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第1讲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课标展示核心素养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更的内、外力因素。3.地球的圈层结构。1.综合思维:结合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原理,说明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塑造过程;说明褶皱、断层形成过程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地理实践力: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绘制过程理解内、外力作用的过程;野外视察和推断褶皱和断层的基本类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基础梳理]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两类地震波(1)A横波:速度较慢,只可通过固体传播。(2)B纵波: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2.两个不连续界面(1)C界面——莫霍界面,纵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2)D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逝,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三大圈层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图中范围C层以上部分C、D两层之间的部分D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外核和F内核【特殊提示】1.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4.岩石圈的结构: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素养引领】1.(区域认知)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还是外部圈层?提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成因岩石举例岩浆岩炙热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岩石被外力作用破坏后产生的碎屑物质,沉积、固结形成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更而形成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等【特殊提示】2.沉积岩的特征:(1)有层理构造;(2)可能含有化石。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A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更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积累等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使地表趋于平坦四、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这些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3.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殊提示】3.特殊板块及地区分区(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素养引领】2.(综合思维)说明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台湾海峡。提示: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五、地质构造及其地理意义1.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褶皱eq\a\vs4\al(断层) 背斜向斜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悬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素养引领】3.(地理实践力)绘图并说明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的缘由。提示:油气由于密度小,质量轻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受张力,顶部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槽部中的矿石由于受挤压则简单被保留下来。如下图所示: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4页考点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多以景观图或物质循环示意图为载体,通过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和环节等,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驾驭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典例1(高考经典题)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上升,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上升C.温度上升,压力上升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 B.③C.④ D.⑤[规范审答]1.从文字材料中获得信息(1)第(1)题设问中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2)第(2)题设问中的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张裂边界处喷出经冷却凝固形成新的洋壳。2.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我的答案:(1)C__(2)C1.图示三大类岩石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是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不同地质作用的结果,各种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如下图所示:2.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的要领(1)依据箭头确定岩浆和各类岩石①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③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2)依据各类岩石确定箭头的地质作用不论箭头来自何种物质,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取决于箭头的指向,即形成的物质种类,详细包括:①指向岩浆的箭头为重熔再生。②指向岩浆岩的箭头为冷却凝固。③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为外力作用。④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为变质作用。〉〉命题角度一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环节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A.① B.③C.④ 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Ⅰ—⑥解析:第1题,依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答案:1.B2.A〉〉命题角度二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2024·高考北京卷)如图所示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3.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供应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答案:C(2024·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4.依据图中信息推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缘由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解析: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河谷地貌;而在石灰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即水的溶解和冲刷,形成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D项正确;该地区小范围内年降水量差异较小,A项错误;由图中岩层弯曲状态可以推断,该地区为向斜构造,甲、乙两处均位于向斜的侧翼但地貌不同,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该区域植被状况,C项错误。答案:D考点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多以文字材料和示意图为载体,通过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对地貌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驾驭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板块运动与地貌的关系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典例2(2024·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更 B.古气候变更C.古环境变更 D.构造运动变更(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验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规范审答]1.从图文材料中获得和解读信息第(1)题,图示界面M呈水平状,说明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而N为弯曲岩层,可能是地壳________的结果。第(2)题,图示M之上的甲岩层呈水平状分布于乙向斜构造之上,说明乙向斜构造形成后,地表经验了外力______,从而使乙向斜上部呈水平状,然后接受外力________,形成了甲岩层。乙岩层位于甲岩层之下,则乙岩层形成时间________于甲岩层。丙处为________岩层,地表受外力侵蚀形成沟谷。2.调动和运用学问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遇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壳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始终遭遇外力侵蚀。我的答案:水平挤压__侵蚀__沉积__早__水平__(1)D__(2)C1.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推断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我国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2.其他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变质作用岩石在肯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干脆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地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表振动造成地壳岩层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3.板块运动与地貌的关系板块相对运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图示〉〉命题角度一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贝加尔湖(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km。据此完成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第2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C对。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有,A错。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B错。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D错。答案:1.A2.C(2024·高考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3~4题。3.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缘由是()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4.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样,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样。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第4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样,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缘由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因此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剧烈,故C选项正确。答案:3.D4.C〉〉命题角度二板块构造及其影响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5.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6.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 B.风能C.水能 D.太阳能解析:第5题,依据图中的经纬度排列推断: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详细为堪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所以本题选择D项。第6题,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答案:5.D6.A考点三地质构造与地貌【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多以地质地貌景观图或剖面图为载体,通过地质构造的判读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的应用等,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驾驭地质构造的判读方法及其实践意义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典例3(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头由老到新。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规范审答]1.从题干中获得信息岩层①~⑧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且其年头由老到新。2.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我的答案:(1)C__(2)A1.推断地质构造的三种方法(1)形态法。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利用此方法推断时,可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如下图中乙处)再推断。(2)新老法。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3)位移法。推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否受力产生裂开;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裂开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2.探讨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命题角度一地质构造推断(高考经典题)读图,回答下题。1.图示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当为岩层受挤压所致,因此其应为褶皱构造。答案:B(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依次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C.3 D.4解析:第2题,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第3题,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推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一样。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样的状况,则可能出现多次褶皱过程。所以乙所在左下角岩层为一次褶皱过程,甲所在右上角岩层为另一次褶皱过程。答案:2.B3.B〉〉命题角度二地质构造的应用(2024·北京第四中学测试)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5.图中区域()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相宜建坝蓄水D.d处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解析:第4题,依据图示信息,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的形成时间;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分别是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岩层⑥是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部分。第5题,a处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b处为喷出岩,有气孔,不是优质石材;c处有河流流经,但处于断层位置,不相宜建坝蓄水;d处的石灰岩广布,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4.D5.D素养立意:立足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考查对地质构造的推断(2024·江西八校联考)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右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回答(1)~(3)题。(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状况是()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A.T3>T4>T5 B.T4>T3>T5C.T3>T5>T4 D.T5>T4>T3(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 D.向斜山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东岸依次分布着T1、T2、T3、T5地层,缺失了T4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东岸先下降沉积了T1、T2、T3三个地层,而在T4地层形成时期东岸上升,处于较高位置而没有积累,即运动状况可能是先下降后上升。第(2)题,图示河流向两侧地势渐渐上升,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第(3)题,若地层年龄T3>T2>T1,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老,说明该地为向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向斜谷。答案:(1)D(2)A(3)A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典题导入](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头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图,完成(1)~(2)题。(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推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觉,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珍贵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珍贵金属矿物的是()A.甲 B.乙C.丙 D.丁[图形解读]提示:高老沙、卵石[尝试解题](1)__C__(2)__B__[判读方法]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岩层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户外展示柜安装与广告投放合同3篇
- 幼儿桌游游戏化课程设计
- 英语句子结构的课程设计
- 热工课程设计自我评价
- (标准员)基础知识练习(共六卷)
- 幼儿园回忆过年课程设计
- 红色精神体育课程设计
- 物流行业配送技巧分享
- 生物实验教学案例分享计划
- 网络实验课课程设计书
- 数学-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八省联考)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0:“5领导作用-5.4创新文化”(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版定制家具生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范本2篇
-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CMMM-)介绍及评估方法分享
- 2024年个人总结、公司规划与目标
- 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中小学教师家访记录内容三(共18篇)
- 英语趣味课堂课件
- 医院后勤节能降耗工作计划
- 《法制宣传之盗窃罪》课件
- 暨南大学《社会学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