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范围:必修下第六单元结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红,成为“心头好”。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事实上,阅读不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都不想敝帚自珍。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并不令人意外。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价值。这一过程不仅强调参与和分享,还激发了青年参与社会交往的热情。多媒体集成的特性,也让社交化阅读有更多的“讨论素材”,增强了社交的有效性。此外,网络时代的社交化阅读,几乎没有门槛限制,这使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全民阅读”的队伍之中。尽管社交化阅读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但也有人担忧,这种阅读方式是否存在弊端。确实,以社交为导向的阅读,可能导致“浅阅读”现象,使部分读者不求甚解,只把读书当作社交的“必要成本”。与此同时,社交化阅读也容易导致读者以“切片”的方式阅读严肃著作,从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误解和庸俗化解读。但是,笔者想要强调: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无疑胜过“不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并非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为了提升社交化阅读的效果,读者不妨试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包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做笔记的意识,在讨论中注重观点的原创性等。其次,提供在线阅读与分享交流服务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社交化阅读体验。最后,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创造健康、丰富的阅读环境,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社交化阅读的质量,使之成为一种更加积极和持久的文化趋势。“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的一种发展。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与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结合到一起,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深层次、更全面的阅读体验。社交化阅读的前景值得期待,而要将美好愿景化为现实,需要社会对阅读文化持续关注,悉心培育。(摘编自杨鑫宇《年轻人爱上“阅读社交”,读书可以更有趣》)材料二:身处信息纷繁的当下,有人感叹“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有人疑惑“为什么我懂得那么多道理,但还是走不好人生的道路?”其实,大部分的人生困惑与未来抉择都能从前人著述中得到启发或参考,关键在于你怎么读、怎么做。如何重读经典,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或可一试。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任何作品在创作时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包含着著述者面对时代之问时的思考,是时代的产物。由于时空不复再见,经典与读者间往往有着深深的鸿沟,连孔子都曾感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因而,重读经典就要把经典置于新的阅读时空,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在新的时代中明晰经典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当下人生的智慧启迪与情感润泽。带上自己的“问号”。读书、考试时,老师常常说要带着问题找答案。面对经典中浩如烟海的人生启迪,如果只是埋头苦背或是照搬照抄,那将永远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道读什么、为什么读,在重读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不断将新的思考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这是经典平等给予所有人的宝藏。不断“输入输出”。重读经典不是简单的“再看一遍”“再读一次”,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清醒,只有坚持内化、淬炼、输出,真正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道理”才能成为“道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句句箴言自孩提时代起就萦绕在我们耳边,期待着我们用人生阅历与经典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经典有经典的伟大,我们在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时,亦有着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张爱玲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理想的人生也应如经典,经得起重读,经得起审视。(摘编自《为何要重读经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重读经典的问题,材料一以经典重新走红引出阅读社交的话题,材料二重在探讨如何重读经典的问题。B.材料一认为当下碎片化阅读是主流,但碎片化阅读属于浅阅读、快餐式的无效阅读,所以一些年轻人转向阅读严肃、经典作品。C.材料一指出阅读社交引领的风潮增加了年轻人读书的时间,也使阅读更有乐趣;社交化阅读让阅读的形式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D.材料二认为重读经典应带有理论清醒,要做到既有输入,又有输出,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才能真正引领自己的实践。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阅读与社交相结合,是为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大多数读者愿意与他人交流感悟。