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10分)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B.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D.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前有伏笔,后必照应;藏墨于首,显豁于尾,是本文结构安排的一个特点。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A.放晴B.是/命名C.快乐/喜爱D.间断、停止之意/隔绝(多选或错选不给分)7.(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每小题2分,翻译错、漏一个词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8.示例一:文章一开始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但太守又“名之者谁”暂按不表,埋下伏笔,吸引读者读下去。直到文章刹尾处,才明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分)起到首尾相照之效,使文章的内在结构经纬分明,严谨周密。(1分)示例二:如““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着落。(2分)注意呼应照应,就使文章的内在结构经纬分明,严谨周密。(1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一)(17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翻译: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已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生素质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一)(10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二者不可得兼()(2)所恶有甚于死者()(3)蹴尔而与之()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8.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63(1)得到(2)胜于(3)用脚踢74(1)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2)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83A(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本善。)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10分)岳阳楼记范仲淹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百废具兴/故人具鸡黍B.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引凄异C.则有去国怀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⑵8.“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作者写这两种人的目的是什么?(3分)63分C74分译文:⑴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⑵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83分“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在朝在野,忧民忧国之心不改。(2分)作者写这两种人,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片区(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质检试卷(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凇沆砀()(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记叙写景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B.文章写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尽力喝了三杯酒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之感。C.作者写雪景,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具生气与魅力。D.“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连用三个“与”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表现出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1)消失。.(2)白汽弥漫的样子。(3)还。7.(1)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8A广州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1题。(12分)【甲】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莱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注】①许衡,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②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④揆(kuí):揣度。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日侍坐备顾问前人之述备矣D、久而乃和政通人和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C、他日必有大过人者人恒过D、寓逆旅因请寓宿9、【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B、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C、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D、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2)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2分)11、下列对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学习和生活的艰苦并没有动摇宋濂顽强的求学意志、他勤奋刻苦,终于学有所成。B、宋濂年青时向乡里贤达请教学问,态度恭敬、但在求学上敢于质疑老师传授的知识。C、【乙】文中许衡天资聪颖,七岁上学时便对为科第而求学的动机持不以为然的态度。D、宋濂和许衡两人在年幼时都遭遇家境贫寒之苦,但都能勤奋学习,且不以学习为苦。7、A8.DA、询问/资质B、担心/祸患、灾难C、超过、胜过/犯过错D、寄居9.B(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10.(1)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与自己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老师于是告辞离去,像这样一共(1分)更换(1分)了三位老师。许衡年纪稍大,如饥似渴地喜好学习。(“凡”“更”各1分,句意理解正解1分)11.B(“质疑老师”有误,“援疑质理”是指提出疑难,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