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智能管理实践案例分享TOC\o"1-2"\h\u25458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225255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意义 2230331.2绿色种植技术的核心内容 2224951.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310886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396562.1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 346372.1.1土壤质量评价 3196312.1.2土壤质量监测 342652.2土壤改良方法与实践 4207002.2.1物理改良方法 4302902.2.2化学改良方法 4298072.2.3生物改良方法 432102.2.4综合改良方法 4130702.3有机肥料的应用 4165022.3.1有机肥料种类 4279272.3.2有机肥料施用技术 485992.3.3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配合使用 427165第三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5242983.1种子处理方法 5215243.2播种技术规范 5322143.3种植密度与布局 56402第四章水肥一体化技术 685984.1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构建 6202854.2水肥一体化管理策略 6120484.3水肥一体化效果评估 722641第五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7143825.1生物防治方法 787125.2物理防治措施 7131095.3化学防治的合理使用 85550第六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8260366.1农业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 889586.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9266206.3循环农业模式的构建 921410第七章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概述 1033917.1智能农业的定义与构成 1095807.2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076267.3智能农业的发展前景 10558第八章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 11317388.1农业环境数据的采集 11111008.2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 11209498.3数据处理与分析 1224511第九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252319.1农业生产决策模型 12296359.1.1模型概述 12213859.1.2数据采集与处理 1264359.1.3模型构建 13161349.1.4决策输出 13145889.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13228279.2.1应用领域 1370679.2.2应用效果 14173529.3决策效果评估与优化 14131739.3.1评估方法 14183649.3.2优化策略 1419761第十章绿色农业智能管理实践案例 142903310.1某地区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实践 141348110.2某农场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 151283210.3案例总结与展望 15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目标,采用科学、环保的种植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绿色农业的定义强调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视。绿色农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注重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有利于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2)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等对土壤、水源的污染,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3)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1.2绿色种植技术的核心内容绿色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施肥。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3)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抗逆栽培。通过选用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提高作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5)保护性耕作。采取免耕、少耕、覆盖等技术,保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1.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2)精准化。通过精确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多样化。发展多种绿色种植模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4)标准化。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5)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绿色农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全球传播与发展。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2.1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2.1.1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评价是绿色农业种植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了解土壤的基本属性、肥力状况及环境质量,为土壤改良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土壤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指标。2.1.2土壤质量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是对土壤质量进行长期、动态跟踪的过程。通过监测土壤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觉土壤质量问题,为土壤改良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监测方法包括实验室分析、现场快速检测和遥感技术等。2.2土壤改良方法与实践2.2.1物理改良方法物理改良方法主要包括深翻、松土、镇压、客土置换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渗透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2.2.2化学改良方法化学改良方法是通过调整土壤的酸碱度、盐分、有机质等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质量。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磷肥、有机肥料等。2.2.3生物改良方法生物改良方法是通过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和稳定性。主要包括施用生物肥料、种植绿肥、实施轮作等。2.2.4综合改良方法综合改良方法是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改良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改良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土壤质量评价结果和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综合改良方案。2.3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等多种作用。有机肥料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3.1有机肥料种类有机肥料种类繁多,包括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城市污泥等。不同种类的有机肥料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特性。2.3.2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有机肥料施用应根据土壤质量、作物需求和有机肥料特性进行。施用方法包括撒施、条施、穴施等,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3.3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配合使用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提高土壤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合理搭配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第三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3.1种子处理方法种子处理是绿色农业种植中的环节,其目的在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植物抗病力,以及促进幼苗生长。以下为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1)物理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浸泡、晾干等步骤。将种子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杂质和病原体。采用消毒剂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等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浸泡种子可促进其吸水膨胀,提高发芽率。将处理后的种子晾干,便于播种。(2)化学处理:利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如使用生长激素、生物菌剂等,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植物抗病力。在化学处理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药剂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3)生物处理:利用生物技术对种子进行处理,如采用生物菌剂、疫苗等,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植物抗病力。