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C【解析】“相信人力和人心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错。原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2.D【解析】“所以将来会得到国际力量的援助”错。强加因果。
3.A【解析】A.“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属于“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符合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B.“敌人实际只能占领”是客观局势,属于外部条件。C.“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是“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D.其“他不利的因素"是外部条件。
4.①连续运用设问句。(1分)②连续使用三个设问,引导读者深思;(1分)③驳斥了“亡国论”等错误论调的同时,掷地有声地指出抗日战争必将是持久战的主旨。(2分)
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②接着从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和“内部条件”阐述了《论持久战》战略思想的内容。③然后论述了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而且具体阐释了实施的方法。④最后驳斥了认为抗日持久战不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错误观点及其产生的原因。(4分,每点1分)
附高考原题:
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答案:①使用设问句,如“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强调了结论的正确性;
②使用反问句,如“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增强语气,更加鲜明有力地表达观点,强调了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战扭转劣势的观点。
5.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论持久战》为例,指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
答案:①要有全面、宏观的视角,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要考虑到各种相关因素和世界局势的变化;②要客观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不盲目乐观或悲观;③要看到人力、人心等非物质因素的重要性;④要对战争的不同阶段有清晰认识和科学分析,既不幻想速胜,也不失去信心;⑤要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把握战争的整体走势和发展规律。
6.C【解析】“是美军输掉战争的根本原因"错。
7.A【解析】B因果倒置。从“史密斯企图发现冰雪上有一支蠕动着的队伍”可以看出,史密斯并没有看到中国军队,而且史密斯中国军队的轻视,也不是看到着装以后才产生的。C强加因果。D“现在已经实现"无中生有。
8.①史密斯在飞机上俯视雪原,他对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中国军队充满轻视,此时他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他傲慢地认为中国军队是“蠕动”着的没有战斗力的军队。②当史密斯命令驾驶员飞得再低一些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有了不安,冰雪覆盖的盖马高原看不到中国军队的踪迹,他先前内心对中国军队的丰富想象此时变得空空荡荡。③史密斯打开舱门观察,依然一无所获,他觉得自己思维僵硬、大脑结冰了,情况出乎他先前的想象,此时军情难知,战况难断,他已经紧张到无法思考。
9.(1)非虚构性:①题材内容上,选择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等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抗美援朝这一真实历史事件进行创作。②对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确切的气温进行准确的记述,把读者带入情境当中。③创作过程中,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走访人物,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
(2)文学性:①情节上,感恩节晚餐这一部分采用了插叙,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叙事有了波澜。②人物上,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段,生动刻画了以史密斯、阿尔蒙德、戴夫·巴尔为代表的美军军官形象。③语言上,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
10.ADF【解析】整句话的翻译为: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
11.A【解析】A方法、策略/儒家推崇的形而上的大道、真理。B灭亡/腐朽。C使……整齐。D讨厌、厌恶。
12.B【解析】“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错误。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选项概括不准确。
13.(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
(2)百姓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就失败了。如果像对待开始那样慎重地对待结束,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14.①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②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参考译文:
唐高祖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笑着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的。朕应当捐弃奢华,减少费用,轻徭薄赋,任用清廉的官员,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盗贼了,哪里需要用重法!"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面的大门都不用关闭,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太宗听说了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政道,张玄素答道:“隋主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没有敢违抗的。以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即使能够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将他升为侍御史。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马光曰: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
15.C【解析】描写的画面有很大不同。
16.①李清照的诗以乐景衬哀情(1分),暮春三月,春光撩人,梁燕呢喃,蔷薇幽香,这美好的景象让老病的诗人更加思念故乡。(2分)②黄庚的诗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1分),诗人通过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惜春伤感之情。(2分)
