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23-2024年三升四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学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1/21/wKhkGWciNfCAEggsAAIzpkqPcqY342.jpg)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23-2024年三升四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学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1/21/wKhkGWciNfCAEggsAAIzpkqPcqY3422.jpg)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23-2024年三升四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学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1/21/wKhkGWciNfCAEggsAAIzpkqPcqY3423.jpg)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23-2024年三升四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学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1/21/wKhkGWciNfCAEggsAAIzpkqPcqY3424.jpg)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23-2024年三升四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学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1/21/wKhkGWciNfCAEggsAAIzpkqPcqY34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23-2024年三升四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学案知识梳理
一、提问方式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一段(或几段)的主要内容。
②文章围绕主人公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③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知识梳理
1.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联法。
写事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3.重点语句摘录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4.串联小标题概括。
很多文章有许多个部分,几个部分单独成立,各个部分之间又有联系,这样就可以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然后把几个小标题串联起来,文章的内容就出来了。
【答题模式】
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专项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一只想叫蒲公英的老鼠
①一只住在小院子里的老鼠不想再叫老鼠了,它想换一个别的名字,一个明亮的字,一个有像太阳一样光芒的名字。
②叫什么好呢?老鼠忖量着。它来到长着蒲公英的花田。啊,蒲公英,这是多么好听的名字!老鼠想。
③它于是跟蒲公英商量:“我也想要一个‘蒲公英’的名字,像你一样在风中摇曳的名字,太阳一晒就有香气的名字。我们换一下名字可以吗?"蒲公英说:“可以呀,不过,如果一只老鼠跟蒲公英换了名字,诗歌就应该这样写:春天来了,老鼠一朵一朵地开了,漫山遍野的老鼠在风中摇曳,孩子们摘下一朵又一朵老鼠……
④老鼠吓了一跳。老鼠觉得诗歌如果这样写就乱了套,老鼠不应该叫蒲公英,蒲公英也不应该叫老鼠。
⑤于是,老鼠来到了一片玉米地。
⑥“啊,玉米!”老鼠说,“我想要一个像你一样金灿灿的名字,味道甜甜的名字。我们换一下名字可以吗?"
⑦玉米说:“可以呀,不过,如果老鼠要跟玉米换名字,诗歌就应该这样写:春天,农民把老鼠种在地里;秋天,结满了黄灿灿的老鼠,农民把老鼠一个一个摘下来,装进了袋子里。”
⑧“呸呸,诗歌不能这样写!"老鼠跳起来。它很生气,它绝对不要跟玉米换名字,也绝对不要把自己装进袋子里。
⑨老鼠来到了辽阔的青草坡,碰到了山羊。
⑩啊,山羊!这是多么响亮的名字!老鼠于是对山羊说:“我也想要个山羊的名字,像山一样高,像草原一样辽阔。我们换一下名字吧!”
山羊说:“可以呀,不过,如果老鼠跟山羊换了名字,诗歌是这样写的:牧鼠人在草地上放牧老鼠,青青的草地,老鼠一群一群‘咩咩’地叫着,从早上到晚上。"
“不要不要。”老鼠连连摆手,它不希望老鼠“咩咩"叫,也不想吃青草。
老鼠很讨厌这样的诗,它吓得跑开了。
最后,这个可怜的小淘气想明白了,高高兴兴地回到它的小院子,它再也不想叫别的什么名字了,它就想叫“老鼠”。
后来,老鼠的诗就成了这样的:
朦胧的寂静笼罩着田野,
绿色阳光照耀下的洞穴里,
安放着一只老鼠的心思:
我永远都叫老鼠,我只做我自己!
