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校联盟期中学情调研高一语文试卷本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分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写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考试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摘自《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典型人物报道在塑造和传播典型形象过程中,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典型人物报道开始面临新的课题,亟待创新。在新闻报道中,经常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劳模工匠人物报道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在选择劳模工匠进行采写时,需要具有典型性。那么,什么样的劳模工匠人物才具有典型性呢?人物的成长经历能体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人物的价值取向、人生选择具有当下性,能回答读者的精神追问和心灵困惑;人物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人物的故事契合时代主题、年度主题和新闻热点……归纳起来,就是要去采写能“体现时代特征,回答时代之问”的劳模工匠。从“铁人精神”到“振超效率”,随着劳模工匠群体学历、知识、能力的逐步提高,这一群体已经从“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巧干”的传统形象,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形象转变。特别是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向深化,一批彰显时代特色的新劳模、新工匠不断涌现,他们的成长路径、价值取向、创新故事,不仅重新定义了劳模工匠,也赋予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当前的劳模工匠应该有更为多元、立体的新“画像”。“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在劳模工匠人物报道中更是如此。想要在报道中听见人物的脚步声和心跳声,尤其离不开扎实的采访。通常情况下,劳模工匠的脱颖而出往往是因为他们突出的工作业绩、道德品质或是创新成就,因此,采访总是难以绕开他们的工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劳模工匠的工作,却不能“陷入”其工作。除了成长经历、职业履历、创新成果等工作内容之外,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关注他们与企业、行业和社会的互动。具体而言,采访中,需要深度了解劳模工匠的绝技绝活是怎样练成的,他们如何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攀上创新之巅,也需要关注他们在工作中的煎熬、辛苦、快乐、成就感等心理感受,以及在自我实现与社会需求、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人生陷入低谷等“抉择时刻”的困惑、挣扎、犹豫等心理活动。也就是说,采访中,要始终保持对人本身的关注,而不是让劳模工匠成为大国工程、大国重器等工作成果的注脚。一段时间以来,在关于劳模工匠的人物报道中,形成了一定的表达“套路”,这也导致一些报道在人物形象上呈现类型化特点,导致人物形象缺乏立体感、感染力。在文章结构方面,特别是对于技术技能类的劳模工匠,记者在写作时,往往会按照时间顺序,采用“线性叙事”模式:先写人物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大拿”的成长经历,再写他攻坚克难的心路历程,最后写他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徒弟,“1个”带出了“N个”。在语言表达方面,劳模工匠的写作也存在某种“范式”,比如形容女性劳模工匠工作很拼,就用“女汉子”“铁娘子”“拼命三娘”这样的词语;形容某个劳模工匠技能水平高超,就说他练就了“火眼金睛”或是“望闻问切”的绝活……不可否认的是,劳模工匠的成长经历很多时候确实具有相似性。因此,略显“雷同”的人物故事,更需要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人物简历”式的写作方式,不要“从小写到大”,而是要精选素材,展现人物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文本表达上,要多花些心思去掉“材料味”“事迹味”,遣词造句上不落窠臼、笔端蘸情,写出人物的情感共鸣。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当下,劳模工匠人物报道也需要适应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制作不同的融媒体产品,通过图表、短视频、报网互动等融合传播手段,让版面升维,从而提升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摘编自王维砚《融媒体语境下劳模工匠人物报道的创新策略探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长经历能体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劳模工匠就是需要媒体塑造和传播的典型形象。B.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C.新时代劳模工匠的成长路径、价值取向、创新故事不断涵养和丰富着劳模精神、工匠精神。D.“线性叙事”模式、语言表达的“范式”等导致一些劳模工匠报道在人物形象上呈现类型化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物报道要能够体现劳模工匠的典型性和榜样性,契合时代主题。B.随着学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劳模工匠群体逐渐展现出新的形象。C.对于有相似成长经历的劳模工匠,报道其人物故事时更需打破套路。D.采访劳模工匠时要关注个体的心理,减少“大国工程”等宏大叙事。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采访时,记者关注到了农加贵决定是否前往麻风村任教时的矛盾、初入麻风村时的恐惧以及对自己退休后教师“后继无人”的担忧。B.《工人日报》推出摄影专题“有一种美,叫劳动者的手”,选取几位新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劳模工匠,聚焦他们的“有故事”的手。C.记者先后走访高级工程师孙红梅工作不同场所,与她本人及其同事、领导多次畅谈,在充分了解其创新成果后,对她进行了报道。