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6415美学原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在美育方式中,最重要的是()。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人格美2.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的美论是()。A、有意味的形式B、神圣的比例C、整体与适当D、鲜艳的色彩3.在人对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众多关系中,与艺术最为贴近的关系是()。A、认识关系B、实用关系C、审美关系D、伦理关系4.揭示出审美与集体无意识之间关系的哲学家是()。A、弗洛伊德B、容格C、阿德勒D、苏珊•朗格5.陶渊明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说明审美直觉具有()。A、感觉的直接性B、感觉的突然性C、感觉的专注性D、感觉的透明性6.李白诗云:“丹青能令丑者妍,”说明艺术能够()。A、以丑衬美B、丑中有美C、化丑为美D、美丑合一7.美育作为学科的历史并不悠久,在中国它出现于()。A、“五四”运动前后B、建国初期C、改革开放以后D、文革期间8.简述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9.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可以用来说明美育的特点是()。A、无言的教导B、潜移默化C、不自觉的教育D、无意识的教导10.周敦颐《爱莲说》描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意象类型属于()。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11.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虚静”状态,其实质是指()。A、主体摆脱生活束缚B、主体摒弃功利杂念C、主体追求出世的人生趋向D、主体处于艺术激情爆发的前夕12.《淮南子》中说:“....(酒窝)在颊则好,在颡(额头)则丑。绣以为裳则宜,以为冠则讥。”这段话可以用来印证()。A、美是生活B、美是理念C、美是关系D、美是愉快13.在美学史上,第一部美育专著是()。A、鲍姆嘉登《美学》B、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C、席勒《审美教育书简》D、雪莱《为诗辨护》14.美育可以提升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培养,其表现在()。A、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B、从动物性的快感上升为人性的快感C、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关照和沉思D、由悲剧性的对象得到喜剧性的效果E、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的旷达和赏玩15.意境这一审美范畴是()。A、中国古代美学中特有的B、中西美学中普遍存在的C、西方美学中特有的D、从西方美学中引入的16.中国先秦时代对自然审美的基本方式是()。A、比德观B、天人合一C、畅神说D、做自然的主宰17.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18.为什么说抛弃对美的本质问。19.西方现代表现说崛起的历史背景是()。A、浪漫主义思潮B、现实主义思潮C、自然主义思潮D、现代主义思潮20.西方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形态转变,出现在()。A、19世纪中叶B、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C、第三次科技革命前后D、20世纪、21世纪交替之际21.如何理解悲剧性的效果?22.杜甫的下列诗句中,属于“无我之境”的是()。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3.“爱屋及乌”、“瑞雪兆丰年”这一类现象,属于()。A、接近联想B、相似联想C、对比联想D、关系联想24.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25.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是如何理解的?26.在欣赏黄山的“猴子观海”等景色时,最主要的心理功能是()。A、情感B、通感C、理解D、知觉27.柏拉图把灵感解释为()。A、艺术家的天才B、艺术家的顿悟C、天启D、神灵的凭附28.“当年鏖战急,前村弹洞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段诗说明美感欣赏具有()。A、时代性B、联想性C、社会性D、主观性29.标志美学学科正式诞生的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出版时间是()。A、1735年B、1750年C、1793年D、1917年30.在对美的集合化定义中,最核心的一个命题为()。A、人是世界的美B、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C、美是自由的形象D、美是创造的结晶31.美育与其他教育方式的不同特点是()。A、潜移默化的感性活动B、自觉自愿的愉快教育C、不是强制性的,所以可有可无D、具有不可抗拒、使人不得不然的力量E、并非纳入国民教育系列32.因出版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宣告美学学科诞生而被后人尊崇为“美学之父”的是()。A、黑格尔B、鲍姆嘉登C、克罗齐D、维柯33.美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途径,来转移我们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34.杜甫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从意境类型上属于()。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虚拟之境D、真实之境35.将美学规定为艺术哲学有何理由与局限性?36.审美中情感与想象的关系?37.孟子曾用“忧指忘心”的寓言来说明()。A、心灵美高于形体美B、形体美高于心灵美C、心灵美与形体美不可替代D、心灵美与形体美并重38.康德、席勒、斯宾塞等美学家先后提出、发展了()。A、游戏说B、模仿式C、表现说D、有意味的形式说39.杨慎《弹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创造意象的方式是()。A、赋B、比C、兴D、比兴结合40.元好问说:“诗家总说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明艺术欣赏离不开()。A、直觉B、情感C、想象D、理解41.以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例,论述审美移情现象。附: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立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2.“文以载道”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43.艺术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是()。A、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黑格尔《美学》C、弗洛伊德《梦的解释》D、丹纳《艺术哲学》44.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是怎样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转化?45.李斯托威尔说:“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真正的快乐”,这一观点被称为()。A、移情论B、距离说C、快乐派D、精神分析46.