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件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隐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怎么办?

第一、工作(学习)必然要放弃。

第二、居住的房屋要选择性放弃。

第三、社交圈的关系可以不受影响也可以像蒸发一样消失。

第四、老人孩子要安排。

未来怎么办?

第一、你住哪?

第二、你吃啥?

第三、你病了怎么办?

第四、你归隐在这里做什么?你的孩子以后要上学怎么办?你的父母要养老怎么办?这样就又回到了离开城市之初的想法上。归居陶渊明田园进退皆人生,吾心即归途诗人简介陶渊明(365~427)

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shì)号靖节先生,田园诗人、被誉为“千古隐逸之宗”。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早年(28岁以前)“

救济苍生”中年(29-41岁)“

误入歧途”晚年(41岁以后)“

归隐田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东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后又时隐时仕。至义熙元年(405)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知人论世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过上隐居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本诗创作背景平淡、清高,有气节早年28岁前“大济苍生”陶渊明的仕隐经历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田园共20多年,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中年29

41岁“误入歧途”晚年41岁后“归隐田园”

回顾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首诗在内容方面有何特点?

文体知识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等诗文都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文体知识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晋田园诗派陶渊明南朝·宋山水诗派

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谢灵运

文体知识山水田园诗的内容

对宁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②

描写优美的农村风光,歌颂田园山水的美好风光;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怀,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意朗读、寻找诗眼àizhu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yìn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意思是回到田园中生活,诗歌描写了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后闲适恬淡的生活及乐趣。“其一”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二、相关知识——「题目解说」题目解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疏通词意适应世俗气韵情致天性本性田园生活世俗的种种束缚应为十三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深水,潭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性格本来就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疏通词意农田译文: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间持守愚拙的本性四周围绕遮蔽罗列、排列迷蒙隐约的样子轻柔的样子顶端拓展延伸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门户庭院世俗的繁杂琐事静室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归耕田园译文: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诗意朗读,寻找诗眼归根据诗歌内容联想,作为陶渊明的好友,我们就此事如何展开对话?吾友,归去来兮,吾自归园田居~此话怎讲?元亮兄,君从何处而归?君为何而归?将要归向何处?归后又当如何?归诗意朗读,寻找诗眼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诵读感知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找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诗句。

分析诗句从何而归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官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官场自己比喻比喻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尘网、樊笼羁鸟、池鱼思考陶渊明“归园田”为何而归?请找出相应诗句,并分析诗人的人生追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天性热爱山水、热爱自由,坚守纯真本性,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天性,本性朴拙,纯真本性向往田园生活

分析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贰为何而归?性格无法适应官场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守住原始的、本真的,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爱

山为何而归?思考: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做官?“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而是一种失误。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仅一个“误”字就能解释?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救济天下”的抱负。要实现理想追求,只能当官,走仕途之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②家学渊源:曾祖父陶侃为开国元勋,祖父、父亲均担任过太守。③生活所迫:父亲在9岁去世后,家道中落,谋求生计做官退隐官场的黑暗与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让其感到束缚矛盾心理为何而归?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误、三十年、尘网、樊笼(为了不受官场影响而迷失本心)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园田、自然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而是要坚守自己纯真的本性,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网樊笼思考归向何处?思考探究《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艺经》:“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谓守拙。”《菜根谭》:“抱朴守拙,涉世之道。”《中国美学十五讲》:“守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陶渊明不仅以其诗垂范后世,而且也以他的人格风标衣被百世,这并不在于他选择了退隐,不为官,而在于他树立了一种本然素朴的精神风范。”如何理解“守拙”?抱朴:保持纯真朴实的本性。

分析诗句归向何处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画面:意象:手法:特点:

情感:【重点赏析】田园生活图景

分析诗句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白描动结合静远近结合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近景远景静动桑树思考: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描绘了一幅空旷、恬静、祥和、闲适、清新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的热爱之情描写特色诗句赏析纵横交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写出了村居环境的层次美。远近结合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近景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远景显示出安详、舒缓、柔和。勾勒出村居图的淳朴、宁静,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情操和快慰的心情。动静结合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动: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泼起来。声色并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出了村居环境浓郁的生活气息。