【解析】《春残》中,根据“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可看出,此时正当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时分,梁间双燕呢呢喃喃唱着悦耳的歌儿,帘外鲜艳的蔷薇藉着微风送进阵阵的幽香,这是乐景。然而,诗中人却是“苦思多"病里梳头恨发长”,这样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女子,在她苦思乡的芳心里,非但不以婉转的燕语为悦耳,馥郁的花香为怡情;反怪燕儿有意撒娇叫个不休,蔷薇故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搅扰她的苦恼烦闷心情。可见这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美好的景象让老病的诗人更加思念故乡。
《暮春》中,诗人所展现的景象是这样的:芬芳的花朵在三月开始凋落了,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飞;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在这里,诗人所选取的都是落花﹑柳绵、斜阳、子规这些暮春意象,且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的景象,让人伤感。这是因为诗人“春愁"满腹,所以他所见的景色也都充满愁绪。可见黄庚的诗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萧瑟暮春景象,表达了惜春伤感之情。
17、(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4)示例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示例二: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示例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C【解析】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语境是形容距离极近,但并非实指。再根据语境中的“远在天涯”可推知,应选“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空穴来风:有了空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闻毫无根据。语境说的是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应选“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是说现在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再联系后文“‘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应选“泾渭分明”;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语境中有“提供养料”,应选“源源不断”。
19.D【解析】括号前面说的是“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也就是“社会交往”,因此应以“社会交往"开头与前面衔接;括号后面说“‘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说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而“社会交往"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并列关系。B.将二者关系定位为递进关系,不正确;C.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D.“除了社会交往"说法错误,且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
20.②删除“被”。⑥把“徒劳无功"改成“无济于事”或“没什么用"(意思对即可)。
21.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②不管喝多少热水
22.喝冰水能提高新陈代谢,但是提高的幅度很小,对减肥基本没有帮助。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
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
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
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
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
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
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
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
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
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
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
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
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
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
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地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
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
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
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首先,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
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
战争。"他列举了中日双方“互相反对”的四个特点。除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以及与此相关
的寡助、多助问题外,他特别强调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的问题。日本的强,表现在它的军
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能很快取得胜利。日本的小,表现
___
在国度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
持久战而最终打败日本。
其次,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
把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毛泽东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专门论
述了全面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的观点。关于军队,他强调要把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这样
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关于民众,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
