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①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物生有候,葭动②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③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

(3)宜乎众矣()(4)予初不服是论()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C.强项若此若只印三二本

D.花之富贵者也何陋之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4.【甲】【乙】两文分别借“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①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②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③,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④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粹搏挽裂⑤而食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濯清涟而不妖濯:

(2)宜乎众矣宜:

(3)被发人立被:

(4)虎亦亡去亡:

6.下列选项中对“之"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即之山___之:代词,指猎人。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发火而射之___之:语末助词。

D.水陆草木之花___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8.“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请你分别说说从【甲】【乙】两文中明白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爱莲说》全文

【乙】

后爱莲说

明末清初·张履祥①

莲之为物,爱之者或以臭味②,或以芳泽,未有能知其德者也。自周子③为之说,而人莫不称其德矣,然未及其才也。

窃见用之大者,实与根可以供笾豆④,可以充民食,可以疗疾疢⑤,细至叶须茎节,无一不可资人采择者。群卉之中,根之美者叶或弃,落其实者干有遗,求其兼善,盖罕及焉。而又阳煦已盛,厥荣渐敷,阴节未凝,蛰藏早固,合乎君子进退出处之义。予故匪惟爱之,益用敬之,而引焉环堵⑥间,备师友云。

【注释】①张履祥:浙江桐乡人,字考夫,世居杨园村,号杨园,学者称其为杨园先生;明末理学家,著有《补农书》。②臭(xiù)味:气味。③周子:即周敦颐。④笾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此处借指祭仪。⑤疾疢(chèn):疾病。⑥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指代狭小简陋的居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花之隐逸者也隐逸:

(2)无一不可资人采择者资:

(3)匪惟爱之,益用敬之益:

10.阅读两则短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文中语句填写在横线处。

普通人爱莲,是因为莲花“___";周敦颐“独爱莲”,是因为莲花“___";张履祥“匪惟爱之,益用敬之”,是因为莲花“___"。

11.莲全身是宝,下面图表概括了其重要的价值,请你根据图例把它补充完整。

可赏→可嗅→(1)→(2)

12.两文同是写莲,但内容、主旨有何不同?请你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飖①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注】①飖(yáo):随风飘荡的样子。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集》)

【乙】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有改动)

【注释】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予谓菊初,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C.环植以竹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D.而名之曰“君子"有仙则名(《陋室铭》)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风止籁静,挺然特立。

1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20.甲文以莲花喻君子,乙文以喻君子,两文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表现了君子____________的共同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都御史①刚峰海公②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④八两,葛布一端⑤,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选自《金陵琐事》)

【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词。

(1)水陆草木之花___(2)香远益清___(3)卒于官舍__________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23.下列各项中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惟/户部苏民怀/一人

D.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

24.你认为海瑞能否称得上是莲一样的君子?请用甲文的观点和乙文的事实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宜乎众矣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乙]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霜,节节干霄①,有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②也;依于石而不囿③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竹其有知,必能谓余为解人;石也有灵,亦当为余首肯。

(选自郑板桥《画竹题记》)

【注】①干霄:直冲云霄。②生:本性,天性。③囿(yòu):局限。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②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④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

【注释】①任:推荐。②委:扔下。③手版: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④仕:做官。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亭亭净植()___(2)宜乎众矣()

(3)有囚法不当死()(4)将弃官去()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康肃笑而遣之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___蒙乃始就学

3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33.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出水之日,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①至菡苔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②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节选自李渔《芙蕖③》,有删改)

【注释】①迨:等到。②徂(cú):往。③芙薬:即莲花,古代说法。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2)不蔓不枝()

(3)及花之既谢()(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3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唐人尚未盛为之B.犹似未开之花

C.纳凉而凉逐之生D.无丝竹之乱耳

3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37.周敦颐和李渔都是爱莲之人,但他们描写荷的侧重点、对荷的喜爱又各有不同。比较【甲】【乙】两文,分析他们“写荷”“爱荷"的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

38.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可爱者甚蕃蕃:(2)宜乎众矣宜:

(3)陶后鲜有闻鲜:(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树:

3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4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_____________、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41.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42.【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香远益清

②不可亵玩焉

③质柔而实坚

④居下而有节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发为茎叶花实

B.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发/为茎叶花实

C.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发为茎叶花实

D.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发为茎叶花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

(4)读了甲、乙两文之后,小夔和小奉就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展开交流,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夔:读完这两篇短文,我喜欢周敦颐对莲花的描写。他用①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②的志趣。

小奉:你说得没错,但我也喜欢李时珍所写的莲。“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与甲文中“③”有异曲同工之妙,乙文侧重用④(表达方式)性文字突出莲的实用功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4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不蔓不枝(3)陶后鲜有闻

4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为分宁主簿①。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③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主簿:官名;②狱:案件;③转运使:官名;④手版:大臣上朝时用以记事备忘的手持之物。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4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众莫敢争/众服为确论

C.乃委手版归/相委而去D.将弃官去/一狼径去

4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47.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怎样的品质?周敦颐是否称得上是莲花一样的君子?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③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

4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___②宜乎众矣

49.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士之才德盖一国/盖以诱敌

B.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即更刮目相待

C.兰虽含香体洁/香远益清

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不沾污

51.请用两条“/"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5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周敦颐)

【乙】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隰朋①对曰:“夫粟,内甲②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栗,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③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④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

(选自《管子·小问》)

①隰朋: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②甲:甲胄。③眴眴:柔顺。④由由:和悦恭顺。

53.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不蔓不枝()(2)宜乎众矣()