D.《“追星”17年》采用双线结构来叙事,明线是铁路劳模李世春成长的时间线,暗线是李世春对其所敬仰的技能大师吴毅的“追星”路。4.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如何“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5分)5.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决定,授予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各行业楷模“最美奋斗者”(个人)荣誉称号,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热议。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事件加以分析。(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年前的24小时铁凝1976年初秋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河北博野县张岳村第十生产队干活儿,地头一个推自行车的社员,我的乡村好友素英对我高喊着:“铁凝,你看看谁来啦!”我向地头望去,见一个身穿红黑方格罩衣的小女孩站在素英身边正对我笑,是我妹妹,这个小学五年级女生,就这么突然地、让人毫无准备地独自乘一百多里(等于五十多千米)的长途汽车,从我们的城市来村里看我了。张岳村离县长途汽车站还有八里(约等于四千米),妹妹下了汽车本是决心步行八里路独自进村的,路上正巧碰见进城办事的素英,素英便用自行车将她带回了村。我走到地头,望着妹妹汗津津的脑门和斜背在身上的鼓鼓囊囊的军用挎包,我想这是一个多么胆大的人哪,而我的父母居然能够同意她独自一人出远门。妹妹对我说,没有素英的自行车她也能找到张岳村,她已经听我说过许多遍这村的位置了。妹妹还告诉我,她身上的挎包里都是带给我的好吃的,她要看着我吃好吃的,然后和我玩一天——她说她就是来和我玩儿的。我和妹妹已经半年多没见面了。春节离家回村时,她抱住我不放,坚决要求我把票退掉。那是我插队之后回城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和村里潮湿的凉炕、苦涩的白菜汤相比,我实在不愿抛开家里的温暖:干净明亮、琐碎踏实的一切,还有我那与我同心同德的妹妹。当我一次又一次买回返村的长途汽车票时,是她一次又一次毫不犹豫地为我退掉。①对于退票,开始我的态度是半推半就,有点矫情,有点阿Q,好像我本是要走的,是妹妹她偏不放我离开呵。到了后来,便是我主动请求我妹妹了:“你能不能给我再退一次票?”在家的日子一天天拖下去,暗暗计算一下,原来妹妹已经为我退了八次票。这个春节的八次退票,是我和妹妹之间的一个小秘密。之所以没有第九次退票,是因为我想到了我的知青副组长的身份,虽然乡村并无部队那样严格的纪律,但也不能超出返村的日期太久。现在妹妹来了。目的单纯而又明确——和我玩一天,可是我正在干活儿啊,我的农药还没喷完呢。我怎么能在这广阔天地里,在这大忙季节和妹妹“玩”一天呢。那时的我们,本能地提防这个“玩”字。社员们却围拢过来了,这群善良而又乐观的人,在那个禁玩的年代,他们是依然懂得人情世故、家长里短的人。他们要我放下喷雾器领我妹妹回知青点,他们说,这老大一片地,不缺你这一半个劳动力,谁知他们越是劝我,我越是不肯离开,仿佛在逞能,又好像利用我妹妹到来这件事接受考验:看看我的大公无私吧,看看我革命的彻底性吧,看看我铁心务农的一片赤胆忠心吧……我把妹妹扔在地头,毅然决然地在棉花地里干到中午收工。当我领着妹妹回到村里的知青点时,她已经有些不高兴了,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为什么你不跟我玩儿呢?我只是反复对她说,我太忙了。在知青点食堂吃过午饭,我们刚回到宿舍就下雨了,妹妹期待地说,下雨了你们就不出工了吧。我说是的,不过我们一向利用下雨的时间开会。妹妹气急败坏地说,我来了你还开会啊!我训导她说,这是在村里不是在家里,你应该懂事。妹妹悲哀地说,早知道这样我才不来看你呢。下午,我们十几个知青集中起来开始在食堂里开会,我心乱如麻。我多么希望这会快点结束,好让我有空陪陪我妹妹,可乡村里的会议都是漫长而缺少实效的。会开了近两个小时,又有人开始读报。这时我发现妹妹站在门口。她挑衅似的冲着我们全体,也冲着我说,要我陪她出去玩儿。她这种不管不顾的态度使我有点下不来台,我跑到门口把她领出门去,我说开不完会我就不能和你玩。妹妹说你开完会就再也看不见我了!我并不重视她的气话,只一心想着怎样保护自己在众知青中的形象,让大家看看我并不是一个因家人来探亲就不顾集体的人啊。②于是我坐得更加安稳,甚至当主持人宣布散会时,我还故意要求再读一段报纸。会终于散了,我回到宿舍发现妹妹不见了。这时我才真的害怕起来:天下着雨,她能到哪儿去呢?我披上雨衣就跑出门外,同院知青也随后帮我去寻人。我们找遍村子又找出村子,最后在旷野上,我看见一个朦胧的小红点在跳动,那就是我的妹妹,她正向县城的方向跑着。我大声叫着妹妹,她在雨中跑得更快了。当我就要追上她时,她又钻进了一片玉米地。我也钻了进去,一边拨开茂密而又刺人的玉米叶,一边央求她跟我回村,并答应从现在开始就和她玩儿。③她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雨淋湿了,却头也不回地跑着,边跑边报复似的大声说:“我要揭发你八次退票的事,我要揭发你八次退票的事!”我追赶着妹妹,心想我是多么应该被揭发啊,玉米叶划破了我的手和脸,我想它们也正刺伤着妹妹的皮肤。我哭起来,妹妹就在这时停住了脚,是我的眼泪使她妥协了。我把雨衣披在她身上,拉着她出了玉米地。我的知青战友们也赶到了,素英听说我丢了妹妹也骑车从家里赶了来。她不由分说把我妹妹放在车子大梁上带着她就走,她说她回家要给我妹妹烙白面饼煎腊肉。这晚妹妹在素英家领受了贵宾的礼遇:素英一家将她围在炕上,给她说笑话解闷儿,她喝了姜糖水祛寒,吃了平时农家很少动用的白面烙饼卷腊肉。不幸的是吃喝完毕她便发起高烧说开了胡话,万幸的是素英急中生智从隔壁请来一位会扎针灸的老汉。这老汉上得炕来,先照着我妹妹的脑门吐了一口唾沫,然后从怀中一个脏污的布包里抽出一根粗长的大针。照着那唾沫处猛然就扎,这一切是如此迅雷不及掩耳,让你来不及怀疑、恐惧和哭。可是奇迹发生了,妹妹渐渐安静下来,安睡过去。第二天清晨她居然退了烧,又是活蹦乱跳的一个人了。我骑着自行车把妹妹送到县长途汽车站,送上回家的车,她上车时正是头天素英带她进村的时间,整整24个小时。这乱糟糟的24小时让我心里很难过,却不知该对我妹妹说些什么。她倒很豁达,隔着车窗对我挥挥手说:“放心吧,我什么也不会告诉爸妈!”22年过去了,我们早已长大成人,她也去了美国。④我从来没有为那年秋天的24小时向妹妹说过“对不起”,我知道“对不起”这三个字用在亲人身上是多么没有分量。今天是5月28日,是妹妹的生日。她从美国打来电话,我问她还记得那位乡村老汉给她扎针吗,她在电话里大笑着说:“我一直觉着他那口唾沫到今天还在我脑门上呢!”(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我”在农村插队为背景,无论在选材上,还是在叙述上,都给人一种真实感。B.标题“22年前24小时”既明确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又体现了文章的时代色彩。C.妹妹由于“我”的哭泣而停止了跑回县城的脚步,可见妹妹内心还是很在乎“我”的。D.素英与《哦,香雪》中的凤娇虽然都是文章中的次要角色,但是都表现出人性的美好。