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项目1管理、管理学、管理者项目2管理理论的演进项目3组织项目4企业战略与决策项目5计划项目6领导与激励项目7控制项目8创新全套可编辑PPT课件01管理与管理学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WinslowTaylor)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制定决策”。“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分别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对管理的看法颇受后人的推崇与肯定,形成了管理过程学派。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P.Robbins)对管理的定义是:所谓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我们认为,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基本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含义: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动员和配置的有效资源;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本质是协调;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与管理学二、管理的性质与基本职能(一)管理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一种属性是管理所具有的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种属性是为一定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与管理学二、管理的性质与基本职能(二)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PART1组织职能PART2领导职能PART3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从静态意义上讲,组织是具有一定目标、按照一定原则成立、有秩序的人事综合体。从动态意义上讲,组织是围绕一定目标,设置并建立组织结构,安排群体成员的职位,确定其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使群体具有较高的效率。领导职能是指领导者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下属人员,完成领导任务的职责和功能。领导职能的“职”代表职责,“能”代表能力。管理与管理学二、管理的性质与基本职能(二)管理的基本职能控制职能PART4创新职能PART5控制职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作能按原计划进行。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管理与管理学三、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根据管理的性质和管理学研究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大体上分为三个层面: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从管理的历史出发,着重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形式、演变和发展,知古鉴今。
(3)从管理者的工作或职能出发,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02管理者管理者一、管理者及其分类(一)按管理层次划分01高层管理人员02中层管理人员03基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中层管理人员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一、管理者及其分类(二)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2专业管理人员1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者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部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地区经理。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人员二、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如图1-1所示。管理者二、管理者的角色(一)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领袖领导者联络员管理者二、管理者的角色(二)信息角色监听者01发言人03传播者02管理者二、管理者的角色(三)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控制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管理者三、管理者的素质(一)品德素质1.良好的精神素质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2.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管理者三、管理者的素质(二)知识素质政治、法律知识01经济学、管理学知识02专业基础知识04心理学、社会学知识03管理者三、管理者的素质(三)技术素质1.技术技能3.概念技能2.人际技能管理者图1-2各种层次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THANKSTHANKYOUFORWATCHING管理学基础(第二版)0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智慧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智慧一、我国管理思想发展概述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的精粹进行归纳、提炼、综合,尽管概括难免有局限性,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其和突出的共性特征。4中国古代充满着浓重的讲情讲义的管理思想,倡导“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以德服人”等。突出了义与情在管理中的价值3“民以食为天”,重农限商的思想一直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居于主导地位。强调了农本商末的固国思想2强调组织与分工是管理的基础,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1“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爱人贵民”,认为管理的成败在于用人。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智慧一、我国管理思想发展概述8重求同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把求同视为管理的重要价值7职责相符、职权相配的观点。“名正言顺”管理思想,相当于今天的指挥权的权威性6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重要地位,把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决策准则。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5重视谋划,主张以谋取胜为上策,适应环境变化,善于权变,不拘泥于既定的清规戒律。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二、管理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划分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01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03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02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智慧三、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产生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集体协作劳动的形式,而有集体协作劳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在漫长而重复的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逐步形成。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把各种管理思想加以归纳和总结,就形成了管理理论。人们反过来又运用管理理论去指导管理实践,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在管理实践中修正和完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基础,管理思想是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内涵,而管理实践是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行动。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图2-1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关系示意图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智慧02西方管理理论演进西方管理理论演进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埃及人很早就懂得了分权。