元培9697王正廷9258张謇9159阎锡山72410余日章70311黎元洪67112胡适613下列有关投票结果解读不正确的是()A.时人倾向于选择文武兼备的实力派人物B.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并存局面C.当时国民头脑仍被专制与愚昧牢牢束缚D.结果与报纸的阅读群体有一定关联19.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 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这份誓词出自一位普通农民——贺页朵之手。在当时,把名字、地点留在入党誓词上冒着极大危险,一旦暴露有可能性命难保,甚至殃及全家。可他却毫不犹豫,体现了他对党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由此文物可推测贺页朵入党时处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1.某一“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改善与苏联关系,谋求与中共接触,政治解决中共问题;政府实施改组,将主张对日节节妥协者逐渐排除出政府。次年的年度国防计划把对日抵抗列为最急迫问题。这一“事变”应是()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22.以下是某部非虚构作品的目录摘编,结合目录可推测第十五章描写的是()第十五章文章要从西线做起隔而不围,围而不打风雪中矗立的枕木天下人提壶送酒欢迎你金汤桥坦克驶过东交民巷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23.《新全球通史》里提到“□□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改变着人类的历史。与□□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促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采取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里应填()A.狩猎 B.采集 C.畜牧 D.农业24.古代文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多元特征。以对大河的态度为例,①____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传说。在他们眼里洪水之神尼诺塔并不慈善。但②____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上述①②处应分别填入()A.①希腊人②埃及人 B.①苏美尔人②埃及人C.①苏美尔人②印度人 D.①希腊人②印度人25.南宋僧人志磐所撰《佛祖统纪》中收录了刻本地图《汉西域诸国图》,学者推断此图主要是根据汉代地理志书绘制。该图东起黄河上游至兰州、河套一带,西至大秦西海(地中海),南抵石山(昆仑山),北到瀚海,绘注西域地名70余处,描绘了广义西域各国的位置和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南北两道。该图()A.是研究汉代对西域管辖的一手资料B.是研究南宋活字印刷术的珍贵史料C.直接佐证了汉代地理知识认知状况D.需与汉代的地理志书互相考证使用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20分,共35分)26.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魏晋南北朝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有九十万唐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诗句)明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整理自《史记》《汉书》和《魏晋南北朝史》等材料二由于正德以后棉花的广泛种植,刺激了对蓝靛的需求,蓝靛的国内市场骤形扩大。而此时赣南山区社会形势的相对安宁,就吸引了大批流民前来植靛牟利。……到明后期,赣南已成为靛业的一个著名产区。“(赣州)城南人种蓝作淀(靛)……州人颇食其利”,产品远销西北省境。——摘编自曹树基《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南山区的开发》(1)根据材料一,从成因角度对表格中的历代人口流动进行分类。指出材料一中“北虏”引起的叛乱,并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赣州蓝靛种植繁盛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后期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说明压制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转型的主要因素。27.梳理、发掘历史的发展逻辑,能够为人们思考未来走向提供历史经验的支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会议主要矛盾①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材料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材料三中国革命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纲领,这使我们的路径选择有了很大的理论空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还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但它的趋势是确定的,就是超越传统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市场作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强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会议名称。选取其中一次会议,简要指出其召开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结合所学,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重大战略思想名称。(3)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最低纲领”的时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运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史实,多角度说明中国是如何“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良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期,A错误;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贫富分化,B错误;良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期,已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正确;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黑陶,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正向类选择题,时空是新石器时期的中国。本题以运动会吉祥物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中国石器时期的人类与文明,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良渚文化的相关史实,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帝国扩充的区域主要是岭南地区,C正确;
A错误,辽东半岛本身就属于燕国的统治范围;
B错误,云贵高原不属于秦朝的疆域范围内;
D错误,秦朝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朝的疆域范围,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秦帝国疆域扩充”。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苻坚想要统一南北的愿望,B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道德修养;
C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
D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东晋是汉族建立的政权,“王化”程度高于前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魏晋时期的政权更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分析可知,材料强调唐朝的崛起主要是因为民族交融的加强,为中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C正确;
ABD是“新机重启”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民族交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5.【答案】A【解析】【分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宋朝通过二府三司削弱相权,中书门下是管辖行政,枢密院管辖军事,三司使管辖财政,A正确;元朝的主要中央行政机构是中书省,B错误;明初废丞相,废行中书省,权分六部,C错误;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增设军机处,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正向类选择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本题以中央权力分配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二府三司制,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带有明显的反专制色彩,A正确;
