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F/19/wKhkGWdDCwuAU7oeAAEYPd3af7g283.jpg)
![临渭区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F/19/wKhkGWdDCwuAU7oeAAEYPd3af7g2832.jpg)
![临渭区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F/19/wKhkGWdDCwuAU7oeAAEYPd3af7g2833.jpg)
![临渭区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F/19/wKhkGWdDCwuAU7oeAAEYPd3af7g2834.jpg)
![临渭区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F/19/wKhkGWdDCwuAU7oeAAEYPd3af7g28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渭区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渭南市三贤中学202
6
届高
二
上
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答题卡)
(姓名
准考证号)
(班级)
()
(
注意事项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方框,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然后再选择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笔迹清楚。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以及在草稿纸和试题上的答案均无效。
请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答题卡。)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A
】【
B
】【
C
】【
D
】
12.【
A
】【
B
】【
C
】【
D
】
2.【
A
】【
B
】【
C
】【
D
】15.【
A
】【
B
】【
C
】【
D
】
3.【
A
】【
B
】【
C
】【
D
】18.【
A
】【
B
】【
C
】【
D
】
6.【
A
】【
B
】【
C
】【
D
】19.【
A
】【
B
】【
C
】【
D
】
7.【
A
】【
B
】【
C
】【
D
】2
0
.【
A
】【
B
】【
C
】【
D
】
11
.【
A
】【
B
】【
C
】【
D
】
21.
【
A
】【
B
】【
C
】【
D
】)
(一、现代文阅读
(共20分)
4.(4分)
5.(6分))
(8.
(4分)
9.(6分)
10.(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23分)
13.(8分)
(1)
(2)
14.(3分)
古代诗歌鉴赏
15、(6分))
(16、(6分))
(17.名句名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
11
分)
(1)、
_____________、
(3)、
(
4
)、
(
5
)、
三、
语言文字应用
(共11分)
18.(3分)
①
②
③
19.
(6分)
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四
_____________、写作
2
2
.
(60分)
题
目
:
200
▲
500
▲)
(800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材料二中说“在《庄子》一书中……孔子形象依据作者态度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特点,甚至前后抵触”,并不能体现“庄子对孔子非常了解又非常矛盾的心理”。
2.答案:B
解析:“他的弟子却都认为……"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可他的弟子子贡却认为……正是孔子自身品格的写照”可知,是他的弟子子贡这样认为,而不是他所有的弟子都这样认为。
3.答案:A
解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意思是“如果我的主张施行不了,我就乘着木筏在海上浮游”,体现了消极遁世的思想。材料二说“孔子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抱负不得施展……恰成为《庄子》改造、认可孔子形象的一个契机……孔子形象自然得到肯定”,据此可知,A项中孔子的言论会得到庄子的肯定。其他三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孔子积极入世的一种表现。
4.答案:①举例论证。列举《庄子》不同篇目里的孔子形象,来论证《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具有多重性的特点。②对比论证。对比分析儒、道两家思想主张的不同以及孔子和庄子所处时代的不同,来论述《庄子》中孔子多重形象的成因。
解析:“材料二”“论证方法"是答题的关键。常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可从中选取适合材料二的论证方法进行分析。文中有“如……”,可见使用了举例论证。第二段中“儒家强调……而道家更侧重……”,这是儒、道思想主张的对比;第三段中“孔子时期……然而到了庄子的时代……”,这是孔子和庄子所处时代的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
5.答案:(1)①《论语》中的孔子是一心想要推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入世者、注重道德修养的君子和循循善诱的老师的形象。②《庄子》中的孔子是道家代言人、道家弟子和尚未得道者的形象。
(2)《论语》对孔子是全面肯定的,《庄子》对孔子既有肯定又有批评和嘲笑。
解析:材料一说的是《论语》中孔子的形象。其中提及了孔子周游列国,渴望被统治者任用,以推行儒家的伦理道德;“孔子对‘君子’的推崇”,说明他注重道德修养;“在与学生的日常交谈中就向学生传达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他作为老师的特点。材料二说的是《庄子》中孔子的形象。第一段中的“俨然是一个道家代言人"孔子在这个故事中宛如道家的弟子”“孔子以尚未得道者的形象而受到了他们的轻视和嘲讽"也是答题的关键。分析评价时表明褒贬即可。
6.答案:B
解析:“是因为‘别人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以及‘他’每天对着班长照片进行‘整容’,神似班长”说法错误。“别人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是在两年前的阵地上,医护人员叫“他”“刘兴根"是班长牺牲两年后的事,医护人员也没有见过班长,叫“他”刘兴根应该是“他"用了班长的名字改叫刘兴根了。
7.答案:C
解析:“运用插叙交代班长母亲前几年瞎了眼的情况”错。插叙是暂时中断叙事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文中妹妹的插话并没有中断原有的叙述,不算插叙。