1.加点词语“忖量"在文中的意思
2.读短文最后关于老鼠的诗后,请用“”画出一个蕴含着丰富想象,语言表达独特的句子;请用“"画出一个饱含着老鼠真挚情感的句子。
3.关于老鼠想和蒲公英换名字的理由,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诗人不喜欢老鼠的名字
B.周围的世界都是蒲公英
C.蒲公英的名字很美很好听
D.小朋友不喜欢蒲公英的名字
4.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A.名字就应该响亮、有气势;
B.没有光芒的名字就应该换掉;
C.别在意名字,做好自己该做的;
D.蒲公英、玉米、山羊的名字都很美
5.读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文中的“可怜的”“小淘气"高高兴兴”表达了作者对小老鼠的什么感情
6.文中小老鼠经过地方有
小院子——()——()——()——小院子
7.请你概括一下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答案】
1.思量
2.丰富想象的句子:像你一样在风中摇曳的名字,太阳一晒就有香气的名字。
真挚情感的句子:老鼠跳起来。它很生气,它绝对不要跟玉米换名字,也绝对不要把自己装进袋子里。
3.C
4.C
5.对小老鼠的同情、喜爱之情。
6.花田玉米青草坡
7.不想再叫老鼠了,它想换一个别的名字。小老鼠分别找到了蒲公英、玉米、山羊,想和他们换名字。小老鼠想明白了,不再想换名字了,只想拥有自己的名字。
【解析】
1.本题考查了词语的解释。
“忖量"的意思是揣度,思量。在文中指小老鼠在思考自己起个什么名字。
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结合第③自然老鼠和蒲公英商量的内容可知,丰富想象的句子是:像你一样在风中摇曳的名字,太阳一晒就有香气的名字。
结合第⑧自然段老鼠挑起了生气的样子可知表达真挚情感的句子是:老鼠跳起来。它很生气,它绝对不要跟玉米换名字,也绝对不要把自己装进袋子里。
3.本题考查获取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结合第②自然的“啊,蒲公英,这是多么好听的名字!老鼠想”可知,老鼠想和蒲公英换名字的理由是蒲公英的名字很美很好听。故选C。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通过描写小老鼠想和蒲公英、玉米、山羊换名字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别在意名字,做好自己该做的。故选C。
5.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结合句子内容和句中“可怜的"小淘气”“高高兴兴"等词,表达了作者对小老鼠的同情、喜爱之情。
6.本题考查了对关键信息的提取。
结合第①自然段“一只住在小院子里的老鼠不想再叫老鼠了”第②自然段“它来到长着蒲公英的花田"第⑤自然段“于是,老鼠来到了一片玉米地”第⑨自然段“老鼠来到了辽阔的青草坡,碰到了山羊"第自然段“最后,这个可怜的小淘气想明白了,高高兴兴地回到它的小院子”可知,文中小老鼠经过地方有小院子——蒲公英的花田——玉米地——青草坡——小院子。
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①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小老鼠不想再叫老鼠了,想换个名字;
第②自然段——第自然段可知:经过是小老鼠想和蒲公英、玉米、山羊换名字;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可知:结果是小老鼠还是决定叫老鼠,坚持做自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万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的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賡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裸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賡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语文S版第七册课文节选
8.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A.春天B.夏天C.深秋D.冬天
9.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以看出小红军的现状,下列哪一项说法错误?()
A.年龄小B.身体瘦弱C.很冷D.很调皮
10.小红军拒绝骑马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A.不想拖累陈赓B.他想自由C.他的粮食充足D.他的体力很强
11.下列哪句话与“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的意思相同?()
A.陈赓啊,你对不起这个小兄弟。
B.陈赓啊,你对得起这个小兄弟。
C.陈赓啊,你对这个小兄弟很好。
D.陈赓啊,你不得对不起这个小兄弟。12.填空题。
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事情的起因:陈赓
事情的经过:小红军
事情的结果:陈赓回去时发现小红军已倒在草地上,他很自责。
13.问答题:你认为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答案】
8.C9.D10.A11.A
12.遇到掉队的小红军,先让小红军骑他的马,再送小红军青稞面。拒绝骑马和拒收青稞面。