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说“我”“有点矫情,有点阿Q”,看似调侃自己,实则也体现了“我”对家、对妹妹的不舍。B.句子②的描写体现了“我”当时刻意塑造大公无私的形象这一想法,符合人物身份,显得真实可信。C.句子③写妹妹“她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雨淋湿了”,这为后文写妹妹发高烧的事件做了铺垫。D.句子④中“我”一直没对妹妹说“对不起”,因为“我”和妹妹都不在意这句话,没放在心上。8.这篇文章在叙事上采用了“虚实互补”的手法,将现实与回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9.孙犁评价《哦,香雪》是“一首纯净的诗”,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同样是“一首纯净的诗”。请从乡村的生活场景和“我”与妹妹之间的情感两个方面,谈谈你对后者看法的理解。(6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材料三: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选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予友梅圣俞A少B以C荫D补E为F吏G累H举I进J士K辄抑L于有司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拘,指被拘禁,“百里奚举于市”的“举”表示被选拔、被任用,两者用法相同。B.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文中梅尧臣因家族亲属而受荫。C.辟,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中的“辟”词义相同。D.雅颂是《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12.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指出古代不得志的诗人更能体悟生活,抒发沉郁的胸臆,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B.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使梅圣俞的诗作得以保存。C.梅圣俞常用诗歌抒发不得志的感情,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D.序文以评述梅诗为轴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了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2)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14.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文学创作理论。(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劳劳亭①歌李白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③,今来何谢袁家郎④。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五章:五首诗。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旦。自此袁宏名誉日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16.以景结情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试比较这首诗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以景结情的差异。(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写神仙们驾着风云而来,画面神奇而飘逸。(2)《沁园春·长沙》中,青年毛泽东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之问,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器代酒,通过祭酒行为表达某种人生感受的两句是:“,。”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今时代,劳动形态日益多元。那么,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①,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链接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中小学劳动教育②。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显著。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劳动教育的导向有所觉察。劳动是手段,③。准确地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如果把握不住这个核心,学生参加了劳动也不一定能受到正向的心性教育。1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5分)19.请依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为开头各写一句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随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空间站①的设计令人惊艳,再次彰显中国创造的独特匠心。中国空间站一步步建造的过程是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诠释。当年,国际空间站将中国拒之门外,倒逼中国走上自主创新之路。面对最尖端的系统、最复杂的技术、最严密的封锁,中国航天人独立自主完成的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先后实现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因而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大胆提出“1+N=1”的设计理念,到“规模适度、留有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从稳定可靠的“T”字形“核心组合体”到未来还有可能实现的“十”字形、“干”字形等扩展构型,独具中国特色的空间站设计方案,体现了中国创造的“创新+匠心”。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②、开拓创新是支撑航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也是我们下好“先手棋”、开创科技新局面的关键。