(3)庄庄乎何其士也()(4)天下得之则安()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

55.下列对甲文和乙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从而表现作者自爱的高洁人格。

B.甲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长短相见、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乙文隰朋认为君子与粟米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有谦逊的品德。

D.乙文从隰朋和管仲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管仲的论述更为具体、生动,也更富有哲理。

56.甲文称莲为“花中君子”,管仲认为苗亦有君子之德。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周敦颐和管仲心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可鼻①者,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馨;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可口②者,则莲与藕皆并列盘餐,互芬齿颊③。只有霜中败叶零落不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④裹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眼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⑥之中,此命为最。

(节选自李渔《芙蕖》,有改动)

【注释】①可鼻:适合用鼻子嗅闻。②可口:适合食用。③互芬齿颊:使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④经年:全年。⑤芙蕖:荷花的别称。⑥四命: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5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

B.濯清涟而不妖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则莲与藕皆并列盘餐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D.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5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不堪似成弃物矣。

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60.甲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表达了作者___的生活态度,乙文则直白地写出了芙蕖“可鼻”“可口"___”的实用价值。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名:

(2)斯是陋室斯:

(3)不蔓不枝蔓:

(4)陶后鲜有闻鲜:

62.“何陋之有"中“之”的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标明前置宾语。

C.相当于助词“的"。

D.充当代词。

6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4.托物言志,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陋室铭》《爱莲说》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陋室铭》所托之物是_____________,所言之“志”是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和情趣;《爱莲说》所托之物是莲,所言之“志"是的君子品格。

经典古诗文是古代先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班级开展了“品读古诗文”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活动一明其意·感悟文章深度】

65.两文炼词准确、精当。请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2)不可亵玩焉:

66.两文词句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富有美感。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

67.托物言志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请分别结合《陋室铭》和《爱莲说》,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6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惟吾德馨德馨:(2)往来无白丁白丁:

(3)濯清涟而不妖濯:(4)陶后鲜有闻鲜:

6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1.【甲】【乙】两文在行文上都注重了骈散结合,但语言风格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其不同点。

7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借陋室表达作者的志趣,【乙】文则借“莲”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⑤虞廷群后⑥端冕正笏⑦,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守仁《君子亭记》)

【注释】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竹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附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碧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幽翠,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虞:虞舜。⑥后,诸侯。⑦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7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B.予谓菊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C.复因轩之前营因曰(《卖油翁》)

D.而以“君子”名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7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7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76.【甲】【乙】两文都用了的写法,都赞美了君子的品格。

班级举办“探君子品格,助学子成才"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各题。

【甲】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7.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惟吾德馨

(2)濯清涟而不妖

78.在作者笔下,“君子”的形象一点点清晰,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79.君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了解中国人人格精神的一把钥匙。请你根据上文《陋室铭》和《爱莲说》,归纳“君子"具有的精神品质。

()

()

参考答案:

1.多。少。应当。服气,信服。2.B3.(1)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如果她有见识,就应该贬损其他花而推崇牡丹。4.甲文中作者借夸赞莲表明自己遗世独立、坚守初心、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乙文作者借牡丹表达对刚正不阿品格的赞许。

5.洗应当同“披”逃跑6.B7.(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2)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8.甲文启示我们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乙文启示我们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

9.隐居避世供给(资助)更加10.或以臭味或以芳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合乎君子进退出处之义11.可食/可吃可药/可医12.周敦颐的《爱莲说》侧重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来歌颂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张履祥的《后爱莲说》则是通过莲花实用价值和莲花生长过程(春荣夏盛秋实冬枯),来赞颂莲花浑身是宝、德才兼备的品质和懂得进退的美德。

13.实为/花中仙子也14.多更加被我15.①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②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6.周敦颐对莲的喜爱,主要是因为莲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李盛仙爱莲是因为莲被雨洗后鲜妍明媚,清丽袅娜。

17.C18.(1)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风停了(竹子)便安静下来,独特挺立着。19.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20.竹子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正直谦虚,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1.助词,的更加死22.(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苏民怀检查清点他的俸禄,竹箱里只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23.D24.能。他在污浊的官场却坚守清廉的品格,似莲“出淤泥而不染”,他不拉党,特立独行,似莲“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表现。

25.多亲近而不庄重应当26.(1)我只爱莲花出自淤泥而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对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27.B28.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29.可以成为朋友。(只作此判断,不作分析的不得分)从周敦颐盛赞莲的君子品质是虽身处污泥却纤尘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郑板桥笔下的竹子有“不为俗屈"的士君子的清高、豪气、超脱;他俩分别借莲和竹子表达自己的志向,可见都有正直、高洁傲岸的君子情操,所以能成为朋友。

30.竖立应当按照法律离开31.D32.(1)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33.

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个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勇敢、坚守正义、公正严明的人。

34.多生枝蔓等到停,停止35.D36.(1)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2)在有风的时候就做出飘摇的样子,没风的时候也呈现出婀娜的姿态。37.示例:①周敦颐重点写莲花的外形和香气(“可目”“可鼻"),赞颂高洁自守、遗世独立、坚守节操的君子之风。②李渔则是从外形到香味,从口感到用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对莲花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赞颂一种无私奉献所有美好的莲花之魂,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

38.蕃:多宜:应当鲜:少树:种植,栽培39.(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40.象征(托物言志)描写议论41.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重在思考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价值。(言之有理即可)

42.(1)①更加。

②亲近而不庄重。

③实际。

④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