13.由“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賡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可知,小红军是一个坚强、倔强、乐观、为他人着想的人。
【解析】
8.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可知答案,故选C。
9.本题考查分析内容的能力。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险,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这句话是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十一二岁"写出了小红军年龄很小;“黄黄的小脸”写出了小红军很瘦弱;“冻得又青又红"写出了小红军很冷。故选D。
1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再分析整合。阅读“陈賡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可知,小红军知道自己的体力虚弱、粮食吃光了,而且同伴们的情况与自己差不多,不想拖累同伴,所以才拒绝骑马。故选A。
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
阅读“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句意是陈赓啊,你对不起这个小兄弟啊。故选A。
12.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
第一自然段,写了陈赓遇到一个同样掉队的小红军。第二——九自然段,写了小红军拒绝骑陈赓的马与拒收陈赓送给的青稞面。第十~十三自然段,写了陈赓回去时发现小红军已倒在草地上,他很自责。
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
阅读“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险,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可知,文章分别描写了小红军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小红军虽瘦弱,但性格坚强、倔强、为他人着想等特点,可见,小红军是一个坚强、倔强、乐观、为他人着想的人。
三、对比阅读。
材料一
民族英雄戚(qī)继光
①明朝嘉靖(jiājìng)年间,日本海盗经常在我国浙(zhè)江、福建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十分痛恨他们,管他们叫倭寇(wōkòu)。
②当时,有个叫戚继光的将领,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朝廷腐败,非常愤慨(kǎi)。他决心招募(mù)农民、矿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招兵的布告刚一贴出,就有很多人前来报名。戚继光组建的军队很快就发展到三千多人。这支军队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人称“戚家军”。
③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zú),冲锋在前。士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奋不顾身,杀得倭寇东逃西窜。有的倭寇一边逃跑,一边抛撒抢来的财宝,想用这个办法阻挡后面的追杀。可是,戚家军官兵对金银珠宝连看都不看一眼,一心杀敌。就这样,戚家军军威大振,令倭寇闻风丧胆。
④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有一次,进犯福建的倭寇占据了一个小岛。小岛和海岸之间有一片浅滩。涨潮时,浅滩没入水中,小岛四周一片汪洋;落潮时,水退滩出,又是一片泥泞(nìng),人马一踏上去,就会陷进烂泥里。倭寇以为占据了这样险要的地形,绝对安全。戚继光仔细察看了地形后,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捆干草,在一个大雨滂沱(pāngtuó)的晚上,坐船来到小岛附近。趁着落潮,他们把准备好的干草扔到烂泥里,铺成了一条路,奋勇冲上小岛,不到半天工夫,就把倭寇全部歼(jiān)灭了。
⑤还有一次,正值中秋节,城中主力部队正外出作战,倭寇又趁机进犯。戚继光就让全城百姓,用绳子拖着石头满街穿行。倭寇听到城中轰隆轰隆作响,以为是千军万马正在调防,吓得掉头就跑。
⑥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一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材料二
程砚(yàn)秋拒演
①程砚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
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北平沦落敌手。敌伪(wěi)当局要求北平梨园公益会出面组织京剧界义务表演,为日军捐飞机。在敌人的威逼下,很多人不敢不唱,唯有一人坚定地说:“我不能为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让大家受牵连。献唱义务戏的事,我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甭(béng)找梨园的麻烦,我自己有什么罪过,让他们直接找我说话就是了。”此人,正是中国“四大名旦"之一,程派创始人程砚秋。