无论是探索太空还是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中国都将不惧任何困难挑战,勇攀高峰,③。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22.“先手棋”是棋盘游戏术语,比喻为取得胜利而争取主动。请再写两个棋类术语,并解释其比喻义。(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张秉贵晚上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也有人说,人类一切艺术的起源,音乐、文学、美术、体育、科技……都离不开劳动。正是劳动,创造了美,塑造了美,也丰富了人类精彩的文化生活、精神世界。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之间似乎是矛盾的,对此,你的看法如何?或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加以阐述,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校联盟期中学情调研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A2.D3.C4.①采写能“体现时代特征,回答时代之问”的劳模工匠。②用扎实的采访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③在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增强报道的可读性。④运用融媒体手段为内容赋能,增强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5分)5.①“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授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高度重视。②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人体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③“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热议”说明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有助于营造崇尚劳动等良好社会风尚。(5分)【解析】【导语】这两篇文章分别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和报道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材料一强调了劳动模范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材料二则探讨了在媒体变革时代,如何创新地报道劳模工匠,以更具立体感和感染力的方式传递他们的精神风貌,强调在报道过程中多关注人物的精神世界,避免传统报道的套路化。两者共同指向增强报道的时代性和影响力。【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以偏概全,由材料二第二段可知,“成长经历能体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仅仅是典型性的一方面,还需要考量当下时代的主题、社会的需求等方面。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减少‘大国工程’等宏大叙事”于文无据。原文是说“采访中,要始终保持对人本身的关注,而不是让劳模工匠成为大国工程、大国重器等工作成果的注脚”。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符合材料二“采访……也需要关注他们在工作中的煎熬、辛苦、快乐、成就感等心理感受,以及在自我实现与社会需求、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人生陷入低谷等‘抉择时刻’的困惑、挣扎、犹豫等心理活动”;B.符合材料二“通过图表、短视频、报网互动等融合传播手段,让版面升维,从而提升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C.;报道前的采访始终围绕人物工作展开,忽略了对其心理感受等的关注,与材料二观点不相符D.符合材料二“需要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人物简历’式的写作方式,不要‘从小写到大’,而是要精选素材,展现人物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二“要去采写能‘体现时代特征,回答时代之问’的劳模工匠”可以得出采写能“体现时代特征,回答时代之问”的劳模工匠。②由材料二“想要在报道中听见人物的脚步声……关注他们与企业、行业和社会的互动”可知,应该用扎实的采访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对人本身的关注,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③由材料二“一段时间以来,在关于劳模工匠的人物报道中,形成了一定的表达‘套路’……在文章结构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需要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人物简历’式的写作方式……写出人物的情感共鸣”可知,劳模工匠人物报道要在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增强报道的可读性。④由材料二“劳模工匠人物报道也需要适应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影响力、传播力”可知,需要运用融媒体手段为内容赋能,提升报道的影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决定”可以印证材料一中提到的“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高度重视。②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人获得“‘最美奋斗者’(个人)荣誉称号”是因为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他们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扎根基层、奉献人民,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成就,具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③由材料一“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可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热议”体现了材料一中提到的“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是本次评选活动的目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答案】6.B7.D8.