法老作为“赖神之子”享有神权,而辅助法老的宰相则集“最高法官、宰相、档案大臣、工部大臣”等职衔于一身,掌管全国的司法、行政及经济事务,但军权由法老直接掌管,宰相不兼军务。还有,埃及人可能是首先意识到“管理幅度”的实践者,因为从法老的陪葬品雕像中发现,每一个监督者大约管理着10名奴仆。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巴比伦重新统一两河流域以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统治者汉穆拉比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制定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法典中有许多条款都涉及了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经济管理思想。西方管理理论演进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古罗马帝国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效的组织。戴克里先成为皇帝后,实行了一种把中央集权控制与地方的分权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的连续授权制度。罗马天主教会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就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有高度效率的职能分工,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西方管理理论演进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进入18世纪60年代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制造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既是生产技术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而工厂制度的发展,促使了人们对管理的关注。西方管理理论演进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总的来说,虽然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管理思想,但并没有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他们已经意识到管理将会发展成一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科学,预见到管理的地位将不断提高,为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管理的特点有:(3)管理的方式是家长式的,独断专行的,专制式的。(5)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靠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1)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认为人是有惰性的”,必须进行强制性的管理,所以那一时期的工厂都有所谓的拿着皮鞭的监工。(4)管理的依据是靠个人的经验和感觉,不是靠数据而是靠记忆、靠主观判断来管理,管理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管理人的经验。(2)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侧重研究通过分工与协作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减少资金消耗,提高工人的日产量指标,获得更多的利润。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一)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二、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进行一个彻底变革。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一)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二、古典管理理论根据以上思想观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制度:①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②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③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④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发挥他们的能力。⑤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并订立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准⑥工人与雇主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所规定的工作任务。⑦职能工长制。⑧例外原则。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二)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二、古典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的要点是: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管理的14项原则。管理要素。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三)韦伯与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二、古典管理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特点包括:(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西方管理理论演进三、新古典管理理论(一)梅奥及霍桑试验该试验共分四个阶段:工场照明试验01继电器装配室试验02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03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04西方管理理论演进三、新古典管理理论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形成了“人际关系学说”,即霍桑试验的结论:(1)员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西方管理理论演进三、新古典管理理论(二)行为科学的理论目前它的研究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有关团体行为的理论有关组织行为的理论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二)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四、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
(1)在20世纪40年代,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管理改变孤立的、单因素的、片面的研究方式,而形成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式的系统化管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运输问题、机场和港口的调度问题、如何对大量的军火进行迅速检查的问题等等,都涉及管理的方法。
(3)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层出不穷。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赤裸裸的剥削方式逐渐被新的、更隐蔽、更巧妙的剥削方式所掩盖。新的剥削方式着重从人的心理需要、感情方面等着手,形成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问题的管理。
(5)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借助于多学科交叉作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管理。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学派,有“管理理论丛林”之称。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些主要流派:四、现代管理理论01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哈罗德·孔茨。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02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主要观点:①组织的实质②组织要素③权限接受论④组织平衡论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学派,有“管理理论丛林”之称。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些主要流派:四、现代管理理论03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里蒙特·卡斯特和詹姆斯·罗森茨韦克。主要观点:①企业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②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04决策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主要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②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二者的解决方法一般不同;③决策的过程分四个阶段:搜集情报→拟订行动方案→选定方案→方案的实施和完善;④决策的准则:最优化;满意化;许可化。