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作业2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选择题1.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苏联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A.农业方面B.工业方面C.政治领域D.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苏联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故A项正确;工业方面、政治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均不符合题意,解除B、C、D三项。答案:A2.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这一措施()A.变更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主动性C.废除了苏联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供应模式解析: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中所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以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主动性,故B项正确。答案:B3.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胜利了’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宏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验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敬重。”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肯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安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苏联的军事力气解析:解答此题可用解除法。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旧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苏联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故选B项。答案:B4.据统计,苏联1955年有集体农庄87500个,到1964年只有37600个,国营农场的数量则从1953年的4587个增加到1964年的10078个。这一变更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意图协调苏联经济发展B.侧重点放在农业领域C.结束了农业集体化运动D.未能突破苏联模式解析:据材料虽然“集体农庄削减,国营农场增加”,但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及经营方式没有发生变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集体农庄削减,国营农场增加”,体现的都是农业,没有涉及协调经济发展,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的农庄、农场的数量变更,不能反映改革侧重点在农业领域,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20世纪30年头基本完成,C项错误。答案:D5.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党中心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动身点是:指令性安排是主要的和有确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见用市场调整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安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段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A.起先冲击苏联模式B.未能突破原有体制C.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D.被迫转向政治领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很明显,这份报告本身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这是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仍未突破苏联模式,据此可以解除A、C、D三项。答案:B6.在20世纪六七十年头,苏联制定了赶超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把增加重工业中的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美国的战略指标。当达到这些指标后,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却被重新拉大了。这主要是因为苏联()A.产品单调,质量不高B.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更加严峻C.对高科技产业不重视D.忙于军备竞赛,人民生活水平低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头,属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特殊是钢、生铁等,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更加严峻,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产品质量问题,A项错误。联系所学,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所以对高科技产业不重视明显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低是苏联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结果,不是主要缘由,D项错误。答案:B7.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缘由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C.重点放在农业D.重点放在重工业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都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没有变更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所以导致改革最终失败,答案为B项。结合所学学问,我们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明确指导思想,所以导致他改革的失败,但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败不是这个缘由,A项错误。重点放在农业上,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C项错误。重点放在重工业上,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D项错误。答案:B8.1976~1980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额达339亿卢布,比1961~1965年增长4.5倍以上;进口额约为659亿卢布,比1961~1965年增长约5倍。1981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占苏联整个出口的13.7%,进口占苏联整个进口的大约30%。这反映出()A.苏联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B.苏联对外贸易长期存在逆差C.苏联机器设备的生产依靠西方D.勃列日涅夫重视发展重工业解析:据材料“1976~1980年”的苏联,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据材料1976~1980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额比“1961~1965年增长4.5倍以上”“1981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占苏联整个出口的13.7%”,这是勃列日涅夫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D项正确;据材料“1981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占苏联整个出口的13.7%,进口占苏联整个进口的大约30%”可知,机器及设备大量出口,而其他方面依靠进口,导致进口比值大于出口比值,A、B两项说法错误;据材料苏联机器设备出口占苏联整个出口的13.7%,C项说法错误。答案:D9.1964~1980年,柯西金主持苏联政府工作,接连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新经济体制”的改革措施,重点在于解决行政吩咐方式盛行、企业缺乏自主权、企业和职工不关切经济成果等一系列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柯西金的改革()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B.完全解决了经济领域积弊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部分继承了赫鲁晓夫改革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企业获得了肯定的经营自主权,这一系列措施部分继承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D项符合题意。1980年之前苏联的改革没有突破安排经济体制,A项解除。从1964年到1980年并没彻底解决苏联经济领域的弊端,B项解除。苏联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解除。答案:D10.有学者认为,由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回老路,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共产党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了,这样的病人须要渐渐调养,结合良药治疗,才能获得新生。这表明,该学者认为()A.改革的重点应转向政治体制B.应接着坚持苏联模式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激进D.应坚持赫鲁晓夫的改革路途解析:由该学者认为苏联共产党“病入膏肓”,“须要渐渐调养,结合良药治疗,才能获得新生”可知他认为戈尔巴乔夫错在用药太猛,所以C项正确;材料中的“良药”和“调养”并非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领域不对,A项错误;因材料中有“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回老路”,即又回到了斯大林体制上,苏共“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B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已经失败,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11.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假如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订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需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B.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全盘否定了安排经济体制D.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据材料“必需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可知,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了苏联的社会制度,故A项正确;据材料“必需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并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C项错误;D项说法违反史实。答案:A12.“戈尔巴乔夫为经济改革总是心血来潮地临时凑合一些安排,这些安排有时是他从国外带回来的,有时是他同出名的经济学家或西方杰出的工业家谈话之后凑成的。”这段话反映了戈尔巴乔夫()A.对经济状况相识模糊,认为无需调整B.主见经济改革应当借鉴西方模式C.改革重心将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D.对改革缺乏科学合理的相识和规划解析:依据材料“经济改革总是心血来潮地临时凑合一些安排”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戈尔巴乔夫对改革缺乏科学合理的相识和规划,选项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戈尔巴乔夫不断地进行经济改革,选项与题干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选项A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材料“有时是他同出名的经济学家……之后凑成的”并结合所学学问,不能证明戈尔巴乔夫主见经济改革应当借鉴西方模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安排的来源,并没有涉及到改革重心将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选项C不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13.下列五位人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曾产生过巨大影响,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在苏(俄)联历史上图1人物曾实行不同的措施领导苏(俄)联人民渡过了困难时期,主要措施有哪些?(2)图2人物对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有何影响?在经济政策上如何相识图2和图1人物的关系?(3)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归纳图3、图4、图5三位人物对图2人物的政策所实行的改革措施和产生的效果。(4)回顾苏联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影响:建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影响深远。关系: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后,苏联经济政策发生变更,新经济政策被取消。(3)改革措施:①赫鲁晓夫执政时: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②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改进工业管理、完善安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③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点是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吩咐,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科学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效果: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能突破苏联模式,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了苏联模式,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4)①经济改革要与国情相适应;②经济改革要稳步进行;③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路途;④发展经济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前苏联有很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安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依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酬劳的原则;允很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全部制形式存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探讨会纪要材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复原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缘由。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两个分号前后的三句话逐层概括即可。第(2)问,材料二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反映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其次句话反映了以立法的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三句话反映了改革方案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特征: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