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涉及考点HYPERLINK考点0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03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04综合考查考点0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01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下图为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信息是(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十分广泛C.当时中华大地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D.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可知,考古学者在多地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可见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广,B项正确;分布图没有显示各个原始人类距今时间,无法得出“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原始人类制作和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采用打制方法制作的石器,被称为“旧石器”,新石器指的是磨制石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人类遗址分布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A.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显示了中华文明多元性,能够印证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C项正确;甲骨文是商代文字,不能印证多元性,排除A项;神话传说带有人工加工色彩,不能充分印证文明起源,排除B项;新石器大量出土无法说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排除D项。故选C项。3.(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元谋人”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该远古人类(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答案】A【解析】根据考古发现,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A项正确;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不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元谋人不会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使用打制石器不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4.(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下列资料中最能支持“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这一结论的是(
)A.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推论 B.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器、炭屑和烧骨C.《人类学学报》关于远古人类的研究 D.《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我们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证据,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资料中最能支持“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这一结论的是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器、炭屑和烧骨,B项正确;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推论,毕竟是一种推断而已,不能算是一手资料,排除A项;《人类学学报》关于远古人类的研究,报刊有主观评论,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C项;《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B项。5.(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元谋人留存下来的炭屑和烧骨,这证明了元谋人(
)A.开始饲养家畜 B.打制粗糙石器C.烧制彩色陶器 D.知道使用火【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元谋人留存下来的炭屑和烧骨”,可知与使用火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D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原始农耕时期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烧制彩色陶器,排除AC项,打制粗糙石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故选D项。6.(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能打制旧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能够制作打制石器,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学会使用火,并能够长时间保存火种,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B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排除D项。故选C项。7.(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有人用“来自猩猩的你”来回答“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下列选项可作为论据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禹治水的传说【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A项正确;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可以为农业的起源提供论据,排除BC项;传说不能单独作为论据,得到考古印证的传说才是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8.(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石锤、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 D.古代农耕时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石锤、石砧等”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因此,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北京人会使用磨制石器,因此,材料并不能表明北京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表明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表明北京人生活的时期已经进入了古代农耕时代,且所学可知,北京人以采集狩猎为生,并未进入农耕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9.(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1929年12月2日,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经测定,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以及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北京人,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山顶洞人年代应介于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排除B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定名北京猿人。该发现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参与了北京人的发掘工作 B.裴文中是一位严谨的考古科学家C.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D.传说是研究人类起源的证据之一【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考古发掘出土的化石证明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的理论,C项正确;达尔文参与了北京人的发掘工作,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裴文中是一位严谨的考古科学家,表述正确,但不是最优项,排除B项;传说需经过考古证实,排除D项。故选C项。1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我国境内某遗址中出土了典型石器“原手斧”,该手斧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据此推断,这一遗址的居民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该手斧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和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把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该手斧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符合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排除B项;青铜器时代主要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排除C项;铁器时代出现的标志是冶铁技术和大量制造铁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12.(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模样已接近现代人。”材料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模样已接近现代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顶部,体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C项正确。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特征,能够直立行走,排除B项;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13.(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④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会制作工具,会使用石器劳动,①可能看到;北京人会使用火御寒照明,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②可能看到;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④可能看到,所以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①②④,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的方法制作石器,比较粗糙,所以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来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②,排除ABC项。故选D项。14.(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人类的产生是古猿进化的结果,人类出现后,进化并没有停止,又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才有了现代人的模样和智慧。下列选项正确反映人类进化过程的是(
)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D.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因此能反映人类进化过程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5.(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知,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原始社会里,人口稀少,禽兽虫蛇很多,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战胜险恶的生存环境,D项正确;材料反映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最需要的不是学会制造工具,而是能够生存,排除A项;住在山洞里不是当时古人最需要的,最需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排除B项;用火是需要的,但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0216.(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中国人过年时节要贴年画、道“吉祥”,寄托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种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的(
)A.农耕文明 B.商品经济 C.儒家传统 D.封建迷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过年时要贴年画、道‘吉祥’,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可知,这些美好愿望都与农业有关,所以这些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项正确;商品经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儒家传统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封建迷信都不是贴年画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7.(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下列图片反映了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图片与文字历史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
