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配置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1页
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配置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2页
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配置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3页
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配置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4页
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配置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目次TOC\o"1-1"\h\t"标准文件_一级条标题,2,标准文件_附录一级条标题,2,"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 15基本原则 16配置 26.1慢性疾病预防型运动干预中心 26.1.1制度 26.1.2功能区划分 26.1.3人员 26.1.4设施 26.1.5设备 26.2慢性疾病医院型运动干预中心 36.2.1制度 36.2.2功能区划分 36.2.3人员 36.2.3.1肿瘤类 36.2.3.2运动系统类和非运动系统类 36.2.4设施 36.2.4.1肿瘤类 36.2.4.2运动系统类和非运动系统类 46.2.5设备 46.2.5.1肿瘤类 46.2.5.2运动系统类和非运动系统类 4参考文献 6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提出。本文件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起草人:王勇、张霞、张育荣、韩圣群、梁辰、霍明、李小东、韩滨、沈春泉、汪爱军、高璨、张建红、李伟、厉彦虎、王吴婉、李俊涛、钱金华、汪晓晖、谢敏豪、李昂、左会武、范佳林、张鑫、齐皓、曲明慧、单钰淇、解化龙、孟海英、张玉、杨建章。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配置要求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的基本原则,给出了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配置方面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的建设、验收和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JG/T191—200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exerciseinterventioncenterforchronicdisease主要针对常见慢性疾病人群和常见慢性疾病风险人群,基于服务对象身体健康状况制定运动方案,对运动方案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并将运动干预效果反馈给医疗系统的运动干预机构。分为慢性疾病预防型运动干预中心和慢性疾病医院型运动干预中心。常见慢性疾病主要包括非运动系统类、运动系统类以及肿瘤类人群。非运动系统类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为主;运动系统类以各关节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筋膜炎为主;肿瘤类以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人群为主。慢性疾病预防型运动干预中心preventiontypeexerciseinterventioncenterforchronicdisease通过对服务对象进行身体检查,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后,在对服务对象未来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慢性病的风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为常见慢性疾病风险人群提供疾病预防、运动干预和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建议和指导的运动干预机构。慢性疾病医院型运动干预中心hospitaltypeexerciseinterventioncenterforchronicdisease重点针对常见慢性疾病人群,基于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制定标准化运动康复方案,为慢性疾病人群提供集功能评价、临床诊断、运动干预、运动康复方案为一体的运动干预机构。分类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按照不同应用场景可分为:慢性疾病预防型运动干预中心;慢性疾病医院型运动干预中心。基本原则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基本原则包括: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因地制宜、规模适当。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以人为本、主动健康。配置均衡、安全实用。规范管理、长效运营。均等普惠、服务公益。配置慢性疾病预防型运动干预中心制度应建立健康体检质量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内容可包括:受检者隐私保护制度、健康体检操作查对制度、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健康体检报告制度、疑难健康体检报告讨论制度、健康体检高危异常检查结果登记追访制度、健康体检医院感染制度、健康体检传染病报告制度、设施与设备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制度、患者抢救与转诊制度、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消防制度。应建立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和演练。功能区划分候检与咨询区:空间相对开放,设置独立,有明确的标识,有专人负责,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合理运动宣教。体检区:能够完成相关健康体检项目,宜按性别分区。运动健康管理区: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干预指导、效果监测等。管理区:质量与安全、设备、体检资料、信息化等管理部门。辅助功能区:集中供电、供水以及消毒供应室和其他等。人员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应少于2名,应配备有资质的康复治疗师、运动康复师、运动健康师或健身教练进行运动前指导。工作人员参加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流程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并有记录,培训合格后上岗。设施具有独立的健康体检、体质测评及候检场所,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m2,医疗用房面积不少于总面积75%。各检查科室独立,每检查室净使用面积不小于6m2。整体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并符合消防、安全保卫、应急疏散等功能要求。体检区域有空气调节设备,保持适宜温度和良好通风,各物理检查科室和辅助仪器检查项目独立设置并有规范、清晰、醒目的标识导向系统。应设置体质测评、运动干预指导区域。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设备应配备符合开展健康体检项目要求的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量尺、身高体重计、血压计、心电图机等常规设备。应配备开展体质测评的必备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身高测试仪、体重测试仪、心肺功能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握力计或握力测试仪、背力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功率自行车、跑台、垫子、秒表等。