③1937年拒绝为日军唱戏后,程砚秋的日子过得很不平静。重重的压力和敌人的机关算计极大地影响了程砚秋的日常生活,他不得不时刻处于防备状态中,这样的生活使他身心俱疲。在此情形下。程砚秋决定谢绝舞台、息演退隐。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身体患病,不能登台演出,并托人请德国大夫亲笔开具了一个患病证明。另一方面,他告别了城里的家人,到了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
④此间,程砚秋宣称要实行“三闭主义”,即闭口、闭眼、闭心,意在避开日伪的骚扰。
⑤世外桃源的生活并非始终平静。虽然程砚秋已经不再登台演出,并且移居郊外,但日伪特务仍然经常上门骚扰。1944年2月的一个深夜,日本宪兵和伪警突然闯入程砚秋的家中,将程砚秋带走。事后程夫人通过挚友申请保释,才免除了冤狱之灾。程砚秋悲切地说:“士可杀不可辱!"他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亡国奴的屈辱,急切地盼望中国人民能够重新站起来。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砚秋重新开始在京剧舞台上活跃起来。1950年,程砚秋到西安表演,拉开了西北之行演出的序幕。在此期间,程砚秋曾与贺龙元帅邂逅(xièhòu),贺龙元帅赠宝刀一柄。并说:“宝刀赠烈士,红粉送佳人。”1951年,程砚秋赴西南考察返回路过武汉时,得知当地同志们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还差几个“螺丝钉”,立即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
⑦他在台上是娇柔的旦角。但在台下却是铁骨铮(zhēng)铮的血性男儿!
14.材料一: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5.材料二:文章写了程砚秋的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第一件事(第②段):
第二件事(第③段):
第三件事(第⑤段):
第四件事(第⑥段):
16.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起到的作用是()
A.开篇点题B.承上启下C.总结全文
17.材料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铁骨铮铮”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B.在文中“士可杀不可辱"的“士”指的是战士。
C.“身心疲惫"在文中指身体和心灵都十分疲惫。
18.从两篇文章的结果来看,我们发现总结得非常正确的名言是()
A.赠人玫瑰,手有余香。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两位爱国者都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们对祖国的爱,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有什么不同呢?
20.有人说:“当今中国富强、安定,我们不用上战场,所以不用有什么英雄主义精神和行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你结合生活举例,谈谈当今社会怎样做才是爱国的表现呢?
【答案】
14.主要记叙了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组建军队,英勇抗击倭寇的故事。
15.宁死不屈,拒绝义演。谢绝舞台,息演退隐。不堪骚扰,盼望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元帅赠刀,为国义演。
16.B17.B18.C
19.戚继光招募农民、矿工,组织军队,严格训练,抗击倭寇。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一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程砚秋宁死也不为日本人唱义务戏捐飞机;宁可务农也不屈服日伪当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的几个“螺丝钉”,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
20.不同意。虽然当今中国富强、安定,我们不用上战场,但是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在目前学习阶段,所以我们应该锻炼强健的身体,学习过硬的文化知识,练习实用的技术技能,为长大以后建设祖国献出微薄的力量。
【解析】
1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文章主要写了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组织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最终他带领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15.本题考查概括材料二内容的能力。
阅读材料二,结合第②段中“我不能为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让大家受牵连。献唱义务戏的事,我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可知,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程砚秋宁死枪下也拒绝义演;
