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1.1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2-P4例1

1.借助解决问题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

法的意义。

素养目标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加减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口算并读一读算式。1.回忆分类的相关

165-30=820+32=530知识并全班交流。以课件导

+35=入,让学生

230+150=173-34=1612.看视频,感受祖国在感受时代

激趣导入

一145=的时代发展发展的同时

前测达标

2.文化素养。3.明确本节课的学激发学习数

播放视频课件:青藏铁路习内容。学的兴趣。

3•小结,引出课题。

(一)研究加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1(1)。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西宁到通过学生对

二、格尔木的铁路长度,以及格尔看题,梳理题自主提出问

探究新知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怎么知忌、。题的解决,

导学达标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度呢?逐步体会运

2.课件出示线段图来表示数量算的本质含

关系。义,并抽象

3.指导学生列式并解答。分析数量关系总结为概括

小结:像814+1142=1956这样,小组讨论,列式性的语言,

把两个数和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计算在此过程中

叫做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逐步完善学

相加的两个数就叫加数,加得的生的认知,

数叫和。培养学生的

(二)研究减法的意义抽象概括能

1.课件出示例1(2)(3)0力。

提问:如果我们知道了西宁到拉

萨的铁路总长度和其中一部分分析数量关系

的铁路长度,怎么知道另一部分小组讨论,列式

的铁路长度呢?计算

2.课件出示线段图来表示数量理解减法的意义

关系。

3.指导学生列式并解答。

小结:从这两题中我们能够知

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

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就叫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

叫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差,减法

是加法的逆运算。梳理加、减法各

(三)研究加、减法的各部分部分间的关系

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1)、(2)和(3)

题的列式,说说加、减法各部分

间的关系。

2.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预设:

个加数加法是减法的相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反运算,减法是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加法的相反运

数-差算。

被减数=减数+差

(四)研究加、减法的关系

1.继续引导学生观察(1)、

(2)和(3)题的列式,说说

力口、减法的关系

2.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

算。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并思引导学生总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2考是根据什么直结梳理所学

三、

题。接写出得数的。知识,养成

课堂巩固

3.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良好的数学

训练达标

题。学习习惯。

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

四、

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结梳理所学

归纳总结

间的关系,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知识,养成

核心素养

的地方吗?良好的数学

目标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学习习惯。

力口、减法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加法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减法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

板书设计

算,叫减法。

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加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本节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

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再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学

习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

课后反思

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时,注意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

运用已有经验,自我建构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5-P7例2、例3

L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

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素养目标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

除法的验算。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明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1.回忆分类的相关在课的开

8X4=()9X7=()()知识并全班交流。始,通过对

X3=1832+4=()花的欣赏,

634-7=()184-()=6

引导学生自

、32+8=()63+9=()2共.同欣赏,交流感

主提出数学

激趣导入()+6=32.受

.情境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问题,在激

前测达标23.

课件播放视频:插画艺术欣赏习内容。发学生研究

3.小结,引出课题。兴趣的同

时,引出研

究问题。

(一)研究乘法的意义。

二、1.课件出示例2(1)。

探究新知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观察算式,讨论通过学生对

导学达标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交流自主提出问

么意思?题的解决,

3.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逐步体会运

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算的本质含

(二)研究除法的意义。义,并抽象

1.出示例2(2)(3)。总结为概括

提问:与第(1)题相比,第性的语言,

(2)、(3)题分别是已知什在此过程中

么?求什么?怎样算?逐步完善学

2.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生的认知,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培养学生的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抽象概括能

(三)研究乘除法各部分的力。

关系。梳理乘、除法各

L引导学生观察⑴、(2)部分间的关系

和(3)题的列式,说说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整理总结:

积=因数X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

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预设:

被除数+商被除数=商乂除法是乘法的相

除数反运算,乘法是

(四)研究乘、减除法的关除法的相反运算

1.继续引导学生观察(1)、具体描述

(2)和(3)题的列式,说理解0不能做除

说乘、除法的关系数

2.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

算。

(五)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

1.出示例3.你知道有关0的

哪些运算?