B.阅读社交早已存在,只是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线上交流促进了社交化阅读的发展。C.社交化阅读还存在浅阅读、不连贯、不系统等弊端,但对年轻人阅读还是有价值的。D.社交化阅读质量可在个人、平台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提高,前景值得期待。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周国平说:“我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对世俗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是来源于读书中的思考。”B.张宗子说:“读书的问题就在这里:好书内容丰富,到处都是学问。一个细节,一句话,放过了,也许就错失了某个关键。”C.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D.朱光潜说:“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4.下列选项,属于“阅读社交”现象是()A.寒假期间,小明同学拒绝外出游玩,在家里一口气读了三部名著,并认真做了批注。B.同学们读了《红楼梦》之后,纷纷在群里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C.周末,学校组织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去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相关历史知识。D.很多人因为没时间读书,就短视频观看,每天看两集,一本书往往一个月才看完。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要阅读经典,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意义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儿家刘庆邦红裙选择“活出个样子来”的途径,是到集上做小生意。她本钱很小,只卖些儿童衣服。没有固定摊点,也没有货架子。往街边一站,她本身就是她的货架子。她所有的商品,在自己两个肩膀和两只胳膊上都搭完了。她从南集批得衣服,跑到北集来卖,只赚一点差价和跑腿钱。她做生意没什么经验,不会斤斤计较,一靠诚实,态度好。二靠雷打不动。她对买她东西的人都笑着。对看了半天,摸了半天,不买东西的人也笑着。下雨天,好多生意人不出摊了。她打了一把雨伞,照样往街边一站。就这样,红裙一点一滴地把资金积累起来了。她的生意越发展越大。集上有了她固定的摊位,两三米长的货摊上,不仅摆有儿童的服装、鞋帽,还有成年人的套装和五颜六色成卷子的布匹。有了钱的红裙一切都收敛着,说话一点也不傲人。爹娘见红裙这么有本事,有出息,①都大喜过望。娘说:“裙儿呀,行了,你挣下的这些东西,够给你做嫁妆的了。”红裙一时没有说话,不声不响地望着娘。望了一会儿,她的眼圈就红了。娘有些不安,问:“娘说话说错了吗?”红裙说:“娘,我跟您说过的,我这一辈子都不结婚。”红裙连轴转地出摊做生意,难免会看到沿街伸手的来金。来金有时把孩子锁在家里,有时用一个布袋子把孩子背在背上。来金的头发长长的,笼住了耳朵。加上来金的脸胖胖的,又没有胡子,乍一看很像一位母亲。红裙一见来金背着孩子过来,就想回避一下。她不是不愿意给来金东西,她是想回避自己的身世。一旦认清了自己想回避什么,她就不再回避了,②远远地就跟来金打招呼,送给来金一件小孩穿的裤子,或小孩戴的帽子,有时还送给来金一点钱,让来金给孩子买奶粉。一天晚上,红裙约了英子、小果,一同来到来金家里看来金的孩子,她们已在心里把来金捡来的孩子认成她们的小妹妹。她们给小妹妹洗衣服,洗澡,剪指甲,每人都给小妹妹带去了礼品。她们问来金,孩子叫什么名字。来金先说,叫妮子,又说还没有起名字。那么,红裙她们三个经过反复商量,③郑重地给小妹妹起了一个名字,叫同心。红裙每个集上与许多顾客打交道,还没遇见过分刁蛮的顾客。只有一个中年女顾客,让红裙觉得有点纳闷。在买东西的人多时,女顾客在人后站着,像是准备买东西。你说她准备买东西吧,她不瞅货摊上的东西,却瞅着红裙的脸。红裙注意到她了,心想一些没见过世面的顾客是有的。红裙一边支应生意,一边主动跟女顾客打招呼,问女顾客想要点什么。女顾客有点惊慌似的,红裙一看她,她的目光就躲开了。说看看。她说了看看,却什么也没仔细看,低着头走开了。以后每隔一两个集,红裙都能看到那位女顾客。女顾客从没买过她的东西,只是瞅她。女顾客不到她货摊前瞅她了,而是躲在某一个角落,远远地瞅着她。当她发现女顾客在瞅她时,女顾客很快消失在街面上的人流里了。可停了一会儿,她见女顾客换了一个较为隐蔽的新的角度,还是在瞅她。她只顾忙生意,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天集罢散场,红裙用架子车拉着货物往家走,心头一撞,突然想到那女的是谁了。没错,应该是她!红裙一想到那个女的是谁时,心里跳得腾腾的,手脚软得厉害。她不知不觉把车靠在路边,站下不走了。她在心里叫道:“天哪,我该怎么办?”在路边没想出啥头绪,回到家她躺在床上接着想。她不知是喜还是悲,不知该笑,还是该哭,她的心,搅成乱麻了。红裙把这件事跟英子、小果也说了,英子和小果意见一致。有了统一的意见,她们还采取了行动。再逢集,英子和小果跟红裙一块儿去了,看到那个女顾客又来瞅红裙时,英子和小果像夹击防守一样,过去把她堵住了。④她俩气势逼人地质问,为啥老瞅她们的姐妹。女顾客大概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她说,她是那闺女的姨。英子说:“这才叫睁着眼睛说瞎话,那闺女哪有姨?那闺女没有姨!那闺女说了,她姨死了,她姨刚生出来,就被家里人扔到窑场里冻死了。”小果也说:“以后不许你再瞅我姐了,耽误了我姐的生意,我找你算账!你是哪庄的?”女顾客没敢说她是哪庄的,只说不来了不来了。从此以后,红裙再也没见到那双瞅她的眼睛。稍有空闲,她习惯往各个角落找一找,看看那双她已经熟悉的、热切的目光会不会再度出现。然而,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春天也过去了,她再也没有看到那样的目光。这让红裙心里空落落的,还有那么一点失望。红裙又想哭一场。(选自《人民文学》2002年第1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红裙“诚实,态度好”,又有一股韧劲,这是她能“活出个样子来”、做大生意的主要原因。B.红裙“手脚软得厉害”,既是因为一天的集市叫卖让她身体疲惫,更是因为猜想到了结果让她失去了精气神。C.小说主要内容是写红裙做生意,环境在不变中偶有变化,人物在变化中略有不变,故事跌宕有致、隽永有味。D.小说集中笔墨描写一个女顾客奇异行为,表现了红裙既想与女顾客交往,又想与她保持距离的矛盾复杂心理。7.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处,写出了红裙父母内心无与伦比的快乐,因为红裙的嫁妆终于有着落了。B.第②处,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红裙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接受了自己的身世。C.