结合第③段中“在此情形下。程砚秋决定谢绝舞台、息演退隐。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身体患病,不能登台演出,并托人请德国大夫亲笔开具了一个患病证明。另一方面,他告别了城里的家人,到了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可知,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程砚秋谢绝舞台,息演务农;
结合第⑤段中“日本宪兵和伪警突然闯入程砚秋的家中,将程砚秋带走。事后程夫人通过挚友申请保释,才免除了冤狱之灾”可知,第五自然段写的是程砚秋经常被骚扰,盼望解放;
结合第⑥段中“1950年,程砚秋到西安表演,拉开了西北之行演出的序幕。在此期间,程砚秋曾与贺龙元帅邂逅,贺龙元帅赠宝刀一柄"得知当地同志们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还差几个“螺丝钉”,立即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可知,第六自然段写的是程砚秋重回舞台,元帅赠刀,为国义演。
16.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阅读材料一可知,文章第①到③自然段写出戚继光作战英勇,第④到⑤自然段主要写了戚继光很有智谋,因此“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是过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B。
17.本题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铁骨铮铮: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B.士可杀不可辱: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士"指的是儒者。
C.身心疲惫:形容身体和心理都非常的疲惫,整个人已经累到极点,不能再承受任何东西了。在文中指程砚秋因防备敌军算计身体和心灵都十分疲惫。故选B。
18.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理解。
A.“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让大家明白了付出了也会使自己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君子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之象,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保护一个国家政治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而天下苍生、民族文化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分析可知,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爱国情感,故总结得非常正确的名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C。
1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材料一主要写了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组织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最终他带领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即戚继光做出的贡献: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捍卫祖国领土;
材料二主要写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程砚秋宁死也不为日本人唱义务戏捐飞机;宁可务农也不屈服日伪当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的几个“螺丝钉”,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即程砚秋做出的贡献:程砚秋拒绝为日军唱戏,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捐献飞机连唱五天义务戏。
20.本题考查思维拓展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题干中的表述是不正确的。虽然当今中国富强、安定,我们不用上战场,但是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在目前学习阶段,所以我们应该锻炼强健的身体,学习过硬的文化知识,练习实用的技术技能,为长大以后建设祖国献出微薄的力量。可从这一方面表述即可。
四、阅读理解。
请“小偷"看菜园
①有一年夏天,我们遇上了一件麻烦事,有人从我家园子里偷蔬菜。一位邻居悄悄告诉我们,有人看见住在离我家不远处的本尼在临近镇上卖菜,原来是本尼干的。
②本尼没有稳定的工作,栖身一间破陋不堪的小屋里。爸妈猜想他拿我家的菜是想赚点额外花销。爸爸决定用他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件事,他打算正式雇用本尼,让本尼帮忙看守菜园。
③爸爸去找本尼谈工作的事时,本尼显然吃了一惊。爸爸处理这件事游刃有余。
④“本尼,”爸爸说,“有人一直从我家园子里拿蔬菜,大概是些小孩子吧。我想请你去帮我看园子,不知你愿不愿意?"
