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0讲+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0讲+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0讲+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0讲+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单元边疆、经济与基层社会治理【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古至今,东西方各国的民族外交、货币税收、基层治理等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各国国情、社会治理各有千秋。阶段中国西方古代中国古代以因俗而治和朝贡体制为特征的民族外交关系、以控制货币和赋役征发为特征的财政体系、以官主民辅为特色的社会救济,无不是建立在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上以国家统一为依托,下以户籍管理和基层组织为基石建立在工商业经济基础上的西方文明,基层治理体现出更多的自治成分。古希腊的村社自治,中古西欧的庄园管理、城市自治、宗教伦理和教会管理则是基层管理的重要表现形式近代外交上从不熟谙到灵活运用国际法、中华民族从自醒到自决再到自立、货币从纷杂多变到最终统一、海关管理权从丧失到回归、个人所得税从酝酿到设立税种,但一直没有开征,这些无不映衬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曲折民族国家的形成、地方自治和社会保障的发展、国际法和金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的逐渐形成,体现了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国内外成就现代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税收制度、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所得税的开征、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无不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反映了西方大国间的矛盾冲突及实力对比的变化;社区自治和福利国家建设则体现了西方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特色第30讲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目标任务】课堂目标听课问题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3.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1.如何掌握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以及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如何梳理并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国际法的发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知识特训】素能一交流互动——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史料一①史料二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批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③。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④。——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问题:(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举措。(2)史料二体现了清朝怎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试答:(1)(2)素能教练1.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与特征(1)方式①民族迁徙:秦汉以来,匈奴、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大举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与汉族人民杂居相处。②联合斗争: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③友好往来:在和平的环境中,统治者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方式,推动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始终未曾间断。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政策和制度建设,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元朝“行汉法”等,促进了民族大交融。(2)特征①交融的向心性: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经历了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以汉族群体为主,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这种交融的向心性推动中华民族一体性形成。②内容的深刻性:中华民族交融的向心性是以追求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典章制度与文化为目标的,少数民族不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而且接受了汉族文化,包括生活方式、儒家文化等。③历史的连续性:中华民族的交融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从春秋战国的华夏认同、民族交融到明清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奠定、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呈现波浪式梯次推进,出现了多次民族交融的高潮。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条件、途径及特点(1)条件:国家强盛,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均处世界先进地位;多数王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海陆交通发达;科技发达;杰出人物的作用。(2)途径: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宗教传播;战争。(3)特点①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②交通路线:由以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③交往内容:有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④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和平。⑤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侵略与反侵略斗争。素能二华丽转身——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史料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部分)简表年份人物及事件1513意大利人马基雅弗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①1534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②1648法国谈判代表杜·沃柯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全权代表鲁左在汉堡会晤后,决定举行一场“双规”性国际会议。该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明确规定了一些影响至今的外交关系理论、机制和原则③1762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④1789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⑤1814—1815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⑥问题:阅读上表史料,提取16—19世纪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所涉及的一项重大时代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试答:素能教练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1)专制王权的兴起:专制王权的加强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割据势力,中央王权兴起,打破了以贵族为中心的政治格局,推动了近代国家形态的出现。(2)战争唤醒了民族意识:战争加强了民族团结,鼓舞民众为民族利益而战。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度超过了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度,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民族语言的使用:英语、法语等民族语言的地位逐渐提高并得到广泛使用,增强了国民文化的同质性。共同的语言有利于人民共同的国家、历史、文化等认同观念的形成。(4)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影响: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大一统神权的统治,各国建立起民族教会,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启蒙运动使自由平等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进一步催生了民族国家。(5)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封建势力受到极大削弱,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6)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给西方带来巨大利益,极大地刺激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2.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影响因素(1)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各国不论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有何不同,一律享有平等权利,承担同等的责任互不侵犯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以武力侵犯他国,也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他国,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互不干涉内政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平等互利各国在法律上必须是平等的,在事实上必须是互利的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对方现存的社会经济制度,开展广泛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民族自决被殖民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民族,有权采取国际法确认的一切合法手段,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家之间在发生纠纷或争端时,应当通过和平的方法予以解决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善意履行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产生的、其作为缔约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应承担的各项义务(2)影响因素素能三大国特色——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史料一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①。”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②。2019年,我国有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旗)120个③。——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史料二1949—1966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④1993—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各地区次数示意图⑤——摘编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1966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偏少的原因。概括1993—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试答:(1)(2)素能教练1.新中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2)特点①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区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阶段性演变阶段背景内容影响“一边倒”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敌视新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中国与苏联社会制度相同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中苏结盟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新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两只拳头出击”苏联在中苏交往中的大国沙文主义损害了中国主权;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同时反对苏联和美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国际环境恶化“一条线”“一大片”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联美反苏牵制了苏联,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中国实力得到一定提升;中国的外交活动范围缩小“不结盟”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不结盟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大大增加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范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全方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实力得到一定增强;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政策需要进行调整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中国外交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世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外交政策的新发展;中国承担一定国际责任的需要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中国承担了一定的国际责任,提升了国际地位“中国梦”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宣示了新一代领导集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真题特训】(2022·湖南卷,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方法教练读解题的关键:一是分别从《国际联盟盟约》《非战公约》《联合国宪章》三个角度概括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二是从三部国际法提出的时间和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两个不同角度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提阶段性变化“不得从事战争”→《国际联盟盟约》开始制止战争“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非战公约》开始宣布战争非法,强调只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联合国宪章》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并授权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承认会员国的正当自卫权背景《国际联盟盟约》《非战公约》是一战后主张限制战争权的条款,《联合国宪章》是二战后提出的限制战争权的条款→受世界大战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增多→国际合作的加强调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变化及背景获(1)阶段性变化:《国际联盟盟约》开始制止战争;《非战公约》开始宣布战争非法,强调只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联合国宪章》禁止非法使用武力,授权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承认会员国的正当自卫权。(2)背景:世界大战的影响;国际合作的加强思维延伸你认为当今有利于制止战争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提示:核战争威慑;近代战争记录详尽,人们多年以后仍然对战争恐惧;社会多元化发展;各种国际组织增进交流,有利于调和矛盾;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国际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民智大开,各国政府难以独断专行;国际法的制约;等等。一、时空观念——中国历代的民族关系1.(2018·全国Ⅱ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三娘子的个人能力与威望较高。(2)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解析:(1)由材料“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得出多年战争使得人民渴望和平;由材料“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由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得出三娘子的个人能力与威望较高。(2)由材料“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三娘子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材料“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得出三娘子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由材料“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沿边旷土皆得耕牧”得出三娘子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2.(2021·北京卷,10)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②落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A.②③ B.①④C.①② D.③④答案:A解析:题干“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并没有涉及与军事相关的内容,故①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这与题意相符合,故②正确;根据题干中“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可知,该访问团努力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故③正确;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政府“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但并没有涉及与“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的内容,故④错误。故选A项。二、历史解释——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3.(2023·浙江6月选考,12)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战争与和平法》C.《拿破仑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答案:B解析:据材料“人类……自然法规范”“为战争……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人格劳秀斯是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认为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该法典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目的是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的基础,排除D项。4.(2023·山东卷,11)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答案:B解析:据题干“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等内容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故选B项;虽然题干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虽然题干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说明“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是在20世纪被打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三、史料实证——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成就5.(2023·浙江6月选考,8)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二十国集团C.上海合作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其宗旨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故选C项;1967年,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即《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是由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由中国、韩国、印度、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组成,排除B项;亚太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