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学派,有“管理理论丛林”之称。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些主要流派:四、现代管理理论05经验学派代表人主要有美国的彼德·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阿尔弗莱德·斯隆、威廉姆·纽曼等。主要观点:认为管理仅仅是企业管理。06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弗雷德·卢桑斯。主要观点:①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变化的、因人而异的,因此由需要引起的动机和行为也相应如此;②人在同一时间或地点也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复杂而统一的不同动机模式;③由于人的需要和能力等差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学派,有“管理理论丛林”之称。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些主要流派:四、现代管理理论07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理论主要是运用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理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方法到管理决策中,进而形成一系列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的方法和技术的理论。主要观点:①以系统观念为基础,建立全面分析组织的框架结构,强调组织是由“经济人”(组织人、理性人)、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②以决策为目的,强调决策原则、方法和程序是组织管理的核心;③以数学方法及计量模型为手段,使运筹学应用于组织管理中;④以计算机为先进的计算工具,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学派,有“管理理论丛林”之称。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些主要流派:四、现代管理理论08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B·F·斯金纳是人际关系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观点:,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09人类行为学派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主要观点: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学派,有“管理理论丛林”之称。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些主要流派:四、现代管理理论10群体行为学派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11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主要观点:这个学派主要通过观察经理的实际活动来明确经理角色的内容。对经理(从总经理到领班)实际工作进行研究的人早就有,但把这种研究发展成为一个众所周知学派的却是明茨伯格。西方管理理论演进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明茨伯格根据他自己和别人对经理实际活动的研究,认为经理扮演着10种角色:四、现代管理理论1a.挂名首脑角色(作为一个组织的代表执行礼仪和社会方面的职责);b.领导者角色;c.联系人角色(特别是同外界联系)。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3a.领导者角色;b.故障排除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角色;④谈判者角色(与各种人和组织打交道)。决策方面的角色有四种2a.信息接收者角色(接收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b.信息传播者角色(向下级传达信息);c.发言人角色(向组织外部传递信息)。信息方面的角色有三种西方管理理论演进五、近代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竞争战略理论1企业再造理论2企业文化理论3学习型组织4价值管理5知识管理6西方管理理论演进THANKSTHANKYOUFORWATCHING管理学基础(第二版)01组织与组织结构组织与组织结构一、组织概述(一)管理的性质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广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分工与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从狭义上说组织与组织结构一、管理的含义(二)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的主要构成要素即人、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四个方面:首先提到的是人,这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要素。其次,组织目标,这是构成组织的前提要素。再次,组织结构,这是构成组织的载体要素。最后,管理,这是构成组织的维持要素。组织与组织结构一、管理的含义(三)组织的形式01按照组织的规模分类02按照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0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分类组织与组织结构一、管理的含义(四)组织关系组织关系是指组织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组织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组织关系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和组织职权。组织结构将在本任务的第三部分“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详细讲解,这里先讲组织职权。组织权力PART1权力是指改变个人或团体行为的能力。法定权、强制权、奖赏权、专长权和表率权是权力构成的基础。组织与组织结构一、管理的含义组织职权PART2组织职权是组织各部门、各职位在职责范围内决定事务、支配和影响他人或者集体行为的权力。职权的类别1职权设计2组织与组织结构一、管理的含义(五)组织意识所谓组织意识,是指一个组织所有成员的意识,常见的如所有成员共同的价值观,等等。组织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的环境,即对于组织环境及其过程在观念上的反映,它是全部组织精神生活及其过程的总概括。(六)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决策目标和计划方案的要求,再按照权利责任关系的原理,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组织与组织结构二、组织的作用01030204组织是帮助人类社会超越自身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组织职能的发挥是实现管理功能的重要保证组织是实现人类目标的重要手段组织能帮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含义组织结构设计是通过对组织资源(如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确立企业某一阶段的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实现组织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组织绩效最大化。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1确定组织目标3部门化2任务分工4设定权利和责任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三)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制组织结构直线制组织结构非常简单,组织中各种职位按照垂直系统进行排列,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各级行政领导人执行统一的指挥和管理职能。以一个幼儿园为例,其组织结构如图3-1所示。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2.职能制组织结构又称为多线性组织结构它是按职能来组织部门分工,即从企业高层到基层,均把承担相同职能的管理业务及其人员组合在一起,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职务。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职能制组织结构有以下特点:(1)使用人员灵活性较大(2)由于专业人员属于同一部门,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一个项目就能从该部门所存在的一切知识与技术中获得支持,这极为有助于项目的技术问题获得创造性地解决。(3)专业人员可以从本职部门获得一条顺畅的晋升途径。(4)有利于项目技术连续性的保持。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把军队式的直线制和泰罗的职能制相结合起来而形成的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作为该级领导者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汲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从而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在管理实践中也有不足之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和矛盾;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因此,它不适宜多品种生产和规模很大的企业,也不适宜创新性的工作。