⑤本尼支支吾吾,爸爸又向他解释说,他可以每天和我们共进晚餐(妈妈的厨艺是远近闻名的),他答应了。不用说,第二天就没再发生丢菜的事了。事实证明爸爸的计划奏效了。我家没再丢菜,本尼也得到了一份工作和酬劳。有了工作,也使本尼自信大增。
⑥事情进展得比爸爸料想的还要好。本尼开始喜欢上栽花种菜的事了。他会问些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胡萝卜为什么要种在这儿?这边的豌豆怎么会比那边的长得快?爸妈对他的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后来爸爸提议帮本尼耕出一片好地来,让他也拥有自己的菜园。
⑦你真打算这么做吗本尼问道当然爸爸回答说邻居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⑧第二年春天,本尼的园地已彻底翻挖耕耘过,就等着播种了。爸妈又送给他各种用得上的种子:玉米、豌豆、南瓜等等,还送他一些劳动工具。本尼对园艺的领悟力很强,好像他原本就是农夫似的。
⑨一天,我们路过本尼家,爸爸放慢车速,指着本尼的园子说:“看到了吗?他种的甜玉米比咱们的还好呢。现在他忙着种园子,没空帮我们看园了。”当然,我们家也不再需要看园人了。
2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比喻经验很丰富,解决困难毫不费事。()
②指说话吞吞吐吐,躲闪搪塞。()
2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3.体会第⑥段中冒号的用法,再以“我的妈妈真关心我"开头,仿照着写一写。
24.给文中第⑦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真打算这么做吗?”本尼问道,“当然,"爸爸回答说,“邻居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B.“你真打算这么做吗?"本尼问道。“当然,”爸爸回答说,“邻居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C.“你真打算这么做吗?”本尼问道。“当然,"爸爸回答说:“邻居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25.下列对第⑨自然段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看到本尼在忙着种自己的菜园子,没空帮我们看园子了,不想再花钱请人看园子了。
B.本尼忙着种自己的菜园,他不想再去帮我家看菜园了。
C.本尼可以自己种菜了,他再也不会去偷别人的菜了。
26.文中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
【答案】
21.游刃有余支支吾吾
22.本尼偷了我们家园子里的蔬菜去卖,爸爸为了帮助本尼,就雇用本尼看守菜园,并帮助他开辟菜园,送给他工具和种子,最后本尼学会了自食其力,再也不去偷别人的菜了。
23.我的妈妈真关心我:每天会为我准备营养可口的饭菜,闲暇时会陪我运动,不管多晚也会辅导我完成作业,感谢我的妈妈。
24.B
25.C
26.文中的爸爸是个善良、尊重别人、有教育智慧的人。从他明知道是本尼偷了家里的蔬菜却没有指责并且还帮本尼耕出一片好地看出他的善良;从他不说“偷蔬菜"而说“拿蔬菜”看出他是个尊重别人的人;从他先让本尼来看守蔬菜,然后帮本尼耕地,并教本尼种菜可以看出他有着教育的智慧。
【解析】
21.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
①“游刃有余"是比喻工作熟练,实际经验很丰富,解决困难问题毫不费事的意思。
②“支支吾吾”是指说话吞吞吐吐,躲闪搪塞的意思。
2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没有稳定工作的本尼来我家的菜地偷蔬菜想赚点额外花销,爸爸发现后并没有责备本尼,反而邀请他来我家看守菜园。本尼信心大增,跟着爸爸学习种菜的技艺,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本尼不再偷菜了,还开采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园子。
结合第①段“有人从我家园子里偷蔬菜"、“有人看见住在离我家不远处的本尼在临近镇上卖菜,原来是本尼干的”、第②段“本尼没有稳定的工作,栖身一间破陋不堪的小屋里。爸妈猜想他拿我家的菜是想赚点额外花销"可知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没有稳定工作的本尼来我家的菜地偷蔬菜想赚点额外花销;
结合第④至⑥段可知经过是:爸爸发现后并没有责备本尼,反而邀请他来我家看守菜园。本尼信心大增,跟着爸爸学习种菜的技艺。
结合第⑦至⑨段可概括结果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本尼不再偷菜了,还开采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园子。
23.本题考查了冒号的用法。
冒号在句中的作用是: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即:我的妈妈真关心我:每天会为我准备饭菜,还会叮嘱我第二天的天气,不管多晚都会帮我完成作业。
2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首先得了解提示语在句子前、中、后三个位置的不同用法,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完成这道题。
A.有误。“你真打算这么做吗?”是问句,用双引号和问号,“本尼问道"提示语在后面,后用句号。
C.有误。“爸爸回答说”提示语在中间,后用逗号,排除C项。
故选B。