生物处理方法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逐渐成为绿色农业种植的首选方法。3.2播种技术规范播种技术规范是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下为播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规范:(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播种都可能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2)播种深度:根据种子大小、土壤质地和水分条件,确定合适的播种深度。过深或过浅的播种深度都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3)播种密度: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和预期产量,合理确定播种密度。过密或过稀的播种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4)播种方法:采用人工播种、机械播种或无人机播种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3.3种植密度与布局种植密度与布局是绿色农业种植中调整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关键措施。以下为种植密度与布局的注意事项:(1)种植密度: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水分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过密或过稀的种植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2)行距与株距: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和土壤条件,合理设置行距与株距。行距过大或过小,株距过密或过稀,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和通风透光。(3)种植方式:采用单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益。(4)作物布局:根据市场需求、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条件,合理规划作物布局,实现作物多样化、轮作和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第四章水肥一体化技术4.1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水肥一体化系统是一种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技术。系统构建主要包括水源选择、肥料选择、管道布局、施肥设备、灌溉设备等几个方面。水源选择是系统构建的基础。根据地形、水源条件和作物需求,可选择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作为水源。同时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保证其符合灌溉水质标准。肥料选择是影响水肥一体化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配比。肥料应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以适应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要求。管道布局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的骨架。根据作物种植面积、地形地貌和灌溉要求,合理设计管道布局。管道材料应选择抗腐蚀、抗老化、抗压功能好的材质,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施肥设备主要包括施肥泵、施肥罐、施肥控制器等。施肥泵用于将肥料溶液输送到管道中,施肥罐用于储存肥料,施肥控制器用于调节施肥速度和比例。灌溉设备包括喷头、阀门、控制器等,用于实现自动灌溉。4.2水肥一体化管理策略水肥一体化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制定灌溉制度。通过自动灌溉设备,实现定时定量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2)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特性,制定施肥方案。通过施肥设备,实现定时定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监测与调控。利用土壤水分、养分、作物生长等监测设备,实时了解作物生长状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灌溉和施肥策略。(4)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系统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对管道、喷头等进行清洗和维护,防止堵塞。对肥料进行合理储存和管理,防止变质。4.3水肥一体化效果评估水肥一体化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生长指标。通过测定作物株高、叶面积、产量等指标,评估水肥一体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测定土壤水分、灌溉水量等数据,计算水分利用效率,评估水肥一体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3)肥料利用率。通过测定土壤养分、肥料施用量等数据,计算肥料利用率,评估水肥一体化对肥料利用的影响。(4)经济效益。通过计算投入产出比、节约成本等数据,评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经济效益。(5)环境效益。通过测定土壤污染、水资源消耗等数据,评估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病虫害防治技术5.1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绿色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节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对害虫进行捕食或寄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如利用瓢虫防治蚜虫、利用草蛉防治棉铃虫等。(2)以菌治虫:利用微生物对害虫进行感染、寄生或产生毒素,使其失去繁殖能力或死亡。如利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利用绿僵菌防治地下害虫等。(3)以菌治菌: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菌进行拮抗、竞争或寄生,降低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如利用哈茨木霉菌防治土传病害、利用枯草杆菌防治细菌性病害等。5.2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是通过物理手段,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来破坏病虫害的生长、繁殖环境,从而达到防治目的。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1)高温灭虫:利用高温处理土壤、种子或果实,杀灭病虫害。如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利用热风炉进行种子处理等。(2)低温防治:降低环境温度,使病虫害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如利用冷藏库保存农产品,防止病虫害的发生。(3)光诱杀:利用光源吸引害虫,通过物理方法将其消灭。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紫外线诱杀等。(4)防虫网: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防虫网覆盖,阻止害虫侵入。5.3化学防治的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在绿色农业种植中,化学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2)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选择防治时机,提高防治效果。(3)采用科学用药技术,如喷雾、喷粉、灌根等,保证农药在作物上的均匀分布。(4)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5)加强农药的安全使用培训,提高农民的用药水平。通过以上措施,绿色农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将更加完善,有助于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6.1农业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法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的物质。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农业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作物秸秆:包括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秸秆和残余物。(2)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如蔬菜、水果、茶叶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废渣等。(3)畜禽粪便:包括猪、牛、羊、鸡等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4)农膜: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塑料薄膜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下:(1)作物秸秆:采用机械还田、堆肥发酵、饲料化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2)农产品加工废弃物:通过生物发酵、提取有效成分、制备有机肥料等途径进行资源化利用。(3)畜禽粪便:采用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干燥处理等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4)农膜:推广使用生物降解膜,提高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6.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饲料化利用: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和秸秆等资源转化为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2)肥料化利用:将畜禽粪便、秸秆等资源发酵制备成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3)能源化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生产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等。(4)工业化利用: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秸秆等资源进行深加工,制备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膳食纤维、生物活性物质等。