艺术创作中,激发艺术家的意象思维,艺术意象创造的最初动力是()。A、创作动机B、艺术敏感C、创作灵感D、艺术想象47.以立普斯为代表的美学学说被称为()。A、距离说B、移情说C、直觉说D、符号说48.庄子《齐物论》中讲到“南郭子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藕。”(坐忘)这可以用来说明审美直觉的()。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49.陆机关于“天机骏利”的概念,相当于现代美学中的()。A、灵感B、情感C、通感D、理解50.弗洛伊德指出,美是()。A、意志的暂时休歇B、不涉及利害关系而又普遍令人愉快的对象C、欲望在想象中的替代性满足D、相对稳定、真正的快乐51.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念的核心内容是什么?52.康德提出的美论是()。A、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B、美是和谐与比例C、美是不涉及利害关系而又普遍使人愉快的对象D、美是客观化的快感5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构成形式美的因素与规律有()。A、比例B、均衡C、对称D、整体E、多样的统一54.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一种()。A、接近联想B、相似联想C、对比联想D、类比联想55.在美的观念问题上应实行怎样的变革?56.子贡仰望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在美感上属于()。A、崇高感B、优美感C、悲剧感D、喜剧感57.简述意境及其种类。58.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有哪些?59.柏拉图对美的本质进行一番探讨后说“:我得到了一个益处,那就是要清楚地了解一句谚语:‘美是难的’。”这段话()。A、如实地指出了美的难解性B、否认了对美下定义的必要性C、对自己无知的解嘲D、提高自己在美学史上的地位60.审美人生观的内涵具体有()。A、人生为审美而存在B、人生的意识C、人生的反思与反悔D、人生的价值E、审美是人生的核心61.试运用美是多层累突创的理论分析仲夏夜星空之美。62.“环肥燕瘦”简析。63.“劳动创造了美”这一美学命题,出于()。A、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恩格斯《自然辩证法》C、列宁《哲学笔记》D、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64.费希纳的实证主义美学属于()。A、自上而下的美学B、自下而上的美学C、理论的方法D、宏观的方法65.“人是世界的美”这句美学名言出自()。A、莎士比亚《哈姆莱特》B、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C、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黑格尔《美学》66.孔子的教育理想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兴于诗”、“成于乐”属于()。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67.“理念说”的最大弊端是()。A、把审美与世界颠倒B、把美视为抽象概念C、把美归结为主观感受D、把美说成是外在形式68.“美本身”是柏拉图特有的美学概念,出自于()。A、《大希庇阿斯篇》B、《会饮篇》C、《理想国》D、《伊安篇》69.宋玉在《对楚王问》里写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审美理解的意义和特征。70.西方20世纪美学中非理性主义审美理想的标志是()。A、丑代替崇高与滑稽B、崇高代替丑与滑稽C、滑稽代替丑与崇高D、崇高、滑稽、丑缠夹不清71.刘勰《文心雕龙》说“:夫神思方运,万途竟萌,规矩虚位,刻缕无形。”其中的“神思”指的是()。A、想象B、情感C、通感D、理解72.简答意境与意向的区别(关系、区别)73.扼要说明柏拉图的理念说与黑格尔的理念说有何区别。74.如何理解美是自由的形象?75.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种艺术观属于()。A、再现说B、表现说C、娱乐说D、载道说76.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现》、《人类的由来》等书中认为动物也有审美感受,其实动物的所谓“美感”只是()。A、对形式的感受B、本能活动的表现C、对色彩的欣赏D、对音乐的欣赏77.从美学理论的内涵上说,从传统美学到近代美学的转折点应为()。A、费希纳B、克罗齐C、康德D、叔本华78.艺术家的灵感是一种()。A、非理性的迷狂状态B、神秘的天启现象C、创造力高度活跃的心理状态D、纯粹的无意识状态79.伍举提出“以善为美”的观点,其合理性在于()。A、肯定了善的东西就是美的B、肯定了美与善之间的联系C、肯定了美的东西必须是善的D、强调了美与善之间的区别80.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是()。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81.艺术想象的基本方式是()。A、联想B、记忆C、虚拟D、思维82.审美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3.韩愈诗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绘出桂林山水最显著的特点,这体现了()。A、审美知觉的选择作用B、审美想象的虚拟作用C、审美理解的领悟特征D、审美通感的沟通作用8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其中所显现的意象类型是()。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85.古希腊时期,提出“过失说”来解释悲剧原因的是()。A、毕达哥拉斯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86.联系实践,谈谈崇高的本质与现实意义。87.杜牧《秋夕》中“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涉及的美感功能是()。A、通感B、想象C、直觉D、理解88.探求美的本质为什么要坚持“人生相”和“创造相”?89.席勒说“: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他主张()。A、通过美育来完善人性B、通过美育来愉悦身心C、通过美育来丰富生活D、通过美育来解决社会矛盾90.陆机《文赋》说“: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遇,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指的是艺术创作中的()。A、通感现象B、灵感现象C、想象特征D、情感特征91.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点一划,一行一段,虽无具象,却照样充满生命力,其意象属于()。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92.与“游戏说”的创立和发展相关的美学家是()。A、康德B、谢林C、席勒D、斯宾塞E、费尔巴哈93.理解美的本质界定的集体化的特征?(试以集合化的方式对美的本质加以界定?)94.意象是如何生成的?95.石涛诗云:“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说明()。A、主体为客体而存在B、客体为主体而存在C、主客体关系和谐D、主客体关系互动96.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空山矣。”这里的第一个“美”是指()。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书法美97.论艺术品的鉴赏过程?(结合实际说明)98.中国画中常出现梅兰竹菊松莲等形象,这属于意象类型中的()。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99.康德论崇高的一个基本观点是()。