25.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④段“有人一直从我家园子里拿蔬菜,大概是些小孩子吧。我想请你去帮我看园子,不知你愿不愿意?"、第⑨自然段“看到了吗?他种的甜玉米比咱们的还好呢。现在他忙着种园子,没空帮我们看园了。”可知是本尼可以自己种菜了,他再也不会去偷别人的菜了。
26.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没有稳定工作的本尼来我家的菜地偷蔬菜想赚点额外花销,爸爸发现后并没有责备本尼,反而邀请他来我家看守菜园。本尼信心大增,跟着爸爸学习种菜的技艺,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本尼不再偷菜了,还开采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园子。
从本尼偷了“我"家的菜,爸爸却请他来看菜园这件事,可以看出爸爸的善良;在本尼看菜园的过程中爸爸教会他种菜,并帮助他开辟菜园,给他种子和工具种菜,使他能够自食其力,找到生活的方向,爸爸的做法既体现了他的智慧,也体现出他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铜葵花(节选)
①兄妹俩互让上学机会
上学,是青铜的一个梦。然而现在事情明摆着:他和葵花妹妹,只能有一人上学。夜晚,他躺在床上,眼睛骨碌骨碌地睡不着。但一到了白天,他好像什么也不想,依然像往日一样,带着葵花到田野上游荡去。而葵花也显出没有任何心思的样子,一步不离地跟着青铜哥哥。他们仰脸去看南飞的大雁,去撑只小船到芦苇荡捡野鸭、野鸡、鸳鸯们留下的漂亮羽毛,去枯黄的草丛中捕捉鸣叫得十分好听的虫子……
这天晚上,大人们将他们叫到了面前,将安排告诉了他们。葵花说:“让哥哥先上学,我明年再上学,我还小哩,我要在家陪奶奶。”奶奶把葵花拉到怀里,用胳膊紧紧地将她搂抱了一下,心酸酸的。青铜却像是早就想好了,用表情、手势准确无误地告诉奶奶、爸爸和妈妈:“让妹妹上学。我不用上学。我上学也没有用。我要放牛。只有我能放牛。妹妹她小,她不会放牛。"这两个孩子就这样不停地争辩着,把大人心里搞得很难受。妈妈竟转过身去--她落泪了。葵花将脸埋在奶奶的胸前,一个劲儿地哭起来:“我不上学,我不上学……”
爸爸只好说:“再商量吧。"
②
第二天,当事情依然不能有一个结果时,青铜转身进了房间,不一会儿捧出一只瓦罐来。他将瓦罐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两只染了颜色的银杏来,一颗为红色,一颗为绿色。这里的孩子常玩一种有输赢的游戏,输了的,就给银杏。那银杏一颗颗的都染了颜色,十分好看。许多孩子的口袋里都有五颜六色的银杏。青铜比画着说:“我把一颗红银杏、一颗绿银杏放到瓦罐里,谁摸到了红银杏,谁就去上学。”三个大人疑惑地望着他。他朝他们悄悄地打着手势:“你们放心好了。"
大人们都知道青铜的聪明,但他们不知道青铜到底耍什么名堂,有点儿担心会有另样的结果。青铜又一次悄悄向他们做出手势。那意思是说:“万无一失。”大人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同意了。
青铜问葵花:“你明白了吗?"葵花点点头。青铜问葵花:“你同意吗?”葵花看看爸爸、妈妈,最后看着奶奶。奶奶说:“我看呀,这是好主意呢。"葵花便朝青铜点点头。青铜说:“说话可要算数!”“算数!"妈妈说:“我们在旁边看着,你们两个,谁也不得耍赖!”青铜还是不放心,伸出手去与葵花拉了拉钩。奶奶说:“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葵花转过头来,朝奶奶一笑:“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爸爸妈妈一起说:“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
27.加点词语“准确无误”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从这个词语能够感受到青铜非常地()。
A.难过B.坚决C.期待D.忧郁
28.请你仿照第一部分,给第二部分补上合适的小标题,写在文中②处的横线上。
29.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0.青铜和葵花都不肯上学,是因为()
A.两个孩子都想放牛。
B.放牛比上学更重要。
C.两人都想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对方。
D.两个孩子都不想上学。
31.故事的最后到底谁去上学了呢?请你猜测一下,并写出理由。
【答案】
27.青铜表达得非常准确,一点儿错误都没有。B
28.摸银杏决定谁上学
29.青铜和葵花兄妹俩互让上学机会,最后青铜想出了摸银杏决定谁上学的方法。
30.C
31.葵花去上学了。因为青铜处处关心、爱护着妹妹葵花,而且自己不会说话。
【解析】
27.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和人物态度的理解。
结合“青铜却像是早就想好了,用表情、手势准确无误地告诉奶奶、爸爸和妈妈:让妹妹上学。我不用上学。我上学也没有用。我要放牛,只有我能放牛。妹妹她小,她不会放牛"的语境可知,“准确无误”在文中的意思是:青铜表达的一点儿错误都没有。
从这个词语能够感受到青铜非常地坚决。故选B。
28.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