①文章主体部分回忆了年幼的妹妹在22年前的一天独身前来探望“我”的经历,这是虚写部分。②在文章结尾,笔触又回到当下的现实,“我”与妹妹通话的内容正好与22年前所发生的经历相呼应,这是实写部分。③“虚实互补”的叙事手法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更好地突出了“我”和妹妹的情谊,升华了文章的主题。(4分)9.①文章笔下描绘了一系列的乡村生活场景:素英礼待妹妹,同院知青帮“我”寻人,会扎针灸的老汉帮妹妹退烧……这些人善良乐观,纯朴自然,这些乡村生活场景纯净美好,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动人心弦。②文章写了妹妹独自远行来找“我”玩、“我”在雨中追回妹妹等情节,这些情节都体现了妹妹的天真纯洁,也体现了“我”对妹妹真诚纯洁的情感,“我”与妹妹的情谊构成了文章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6分)【解析】【导语】铁凝的《22年前的24小时》描绘了妹妹勇敢地单独探访农村插队的“我”这一令人感慨的故事。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姐妹之间深厚而质朴的情感,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对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对话与细节描写生动自然,交织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家庭温暖的感悟,使作品在情感与时代的交融中富有诗意的纯净美感。整体上,这篇作品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质朴友情的赞美。【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体现了文章的时代色彩”错误。标题“22年前的24小时”主要是突出对特定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的回忆,并没有体现文章的时代色彩。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D.“因为‘我'和妹妹都不在意这句话,没放在心上”错误。作者没有对妹妹说“对不起”并不是因为“我”和妹妹都不在意这句话,而是认为对亲人来说,这句话没有分量,实际说明他心中仍有愧意,只是形式上没有表达罢了。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在文章中,主要回忆了22年前“我”在知青生活时,妹妹来看“我”的24小时所发生的事情,包括妹妹的到来、“我”因种种原因未能陪伴妹妹、妹妹生气跑了又被找回、妹妹在素英家的经历以及第二天被“我”送回等情节。这些都属于虚写。文章结尾又以“22年过去了,我们早已长大成人,她也去了美国”以及“今天是5月28日,是妹妹的生日。她从美国打来电话”等语句将回忆拉回到现实,写“我”问她还记得那位乡村老汉给她扎针的事,她在电话里大笑调侃当年的美好回忆。这些都属于实写。回忆部分内容丰富,充满细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现实部分则起到了连接回忆与当下的作用,使整个叙事结构更加完整。现实与回忆的交织,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成长变化,又能深入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现实与回忆的结合使得故事更具时代感,并呈现了兄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羁绊,深化了文章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充满了质朴和宁静。乡村里的人们善良、乐观,懂得人情世故。当妹妹来看“我”时,社员们纷纷劝“我”放下工作陪妹妹,体现了他们的温暖和关怀。素英更是热心地帮助“我”和妹妹,不仅把妹妹带回村,还在妹妹生病时给予照顾。同院知青在知道妹妹出走后,主动帮“我”寻人,会扎针灸的老汉帮妹妹退烧,这些乡村生活场景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一种纯净的美,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生活的本真。“我”与妹妹之间的情感真挚而纯粹。妹妹独自乘坐长途汽车来看“我”,只为和“我”玩一天,她带来好吃的,期待着与“我”共度时光。这种单纯的目的和对姐姐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妹妹的纯真和善良。而“我”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公无私而未能及时陪伴妹妹,但内心充满了愧疚和对妹妹的爱。妹妹在生气跑走后,因为“我”的眼泪而妥协,这一情节展现了妹妹对“我”的深厚感情。她虽然嘴上说着要揭发“我”八次退票的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我”在送妹妹上车时,心里很难过,却不知该对妹妹说些什么。这种复杂的情感中包含着对妹妹的愧疚、疼爱和无奈,更加凸显了两人之间情感的纯净。22年后,“我”和妹妹都长大成人,妹妹去了美国,但两人之间的回忆依然深刻。通过电话交流,妹妹的豁达和对过去经历的调侃,让人感受到这份亲情的持久和纯净。即使时间流逝,那份纯真的情感依然存在,如同一首纯净的诗,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这些因素使整篇文章犹如“一首纯净的诗”,情感真挚,意境美好。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答案】10.AGK11.C12.C13.(1)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既然这样,那么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处境困厄后才能写出工巧的诗来。(4分)(2)他的家在宛陵县,小时候就学习写诗,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4分)14.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3分)【解析】10.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的朋友梅圣俞,青年时凭借先辈的功勋做了官,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被主考官压抑了。