A、崇高具有进步力量B、崇高具有观念的力量C、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D、崇高一般都是庞然大物100.黑格尔认为崇高的特点是()。A、理念压倒感性形式B、感性形式压倒理念C、理念与感性形式并重D、理念与感性形式统一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 (1)“技”指艺术创造中艺术操作必需的技能与技巧。 (2)“道”指的是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3)两者的关系是:“技”经过长期的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达到“心手相应”的创作状态。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B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A,C,E15.参考答案:A16.参考答案:A17.参考答案: (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 (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 (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18.参考答案: (1)古希腊时期是命运悲剧,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是与生俱来,无可逃避的命运; (2)文艺复兴以后是性格悲剧,认为人的性格的缺点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3)18、19世纪出现了社会悲剧,人与社会的矛盾成为悲剧作品的主题; (4)叔本华把悲剧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倡导普通人的悲剧; (5)20世纪开始形成“西方现代悲剧”,表现西方现代人在高度物质文明条件下精神的枯燥和孤独。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 ⑴悲剧由痛感到快感。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很沉痛,一旦把这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不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于是有了然之悦,有会心之悦。通过关照,可以彻悟人生。 ⑵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这一大背景上去理解,这样,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便同无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⑶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主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悲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22.参考答案:C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 (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25.参考答案: (1)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 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2)鲁迅的话是关于悲剧的著名论断,语出《再论雷锋塔的倒掉》。这段话说明了悲剧冲突的实质正是人所代表的正义精神,即“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冲突中,人的生命等美好的东西可能会遭到摧残和毁灭,但精神取得了胜利,人们在观赏悲剧时能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26.参考答案:D27.参考答案:D28.参考答案:D29.参考答案:B30.参考答案:B31.参考答案:A,B,D32.参考答案:B33.参考答案: 第一,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第二,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第三,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34.参考答案:B35.参考答案: (1)高度重视艺术在美学研究中的地位,肯定了艺术美是比现实美更高级的美的形态。 (2)肯定高级形态的艺术美对于理解较为低级的现实美具有方法论意义。 (3)如把自然美、社会美拒于美学研究之外,必定会影响美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4)对艺术的片面强调会模糊美学与艺术理论的界限,排除了哲学探讨会使美学失去应有的理论深度。36.参考答案: 想象主要是在情感的推动下,依照情感的逻辑进行的。它主要受着情感的影响。 1.情感通过想象移入到对象之中。当一个人情感充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人们便借助于想象力,通过虚伪的状态使情感得到满足。 2.形象随着情感的变化,而通过想象力来获得改变或夸大。为了适应情感的需要,我们在审美欣赏的时候,常常把普通事物的形象加以改变或夸大。 3.作为想象的特殊形式的幻想的作用。幻想有两种,一是设身处地,以假当真。二是情之所至,化为无有。可见,推动着想象力在审美活动中进行创造。37.参考答案:A38.参考答案:A39.参考答案:D40.参考答案:D41.参考答案: (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具有代表性的美论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立普斯。 (2)审美中的移情现象是指我们把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从而引起美感。 (3)移情的实质是人感情的外射。 (4)移情现象在审美中是常见的。42.参考答案:A43.参考答案:D44.参考答案: ⑴完形作用。完形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感受对象时,要通过知觉对客观外物的“形”起到“组织”和“建构”作用。这种作用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知觉与表象在美感的活动中,就是要发挥“完形”的作用,创造充满了生命力的感觉形象。 ⑵选择作用。知觉本身不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主动选择客观世界。人的知觉是随着对客观世界不同方面的选择,而构成不同的表象的。感受到千姿百态的美,产生无穷无尽的美感。 ⑶意向作用。在审美活动中,选择是有一定的意向的。这一意向,虽然与个人先天的气质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常常决定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与爱憎的情感,乃至特定情况的心情。总之,知觉和表象是从现实生活通向审美世界的桥梁。人类的审美活动,是通过知觉和表象的桥梁,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物质走向精神。然后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沟通。45.参考答案:C46.参考答案:B47.参考答案:B48.参考答案:C49.参考答案:A50.参考答案:C51.参考答案: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⑴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或者说是理念的自我显现。 ⑵单纯是真实的理念还不美,还要理念直接承现于客现实的外在现象中,显现为感性的形象,成为我们感官感知的对象,这时理念才不仅是真的,而且放出光辉,显出外形,变成美的。 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虽然分成理念和感性显现两个方面,但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整个整体中,理念始终占据统治的地位。 ⑷理念之所以要把自己显现为感性的形象,完全是由人们的精神和心灵需要在实践的活动中、在改变外在事物的过程中直接实现自己、认识自己、创造自己和欣赏自己。52.参考答案:C53.参考答案:A,B,C,E54.参考答案:C55.参考答案: 我们在探求美的本质问题时,就要打破传统的那些形而上学的美的观念,应当把美看成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充分考虑到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多种层次来深究美的形成和创造。 应该牢固树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而这一观念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一句话,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56.参考答案:A57.参考答案: (1)意境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2)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 (3)有我之境中的“我”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而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58.参考答案: (1)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 (2)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 (3)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 (4)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 (5)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59.参考答案:A60.参考答案:B,C,D61.参考答案: (1)美是创造的结晶。仲夏夜群星灿烂,光辉熠熠,它的美是多层累突创的产物。 (2)星球群的存在,才能构成满天星斗。 (3)黑夜的环境,才能使星球的光照射出来。 (4)文化历史所积累下来的关于星空的种种神话和传说,成为星空之美的意蕴。 (5)观赏星空之美的人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修养和能力。62.参考答案: (1)“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女性美的变化。 (2)说明了审美受到历史条件与民族传统的制约。 (3)这一类变化给美学研究对象带来了某种不确定性。63.参考答案:A64.参考答案:B65.参考答案:A66.参考答案:D67.参考答案:A68.参考答案:A69.参考答案: (1)美感中不仅要有感觉和情感、想象,而且还要包含理解。 (2)审美活动中不能缺少理解,它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的外界的符号和信息,还有助于领悟审美对象中的深层文化意蕴。 (3)审美理解不同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理化为情、情又融于理。钱钟书记:“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正说明了审美理解的特征。70.参考答案:A71.参考答案:A72.参考答案: 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的,意境与意象是相通的,因为二者均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都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谐调、浑契,其主要区别在于: 首先,虽然二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表达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 其次,意境是印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意象一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又普遍性。 再次,在中国文化中,意向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这是意象所不及的。73.参考答案: (1)柏拉图的理念是万古如斯、永恒不变的,而黑格尔的理念却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自我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2)柏拉图的理念说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念,美的事物就是“分享”了“美的理念”;而黑格尔的理念说则不仅认为理念是美的本质,而且进一步揭示出理念和外在形式的统一,真正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74.参考答案: 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 ⑵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还应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 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客观必然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致,美的形象就都成为自由的形象。 ⑶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黄山的“猴子观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ai的进化课后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班识字量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武陟中入学考试题及答案
- 保险行业应对2025年气候变化风险的保险产品创新与保险市场拓展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竞技俱乐部电竞赛事营销与品牌建设策略报告
- 标准离婚协议书
- 树木买卖协议书
- 树苗销售协议书
- 校园事件协议书
- 校地脱贫协议书
- 2016版山东省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价目表 山东省建筑工程价目表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 老人噎食急救处理
- 园区出入口设备管理制度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
- 2025至203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花岗岩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 红娘合伙人协议书
- 2024年江苏科技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5年医保政策法律法规培训试题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含答案)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