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图3-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4.事业部制结构事业部制结构由20世纪2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制,是指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专业化管理部门0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02职能制结构组织04利润独立核算03组织与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表现在: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企业的内部协作;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这种比较和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之间容易协调,不像在直线职能制下需要高层管理部门过问;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和训练管理人才。图3-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管理与管理学三、组织结构的设计5.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式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它由职能部门系列和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从而同时实现了事业部制与职能制组织结构特征的组织结构形式。管理与管理学6.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三、组织结构的设计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是由美国道-科宁化学工业公司于1967年首先建立的。它是矩阵型和事业部制机构形式的综合发展,又称为多维组织。其结构分为三维:一维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是产品利润中心;二维是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是专业成本中心;三维是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是地区利润中心。如图3-6所示。图3-6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图管理与管理学四、组织的设立(一)组织设立的含义组织设立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组织从无到有的成立,如企业的设立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命名是组织设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第二层含义则偏重于组织内部的设立,是指管理者将组织内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建立和实施一种特定组织结构的过程。管理与管理学四、组织的设立(二)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1规模因素2战略因素3环境因素4技术因素5权力控制因素6组织规模与企业生命周期因素管理与管理学四、组织的设立(三)组织设计的原则1.拔高原则2.优化原则3.重点原则4.人本原则5.分工协作原则6.有效管理幅度原则7.权责对等原则8.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管理与管理学四、组织的设立(四)组织设立的步骤确立组织目标1划分业务工作2提出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3确定职责和权限4设计组织的运作方式5确定人员配备6确定正式的组织结构7调整组织结构802人员配备人员配备一、人员配备的原则和程序(一)人员配备原则因事择人原则01因材器用原则02任人唯贤原则03人事动态平衡原则04群体兼容原则05人员配备一、人员配备的原则和程序(二)人员配备程序246135制订用人计划;确定备选人员;将选定人员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确定人员的来源;确定人选;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并据此决定员工的续聘、调动、升迁、降职或辞退。人员配备(一)选聘依据二、管理人员的选聘1.职位要求2.分析评价管理人员职务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职位工作难易、责任轻重程度和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等因素,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并将所有职位划分为若干等级,其方法有以下两种:比较法和职位要素法。具体而言,在某一个具体职位上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背景、态度和技能?人员配备(二)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条件二、管理人员的选聘3.诚实正直的品质4.冒险精神5.决策能力1.管理技能2.管理的欲望人员配备(三)管理人员选聘的途径二、管理人员的选聘1外部招聘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被聘管理人员具有“外来优势”。所谓“外来优势”,主要是指被聘管理人员没有“历史包袱”,组织内部成员(部下)只知其目前的工作能力和实绩,而对其历史,特别是职业生涯中的失败记录知之甚少。当然,外部招聘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外聘管理人员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因此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人员配备2内部提升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的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作为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伤老病退而空缺的管理职务的主要方式,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01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02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03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04人员配备一般情况下,选聘管理人员应该遵循以下程序:(四)选聘程序二、管理人员的选聘一般情况下,选聘管理人员应该遵循以下程序:01.根据组织的人才储备图,提出内部候选人名单;02在确定内部提升候选人名单的基础上,确定向外招聘的主管职务03获取资料,有两种途径:一是候选人申请表,二是面谈04进行测验:进行智力测验、熟练程度和才能测试、业务测试、个性测试等;05体格检查;06报请上级主管批准。人员配备1.管理人员的考评二、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包括考核和评价两个方面。④考评还可以为确定报酬和进行奖励提供依据。①考评可以为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提供依据。②考评可以为管理人员的配备和调整提供依据。③考评可以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考评的目的人员配备1.管理人员的考评二、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包括考核和评价两个方面。考评的要求②考评方法要可行。③考评的时间要适当。④考评的结果要反馈。①考评的指标要客观。⑤考评的内容。人员配备1.管理人员的考评二、管理人员的选聘①自我考评②上级考评③同事考评④下级考评考评的方式和方法人员配备2.管理人员的培训二、管理人员的选聘为了提高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人员的管理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以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必须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1)培训内容。具体内容一般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方向问题;管理业务知识———T型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各个管理层次上培训内容存在差异。人员配备2.管理人员的培训二、管理人员的选聘(2)培训方法和形式。理论培训职务轮换提升立副职办研讨会辅导人员配备2.管理人员的培训二、管理人员的选聘(3)培训流程。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方式考核评价培训效果人员配备(一)团队精神四、打造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反映的就是一个人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一支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企业团队,我们认为应具有以下特点:在团队风气上,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对公司忠诚;共同的价值观并愿意付出努力;在合作上能坦诚交流等。