分析诗句归向何处叁白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画面:意象:手法:特点:

情感:田园生活图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远近、视听、动静、白描淳朴自然、宁静闲适【重点赏析】田园热爱向往、自由陶醉一切景语皆情语白描以简单凝练的笔触,不加烘托,不加渲染,直接描绘出形象的手法,可称为白描。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都可以有白描存在。白描一般不适用修饰词,重在用词的准确凝练。《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知识链接白描的作用1.烘托……气氛,增强文章感染力。2.语言凝练,表现力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形象。3.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手法,是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少用或不用形容词,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知识链接诗人是如何这些勾勒美景时是重简练还是重细腻?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工笔指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在文学作品中,工笔通常是用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事物,使人或景物的形象逼真。VS

知识链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知识链接白描工笔写意

景物描写手法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表现手法: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衬托(正衬: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动衬静)渲染、白描、工笔(细节)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思考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返”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思考:返自然后的“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的田园生活环境与官场的“尘网、樊笼”对比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

分析诗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感受田园生活的清闲、自在与喜悦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等则写出了诗人此刻的自由、安逸、喜悦。“返”字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生活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表现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的高洁品质肆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如何理解“

闲”

字?2、可否把“

返”

字改为“

回”

字?三、归去如何?

“闲”字并非单独的闲暇之意,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悠闲与闲适。“闲”与“杂”相对,是两种境遇下的两种生命状态。远离官场——回归自然“返”字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生活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

分析诗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去如何?肆回归田园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久违的愉悦、闲适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的高洁品质。双关:1.田园生活2.自然的本性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返璞归真(【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这种生活方式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深入探究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分析,补全思维导图。归园田居(其一)从何而归归往何处归去如何vv本性、自然为何而归尘网、樊笼乡间、田园心情:愉悦、欣喜闲适愉悦的心境,超俗不羁的品质心情:无奈、后悔无尘杂、有余闲

诗歌小结归园田居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情景交融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如何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樊笼尘网照应开头无尘杂有余闲复返自然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归向何处田园环境的描写

诗歌小结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情感“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对田园的热爱。喜悦,悠然自得。“复得返自然”。对田园的热爱之情。深入探究概括诗人形象形象特征分析爱自然山川的天性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慕名利宁静淡泊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清高自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他用本性的洁白对抗一切黑暗,用自我的纯洁拒绝所有污浊,用生存的贫寒鉴证高度的不可或缺追求自由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守拙抱朴,返璞归真,大智若愚如“守拙归园田”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四、探究归隐诗的文化意义1、归隐也意味着退避。你认为诗人退避了什么?你如何评价诗人的退避?

退避了俗世的污染,尘网的羁绊,樊笼的束缚;但也退避了担当和奉献。陶渊明曾几仕几隐,充分说明了他心中从来没有忘却出仕的想法,但是当时的官场生态,与他的个性、人格实在存在着太大的冲突,所以最终才选择放弃理想,回归山林。各

见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各

见答:(1)我赞成“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这种说法。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我反对这种说法。a.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b.“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个人追求;c.陶渊明处在乱世之中,纵是文武双全,有济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和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3)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1.乐天安命、厌恶官场的陶渊明,是受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而辞官归隐的,那么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是否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呢?四、探究归隐诗的文化意义2、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

【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全文总结15.(6分)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思路提示一:我认为不能。辞官归隐,陶渊明就永远无法实现其“大济苍生”的宏愿了,如果他能够坚持为官,并且与贪官污吏做斗争,仍然有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思路提示二:我认为能。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实现了其人生价值。思路提示三:我认为能。因为陶渊明在官场无所作为,辞官归隐后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此,陶渊明的人生价值通过他的不朽诗文得以体现。思路提示四:我认为能。陶渊明已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陶渊明之后许多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都会从陶渊明身上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慰藉自己。这也是陶渊明人生价值的实现。2.归去自然:世界那么大,选择归去的陶渊明除了自然田园,是否还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钱钟书《说“回家”》:“归去是历程,自然只是对象。历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地方从容安息。”

