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某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某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某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某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某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试题第I卷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近年来,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开发了文化创意产品两千多款,如“故宫娃娃”“文物饼干”“宫门箱包”。观众不仅可以把国宝文化带回家,更能在使用中了解国宝文化,使馆藏国宝的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延伸。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③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口号所传递的信息是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民族性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应尊重文化差异A.②③B.①④C.①② D.③④3.中山装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民族性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4.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B.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5.如今,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影响人的生活方式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6.受“太空授课”的影响,很多孩子会向往“长大要做科学家”或“航天员”。这说明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②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文化决定人生的道路选择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7.在北方某超大城市的一个过街天桥上,一位退休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打扫路人留下的垃圾。他的事迹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一些年轻人随后也加入这一行列。这表明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和友善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C.传统道德早已在继承中不断发扬光大D.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环境8.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9.“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10.“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A.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1.近日,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从调查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②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一些外国影片多次在我国创造高票房收入,但我国影片却还没有真正走出去。一位电影工作者指出:“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讲中国故事,但要在别人的市场上、别人的影院里被真正接受,仅有自信是不够的。”这说明中国电影要把中国故事讲出国门,需要①把握外国观众心理,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传递他们的价值观②加强中外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文化理解③既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又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④借鉴外国先进的电影技术,把电影技术的创新作为突破口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3.戏剧是中西文化中的瑰宝,但西方戏剧起源于远古人类对酒神的祭祀活动,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歌舞;西方戏剧注重“写实”,中国戏曲注重“写意”;西方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对白演故事,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对待中西戏剧我们的正确态度是①加强中西戏剧文化交融,促进两者走向统一②尊重中西戏剧文化差异,促进世界文化繁荣③坚持求同化异,充分尊重戏剧文化的多样性④充分理解个性,推动中西戏剧文化共同发展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4.技术的更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的发展进程。从“中央厨房”到“媒体融合云”,从大数据到机器人写稿,从VR(虚拟现实技术)到AR(增强现实技术)……技术的更迭,向传统媒体提出了紧跟技术、时时创新的要求。当前,搭乘“互联网+”快车,媒体融合①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②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能够使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化④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15.2017年9月20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山东开幕,本届大会以“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旨在探讨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意义,致力于推进儒学学术创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下列选项最能概括这个事件的是A.文化熏陶丰富内涵文化建设B.文化多样求同存异文化继承C.塑造人生尊重差异文化创新D.交流借鉴文化融合扩大影响1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下面临两大危机,一是有些技艺失去实用空间、缺少利益回馈,二是有些传承人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面对危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建立退出机制,摒弃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②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③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④要求传承人服从大局,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这说明A.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坚实基础 B.文化继承不排除全部承袭传统文化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D.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18.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台湾秉承闽南习俗,有“清明不回厝无祖”的说法,意即这个节气不回家扫墓的人就等于没有祖先。清明往往是台胞返乡祭祖的高峰期。在香港也有俗语“有乜拜山先讲”,意思是有什么事留待清明拜祭后再说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①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②传统文化是维系人们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清明节基本特征和文化内涵能因时而变④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9.最近江西乐平等地因天价彩礼上央视新闻。“天价彩礼”,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急需社会更多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天价彩礼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③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其顺应社会发展④社会发展侵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某音乐学院学生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②文化发展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经》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意味着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动力②我们要在延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不断开拓前进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在新一轮的文化创意创业大潮中,一些对乡土文化深有感情的创客,选择了将他们的创业梦想和人文关怀落地乡村,在广阔的田野中,实践文化创意。这体现了①乡土文化能激发文化创意的灵感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③文化创意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④文化创作离不开农民的生产实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3.为反击国外某些人对中国文化的歧视,一则名叫《说出我的名字》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中国留学生们对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侃侃而谈,不仅向世界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自信风貌,也让我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得到展现。这表明①文化创新要立足国际视野和世界人民的需求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消除分歧走向统一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④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20世纪初,歌剧艺术传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不仅创作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也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这表明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②与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动力③采用现代艺术形式更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④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2017年12月3日,央视推出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文化为内核、综艺为外壳,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文物“活”起来。该节目的成功主要在于①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②坚持文化自信,激活文物深沉古老的历史③创新节目形式,打造富有文化品位的精品④突出经济效益,挖掘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26.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这体现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7.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28.“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短短四句“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总结,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可见,“二十四节气”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展现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③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体现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具有永恒的价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9.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3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智力支持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③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决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④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精神动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8分)32.2017年8月4日,第四届豫剧节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拉开大幕,与前三届不同,本届在豫京两地展演,其中北京演出25场,郑州演出5场,两地戏迷都可以享受到这次戏曲文化盛宴。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豫剧工作者们将市场机制引入豫剧,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豫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的原因。(12分)33.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机遇。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传统文化,与艺术、文学、历史等爱好者进行互动交流与资源共享,充分激发全民文化创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通过互联网,传统文化得以实现现代化传播,在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之间架起一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的文化桥梁。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技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2分)34.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2》在中国取得不菲的票房收入。其中,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小桥流水小巷古道,国粹凤凰国宝熊猫……“中国元素”无所不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王老吉在自由女神像之下,用中国式的“红”吸引了诸多美国人的关注。结合材料,运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