人员配备(二)团队精神的功能四、打造团队精神1团队精神能够使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目标导向功能3团队精神要靠每一个队员自觉地向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队员之间正常的竞争实现激励功能的目的。促进激励功能2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队员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队员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凝聚功能4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团队的个体行为。实现控制功能人员配备(三)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四、打造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基础———挥洒个性1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2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团结一致3团队精神的外在形式———奉献精神4人员配备(四)打造团队精神四、打造团队精神01确立明确的目标明确具体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员工最好的航船方向,目标方向越明确、越具体,由此激发团队效力也就越大。03公司的管理层起表率作用公司的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是团队的龙头,是团队的核心05唤醒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外在客观条件,没有团队的觉悟,没有大家的奋起,没有危机的心态,一旦危机到来,就会措手不及。02着力培育员工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培养员工的良好道德规范、道德修养;培养员工的个人修养;培养员工的正确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观念。04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只有员工全方位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捆绑在一起,员工才会真心真意地关心企业06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员工与企业之间持续、有效、深度双向的沟通,能使员工知己知彼,动态掌握自己在团体行动网络中的坐标。人员配备(四)打造团队精神四、打造团队精神公司领导必须在组织上为团队建设提供如下支持:01明确团队的目标02给予一定的资源03提供可靠的信息04不断的培训和教育05定期地进行技术和方法的指导THANKSTHANKYOUFORWATCHING管理学基础(第二版)0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一、企业战略概述(一)企业战略的概念哈佛大学的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把战略定义为“一个企业长期目标和目的确定,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和必要的资源分配方案”。企业战略一、企业战略概述(二)企业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竞争性风险性企业战略一、企业战略概述(三)企业战略的类型1.总体战略(1)成长型战略又叫进攻战略,是一种使企业从现有战略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强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努力发掘运用各种资源,以求企业发展。成长型战略有三种:密集型发展战略、一体化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①密集型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上已经占有较大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资源,以更快的速度开发产品,扩大市场,实现企业成长。②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发展态势,将自己的经营领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③多样化发展战略,也叫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继续经营现有产品的同时,扩大经营项目和市场范围,使自己的经营领域不断扩大。企业战略一、企业战略概述(三)企业战略的类型(2)稳定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又称维持战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鉴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基本不变,对产品、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保持稳定现状的战略。其核心是稳中求效益。(3)紧缩型战略。紧缩型战略,又称撤退战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缩小生产规模或压缩某些产品的生产的一种战略。企业战略一、企业战略概述(三)企业战略的类型2.业务战略业务战略又叫竞争战略,是企业的二级战略。3.职能战略职能战略属于企业运营层面的战略,它是为了贯彻和实施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在企业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战略。企业战略(一)战略分析二、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自身能力将这种谋划付诸实施并最终达成企业使命的动态过程。一个规范性的、全面的战略管理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战略实施与控制。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战略(二)战略选择及评价二、企业战略管理战略选择及评价过程实质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以及选择。战略选择与评价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通常,对于一个跨行业经营的企业来说,它的战略选择应当解决以下两个基本的战略问题:一是企业的经营范围或战略经营领域,也就是公司战略问题。即规定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明确企业的性质和所从事的事业,确定企业以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哪一类顾客的需求。二是企业在某一特定经营领域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竞争战略问题,即要确定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要在什么基础上取得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企业战略(三)战略实施与控制二、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方案转化为战略行动,也即是将战略方案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计划,然后按计划行动。战略控制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企业战略后的企业绩效,把它与既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标准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使企业战略的实施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企业目标更加协调一致,使企业战略得以实现。企业战略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提出,经常被应用于企业战略分析与评价等场合。
SWOT分析,即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是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SWOT分析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通过对内部环境的分析,明确公司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第二步,通过对公司所处外部环境的分析,发现当前或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与威胁。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即机会和威胁)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三、SWOT分析企业战略三、SWOT分析