答案:①有情有义。主动替班长侍奉母亲,找媳妇以孝顺母亲为唯一条件。②英勇无畏。他打起仗来十分英勇,头部被弹片击中而昏迷一周才苏醒。
③不计名利。为照顾母亲,他两次主动放弃好工作;把十几枚军功章压在箱底,从不示人。
9.答案:①情节安排更精巧。消息平铺直叙;小说以信封为线索,讲述刘敬根情深义重的故事,设计巧妙。②人物刻画更立体。消息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简明扼要;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③主题表达更丰富。消息重在表现廖良开的重诺重情;小说重在赞美军人重情重义、不计名利的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④阅读趣味更浓厚。消息客观报道;小说的铺垫、比喻等手法,社会背景的融入,人物对话的描写,使小说引人入胜。
10.答案:BEG
11.答案:B
解析:“意思相同"错误。前者指获得,后者指到达。A项,前者指疏远,后者指空虚。C项均指因为。D项,均指超出。
12.答案:A
解析:应为“前四条专注心性修养,后四条侧重外显行为”。
13.(1)从天子到平民,一概都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2)道路虽近,不走就到达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
14.答案:①材料一侧重讲修身的重要性,指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齐家治国的前提。②材料二侧重讲修身的做法,指出修身要见善自存、见不善自省,要从小事做起。
参考译文
材料一:略。
材料二:
见到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行为;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要拿它来自我反省。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坚定不移地保持它使自己好;不良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一定要像灾害在身一样厌恶它。所以,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肯定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谄媚奉承我的人,是我的仇敌。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憎恶仇敌。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极为悖乱却讨厌别人非议自己,特别不贤能却想让人家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话。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讥笑,把最忠诚的行为看作伤害自己,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意志修炼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君子不会因为生活贫穷、处境困顿而怠慢道义。
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能到达。所以一步一步不停地走下去,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然而,瘸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超出常人不会很远。
B;
16.特点:雨大,及时。表现手法:①运用叠词,通过“屋漏床床湿”“溪流岸岸深"突出强调雨大;②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17.(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8.答案:①导致他们出现诸多问题;②而是别人的不理解;③也未必就一无是处
19.答案:①被误认为懒惰、不专心、学习能力差;②被怀疑有智力问题;③被认为是故意“捣乱"。
20.答案:D
21.答案:C三贤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范,人欲横流。孔子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危机,与弟子们一起研究救世良方,终于在借鉴西周周公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在内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并且一生都在为维护、宣传及实践这套伦理道德而努力。
孔子认为行政手段是实践这套伦理道德的直接渠道,因此,他渴望被统治者任用。50多岁时,他带领弟子踏上长达十多年的周游列国的道路。他每到一处都认真研究当地的政治,宣扬“仁”的思想,甚至还要冒着被权臣杀害的危险。虽然没有一个统治者愿意采纳他的主张,但是孔子从不气馁。他对弟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参政的激情来自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对现实的关怀。
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了。可见,孔子对“君子”的推崇。虽然孔子自谦说君子的三样品格自己一样也没有,可他的弟子子贡却认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三样君子品格正是孔子自身品格的写照。《论语》中多篇言论都可以体现出孔子非常注重道德修养,把君子之道作为做人的准则。
孔子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地位显赫,他打破了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的禁忌,首开了私塾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从而使劳动人民也拥有了受教育的可能和权利。史料记载,孔门弟子多达3000人,最出色的有72人。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而有效,即把日常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当成课堂,把现实或过去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当成教材,在与学生的日常交谈中就向学生传达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启迪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摘编自康会和《论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
材料二:
在《庄子》一书中,孔子多次被提及并体现出形象及思想特征前后不一致的特点。据统计,“孔子”一词在《庄子》一书中共出现51次,孔子形象依据作者态度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特点,甚至前后抵触。如《人间世》中,写孔子阻颜回去卫国抵制暴政,并告之以道家“心斋"的道理。孔子否定颜回提出的用“端而虚”“勉而一"内直而外曲”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特别是与统治者交往的问题,认为达到忘形绝智、抛弃名利、物我两忘的心斋境界才是根本方法,这显然是道家见解。此时孔子俨然是一个道家代言人。而在《天运》中,孔子往南到沛地见老聃表明自己虽“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的困惑,在老聃“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的指引下三个月不出门,最后得到老子“丘得之矣"的肯定。孔子在这个故事中宛如道家的弟子。到了《齐物论》中,长梧子讽刺孔子不懂妙道,瞿鹊子认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长梧子、瞿鹊子站在道家立场批判孔子不懂得齐物之论的大道,孔子以尚未得道者的形象而受到了他们的轻视和嘲讽。
值得深思的是,同一个孔子何以在不同篇章中如此不同?首先,这和儒道两家的微妙联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儒家、道家看似对立,儒家强调入世,强调对现实的积极参与,态度偏昂扬进取,主张推行“仁”,认为人生意义是追求实现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恪守礼法,渴望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而道家更侧重出世,主张“无为”,疏离现实,态度较为消极,生活态度超脱旷达。但是细较之,则发现两者对立之中又互补。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对隐逸、出世的向往和肯定是连接两者的一条纽带。虽然儒家以入世为主体思想,但是孔子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抱负不得施展,因此也难免产生失望与无奈心绪,偶生消极隐遁思想。而这恰成为《庄子》改造、认可孔子形象的一个契机,基于此,当《庄子》一书的作者看到了孔子思想与自己思想一致的地方,孔子形象自然得到肯定。
其次,时代原因不可不提。孔子出现的时间较早,庄子晚出,约与孟子出现时间相当。从孔子到庄周的时期,也是奴隶主阶级日益衰落亡败的时期。孔子时期的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然开始崩塌,但是还没有完全失去掌控之力,孔子还渴望对旧的社会制度进行修补、挽救。然而到了庄子的时代,统治阶级更加无力,社会现实更加黑暗,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对社会的挽救与改造,随遇而安,顺从天命。时代的变化与世情的推移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作者创作。如果说孔子拯救社会的呐喊在孔子时代还具有燃起人们热情、疗治社会痼疾的希望,那么到了庄子时代,这种行为所能发挥的作用则微乎其微、让人沮丧了。因为庄子眼中的现实已无法被治愈,这意味着积极努力改造世界的行为无效徒劳。于是,在《庄子》中,当孔子宣扬自己的救世理论时,往往遭到书中其他人物的批评与嘲笑。比如在《庄子·天道》里,作者借老聃之口严厉批评了孔子所提倡的兼爱、仁义搅乱人的本性。
(摘编自李帅、孙竞《试论〈庄子〉中孔子的多重形象及成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救世,孔子与其弟子研究借鉴西周周公的思想,创建了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B.孔子寄希望于统治阶级,渴望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从而能运用行政手段来实践自己的伦理道德。
C.孔子形象在《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却前后不一,可见庄子对孔子非常了解又非常矛盾的心理。
D.儒家强调入世,主张积极进取,实现理想;而道家强调出世,主张隐逸无为,疏离现实。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有着强烈的参政激情,但他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得到一个统治者的认可,政治抱负不得施展。
B.《论语》中的孔子非常谦虚,他认为自己尚未具备君子的三样品格,但他的弟子却都认为他就是“君子"的典范。
C.孔子认为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还可以修补和挽救,而庄子则认为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已无法被治愈,救世行为徒劳无效。
D.《庄子》借着老聃之口严厉批评孔子所提倡的兼爱、仁义思想,是时代的变化与世情的推移影响了《庄子》作者创作的体现。
3.下列《论语》中孔子的言论,会得到庄子肯定的一项是()(3分)
A.“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B.“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
4.材料二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论语》和《庄子》里的孔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两者对孔子的评价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文本一:
信封里的儿子
司玉笙
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画地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哭着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老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
班长说:“我家离老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
1950年秋,部队来到东北整训。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上,阵阵口号声中,人人热血沸腾,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或决心书。他比葫芦画瓢地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了:“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
他也笑了:“咱俩就是一个人。"
趁着一个休息日,班长说:“趁出国前咱也去街上照个相,留个念。”
于是就去了。过了几天,照片取出来了,是黑白的。单身的一人一张,一寸;两个人的合影也是一人一张,两寸。他第一次见这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咋跟活的一样!"