2.总结:0不能做除数。

基础演练:分层次的巩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独立完成。固练习有助

做”。于对学生知

三、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识掌握和能

课堂巩固

2题。力发展进行

训练达标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评价。

3题。

拓展延伸:

L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体验

四、法和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成功的喜

归纳总结分之间的关系,你还有哪些悦,进一步

核心素养目不明白的地方吗?拓展学生的

标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思维和创造

能力。

乘、除法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

算,叫做除法

板书设计关系:积=因数X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乂除数

乘除法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做除数。

课后反思本节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

己概括出除法的意义,再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在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

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时,注意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自我建构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

1.3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9.例4.

1.掌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带中括号算式的计算过程,达到理解其运算顺序并正确计

素养目标

算的目的。

3.体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技巧计算的乐趣。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四

教学重点

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想一想,你学过哪些运算?1.回忆分类的相关知通过复习四

2.口算识并全班交流。则混合运算

60・20X13=210-80+20

的运算顺

序,很自然

、8X10+4=124+13-30

地引入新课

激趣导入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的学习,同

前测达标3.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4.

算出来。内容。时为新课的

(1)7X2+30(2)175-25X4学习奠定必

(3)4004+6(4)48-184-2要的学习基

4小.结,引出课题。础。

1.教学例4

二、(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

探究新知4的算式:964-12+4X2观察算式,交流讲完小括号

导学达标①观察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学生独立进行计的运算顺序

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算。之后,马上

序是怎样的。通过练习来

②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学生板演:把知识进行

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964-12+4X2巩固和深

法,应该怎么办?=8+8化,促使学

(2)学习计算带有小括号的=16生应用所学

算式。交流讨论的知识解决

①如果在964-12+4X2的基础学生独立进行计算问题。起到

上加上小括号,变成学生板演:学生学了知

964-(12+4)X2,运算顺序怎964-(12+4)X2识就用上知

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4-16X2识。

②引导:在这个算式中,小括=6X2

号起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12

序)先说一说下面各题

③练习的运算顺序,再计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算

序,再计算。

(72-4)X64-4

60004-(75-60)-10让学生先说一说运

2.课件出示教材P9例4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

(2)o

在96+(12+4)X2的基础上

加上中括号“[]”,变成

另一个算式96+[(12+4)

X2],运算顺序怎样?集体交流分享。

964-[(12+4)X2]

=964-[16X2]

=964-32

=3

3.教师小结:一个算式里,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

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

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板书)

4.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

史。(课件出示教科书P9的

“你知道吗?”)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学生独立计算,指分层次的巩

三、做二名学生板演,集体固练习有助

课堂巩固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订正于对学生知

训练达标2题。识掌握和能

拓展延伸:力发展进行

评价。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交流收获引导学生总

四、

么?你有什么收获?结梳理所学

归纳总结完成作业

2.布置作业知识,养成

核心素养

良好的数学

目标

学习习惯。

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板书设计

964-[(12+4)X2]

=964-[16X2]

=964-32

=3

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

乘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

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

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的,这方面还要加强。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

1.4解决问题-租船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io•例5.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租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

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素养目标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优化

的教学思想。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和方法。

教学难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回顾旧知。

56+1684-(7X8)158-[(27+通过歌曲,

54)+9]2.思考教师提出的

、很自然地引

2.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运算顺问题,说出算式。入新课的学

激趣导入

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3.观看视频。习,同时为

前测达标

3导入新课:4.明确本节课的学新课的学习

播放视频:白塔和游船融为一体。习内容。奠定必要的

4.小结,引出课题。学习基础。

1.出示课本上例5的图片:

(1)引导学生读题,从中获1.(1)观图,读

二、取信息。题,找出已知条讲完小括号

探究新知(2)组织学生说一说“最省件和所求问题。的运算顺序

导学达标钱”的意义。(2)明确“最省之后,马上

2.分析与解答。钱”的意义。通过练习来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2.(1)小组合把知识进行