SWOT分析时考虑的主要因素:01企业的优势(S)02企业的劣势(W)03企业的机会(O)04潜在的威胁(T)图4-3SWOT分析表02决策决策一、决策概述(一)决策的概念决策有决定的意思,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并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决定。决策一、决策概述(二)决策的特征1目标性2可行性3选择性5过程性6动态性7科学性4超前性决策一、决策概述(三)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是根本性决策,战略决策解决的是“干什么”的问题,是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的决策。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战术决策是执行决策,解决的是“如何干”的问题,它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带有局部性、较短时期内的具体活动方式的决策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可分成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决策一、决策概述(三)决策的类型高层决策是企业最高领导层所负责的决策,侧重于战略问题;中层决策是企业中层领导所负责的决策,以管理决策为主;基层决策是企业基层管理者所负责的决策,侧重于业务决策。2按决策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划分,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决策一、决策概述(三)决策的类型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或重复决策。它是指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或例外决策。它是指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3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划分,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决策一、决策概述(三)决策的类型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自然状态是唯一的,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它们各自的后果。一个方案仅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易于分析、比较和抉择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多种自然状态,因而每个方案都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有按概率来确定,决策存在着风险。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类似,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后果,但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是未知的或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完全凭决策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做出的决策。4按决策的确定程度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决策一、决策概述(三)决策的类型集体制定决策的一个最大优点,是群体可能比任何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个人决策则相反,两者在现实中要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决策的效率。5从决策主体来看,可将决策分成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计量决策是以数学的方法为基础的决策;主观决策则是凭知识、能力、经验等进行的定性分析后做出的决策。6从决策方法来看,可将决策分成计量决策与主观决策决策二、决策程序发现问题1确定目标2拟订各种可行方案3选择方案,做出决策4决策方案的实施5评价与反馈6决策三、决策的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1德尔菲法基本程序是:①不记名投寄征询意见。②统计归纳。③沟通反馈意见。然后,把收回的征询意见,再进行统计归纳,再反馈给专家。如此多次反复,一般经过3至4轮,就可以取得比较集中一致的意见。德尔菲法决策三、决策的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其思想是邀请有关专家在敞开思路、不受约束的形式下,针对某些问题畅所欲言。后来人们常以开座谈会的方式来决策,让与会者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主持者将收集到的各种好的想法整理出来,最终得到最佳答案。2头脑风暴法决策三、决策的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方案前提分析法的出发点是,每一个方案都有几个前提作为依据,方案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前提假设是否成立。方案前提分析法的特点是不直接讨论方案本身的内容,只分析方案的前提能否成立定性决策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灵活简便,通用性大,易于采用,有利于调动专家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更适用于非常规性决策。3方案前提分析法决策三、决策的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3方案前提分析法但定性决策方法也有明显的缺点:①定性决策方法多建立在专家个人主观意见的基础上,缺乏严格论证,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1②定性决策法中,所选专家的知识类型对意见倾向性的影响很大,而专家的选择主要受决策组织者的影响可能较大。2③采用定性决策法分析问题时,传统观念容易占优势,这是因为新思想往往是少数人最先提出的,而大多数人的思维是趋于保守的。3决策三、决策的方法(二)定量决策方法(2)(1)1.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利用线性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是:①确定影响目标大小的变量;②列出目标函数方程;③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列出约束条件方程组;④找到一组能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即最优可行解。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保本点分析或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产品的业务量(产量或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决策三、决策的方法(二)定量决策方法2.风险型决策法风险型决策有明确的目标,如获得最大利润;有可以选择的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有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决策者能估算出不同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因此决策者在决策时,无论采用哪个方案,都在承担一定风险。决策三、决策的方法(二)定量决策方法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1等概率决策法2悲观原则决策法3最大收益值法4乐观系数决策法5后悔值原则决策法决策三、决策的方法(二)定量决策方法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可靠性,使管理者可以从大量繁杂的常规决策中解放出来。同时,有利于培养决策者严密的逻辑论证习惯,克服主观随意性。①定量决策方法适用于处理常规性决策,而对相当一部分重要的战略性的非常规性决策来说,还没有恰当的数学方法可供使用。②有时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计算机分析的过程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费用③某些决策问题中的变量涉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和诸多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加大了建立数学模型或者预测值的准确性,也会降低决策的可靠性。因此,通常将定量决策方法与定性决策方法相结合,会取得更为理想的决策结果。THANKSTHANKYOUFORWATCHING管理学基础(第二版)01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调查与预测一、市场调查概述(一)市场调查的含义市场调查也称市场调研,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市场了解和把握,在调查活动中收集、整理、分析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市场调查与预测(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调查是指对政府有关的政策、法令的调查。如国家的税收政一、市场调查概述(二)市场调查的内容市场调查的内容一般涉及两大方面:宏观环境调查和微观环境调查。1.宏观环境调查1政治环境调查是指对政府有关的政策、法令的调查。政治环境市场调查与预测一、市场调查概述(二)市场调查的内容2对经济环境的调查,主要可以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进行:①生产方面。生产方面调查主要包括能源和资源状况、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增长速度及趋势、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以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关系等的调查。②消费方面。消费方面调查主要是了解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物价水平、物价指数等。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调查主要包括国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职业构成、民族分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方面的调查。