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天下为主君为客”。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两艘载着中国货物的大帆船扬帆首航离开马尼拉前往美洲,所载货物包括绸缎712匹、棉布11300匹、瓷器22300件等”“每年往返这条航线的马尼拉大帆船有20-60艘,平均每年运送货物上万吨”分析可知,材料可以看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促进了中国长途大额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有利于中国商业资本的集聚,②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
①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加紧了对美洲的侵略扩张,导致美洲长期贫穷落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两艘载着中国货物的大帆船扬帆首航离开马尼拉前往美洲,所载货物包括绸缎712匹、棉布11300匹、瓷器22300件等”“每年往返这条航线的马尼拉大帆船有20-60艘,平均每年运送货物上万吨”。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徐继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著作是《瀛寰志略》,C正确;
A错误,《四洲志》是林则徐撰写的;
B错误,《海国图志》是魏源的;
D错误,《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徐继畲”。9.【答案】D【解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是由洪秀全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排除C项;据图示信息“义和团反帝斗争地区、八国联军入侵路线”及所学可知,图示描述的是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信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D项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正向类选择题,时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本题以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观察地图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线建设,开始于1964年,B正确;
AC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三线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决定改变当时工业、资源都过于集中在大城市的局面,要求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11.【答案】A【解析】【分析】据材料“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可知,春秋时期,大国之间的争霸使一些小国沦为了附属国,并且要对霸主国提供赋役,说明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分封制遭到了破坏,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日渐削弱,A正确;“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属于战国时期的特征,B错误;春秋时期,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C错误;春秋时期,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并未完全被破坏,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春秋时期的纷争,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领悟材料的主旨,旨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1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高士廉将山东士族崔民幹定为第一等”可知,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①正确;根据“凡在朝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所以擢用”得出:唐太宗的选官体现了选贤任能的理念,②正确;根据“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分析可知,材料做法有利于削弱士族力量,加强中央集权,③正确;④错误,“完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因此A正确,BCD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选官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凡在朝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所以擢用……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13.【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示内容可知,辽国境内区分了契丹型墓葬和中原型墓葬,说明辽朝统治者对待契丹族和汉族采取的统治方式是存在差别的,这是辽朝实行的南北面官制,A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实行的,B错误;四等人制和行省制都是元朝时期实行的,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正向类选择题,时空是辽朝时期的中国。本题以墓葬分布情况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辽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复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宋朝贫富无定势,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流动之态,D与之相符合,D正确;
A错误,A项反映了门第观念的淡化,与材料不相符;
B错误,B选项是两税法的特点,与材料不相符;
C错误,C项反映了人民生活朝不保夕,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复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1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置行省,与材料“康乾盛世时期”不相符,但是符合题意,B正确;
ACD与材料时间段相符合,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疆域的奠定和地方治理,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不属于”。16.【答案】A【解析】【分析】1900年,西方各国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组建了八国联军,战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此时的中国在不图变革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在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体现的是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A符合题意。变法图存的主张仍然受到顽固派的阻碍,B不符合题意。广泛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C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亡图存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原因类选择题,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本题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历史背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de历史学科素养。17.【答案】D【解析】【分析】“民族危机日益严峻”与材料无关,A不符合题意;1915年新文化运动中,儒家伦理遭受冲击,B不符合题意;1906年和1912年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C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近代中国教育宗旨的变化,1906年仍然强调传统的忠君、尊孔等,1912年辛亥革命后开始注重道德,追求实利及军事教育等近代教育的内容,究其原因在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原因类选择题,时空是1906年和1912年的中国。本题以政府的教育宗旨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时间信息的把握,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1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阶段,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等,人们的思想已经逐渐得到解放,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因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但是符合题意,C正确;
A错误,材料中吴佩孚、蔡元培等人票数较高,体现了时人倾向于选择文武兼备的实力派人物,符合材料,但是不符合题意;
B错误,材料中军阀、思想家、革命家都有一定票数,体现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并存局面,符合材料,但是不符合题意;