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解作,尝试解答。巩固和深

答。(2)分小组汇报化,促使学

(2)组织学生汇报不同的租租船方案。生应用所学

船方案。的知识解决

(3)引导学生比较几种不同3.(1)汇报:把问题。起到

的租船方案,找到最省钱的方每一种情况都列学生学了知

窠。举出来,再进行识就用上知

比较;先假设全识。

租便宜的,再进

3.回顾与反思。行调整。

(1)引导学生回忆解决问题(2)认真倾听教

时的步骤。师的小结。

(2)小结:解决租船问题

时,可以先假设再调整,同学

们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

题时,要整体思考。

基础演练:1.独立完成,并分层次的巩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说清解决问题的固练习有助

三、

2.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思考过程。于对学生知

课堂巩固

拓展延伸:2.独立完成,组识掌握和能

训练达标

内交流,然后集力发展进行

体订正。评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交流本节收获。引导学生总

导学生回顾总结。结梳理所学

四、

2.解决租船问题时的步骤:知识,养成

归纳总结

(1)分析单一租船时所得的良好的数学

核心素养

结果。学习习惯。

目标

(2)分析组合租船时所得的

结果。

(3)将几种方案进行比较,

看哪种方案更合理。

租船问题

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

板书设计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一共;30><5+24X1=174(元)

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324-4=8(条)24X8=192(元)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课后作业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

课后反思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引导学生先假设全租小船或全租

大船,然后在整体思考进行调整之后实现方法最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2.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13例1.

1.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

素养目标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白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是什么颜1.回忆分类的相关

色?知识并全班交流。

明确本节课

、O的学习任

从正面看红色

2.(1)自由发表见

激趣导入从上面看绿色务,有利于

解。

从右面看绿色红色学生有目标

前测达标

(2)讨论,达成共

2.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他们观察到的的进行学

识:

效果不同呢?习。

3.明确本节课的学

3.小结,引出课题。

习内容。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由41.小组内讨论收

二、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集数据的方法。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各自拿出4个同样2.收集、整理数经历观

导学达标的小正方体,用这4个小正方体据。察、想

摆成例1中的立体图形。(1)收集数据象、拼

(2)引导学生从前面、上面、左摆、验证

面观察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过程,

(提醒学生注意:在前面和左面(2)教师数人体验从同

观察时视线要与立体图形保持水数,学生填表。一角度观

平)3.学生通过观察察不同物

(3)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观察结分析、小组讨论体的结

果,并汇报。交流解决问题。果,进一

(4)师生共同总结:在不同位步提高空

置看到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间观念和

同的。推理能

力。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教学生先调查、完分层次的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五第3成统计表,再根巩固练习

题。据统计表解决问有助于对

三、

3拓展延伸:题,集体汇报交学生知识

课堂巩固

流。掌握和能

训练达标

巩固用调查法收力发展进

集数据、用统计行评价。

表整理和呈现数

据的方法。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回顾总结。适当的反

四、学生回顾总结。思有助于

归纳总结2.布置作业学生对数

核心素养学知识的

目标记忆和掌

观察物体(二)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课后作业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起着不可

课后反思

忽视的作用。教学时,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

2.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2.例1.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

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

素养目标

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

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白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1.回忆分类的相

