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_第1页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_第2页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_第3页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_第4页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

1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

温度〃。C2.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

-:B70-A

网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B三、注意事项

40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二2.选用较小固体颗粒实验的目的(易均匀受热)

3.水浴法加热固体熔化的条件(固体的熔点低于水

1111________

I10时间〃min的沸点)

耳7,

四'实9卷分析

1度八1.熔化前后的图像的倾斜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同种

—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

n

/

/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给烧杯加热,而试管中

0""Tthln/

/EC/1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

/

♦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

71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与烧杯壁上水珠的成

A冰的熔化曲线松香的熔化曲线Min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五'实9险结论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

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态;

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实验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

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

三、注意事项

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便于观察像与另蜡烛在水平

桌面上重合)

2.实验在较暗处做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应与物体同侧

四、实验分析

1.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体现了等效代替法)

2.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形成,以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做此实验时在桌面辅一张白纸的目的(留实验痕迹,便于测量)

4.实验中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的目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选用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

6.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五、实验结论

1.像和物大小相等;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实验0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实验图7F二'基础技能

A

A1.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J,高度的目的(让像成在光屏中央)

L...........J........।2.测量焦距的方法(找到等大、倒立的实像,物体

^U:rnil).38..Z8.....骂..‘送"/..s'A"..助I"OUM到透镜距离的一半即为焦距)

(X、

1'、、、、、

\、、I三'注意事项

1.实验要在较暗环境(现象明显)

2F_________2.验证光路可逆性方法(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

伶®-F后,仍能成清晰的像)

四、实验分析

像的性质1.移动光屏,接收不到烛焰的像(三中心不在同一

物距〃像距V应用

正倒大小虚实高度;蜡烛位于焦点上或者在焦点以内;像距超出

">2于倒立缩小实像2f照相机了光屏能移动的最大距离)

"=2于倒立等大实像u=2f测焦距/•=/2.蜡烛变短,像在光屏上位置变化(像逐渐向上移

动)

投影仪、幻灯

倒立

2f>">于放大实像v>2f机、放影机3.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优点(可以使所成的像

月不成像测焦距稳定并容易对比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四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4.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变暗,但依然完整)

五、实验结论六、口诀方法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焦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放大的实像;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虚像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04.测量固体密度

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

1.天平的调节方法(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2.影响天平测量结果:

①祛码缺损:测量结果偏大;

②祛码粘物:测量结果偏小;

③指针偏左未调平:测量结果偏大;

④指针偏右未调平:测量结果偏小;

⑤游码未归零调平:测量结果偏大;

⑥物体与祛码放反,移动游码:测量结果偏大。

3.量简的使用方法(①不估读;②凹液面底部靠近

哪个刻度读哪个;③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④俯

________视偏大;⑤仰视偏小)

三、实验进阶

在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如果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则所测密度值偏大,因为固体上沾了水,使所测

的固体质量偏大;测量固体的体积时,若仰视量筒读数,则所测密度比真实值偏大,俯视偏小。

四、实验分析

1.测固体质量"Z;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i;

3.将固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

4.计算密度:夕=」一;

匕-吊

5.先测质量,质量较准确;先测体积,体积较准确。

实验05.测量液体密度

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

1.天平的调节方法(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2.影响天平测量结果:

①祛码缺损:测量结果偏大;

②祛码粘物:测量结果偏小;

③指针偏左未调平:测量结果偏大;

④指针偏右未调平:测量结果偏小;

⑤游码未归零调平:测量结果偏大;

il⑥物体与祛码放反,移动游码:测量结果偏大。

♦'S''JI3.量简的使用方法(①不估读;②凹液面底部靠近哪个刻

度读哪个;③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④俯视偏大;⑤仰

视偏小)

三、实验进阶

1.若先测液体的体积,再分别测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则测出的液体密度较实际液体密度偏小。

原因:粘杯,所测质量偏小;

2.若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再测出液体的体积,则测出的液体密度较实际液体密度偏大。原因:粘

杯,所测体积偏小。

四、实验分析

1.测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机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w;

mm

4.计算密度:p=&~^o

V

实验06.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

1.祛码的作用(改变压力的大小)

2.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三'注意事项

1.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

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2.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块的原因(①使弹簧测力计示数

等于木块实际受到的摩擦力;②弹簧测力计指针处于平衡

7电状态,便于读数)

四'实验分析

实验装置改进:此装置的优点是不要求木板做匀速直线运

动,采用拉动木板的方法,易于操作;读数时,弹簧测力

计是静止的,便于准确读数。

五'实验结论

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和运动速度无关

实验0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一、实验图示二'实验方法

1.转换法(通过小车移动距离来反映阻力的大小)

金旃蜜缢许,淑/

2.控制变量法(改变木板上所铺的材料来改变小车受到的

匕市表面阻力)