“梅圣俞”是“予友”的名字,共同做句子的主语,起强调作用,单独成句,“梅圣俞”后断句;“为吏”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其后断句;“进士”作“举”的宾语,其后断句。故选AGK。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C.“‘辟’词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文中“犹从辟书”的“辟”指征召,《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的“辟”是“批驳”。句意:还接受聘书。/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错误。由原文“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可知,人们向他求教和他常用诗歌来抒发不得志的感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穷”,处境困厄;“然则”,既然这样;“殆”,大概、恐怕;“工”,工巧;(2)“自”,从……起;“惊”,使……惊叹;“长老”,年长的人。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可知,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结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可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结合“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可知,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蔡遭遇了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而写了《兵法》;吕不韦被贬到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材料二:大概各种东西不能处于平静就会发出声音。……人在言论上也是这样。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然后才表达出来,他们歌唱是有了思念的感情,他们痛哭是有所怀念。凡是从口中发出来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材料三:我听见世上的人说诗人得志的少,处境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世上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古代困窘不得志的诗人的作品。大凡读书人胸里蕴藏他所有的学问、抱负,却无法在当世施展的,大都喜欢游山玩水,过着隐居的生活,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这一类东西,往往探究描述它们种种奇怪的形状。他们心里充满着忧虑、愤慨的情绪,产生怨恨、讽刺的念头,倾诉羁旅之臣和寡妇的哀叹,因而能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话语。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既然这样,那么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处境困厄后才能写出工巧的诗来。我的朋友梅圣俞,青年时凭借先辈的功勋做了官,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被主考官压抑了,只能在州县做小官,总共有十多年。他年纪快五十了,还接受聘书,做人家的幕宾,压抑着胸中怀藏的本领,不能够在事业上施展出来。他的家在宛陵县,小时候就学习写诗,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长大后,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说,他写的文章,简洁古雅精粹,不想苟且迎合来博得世人的欢心。世上的人也只知道他的诗罢了。可是当时不论是贤能还是庸愚的人,一谈到做诗,必求教于圣俞;圣俞自己也喜欢把他不得志的心情在诗里表现出来;所以他平生所写的,以诗最多。世上的人已经知道他了,可是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从前王文康公曾经见到他,叹息说:“两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作品了!”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终究没有推荐。如果能够使他在朝廷发挥作用,做了《雅》、《颂》一类的诗,来歌颂大宋王朝的功业和德泽,把他奉献到宗庙里去,赶上《诗经》中的《商颂》、《周颂》和《鲁颂》,难道不是伟大的事业么?怎么使他到老也不得志,却写些穷困人的诗,只是借虫、鱼一类的东西来抒发羁旅、愁闷的感叹?世人只是喜欢他诗作的技巧,却不知道他长期穷困潦倒并且将要衰老了,这难道不可惜吗?圣俞写了很多诗,不肯自己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他的诗多了容易散失,就把他从洛阳到吴兴居留期间所写的诗,编成十卷。我曾经特别喜欢圣俞的诗,而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我立刻高兴谢景初能够替他分类编排起来,就写了这篇序,把它珍藏起来。过了十五年,圣俞因为患病在京城去世。我在哭吊之后,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趁便向他的家人索取遗作,得到他的一千多篇遗稿,和原先收藏的,选择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编成十五卷。唉!我对圣俞的诗已经论述得很详细了,因此这里就不再说了。庐陵欧阳修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答案】15.D16.①画面不同:《沁园春·长沙》结尾是中流击水图,以大江、飞舟为背景,景象壮阔;而《劳劳亭歌》结尾是独宿空船图,以苦竹、寒声、秋月为背景,景象凄凉。②人物形象不同:中流击水图里活跃的是独挽狂澜的青年革命者;而独宿空船图里则是独宿空船、寄情于归梦的诗人形象。③所抒之情不同。《沁园春·长沙》结尾抒发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雄心壮志;而《劳劳亭歌》结尾抒发的是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孤单苦闷之情。(6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理解错误。“今来何谢袁家郎”,其中的“谢”是逊色的意思,自叹其才不减袁宏,而无谢尚之见知。