班长说:“这相片可金贵哩,花去我半个月的津贴,得放好。”
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这信封纸质韧硬,正面有红框,竖写形制。
揣着这照片,两个人跨过鸭绿江。随部队急行军到了指定区域,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战斗一打响,阵地上一片火海硝烟,残枝碎石乱蹦。激战中,班长被一颗炮弹炸成重伤,融化的冰雪和冒着热气的鲜血糊了一身。奄奄一息的班长看看他说:“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
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别人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他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两年后,后方战地医院又多了一名伤员。这伤员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个星期方才苏醒。医护人员高兴地相互传语,刘兴根醒来了,英雄醒来了……
后来,他被转到国内疗养。能下地活动时,他将那信封找出,小心翼翼地抚平,再添上回信的地址,托人寄出。过了个把月,回信来了,是人代写的:你母亲接到你寄来的信和照片喜出望外,捂住哭了大半天。自你参军走后,这些年来你母亲天天去庄东头的大路口盼你。你两个妹妹已出嫁。四亩庄稼地有互助组帮种帮收,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
往后再写信,他就用班长的口吻。那边回信问,合影照上的另一个是谁?他答:“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娘的儿子。"那边回信说:“你母亲现在逢人就说,俺儿回来了,还多了一个,就在俺怀里。说着还掏出照片让人家看……”
这一提,他心里便拱出一句:“我就是我就是,永远是!"
为尽量使自己像娘的儿子,他每天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班长的颧骨高,他就反复夹捏自己的腮帮子,好让颧骨突出。时间长了,腮帮子还真凹陷下去了一点儿。护理人员奇怪,问:“刘班长,脸上怎么了,不舒服?"
“都好着哩。”他说,“只是想娘了。"
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安排你到本地一个大厂工会工作咋样?”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
肩着背包,提着网兜,他按着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小刘庄。还未进庄,头前身后呼呼啦啦簇拥了一群人,争相替他拿行李。被人引着,一进这农家小院,他愣了:一位衣衫打有补丁的中年妇女端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
丢下行李,他紧跑几步,跪伏在这位母亲的双膝上,一声憋了许久的话语,自胸腔喷薄而出:“娘啊——”
“是根儿吗?"娘的眼泪扑簌簌地滴落下来,是热的。
“是我,是我,娘!”
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哆哆嗦嗦触摸着。“俺的儿,你这脖子上的那颗痣咋没了?"
“娘,扛枪磨去了。”他抬头一看,娘泪湿的眼皮是合着的,眼窝里分明有什么在拱动。
旁边一个妹妹插话道:“娘怕你忧心,信里不让告诉你,她的眼几年前就瞎了。"
“娘,明天我就带你看眼去!”