的?连一连。关知识并全班交

■■流。明确本节课

、\/从前面看.ip从(上面)看

的学习任

激趣导入

从左面看on从(前电4务,有利于

前测达标'从上面看H3从(左面)希学生有目标

2.手影游戏

2情.境导入。手影游戏的进行学

3.明确本节课的

3小.结,引出课题。习。

学习内容。

学习例2.2.(1)用小正

二、引导学生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方体独立拼搭

探究新知体图形。立体图形。经历观

导学达标(1)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2)分别从物体察、想

例2中的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象、拼

(2)引导学生实际观察,体会从同和左面进行观摆、验证

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察。的过程,

状可能相同。(3)各自用正方体验从同

(3)引导学生用正方形纸片将观察到形纸片摆出看一角度观

的形状摆出来。到的平面图察不同物

(4)提问: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位置形。体的结

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4)小组内议一果,进一

议,然后概步提高空

括:不同的物间观念和

体,从同一位推理能

置观察,所看力。

到的形状可能

是相同的,也

可能是不同

的。

基础演练:分层次的

1.思考后回答巩固练习

三、拓展延伸:问题。有助于对

课堂巩固2.独立完成,学生知识

训练达标集体订正。掌握和能

力发展进

行评价。

四、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回顾总结。

归纳总结生回顾总结。

核心素养2.布置作业

目标

观察物体(二)

板书设计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

不同。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课后作业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对于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课后反思

用。教学时,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3.1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17.例1、例2

1.通过观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运算定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素养目标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运算定律,并能正确地运用。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对旧知识的回

(1)口算顾,唤醒已有

(2)文化素养:骑自行车有哪些好处?的知识经验,

激趣导入

2.小结,引出课题。做好前测,为

前测达标

探究新知做好

准备。

一、学习例1

(1)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1)在教学加法交

师:你能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换律时,遵循

吗?先观察,再交

二、

预设生: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流,让学生初

探究新知

(2)解决问题。步感知规律,

导学达标

师:你能列出算式,并解决吗?再举例验证,

预设生1:40+56=96(km)o进而发现并总

生2:56+40=96(km)。结规律这样一

(3)教学加法交换律。个思路来教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相学。在这个过

等。这两个算式可以怎样写?程中,让学生

预设生:40+56=56+40。经历知识的形

师: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成过程,感受

预设生:这两个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成功的喜悦,

它们的和没有变。课堂氛围和

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都有这么一个规律谐、活跃、轻

呢?谁来任意说两个数?松。

预设生:29+56。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预设生:29+56=56+29。

师:这两个数相加符合这个规律,其余的数是不是

也有这个规律?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

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汇报)

师:刚才这么多的小组说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我们

发现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交换两个加数的位

置,它们的和都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

交换律。(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学习用喜欢的方法表示。

师:刚才是同学们自己发现了加法的这个重要的

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师: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想

法?

预设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A=A+^o

生3:a+b=b+a0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我

们用字母表示。(板书:a+b=b+a)

二、教学例2,掌握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

(课件出示例题)

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道题的数学信息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

题?

预设生:已知3天每天行驶的路程,求3天一共

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你想怎样列式呢?

预设生:(88+104)+96=288(km)。

师: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生:先算出第一天、第二天的路程和,再加

上第三天的路程。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预设生:先算出第二天、第三天的路程和,再加

上第一天的路程:88+(104+96)=288(km)。

师:为什么104+96要加小括号呢?

预设生:表明要先算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路程和。

2.仔细观察,发现异同。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生:计算结果相同,运算顺序不同?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预设生:结果相等。

师: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预设生:(88生04)+96=88+(104+96)。

3.比较发现,归纳总结。

师:观察算式,根据老师的提示,你能总结出其中

的规律吗?

课件出示: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者先

把()相加,()不变。

(指名生回答)

预设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板书运

算定律)

4.抽象概括。

师:你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预设生1:(△+☆)+(3=△+(☆+(3)。

生2:(a+b)+c=a+(b+c)。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表示。(板

书:(a+b)+c=a+(b+c))

三、基础演练:分层次的巩固

课堂巩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练习有助于对

固2.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知识掌握

训练达3.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1题。和能力发展进

标拓展延伸:行评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

四、

梳理所学知

归纳总结

识,养成良好

核心素养

的数学学习习

目标

惯。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和不变。

(25+68)+32=25+(68+32)

字母表示:(a+b)+c=a+(b+c)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课后作业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即让学生踏踏实实

课后反思经历了“列式计算一一观察思考一一猜测验证一一这一数学知识

探究的基本过程。得出结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3.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20.例3

1.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并掌握连减式的

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

素养目标

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和连减式简便计算的运用过

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数学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对旧知识的回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