第③处,因为她们觉得这个小妹妹十分可爱,起个名字,表明大家非常喜欢她。D.第④处,写出英子与小果对女顾客莫名骚扰红裙,影响自己姐妹做生意的痛恨。8.推测小说中女顾客的真实身份,并结合文本找出依据。9.有人认为文中女主人公红裙被抛弃了两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五年,郯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沐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二: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然则竖习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①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狱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①【注】獖,猪被阉割。引申为对人进行阉割。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隰朋A可B其C为人也D坚中E而廉F外G少欲H而多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君主,因此人们以“北面”指代臣子的地位。B.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体裁,司马迁以其记诸侯贵族之事。C.迁,指调动官职,与《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词义相同。D.爱,指爱护、爱惜,与《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牛”中的“爱”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公之所以要讨伐郯国,是因为当初桓公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子对他无礼。B.桓公想杀掉曹沫,管仲认杀人一事虽可速决,但会因此失去援手,不可取。C.桓公请管仲推荐治国人选,管仲推荐隰朋,认为隰朋品行正直适合辅佐君王。D.桓公不听管仲忠告执意任用竖刁,最后落得死后三月没人收葬悲惨结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2)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14.齐桓公为何得天下?又为何灭亡?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精卫夏完淳①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沉。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滔滔东逝波,劳劳②成古今。[注]①夏完淳:生卒年为公元1631年~1647年,明末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②劳劳:惆怅忧伤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北风烘托精卫鸟的空林之鸣,渲染了衰飒空阔的氛围。B.末尾两句与苏轼词中“大江东去”三句都怀古写今,笔调雄壮。C.诗人在广大的天地间勾勒精卫填海的情景,境界奇幻而壮伟。D.本诗借物咏怀,以精卫鸟填海的故事,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16.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既是悲剧,又有崇高美”。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3)老李深感时光易逝,想借有关流水的诗句抒发感慨,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句子,上高中的孙子为他想了两句“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落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A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比平常的牵牛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驻足观看。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B,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①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②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③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④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C,仿佛遗世而独立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鲜血铺下胜利路,狗强盗,看你能再活几天!B.普遍问题解决以后,再对特殊问题作个别处理。C.新建的校园里有操场、花园,再就是图书馆和游泳馆。D.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20.“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这个句子出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ySQL常见命令使用试题及答案
- 解析计算机二级Msoffice考试试题及答案技巧
- 财务决策中的逻辑思辨能力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经济法考场策略试题及答案
- 加强理解计算机二级试题及答案技巧
-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计算机二级MySQL考试培养求知欲望的试题及答案
- 获取资源计算机二级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Delphi卓越应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算法与数据结构Delphi相关试题及答案
- 配电箱系统图
- 精选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练习题(有答案)
- 电缆井工程量计算
- 初中音乐--人声的分类--(1)pptppt课件
- 育种学 第6章杂交育种
- 小作坊生产工艺流程图(共2页)
- 生态瓶记录单
- 食品饮料购销合同
- 民法典部分条文新旧对比解读PPT课件
- 钢芯铝绞线参数
- 音王点歌机800S加歌操作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