社会文化环境市场调查与预测一、市场调查概述(二)市场调查的内容2.微观环境调查431265市场供给调查消费者购买动机和行为调查市场需求及需求容量消费者人口状况调查竞争对手调查价格调查市场调查与预测一、市场调查概述(三)市场调查的方法1(1)全面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按调查范围不同划分3(1)随机抽样调查(2)非随机抽样调查按照抽样方法划分2按照调查的侧重点划分4(1)访问法。(2)观察法。(3)实验法。按照调查方式划分市场调查与预测(一)准备阶段二、市场调查的程序提出问题1初步情况分析和非正式调查2制订调查方案和工作计划3市场调查与预测(二)实施阶段二、市场调查的程序01调查人员组织02调查方法的选择03搜集一手和二手资料市场调查与预测(三)分析与总结阶段二、市场调查的程序1数据的整理与分析2编写调查报告3总结反馈市场调查与预测(一)预测的概念三、预测的概念及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未来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叫作预测分析。预测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称为预测技术。前者是预测理论,后者是预测方法,把预测理论和预测方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科学叫作预测科学,简称为预测。市场调查与预测(二)预测的作用三、预测的概念及作用1预测既是计划工作的前提,也是计划工作的组成部分。3预测有助于促使管理人员面向未来,并做好准备。2预测是提高管理的预见性的手段。4预测有助于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市场调查与预测(一)定性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料和直观材料,依靠具有丰富经验和分析能力的内行和专家,运用主观经验,对施工项目的材料消耗、市场行情及成本等,做出性质上和程度上的推断和估计,然后把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成本变化的主要依据。定性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判断法,包括经验评判法、专家会议法、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调查访问法等。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两种常用的定性预测法:市场调查与预测(一)定性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1专家会议法2专家意见法(又
称德尔菲法)专家会议法又称为集合意见法或头脑风暴法,是将有关人员集中起来,针对预测的对象,交换意见。在决策中我们也提到了这种方法。这是根据有专业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采用系统的程序,互不见面和反复进行的方式,对某一未来问题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市场调查与预测(二)定量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定量预测法是指在大量掌握与预测对象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据以建立能够反映各种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的数学模型的预测过程。定量预测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趋势外推法和因果预测法。趋势外推法是根据预测对象的发展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制约条件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种预测方法。市场调查与预测(二)定量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1.简单平均法简单平均法是使用统计中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进行的预测法。它是以历史数据为依据,进行简单平均得出的。式中:x表示预测的平均值;n表示时期数,x1,x2,…,xn表示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值。市场调查与预测(二)定量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2.移动平均预测法移动平均预测法是利用过去若干期的实际平均值,来预测当期的值,方法上与简单平均法类似。市场调查与预测(二)定量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3.加权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就是根据同一个移动段内不同时间的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权数,然后再进行平均移动以预测未来值。加权移动平均法的统计模型为:市场调查与预测(二)定量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4.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利用平滑系数(加权因子),对过去不同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进行加权计算,作为计划期的销售预测值。指数平滑法计算公式:市场调查与预测(二)定量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5.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是研究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回归分析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时间序列分析,另一种情况是因果关系分析它的基本思路是,随着某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预测对象的实际值的分布会呈一定的趋向,这一趋向是线性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二)定量预测方法四、预测的方法5.回归分析法具体做法是,以t表示时间序列,以y表示预测对象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建立模型如下:式中:y为因变量(预测对象);t为自变量(影响因素);a、b为回归系数。02计划与计划工作计划与计划工作一、计划(一)计划的含义计划是筹谋、预谋、企划、策划等等一系列的脑力活动。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做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一、计划(二)计划的作用计划与计划工作计划对组织的作用1计划对人们活动的作用2计划对组织活动的作用3计划对控制的作用4一、计划(三)计划工作的任务计划与计划工作“做什么”:就是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为什么做”:就是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其可行性。“何时做”: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何地做”: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限制“谁去做”: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应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怎么做”:制订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派生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一)按计划的管理层次分类计划与计划工作二、企业计划体系企业的各种计划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管理层次:战略层、战术层和作业层。战略层计划一般是指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战术层计划主要是企业的年度综合计划作业层计划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安排(二)按计划的形式分类计划与计划工作二、企业计划体系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计划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几种类型。1宗旨各种有组织的集体经营活动,如果是有意义的话,都至少应当有一个目的或使命。这种目的或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根本要求,我们称之为宗旨。换句话说,宗旨即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二)按计划的形式分类计划与计划工作二、企业计划体系2目标目标不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和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3战略战略是为实现组织或企业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方针和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战略是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方针,它不是要具体说明企业如何实现目标,因为说明这一切是许多主要的和辅助的计划任务。