D错误,材料中蔡元培、胡适票数较高,与报纸的阅读相关,符合材料,但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北洋政府的统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不正确”。19.【答案】C【解析】【分析】由材料“抗日反蒋”“保护喇嘛,信教自由”体现了长征期间中共的有利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故排除B,选C;由“抗日反蒋”体现的是国共对峙时期,排除AD。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可以看出在对峙时期,进而得出结论,难度较大。20.【答案】B【解析】【分析】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A不符合题意;据文物上的时间“1931年”,可以推测贺页朵入党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是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C符合题意;解放战争时间是1946年6月一1949年9月,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931年的中国。本题以入党誓词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提取出时间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2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改善与苏联关系,谋求与中共接触,政治解决中共问题;政府实施改组,将主张对日节节妥协者逐渐排除出政府。次年的年度国防计划把对日抵抗列为最急迫问题”分析可知,材料可以看出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事件是华北事变,B正确;
AC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华北事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改善与苏联关系,谋求与中共接触,政治解决中共问题;政府实施改组,将主张对日节节妥协者逐渐排除出政府。次年的年度国防计划把对日抵抗列为最急迫问题”。2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金汤桥坦克驶过东交民巷”分析可知,材料战役涉及北京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平津战役,D正确;
A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
B错误,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
C错误,淮海战役发生在江苏附近,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金汤桥坦克驶过东交民巷”。2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促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采取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的出现,D正确;
AB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C错误,畜牧的出现对人口膨胀产生的影响不如原始农耕大;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原始农耕的产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促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采取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2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产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著名的洪水传说,而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将洪水之神视为喜神,因为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正确;
希腊人、印度人与材料区位不相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原始农耕的产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25.【答案】D【解析】【分析】《汉西域诸国图》是南宋僧人志磐所收录,属于二手史料,A错误;材料主要印证汉朝西域地理位置,与活字印刷术无关,B错误;《汉西域诸国图》属于二手史料,应于其他史料相互考证,C错误;据材料可知,《汉西域诸国图》是南宋僧人志磐所收录,故不能真实的反映汉朝的地理,需与汉代的地理志书互相考证使用,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本题以刻本地图《汉西域诸国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及其发展历程,关注本题特定的时空背景,解题关键是准确探究地图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26.【答案】(1)分类:政府政策、战乱影响、自然灾害。叛乱:安史之乱。影响: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江南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2)背景:市场需求、赣南山区相对安宁吸引流民、有利可图。新现象: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因素:自然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解析】【分析】(1)根据“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得出:政府政策;根据“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得出:战乱影响;根据“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得出“自然灾害”。
叛乱:根据“唐”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叛乱指的是安史之乱;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江南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
(2)背景:根据“刺激了对蓝靛的需求,蓝靛的国内市场骤形扩大”得出:市场需求、赣南山区相对根据“而此时赣南山区社会形势的相对安宁,就吸引了大批流民前来植靛牟利”得出:安宁吸引流民;根据“(赣州)城南人种蓝作淀(靛)……州人颇食其利”得出:有利可图。
新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劳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制度、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分类:政府政策、战乱影响、自然灾害。
叛乱:安史之乱。
影响: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江南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
(2)背景:市场需求、赣南山区相对安宁吸引流民、有利可图。
新现象: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因素:自然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魏晋时期的人口迁徙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27.【答案】(1)会议:①中共八大②中共十九大中共八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中共十九大意义: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关系: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不可分割。列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与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新修改的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与传统社会主义下的高度集权有所不同。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取得突破,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推进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社会主义下,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先后与日、美正式建交。总之,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超越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范本及审查
-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教学设计
- 个人租房合同范本样书
- 公墓购销协议合同范本
- 内装箱合同范本
- 万科电缆合同范本
- 事故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幼儿园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买地皮出售合同范本
- 保洁公司加盟合同范本
- DeepSeek1天开发快速入门
- 2025书记员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5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GB/T 44927-2024知识管理体系要求
- 2025年环卫工作计划
- 2024年07月山东省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夏季校园招考29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品质巡检培训课件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并购合同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合同含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条款
- 初验整改报告格式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