于民众之中”。共产党一直把“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作为自己的抗战路线,人民战
争理论的科学性也得到了广泛印证。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而且具体阐释了实施抗
日持久战的方法。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的情况下敌人可以占地甚广,却
在占领地留下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
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毛泽东还具体分析了游击战的战略内容、游击战与正规战的
配合等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广泛展开游击战争,卓有成效地
牵制与消耗日军,发挥了巨大战略作用。
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日持久战的思想不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这种说法主要依据蒋百
里、陈诚等人的言论,蒋介石也有过“持久消耗战"的言论。这种认识都源于一个客观存在,
即中国是一个落后大国,日本是一个先进小国。承认这个客观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别的先
见之明,就会得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战的结论。
但是,仅仅看到由客观条件造成的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还远远不是抗日持久战的战略
思想。蒋介石等人缺乏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以及世界格局演变的辩证思考,因此他们对所谓“持
久”的把握往往脱离实际,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停或干预。而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
思想,是建立在对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外部与内部复杂因素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
战争不同阶段的关系、战略持久与战役速决的关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学分析。因此它的持久
战战略,既不会因为一时顺利而幻想“速胜”,也不会因为一时挫折而失去必胜的信心。
(摘编自荣维木《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持久战》在分析抗战走势时,并未局限于中日两国,而是展现出对世界整体局势
变化的宏观把握。
B.落后的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不可能速胜,必然要经历由劣势到平衡、由平衡到优势
的持久战争过程。
C.“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指在承认军力和经济力差距的前提下,相信人力和
人心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D.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思想不只体现在判断抗战将会长久,更体现在对战争走向作
出了全面科学的分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仅仅掌握在日本少数人的手中导致其优势转为劣势。
B.当时战争的客观形势决定了抗日游击战要更多承担外线单独作战的任务。
___
C.抗战整体进程是持久的,不过具体到某一场战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速战速决。
D.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持久战相信得道多助,所以将来会得到国际力量的援助。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的一项是()(3分)
A.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B.除东三省等地外,敌人实际只能占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
C.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
D.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减杀。
4.下列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其论证效果。(4分)
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
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C。
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一条狭窄弯曲的碎石路
从朝鲜半岛东海岸的咸兴一直向高原的深处爬去,蜿蜒伸过狼林山脉凌乱而巨大格皱之中,
小路所经过的地方的名字听上去令人毛骨悚然:死鹰岭、剑山岭、荒山岭、雪寒岭……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坐在直升机上往下看,他看见的是一个雪雾迷漫的世界。在
这个一直令他心存戒心的混沌世界中,史密斯企图发现冰雪上有一支蠕动着的队伍:这支队
伍没有明显的国籍标志,士兵的棉衣近似于裸露岩石的颜色,其中有的士兵因为没有棉衣而
把棉被蒙在头上,棉被也不是一律军用制式的,间或有些是农家的碎花棉被。这样的一支队
伍如果此刻在盖马高原上应该会很醒目。
史密斯在盖马高原上什么也没看见,尽管他命令直升机的驾驶员飞得再低一些。
这时,在朝鲜半岛北部的西边,战场西线中国军队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盖马高原距西部战线几百公里,史密斯的心里空旷而不安。
听说中国人隐蔽的本事很大,但是,他们总不能像鼹鼠一样在土层下行走吧?陆战一
师的侦察机飞到鸭绿江边的渡口,回来报告说确实没有大兵团接近的痕迹。
直升机发动机的声音震耳欲聋,使史密斯的心情更加烦躁不安。为了能把地面上的情
况再看清楚些,史密斯打开了舱门,猛烈的寒风立即穿透他厚厚的皮夹克,刀子一般刺入了
他的骨髓中。
极度的寒冷!
史密斯看了一眼挂在舱门边的温度计,温度计的表面已经结了冰霜,他用皮手套擦了
擦,最后勉强看清了刻度,气温已是零下40℃!
史密斯关上舱门,身体僵硬地坐着,思维也僵硬了,他觉得自己的大脑都已结冰了。
___
感恩节那天,东线的美军和西线的美军一样,官兵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在
美第十军的指挥部里,节日气氛被夸张渲染的程度让包括史密斯师长在内的很多军官都感到
不自在。
银器和刀叉,还有鸡尾酒和精美的姓名卡片,这些应该摆在加利福尼亚海滩上的东西
现在荒诞地出现在这个遥远的远东战场上,令军官们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怪诞情绪中。更
令军官们感到怪异的是军长阿尔蒙德眉飞色舞的表情,将军在餐桌的一端不断地开着军中常
见常听的猥琐玩笑,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去,然后反复讲述他亲自飞到鸭绿江边的惠
山镇,与美第七师的官兵们以中国满洲为背景合影留念的情形。尽管第七师师长戴夫·巴尔
告诉他说,士兵中已有18人冻掉了双脚,但令阿尔蒙德感兴趣的事是立即向麦克阿瑟报告
好消息。就在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在感恩节的宴会上大讲特讲第七师的“光荣”时,巴尔
师长小声地对史密斯师长说出了他对美军在东线行动的忧虑:“是他逼着我不顾一切地前进
的,没有侧翼的保护,天气极其恶劣,我手头上的补给从来没有超过一天的用量,好像占领
鸭绿江边的一个前哨阵地,就他妈的赢了这场该死的战争了,这真让人弄不明白!在这个根
本没有路的鬼地方,咱们还是小心点为好!"