《道德经》:人法(效法,学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海德格尔:人应该诗意地栖居。

家、故乡、自然是我们困顿时的精神栖居之所。人是大自然的产儿,回到自然母体的怀抱,我们才能体味生命最原始、最本真、最朴素的意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怀于斯......《五柳先生传》公元4279月与君将别离《自祭文》其他从物质条件、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节选)联读诗文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自祭文(节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1。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2,事我宵晨3,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4,乃育乃繁。欣以素牍5,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6。乐天委分,以至百年。(1)絺绤(chīxì)冬陈:冬天穿着夏天葛布衣。(2)翳翳(yì)柴门:昏暗简陋的屋舍。(3)事我宵晨:料理日常生活。(4)载耘载籽,乃育乃繁: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5)欣以素牍:捧起书籍,心中欢欣。(6)勤靡余劳: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常:恒久。闲:悠闲自在。从物质条件、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1)物质条件:衣:“短褐穿结”,穿的是粗布短衣,上面还打满了补丁;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因贫而不能满足“嗜酒”的爱好;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还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草屋八九间”,据《考工记》记载:“葺屋三分。”《疏》曰:“谓屋南北深一丈二尺。”换算成今天的面积,八九间共九十多平方米。陶家一家七口住,有点拥挤。收入:“方宅十余亩”,据考证,晋时的十余亩,约合今天的七亩地,按当时的生产力,年产粮约两千多斤。联读诗文从物质条件、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2)耕作之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月光扛锄归去,不辞辛苦、披星戴月地劳作,也只能得到个“草盛豆苗稀”,野草茂盛,豆苗稀疏。联读诗文综上,你怎么看待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生活?陶渊明,一介文人,不擅农事,辞官后的生活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般闲适潇洒,也由此可知,弃官归隐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浪漫之事。即便如此,在以“学而优则仕”为读书人的必然追求、以士人劳动为耻的古代,陶渊明毅然决然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开荒南野、箪食瓢饮,还能自得其乐,这是难得而又可贵的。联读诗文对比阅读篇目诗眼手法语言风格诗人形象诗人影响短歌行忧比喻用典比兴高昂激越慷慨悲凉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开创并繁荣建安文学者归园田居归比喻视听动静远近白描清新质朴平淡自然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独立。隐逸的田园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士守拙归园田的隐士忧与游:人生两种不同的风骨品味“归”字内涵天下归心:守拙归园田:使人心(贤才)归附返回、皈依田园雄

心拙

心归

对比阅读二人为何会有不同的选择?对比阅读人物家庭出身个人性格时代背景社会风气曹操陶渊明宦官集团家庭,根基深厚。太尉之子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小官吏之家,后家道中落。寒门士子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熟读兵书,有胆识谋略,有野心,唯才是举,识人善用。前期受祖父陶侃影响,修习儒家经典,积极入仕;后受曾祖孟嘉影响,淡迫名利,追求个体的人格自由。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诸侯割据、战争频发、士族门阀制度。东晋末年,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官场贪腐贿赂成风,门阀制度的鼎盛期建安风骨团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与积极进取的精神。盛行玄学和清谈。老庄思想也开始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种人生模式慷慨英雄型

——

(曹操)游戏反叛型

——(竹林七贤)安然自立型

——(陶渊明)对比阅读你更赞同谁的观点?

入世与出世

入世与出世,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命题。这是不同的人生志趣,但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短歌行》中曹操的忧思和悲凉,是因为宏伟的志向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忧伤,是一种积极入世,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归去,是因为远大抱负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后的离去,选择那个年代或许更不容易的独守自我,用躬耕田园的方式寻得心理安慰的同时保持自我的高洁。陶渊明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本身也就是一种志向。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忧思隐逸情怀归一曹操和陶渊明是两种不同思想下的两种人生选择,都是内心最真实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种选择,殊途同归。我们青年一代,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哲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要不忘初心,坚守住自己内心的本真。《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年过半百、求贤若渴、苦于功业无成、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舍弃官场,返璞归真,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