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烛》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2《红烛》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2《红烛》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2《红烛》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2《红烛》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2、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3、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4、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目录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新诗的“尝试”代表:胡适(五四运动前后)胡适--新诗最早的开拓者。新课导入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朝代】现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部白话诗集:1918年胡适发表的《尝试集》最早新诗刊物《新青年》新诗新月派(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取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运动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主要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画面感诗歌分类古典诗歌现代新诗古体诗吟——乐府体歌——诗经体行——楚辞体绝句律诗近体诗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唐代五四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文学知识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本名家骅,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救授。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光生大会上,闻一多拍策而起,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光特务杀害。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作为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诗人,当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也使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时代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索。在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之际,他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内心充满激动与感慨,创作了这首反映时代精神的杰作《红烛》。1923年——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日军在长沙肆意枪杀中国平民;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北大哲学系教授引发爱情问题的社会大讨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封建残余与西方现代文明交织碰撞。题解红烛“红烛”化用自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本义:火红的蜡烛。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何以《红烛》为题?

红色的蜡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材题点特咏物诗“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红烛的描写和歌咏,来表达自己。闻一多以“红烛”为题,喻指自己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整体感知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音频,点击播放《红烛》一诗以什么为线索?请梳理诗人的抒情脉络。全诗以诗人与“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讨论,诗中写了红烛的哪些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并完成下列表格。

红烛特点作者情感1、红烛的特点?第一节红!2、蜡烛有很多种颜色,诗人为什么选择红色?红色象征?象征赤诚、炽热、忠心,如同赤子之心,是理想人格的化身。恰如诗人心中的那抹赤诚之红。类比手法?赞颂:红烛赤诚的品质情感?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第二节困惑: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了悟:只有燃烧才能放光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情感变化?比喻。躯体与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在这里却有了先后关系。反复的手法。否定了自己的疑问,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领悟到了只有燃烧才能放光,明白了红烛的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前后对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诗人对红烛必须自我燃烧才能放出光的过程提出疑问,表示不解。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第三节红烛特点?燃烧才能放光红烛之光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反复第四节激励:牺牲是为了照亮别人和世界情感?众人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愚昧迷信,如在梦中。→祥林嫂、阿Q等人世人的血: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让世人热血沸腾灵魂、监狱:世人被困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之中。谁“烧破”“烧沸”“救出”“捣破”?诗人借“红烛”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他要如红烛一样燃烧自己,拯救世人,使民众觉悟、奋起,使他们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本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第五节拟人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烛之光的描写,引起下文对烛之泪的描写。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发光之日,便是泪流开始之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伤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1、红烛流泪的原因是什么?第六节

残风的阻挠。残风象征?红烛燃烧过程中反动势力情感?红烛之泪“着急得流泪”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2、为什么“着急得流泪”?红烛特点?发光时会流泪。“着急”一心想将光明带到人间,无私奉献为天职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1、“脂膏”指代什么?第七节慰藉:即使流泪也要奉献自己情感?红烛之灰诗人借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为祖国奉献的决心。目的“脂膏”在文中指蜡烛的”灰“。红烛的泪不会白流,安慰它能“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地花儿,结成快乐地果子!手法?红烛特点?发光时会流泪托物言志。烛之泪是对世人的贡献,作者借红烛表明自己的心志。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1、因果关系象征了什么?第八节1、为外界创造光明,做出了贡献,自己却灰心流泪,不公平的因果关系2、先果后因,强调自己灰心流泪,才能创造光明,突出献身精神。红烛有这样的结果,却仍然无私奉献,执着地去“创造光明”。情感?同情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作用?第八节1.内容:画龙点睛,揭示了奉献是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收束全诗,卒章显志。2.结构:照应开头引子,首尾呼应。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是呼告的修辞方法,形成诗节的排比,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结合全诗分析,红烛象征着什么?①象征着献身祖国的精神②象征着诗人这个爱国者形象。红烛燃烧自己,象征诗人甘愿为祖国牺牲奉献的精神。红烛特点作者情感红色赞美:红烛赤诚的品质燃烧才能放光困惑: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了悟:只有燃烧才能放光坚定:红烛的奉献精神激励:牺牲是为了照亮别人和世界发光时会流泪伤感:为何流泪?彻悟:原来是受到“残风”侵蚀,所以才壮志难酬慰藉:即使流泪也要奉献自己肯定与期望: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总结《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

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更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迫使人的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种子”。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抱负。主旨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这首小诗说的正是:

闻一多拓展延伸写作手法总结善用象征,托物言志。

(1)

红烛,如同赤子的心,诗人通过对红烛的外在形象美的描绘,展现了这一物象照亮别人,毁灭自身的特征,将所咏之物与要言之志自然地联系起来。采用象征的手法,利用象征体“红烛”与本体——诗人执着的献身精神之间相近似的特点,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通过红烛的内在美来寄托诗人燃烧自己、用一颗赤胆忠心照亮黑暗社会的伟大奉献精神和崇高理想。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2)“残风”使红烛着急而流泪,“残风”象征着黑暗反动势力。这几句诗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世人而痛哭流涕的情感。托物言志: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红烛精神,表达了自己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