6.3循环农业模式的构建循环农业模式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以下是循环农业模式的构建方法:(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推广轮作、间作等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加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体系,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给予补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循环农业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第七章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概述7.1智能农业的定义与构成智能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智能农业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数据。(2)传输层: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4)应用层:将数据处理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智能监控、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功能。7.2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1)实时监测: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作物生长状况等。(2)决策支持:根据监测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如灌溉策略、施肥方案等。(3)智能控制: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操作,如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4)预警与防范:对可能出现的农业灾害进行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损失。(5)数据分析与优化: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产量与品质。(6)信息共享与交流:实现农业生产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7.3智能农业的发展前景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下为智能农业发展前景的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农业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降低农业灾害风险: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具有预警与防范功能,能够降低农业灾害风险。(3)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4)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价值。(5)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智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第八章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8.1农业环境数据的采集农业环境数据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智能管理实践的基础。在农业环境数据采集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数据采集:通过气象站、气象卫星等设备,对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气象因子进行实时监测,为绿色农业种植提供气象保障。(2)土壤数据采集:采用土壤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实时监测,为科学施肥、灌溉提供依据。(3)水分数据采集:通过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监测站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合理灌溉提供数据支持。(4)病虫害数据采集:利用病虫害监测设备、遥感技术等手段,对病虫害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8.2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农业生产过程监测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智能管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监测技术:(1)播种环节:通过播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播种深度、播种密度等参数,保证种子发芽和生长条件。(2)施肥环节:采用施肥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施肥量、施肥均匀度等参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3)灌溉环节:通过灌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灌溉水量、灌溉时间等参数,实现合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病虫害防治环节:利用病虫害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防治措施的实施。8.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智能管理实践的核心环节。以下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主要步骤:(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农业环境数据和农业生产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去除异常值、缺失值等,保证数据质量。(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大数据体系。(3)数据挖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农业大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绿色农业种植提供决策支持。(4)模型构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构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智能管理模型,指导农业生产实践。(5)结果评估:对模型应用结果进行评估,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优化模型,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效果。第九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9.1农业生产决策模型9.1.1模型概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决策模型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决策模型是一种基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的系统。该模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决策输出四个部分。9.1.2数据采集与处理农业生产决策模型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生长数据、市场行情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为模型构建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9.1.3模型构建农业生产决策模型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作物生长模型: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和外部环境因素,预测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2)肥料施用模型: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优化肥料配方和施用策略。(3)病虫害防治模型: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4)农业经济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9.1.4决策输出农业生产决策模型根据输入的实时数据,通过模型计算和分析,输出以下决策结果:(1)作物种植建议:包括作物种类、种植面积、播种时间等。(2)肥料施用建议:包括肥料种类、用量、施用时间等。(3)病虫害防治建议:包括防治方法、防治时间等。(4)农业经济分析报告:包括成本分析、收益分析等。9.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9.2.1应用领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1)作物种植决策:通过分析气象、土壤、市场等因素,为种植户提供作物种植建议。(2)病虫害防治决策: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方案。(3)肥料施用决策: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为农户提供肥料施用建议。(4)农业经济管理决策:分析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9.2.2应用效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学决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产值。(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提升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个人店面租赁合同
- 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历史四导学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
- 电力建设临时工合同协议
- 电子挖机转让合同协议
- 电商房间出租合同协议
- 电池使用安全合同协议
- 白酒销售订购合同协议
- 电动机销售合同协议
- 电商入股开店合同协议
- 电力线路租赁合同协议
- 《石钟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广西某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二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智能运维职业技能竞赛(电气设备点检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TSHNX 001-2024 乳制品企业有害生物防制技术规范
- 第十三章-印花税
- DL∕T 5362-2018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
- 典型任务-人力制动机制动工作课件讲解
-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评审要求
- (权变)领导行为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