急救设备:配置适量医用急救箱、药物,配备至少1台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信息化设备:配置具备信息报送、传输和自动化办公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备与功能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和所在区域相关要求。慢性疾病医院型运动干预中心制度应建立工作规范、工作流程、人员职责、质量控制、风险防控、信息管理等制度。服务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并能够准确使用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所有急救物品可正常使用。具有风险事件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充分告知服务对象运动测试和运动干预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适当的方法对运动中可能发生的跌倒和心脑血管风险等情况进行监控和保护。功能区划分运动功能评价室:设大众健身运动功能评定区、心肺功能风险评估区。运动干预康复室:康复治疗区(配治疗床和必要理疗仪器的独立空间若干)、功能练习区(包括心肺功能康复区、组合力量练习区)。急救间: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专人定期维护,制定应急预案,确保运动干预安全执行。人员肿瘤类设置住院康复床位的,应按每床至少配备0.5人的标准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医师、康复治疗师和护士比例不低于1:2:3。康复医师应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并接受过系统康复医学专业培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专业医师,能够承担肿瘤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以及康复相关的诊断,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及程度,制定康复计划及目标,决定康复训练方法。未设置住院床位的,应至少配备5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医师不少于1名,康复治疗师不少于2名。护理员的数量,根据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提供两种或以上专业康复医疗服务的,每个专业至少应有1名康复医师或具有本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设置药剂、检验、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部门的,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非康复专业的临床或中医类别的医师、康复治疗师应具有6个月以上、护士具有3个月以上在综合医疗机构康复部门或者二、三级康复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或接受培训的经历;技师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护理员接受过医疗机构或专业机构的系统培训。有条件的运动干预中心应至少聘有1名全职或兼职精神心理专业人员,保证每周提供不少于1天的精神心理康复服务。所有医护人员、护理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应配备质量安全和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人员。运动系统类和非运动系统慢病类运动系统类和非运动系统慢病类运动干预中心现场或远程应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且具有相关知识的医师。至少具有1名经培训合格的康复治疗或运动指导人员。至少具有1名经培训合格的医学技术人员或护士。至少具有1名专职或兼职信息管理人员。应至少具有1名专职或兼职营养师。设施肿瘤类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设置住院康复床位总数20张以上。不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可以不设住院康复病床。但应设置不少于10张的日间康复床。设置住院康复床位的,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50m2。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m2,床间距不少于1.2m。康复医疗业务用房至少应当设有接诊接待、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辅助等功能区域。康复医疗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500m2。其中,康复训练区总面积不少于200m2。同时设置包括:诊疗区,用于接诊、解读报告及开具运动处方;测试区,用于体适能测试,面积应大于40m2,运动干预指导区,用于进行运动锻炼和运动指导,面积应大于60m2;健康教育区,用于慢性病人群生活管理的健康宣教。整体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并符合消防、安全保卫、应急疏散和防跌倒、防坠床、防自残(自杀)、防走失、防伤人等功能要求。运动系统类和非运动系统慢病类应有独立空间,分区设置包括:诊疗区,用于接诊、解读报告及开具运动处方;测试区,用于体适能测试,面积应大于40m2,运动干预指导区,用于进行运动锻炼和运动指导,面积应大于60m2;健康教育区,用于慢性病患者生活管理的健康宣教。应符合医疗机构患者活动场所及坐卧设施安全要求。服务环境应通风良好,空气质量应符合GB/T18883的规定。应布局合理,利于人群疏散,消防安全须符合WS308的要求,消防安全标志须符合GB13495.1的要求。服务场所应采取医疗机构规定的相应消毒隔离制度。社区类健身场所的设施应符合JG/T191-2006中第4章的规定。设备肿瘤类应根据所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专业设置,配备满足开展业务需要的专科设备。运动治疗:应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训练用阶梯、训练用巴氏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等。物理因子治疗:应配备电疗、冷疗、功能性牵引治疗等设备。作业治疗:应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等设备。应配备针灸、火罐、中药熏蒸等中医康复治疗设备。营养:应配备人体成分测试仪测试身体成分。心理:应配备情感-心理-精神功能测评系统。体质健康测评项目的测试仪器包括:身高测试仪、体重测试仪、心肺功能测试仪、握力测试仪、背力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功率自行车、跑台、垫子、秒表等。运动风险评估项目测试仪器包括:动脉硬化检测仪、身体平衡检测仪、糖代谢检测仪、骨密度测试仪、血压计等。信息化设备:配置具备信息报送、传输和自动化办公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备与功能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医疗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与所在区域相关要求。病房床单元基本装备应同相应等级综合医院,有能满足诊疗业务需要的其他设备。运动系统类和非运动系统慢病类基本医疗设备:血压计、血糖仪、听诊器、心电图机、运动心电监护等慢性病相关基础监测设备。运动功能相关测试仪器包括:身高测试仪、体重测试仪、心肺功能测试仪、肌力测试系统、身体平衡功能测试系统、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功率自行车、跑台、垫子、秒表等。运动风险测试设备:运动心肺功能测试设备、身体成分测试仪、骨密度测试仪、经皮血氧饱和度测试仪、心脏超声诊断仪,肢体及脊柱功能测评设备。应配备力量、平衡、柔韧、爆发力、反应时等体质测试设备。应配备的运动训练器材,训练器材应符合GB17498.1要求。有氧训练设备:运动跑台、功率自行车、卧位功率车、椭圆机、上下肢联动训练机。阻抗训练设备:弹力带、哑铃、沙袋、壶铃等小型器械;上肢、下肢、肩部、胸部、腰部等部位训练器。平衡、柔韧训练设备:平衡垫、瑜伽球、拉伸带、拉伸训练器。应配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氧气瓶、输液器、急救箱等医疗急救设备,且急救药品均在使用期限内。仪器设备资质证明应齐全,数据应准确有效。上述设备既可以是本科室独立配置,也可与医院其他科室共用,满足功能使用即可。参考文献[1]T/CSSS005—2024体育公园智慧化配置指南[2]T/CSSS006—2024健身道和健身驿站智慧化配置指南[3]李祥臣,俞梦孙.主动健康:从理念到模式[J].体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