巴尔师长的担心在不久后被残酷地证实。他的美第七师在感恩节得到短暂的满足之后,
立即陷入了盖马高原的狂暴风雪中,他们在严寒里一步步地走进了中国士兵铺设的死亡陷阱。
此刻,直升机上的史密斯师长再次透过舷窗往地面上看,盖马高原上正在刮风,旋转
的北风把雪粉吹起来,使高原一片迷蒙。
也许中国军队真的还没赶来?史密斯想,从中国俘虏单薄的衣服上看,他们不可能经
受住如此的寒冷,他们如果一动不动地在这里的雪地上趴上哪怕半个小时,他们就会被冻死
——无论如何,中国士兵也是人。
史密斯错了。
就在史密斯的直升机下,数万中国士兵正潜藏在朝鲜盖马高原这迷蒙的冰雪之中。他
们没有被冻死,他们还活着,他们在等待着攻击的命令。
(节选自《远东:朝鲜战争》)
文本二:
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
在战事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战争文学却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与小说等虚构文学比
肩并立的非虚构战争文学,因有了王树增的战争文学,而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水准。法国
作家萨特曾预言非虚构文学“将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形式”。当今之世,这种文体的成熟,已
经树立了标杆,构建了系列,形成了规模,显示了魅力,使得我们可以从此不必再拘泥和纠
缠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一类并不准确的名称,而使用“非虚构文学"来指代这一类
作品。王树增生当其时,为非虚构战争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王树增把浓厚的现实情怀、
真实的历史叙述、完美的文学手段较好地结合起来。对一名成熟作家来说,写作没有问题,
王树增倍感困难、用力最多的是搜集历史细节。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朝鲜战争亲
历者遍布世界各地,普遍采访实难办成。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
___
场、走访人物,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
(节选自《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谁能在战争中取胜”,以疑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引发读者
思考。
B.文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者能够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
C.“史密斯错了。"独句成段,突出强调史密斯的判断错误,是美军输掉战争的根本原因。
D.“他们没有被冻死,他们还活着,他们在等待着攻击的命令。”三个句子短促有力,增
强了语势。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和平的年代,与小说等虚构文学比肩并立的非虚构战争文学逐渐成熟。
B.美国军官史密斯看到中国士兵的物质装备落后,使其对中国军队产生了轻视。
C.美国军官们只想立战功,对战士们漠不关心,导致已有美国士兵冻掉了双脚。
D.法国作家萨特曾预言非虚构文学“将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形式”,现在已经实现。
8.坐在直升飞机上,史密斯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
分)
9.本文在文体上属于非虚构文学,具有“非虚构性”和“文学性"两个特点,请任选一个
简要分析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
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
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
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
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
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
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
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
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
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
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
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
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
何忧不治?"
___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A朕B为C天子D所以E养百姓也F岂可G劳百姓H以养I己之宗族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以政道"与“朝闻道”(《论语里仁》)中的“道"含义不同。
B.“不亡何待”与“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中的“亡”含义相同。
C.“齐之以礼"与“先齐其家”(《大学》)中的“齐"含义不同。
D.“君恶闻其过”与“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中的“恶”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
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
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
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
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4分)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分)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
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小题。
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多,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暮春
黄庚
芳事阴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注]此诗为李清照晚年作品。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___
A.《春残》中“恨发长”三字给人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忧愁之感。
B.《春残》一诗塑造出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人物形象。
C.从题目看,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晚春时节景象,描写的画面也异曲同工。
D.从格调看,《春残》给人以幽怨阴柔之感,《暮春》则给人以惜春伤春之感。
16.这两首诗在情和景的关系上的表现各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______,____
_____”,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治事、学习和精神修养中去。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_____"。
(3)《礼记·大学之道》中写道:“______,____。”也就是说,
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4)江水滔滔,皓月当空,“江月”意象常常引发古人的想象,牵动诗人的思绪,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
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
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
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
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合同
- 肺活量计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姓名地址印写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标准仓库租赁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我方为版权拥有方乙方为使用方
- 2024年度委托代建合同的工程质量与费用结算
- 淋浴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车载宠物座椅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储油罐租赁合同:3000000立方米石油化工储存罐群
- 2024年度不锈钢材料行业发展规划与咨询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煤炭采煤机行业供需趋势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测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品牌营销全案策划合同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湖南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建筑制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十章-领导行为与管理
-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Python语言描述) 课件 第8章动态规划1
-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 8 安全记心上 第三课时 119的警示(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和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