背着娘上车下车跑了几个医院诊治,娘的眼还是没有起色。娘说:“甭花那钱了,有恁在跟前,俺啥都看得明白。"
此时,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他坚辞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护娘的。”并对两个妹妹说:“有哥在恁放心,恁该忙啥忙啥。"
于是,他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给他说媳妇,他就要求一条:“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
婚后,两口子轻声问暖,俯身侍奉,娘的脸上就断不了笑容,直至八十六岁寿终。在操办老人家的后事时,有人好像知晓了他的经历,想写一篇报道宣传宣传。面对这些好奇者,他说:“我没啥可写的,与那些埋在雪地里的战友比,我还活在母亲身边……"
那日晚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部分战友的遗骸被军用飞机运回祖国时,泪珠止不住地滚淌。他让家人打开那小盒子,指指那张合影照叮嘱道:“放大,放大……”
放大的合影照拿回来后,他看着看着突然说了一句什么,牙关一紧竟昏迷过去,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天夜里去世。
灵棚内,高挂的遗像就是那张放大的合影。问清缘由,吊唁者无不动容,噙泪再三鞠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十几枚压在箱底的军功章,还有那个老式信封。
信封已经毛边了,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
(有删改)
文本二:
央广网北京2018年11月2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退伍老兵廖良开从3000公里外的重庆来到吉林,祭拜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战友母亲。当年,为了一个承诺,他默默赡养一对老人21年。
时光退回到1997年,当年19岁的战友刘继强因为援救落水群众牺牲后,廖良开想得最多的是自己能否替战友尽孝。有了这个想法后,廖良开开始给去世战友在吉林的父母写信。1998年,吉林妈妈生日当天,廖良开在电话中第一次叫了“妈";1999年,廖良开第一次休探亲假没有回重庆老家,而是来到吉林,和吉林父母见面,上门认亲。
从此,这对特殊的父子情、母子爱跨越3000公里,真实而又默默地展开。2017年,吉林妈妈因病去世,廖良开悲痛不已,把吉林爸爸接到了自己的家里照顾。吉林爸爸说,因为有了廖良开,他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摘自央广网)
6.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敬根受班长刘兴根的教导、关心和影响,他们在革命战争中结下的深厚的兄弟情谊,跟亲兄弟的感情一样真挚、浓烈和醇厚。
B.医护人员误认为“他”是“刘兴根”,是因为“别人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以及“他"每天对着班长照片进行“整容”,神似班长。
C.随着情节的推进,主人公刘敬根的情感愈加真切,由接受班长的临终嘱托,到为班长母亲养老送终,完成“儿子"角色的转变。
D.退伍老兵廖良开替战友默默尽孝多年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用行动诠释了信守承诺的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班长耐心地教刘敬根识字,视他为亲兄弟,既写出班长对刘敬根的爱,也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结尾“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以“雪地梅花"比喻信封上淡淡的血迹,比喻生动形象,意蕴丰富深远。
C.小说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还运用插叙交代班长母亲前几年瞎了眼的情况,使小说叙事既条理清晰,又避免行文呆板。
D.小说人物语言既朴实又真切,如“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话语平易,体现了刘敬根的拳拳之心。
8.小说主人公“他"叫刘敬根,其事迹令人动容,请结合文本一概括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
9.两则文本主要内容类似,相较文本二的消息而言,小说《信封里的儿子》艺术表现力更强。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大学之道》)
材料二: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②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已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③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跋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同“灾”。②当:恰当。③折阅:亏损出售。
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选项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好善A无厌B受谏C而能D诫E虽欲F无进G得H乎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诤者疏"中的“疏”与成语“志大才疏"中的“疏”意思不同。
B.“先致其知"中的“致”与“跛鳖致之"中的“致”意思相同。
C.“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中的“为”与“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中的“为”意思相同。
D.“其出人不远矣"与“无出其右者”(《促织》)中的“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八目”,将其梳理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条侧重外显行为,后四条专注心性修养。
B.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的态度,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具有一致性。
C.荀子将君子和小人的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两类人处世待人的不同态度,最终将导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结局。
D.荀子以良农面对水旱、良贾面对亏损的态度进行类比,指出士君子正道直行、笃行不息,不会受生活、处境的影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14.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
苏秀道中①
[南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今江苏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原题为: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15.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诗句“春流岸岸深"。
C.“千里稻花应秀色”用了虚写,想象千里稻花应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苗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之心。
16.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
(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智、仁、勇是孔子提倡的三种美德,他在《论语.子罕》中这样评价具有这三种美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中以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7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9分)
阅读障碍被认为是在中国儿童群体里最被忽视的心理问题之一。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第八章 章末复习(二)实数【课件】
- 大学生创业大赛装修项目
-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 英语口语的全球影响
- 大创项目申请书预算
- 西方行政学说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2018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真题汇编4
- 2025年单、双长链烷基甲基叔胺项目指标评估报告
- 初级个人理财-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押题密卷4
- 交通事故责任复核申请书
- 《反洗钱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国X线诊断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GB/T 43824-202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部试题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京颐得移动门诊产品输液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 ISO9001-14001-2015内部审核检查表
- JJF 1609-2017 余氯测定仪校准规范(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