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画面不同:《沁园春·长沙》结尾是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思是: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此处以大江、飞舟为背景,景象壮阔;而《劳劳亭歌》结尾是独宿空船图,“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两句,写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声动秋月而已,可惜没有知音,只好空船独宿寄情于归梦之中。诗句描绘了一个凄凉场景,在秋夜风吹苦竹的凄凉氛围下,诗人独宿空船,只能寄情于归梦。以苦竹、寒声、秋月为背景,景象凄凉。其次,人物形象不同:中流击水图里活跃的是独挽狂澜的青年革命者,突出他们的壮志豪情;而独宿空船图里则是独宿空船、寄情于归梦的诗人形象。最后,所抒之情不同。《沁园春·长沙》结尾抒发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雄心壮志,读起来铿锵有力,极具力量感;而《劳劳亭歌》结尾寓情于景,抒发的是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孤单苦闷之情。用以景结情的手法点明了诗的主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答案】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答案】①而是人需要耕种;②还要改进方式;③教育是目的。(5分)19.①奠定心理发展的基础;②丰富生活和生产经验;③接受正向的心性教育。(5分)【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面“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说明后面应当反过来表达,且需要用“而是”衔接;再联系后句“尤其是中小学生”说明这里的内容确实应当强调人需要耕种,因此可以写“而是人需要耕种”;第二空,联系后文“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以及“这样的劳动方式”“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等句子,可知这里说的是劳动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因此可以写“还要改进方式”;第三空,根据前文的“导向”,以及后文的“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说明需要注意劳动教育的目的,还要与“劳动是手段”对应,因此可以写“教育是目的”。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及句式变换的能力。第一段,抓住“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可知此段写的是劳动教育的意义,即“劳动是学生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然后变换句式,让“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头,后面需要接“奠定心理发展的基础”;第二段,抓住“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可知方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产劳动;然后变换成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头,后面需要接“丰富生活和生产经验”;第三段,抓住“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可知,此段是写我们要牢记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心性教育;然后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头,后面需要接“接受正向的心性教育”。(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答案】20.①巧夺天工

②自力更生

③一往无前(3分)21.最尖端技术、最复杂的系统;独立自主完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从而把发展的主动权。(3分)22.示例:(4分)①排头兵:比喻带头的人或最优秀者(楷模);②马后炮: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③过河卒:比喻不怕牺牲和挫折,勇于拼搏,决不后退的人。【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说的是中国空间站的设计令人惊艳,彰显中国创造的独特匠心,可选“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第①空,根据语境“中国空间站一步步建造的过程是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诠释。当年,国际空间站将中国拒之门外,倒逼中国走上自主创新之路”可知,航天事业必须依靠自己,可选“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指不依靠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第①空,根据语境“中国都将不惧任何困难挑战,勇攀高峰”可知,无论是探索太空还是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中国都会勇猛无畏地前进,可选“一往无前”。“一往无前”,是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最尖端的系统、最复杂的技术”改为“最尖端技术、最复杂的系统”。二是中途易辙。“中国航天人独立自主完成的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主语应是“中国航天人”,把“的”改为“了”。三是成分残缺。“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改为“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四是不合逻辑。“因而”,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进一步的行动,故把“因而”改为“从而”。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棋盘游戏术语,并理解其含义。如“排头兵”,是指动作要领最规范的战士,可以做为其他人的示范,通常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喻指带头的人或最优秀者。排头兵就是指在队伍前面冲锋陷阵,打开局面,扫清障碍,率先提供前进路标的“先行者”。“马后炮”,马后炮指先用马把对方的将(帅)控制住,然后再用炮在后面照将,以杀死对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