3.科学推理法(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

木板表面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注意事项

每次实验都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释放的目的(保证

平板玻璃表面

小车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

四、实验分析

1.毛巾和棉布的作用(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阻力)

2.小车滑到斜面底端后继续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3.小车最后停止运动的原因(小车受力不平衡,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五、实验结论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推理可知,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08.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一、实验图示二、基本技能

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能否

灵活地上升下降)

三'注意事项

U形管中滴少许红墨水(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四、实验方法

1.转换法:U形管中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压强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且深度相同,改变金属盒的方向;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且方向相同,改变金属盒的深度;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方向也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

五、实验结论

1.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六、实验归纳

深度的理解:自由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与容器的形态无关。

实验0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一、实验图示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以不同的体积浸入同一种

液体一V排

2、弹黄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分别浸在不同液体的同一

深度一液体密度

3、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分别浸没于相同液体的不

B同深度一深度h

三'注意事项

弹簧测力计静止后再读数。

四、实验分析

1.“称重法”测算浮力(尸浮=G一尸示)

2.阿基米德原理的相关计算"浮=6排液=〃虫V排)

3.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4.图像分析(p浮力图像如图中a所示,F示M图像如图中

b所示)

5.比较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无关)

6.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五、实验结论

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实验10.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图示二'基本技能

i.弹簧测力计一一垂直于杠杆且不能估读;

2.调节杠杆平衡一一杠杆左侧向上倾斜,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左侧向

皿一OB

FdJ下倾斜,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即“哪边高调向哪边”;

a3.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减小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三、注意事项

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测量力臂。

四、实验分析

1.移动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测量力臂)

2.在杠杆平衡时,两边同时增减祛码后,判断杠杆是否依然保持平衡(看支点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若不相等,则哪边的乘积大,杠杆就向哪边下沉)

3.将一端的祛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

4.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五、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尸I.L;=FZ.L2)

实验1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图示二、基本技能

尹1.滑轮组绕线画法(通过计算先确定绳子段数”,再根据

“奇动偶定”绕线);

^8:2

12.测量工具的用途(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刻

E-8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

*三、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读数要求(匀速竖直向上拉动过程中读

;8

数);

|-8|-82.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造成的误差(读数与实际相比

偏小,测得的机械效率偏高);

?-2.23.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始末位置的目的(便于

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四、实验分析

1.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WkG/z,W&=Fs,s=nh)

2.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动滑轮的重

力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小于1的原因(绳子、动滑轮、摩擦总会存在)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及器材间的摩擦)

五、实验结论

GG1.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就相对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77二---二-------

nFG+G劫2.所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就相对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忽略绳重和摩擦)3.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实验1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实验图示二、基本技能

1.实验仪器的读数:天平、温度计、停表;

2.停表(记录加热时间);

3.天平(称量加热物质的质量);

4.温度计(测量物质吸热前和吸热后的温度);

L[1匚115.玻璃棒或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受热均匀)。

三、注意事项

1L1.实验前选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及初温和质量相同的不同

液体;

2.在实验中,若用酒精灯加热,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5LJ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为了使物质均匀受热,可采用水浴法加热。

1四、实验分析

i.选用相同热源的原因(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2.能否换用电热实验装置探究?应注意什么?(可以;实验中应用相同材料的电阻丝进行实验)

3.记录加热时间的意义(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4.换用不同物质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5.用图像、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吸热能力),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论

1.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或降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2.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相同时,同质量的物质,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常作为冷却剂、取暖剂、

防冻剂等;

3.比热容大“难升难降”;比热容小“易升易降”。

实验1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图示二'基本技能

1.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

路中的电流。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注意“量程的选择”

和“分度值的大小”)。

三、注意事项

1.电表的连接(“+”进出);

2.滑动变阻器滑片P(最大阻值处);

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四、实验分析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a.保护电路

b./-U实验:用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或通过R的电流;

c.LR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阻两端电压

U不变;

2.不能用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图像1-R图像增大);

3.故障分析(有短无断,同外反内);

4./-U图像(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和/-R图像。

五、实验结论

1.电阻R一定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跟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跟电阻R的阻值成反比;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电压的方法是电阻怎么换滑动变阻器怎么调,即换大调大,眼睛看着

电压表,与第一次实验时电压值相等。

实验14.伏安法测电阻

一、实验图示二、基本技能

1.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

中的电流;

原理:R=-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注意“量程的选择”和

“分度值的大小”)。

三'注意事项

之1自6

1.电表的连接(“+"进出);

2.滑动变阻器滑片P(最大阻值处);

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4.表格设计时,要有平均值部分(只针对测定值电阻)。

四、实验分析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a.保护电路;

b.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或通过R的电流。

2..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对于定值电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0

I°I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五、实验结论

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之比。

实验1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v实验图示二、基本技能

1.电流表的使用与读数

①电流“正进负出。②与被测电路串联;③量程由

/="或/=£决定。

R0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