根据“第二天,当事情依然不能有一个结果时,青铜转身进了房间,不一会儿捧出一只瓦罐来。他将瓦罐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两只染了颜色的银杏来,一颗为红色,一颗为绿色。这里的孩子常玩一种有输赢的游戏,输了的,就给银杏"可知,这部分小标题可拟写为:有了让谁上学的办法。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小标题“兄妹俩互让上学机会”“摸银杏决定谁上学"这两个小标题,本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青铜和葵花兄妹俩相互推让上学的机会,最后青铜想出用摸银杏的方法来决定谁去上学。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让哥哥先上学,我明年再上学,我还小哩,我要在家陪奶奶”“让妹妹上学。我不用上学。我上学也没有用。我要放牛,只有我能放牛。妹妹她小,她不会放牛"可知,青铜和葵花都不肯上学,是因为两人都想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对方。
故本题选C。
31.本题考查对故事结局的推测和分析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观点明确,分析合情合理即可。如:一家人用抽银杏叶的方式决定去上学,最终葵花上学去了。
六、阅读短文,回答习题。
一份特殊的考卷
①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糟糕。我是班里唯一一个每次考试都需要补考的学生。而更糟糕的是,我发现自己成绩不好不仅仅是因为贪玩。有一段时间,尽管我很认真地学习,可我还是有一门功课不及格。
②“算了,反正我是个一无是处的笨孩子。”当罗纳德老师第三次催促我上交作业时,我这样对他说,“每次考试我都考得很差,我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好学生。
③“不!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考满分呢!"罗纳德老师笑容满面地说。
④罗纳德老师的话让我哑然失笑,连及格我都无法做到,怎么可能考满分呢!
⑤“要不我们打个赌?”罗纳德老师挑衅(xìn)似的看着我说。
⑥打赌就打赌!我的胜算是百分之百。
⑦第二天中午,罗纳德老师拿着一份试卷走进教室。教室里只剩下我按照约定等在这里。我的心里打起鼓来,我不断鼓励自己,争取考个及格,好让自己不那么丢人。
⑧当我打开试卷后,忍不住惊叫起来,我望向罗纳德老师--是不是拿错试卷了?罗纳德老师却轻轻笑着,示意我开始答卷。
⑨我点点头,快速地写起来,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和畅快。其实,在刚刚打开试卷的那一刻,我就突然充满了自信。这是一份关于我自己的试卷,上面所有的考题都和我有关,比如我最喜欢吃什么、最擅长的运动是什么、有什么爱好等等。
毫无疑问,我考了满分,这是我上学以来考的第一个满分。虽然我知道这不算是一场真正的考试,但它却带给我真真切切的自信和满足。那次考试后,罗纳德老师对我说:"并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对功课的了解还不够,其实不管面对任何事物,如果你对它能像对你自己那样了解,就一定能得满分。"
后来,在罗纳德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努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直到在一次正规的考试中,考了真正的满分。
32.请根据解释从文中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co2定价制度
- 2025年度智能工程用车租赁服务合同书
- 铜陵安徽铜陵市铜官区小学非编音乐教师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金华浙江金华共青团永康市委员会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委政法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海南2025年海南省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常德2025年湖南常德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集中招聘7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五香熏鱼调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贡丝绵面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承德2025年河北承德市教育局选聘急需紧缺学科教师6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五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2.笔算减法 第1课时 笔算减法课件2024-2025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 2025年八省联考陕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2025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书(2024年版)
- 《血小板及其功能》课件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 初中物理22-23人大附中初三物理寒假作业及答案
- 2024年生态环境局公务员考试600题内部选题库(A卷)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 课件 6- Julia REPL的几种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