战略是要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二)按计划的形式分类计划与计划工作二、企业计划体系4政策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5程序程序也是一种计划,它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二)按计划的形式分类计划与计划工作二、企业计划体系6规则规则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7规划规划是综合性的计划,它是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做的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二)按计划的形式分类计划与计划工作二、企业计划体系8预算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三)按计划职能分类计划与计划工作二、企业计划体系计划还可以按职能进行分类。这里的“职能”是指企业的职能,而不是管理的五项职能。(四)按计划的期限分类按计划的期限或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以及介于长短期计划之间的中期计划。短期是指1年以内的期限,长期一般超过5年,而中期介于两者之间。计划与计划工作三、企业计划的编制程序与方法(一)企业计划的编制程序1.环境分析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估选择方案6.拟订主要计划7.拟订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计划与计划工作三、企业计划的编制程序与方法(二)企业计划的编制方法01滚动计划法其编制方法是:在已编制出的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固定的时期(例如一年或一个季度等,这段固定的时期被称为滚动期)便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出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计划与计划工作三、企业计划的编制程序与方法(二)企业计划的编制方法02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与计划评审法之分。
(1)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2)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任务都可分解成许多步骤的工作,根据这些工作在时间上的衔接关系,用箭线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画出一个由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并注明所需时间的箭线图,这个箭线图就称作网络图,如图5-3所示。计划与计划工作图5-3网络图计划与计划工作①网络图的构成要素。a.箭线b.节点c.路线计划与计划工作②网络图的绘制原则。01a.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路线03c.在网络图中,除网络起点、终点外,其他各结点的前后都有箭线连接05e.为表示工程的开始和结束,在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和一个终点。02b.进入一个结点的箭线可以有多条,但相邻两个结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04d.箭线的首尾必须有事件,不允许从一条箭线的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06f.网络图绘制力求简单明了,箭线最好画成水平线或具有一段水平线的折线;箭线尽量避免交叉;尽可能将关键路线布置在中心位置。计划与计划工作(3)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便于组织与控制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01020304050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发展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分解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及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分别制定各项工作目标,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依据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来理解: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01强调“自我控制”02促使权力下放03注重成果的评价方针04目标管理二、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形式要有目标目标管理必须制定出完成目标的周详严密的计划目标管理与组织建设相互为用普遍地培养人们参与管理的意识,认识到自己是既定目标下的成员,诱导人们为实现目标积极行动必须要有有效的考核办法相配合0102030405目标管理三、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一)目标的设置1高层管理预定目标3确立下级的目标2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4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目标管理三、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二)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最后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目标管理三、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三)测定和评价所取得的成果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目标管理四、目标管理的优劣分析(一)目标管理的优点3.明确任务4.自我管理5.控制有效1.形成激励2.有效管理目标管理四、目标管理的优劣分析(二)目标管理的缺点1强调短期目标2目标设置困难3无法权变THANKSTHANKYOUFORWATCHING管理学基础(第二版)01领导领导一、组织概述我们对领导的定义是领导者根据管理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运用法定的权力或个人特有的影响力主导和影响下属,使之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的过程。要准确地把握领导的含义,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0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这种能力包含正式的权力和个人魅力02领导是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的动态过程03领导的行为是制定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二、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方式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能够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适当方式,为此他们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各种不同领导方式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关系及其与领导效绩相关性的比较与分析上。(一)坦南鲍姆和施密特领导连续模型理论图6-1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领导连续模型领导二、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是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研究小组在大量企业领导行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4年归纳总结出的一种领导方式理论。研究人员通过概括总结,对一千多种描述领导行为的因素最终归结为对人的体谅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即体谅状态和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更新项目投资计划书
- xx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介绍小白兔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 2024年版体育场馆租赁协议细则版B版
-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物理期末考试(2份-含答案)
- 2024年民间借款担保合同
- 2024年水利工程土方工程合同协议书
- 2024年装修工程竞标保证金合同2篇
- 简单汇编语言课程设计
- 2024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收款协议书3篇
- 国家开放大学《MySQL数据库应用》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机械设计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 复方氨基酸双肽产品知识讲义
- 奇门遁甲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应用
- 绩效考核评分标准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管理
- 股权投资邮箱
- 江苏省全日制劳动合同书模板
-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所有古诗及文言文(人教版)
-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工艺研究
- JGP9L-6(10)(Y)(ZNCK-4A)-霍工090608结构图电子版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