)A.①——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 B.②——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器具C.④——半坡人居住的房子 D.③——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答案】B【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鹿纹为多;而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器具是猪纹陶钵。因此选项中图片与文字历史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②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器具”,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半坡人居住的房子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是干栏式房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8.(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李华同学在参观某博物馆文物展时,看到了下面的一组陈列文物。据此可知,这次文物展的主题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原始人群审美意识萌发C.早期猿人的演进 D.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答案】A【解析】贾湖遗址出土碳化稻粒说明贾湖遗址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铲说明半坡居民会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说明河姆渡居民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而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碳化稻粒和石铲不能说明“审美意识萌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早期猿人的演进,排除C项;材料中的文物都是实物史料,是真实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19.(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和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等。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陶寺遗址对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历史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最早起源是陶寺文化 B.考古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C.陶寺文化已经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文字 D.中华文明具有继承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和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可知,这是遗址与遗物,是第一手资料,是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元谋人早于陶寺文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字,排除C项;材料只说了陶寺遗址,没有涉及它和其它文化遗址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涡阳县·期中)七年级某同学暑期去浙江的河姆渡博物馆游玩,他可能会看到以下(下图)的场景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河姆渡博物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使用猪纹陶钵。可知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可知①与题干信息“河姆渡博物馆”不符;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鹿纹为多,可知③与题干信息“河姆渡博物馆”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如图为中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这表明我国原始农耕(
)A.主要为刀耕火种 B.主要位于大江大河流域C.已经会饲养家畜 D.已经开始栽培稻粟和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表明我国原始农耕,主要位于大江大河流域,B项正确;刀耕火种,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用刀就地挖坑播种,这是一种原始的耕种方法,图片无法体现,排除A项;已经会饲养家畜、开始栽培稻粟和黍,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22.(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参观下图中的两座博物馆,我们应该分别去哪两座城市(
)A.陕西西安北京 B.陕西延安浙江余姚C.浙江余姚陕西西安 D.陕西西安浙江余姚【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结合题干要求,参观半坡遗址博物馆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应该分别去陕西西安、浙江余姚,D项正确;ABC都不是,排除ABC项。故选D项。23.(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下列古人类遗址与贾湖遗址经济活动相似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今天的浙江余姚,属于长江流域,他们种植水稻,饲养猪。题干贾湖遗址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与河姆渡遗址相似,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他们还没有进入农耕时期,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一20万年,他们还没有进入农耕时期,排除B项;半坡遗址属于黄河流域,他们种植粟,不种植水稻,排除D项。故选C项。24.(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下列图片是了解史前时期原始人类遗迹的出土文物,它们均属于(
)骨针
碳化稻粒纺轮人面鱼纹彩陶A.文献史料 B.远古神话 C.考古发现 D.想象推断【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图片“骨针”“碳化稻粒”“纺轮”“人面鱼纹彩陶”都是了解史前时期原始人类遗迹的出土文物,均属于考古发现,是第一手资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C项正确;ABD项均属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25.(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A. B.C. D.【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可知C项是鱼纹彩陶盆,这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制作的,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C项正确;A项是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与题干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没有联系,排除A项;B项是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与题干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没有联系,排除B项;D项是打制石器,与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相关,与题干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26.(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说明河姆渡人(
)A.懂得人工取火 B.学会建造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 D.使用农业工具【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和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遗址出现大量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C项正确;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河姆渡人种植粮食作物,无法体现建造房屋和使用农业工具,排除BD项。故选C项。27.(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七年级某同学暑期去浙江的河姆渡博物馆游玩,他可能会看到以下(如图)的场景是(
)①打制石器②骨耜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干栏式建筑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河姆渡博物馆”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建造干栏式的房屋,已经会培育农作物水稻,使用骨耜进行农业耕种,②④正确,B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是半坡居民的手工制品。河姆渡居民时期已经进入新时期时代,人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①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8.(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能更清晰地了解远古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下列有关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比较,错误的一项是(
)A.他们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 B.他们都处于新石器时代C.他们都已经学会了饲养家畜 D.他们都会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属于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遗址,属于黄河流域,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处于新石器时代,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已经学会了饲养家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会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9.(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中国人过年时要贴年画、道“吉祥”,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些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
)A.农耕文明 B.商品经济 C.佛教传统 D.封建迷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过年时要贴年画、道‘吉祥’,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可知,这些美好愿望都与农业有关,所以这些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项正确;商品经济、佛教传统和封建迷信都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30.(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址。1978―2021年,考古人员逐渐发现了该遗址的宫殿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墓葬区、观象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明确的功能分区(见下图),该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当时的社会(
)陶寺遗址平面图(局部)A.已经诞生封建王朝 B.进入部落联盟时期C.尚未兴起原始农业 D.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宫殿区——普通居民区”可知,贫富分化形成不同了阶级,这是有明显的阶级分化,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原始社会,不是封建社会,排除A项;当时是部落联盟时期,但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当时已经有原始农业,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3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033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大禹和商汤【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炎帝与黄帝部落联合战败了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项正确;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炎帝和黄帝,与仓颉、嫘祖、尧、舜、禹、汤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32.(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公祭神农炎帝典礼在陕西省宝鸡市炎帝陵举行。祭祀黄帝和炎帝是因为他们(
)A.教会人民进行人工取火 B.治水有功得到人民爱戴C.发明了文字并编出乐谱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D项正确;山顶洞人就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与黄帝和炎帝不符,排除A项;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功得到人民爱戴,与黄帝和炎帝不符,排除B项;相传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可知发明了文字并编出乐谱,与黄帝和炎帝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3.(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治平了洪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禹全身心投入治理黄河水患,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民众尊称他为“大禹”,D项正确;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与治水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蚩尤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首领,曾在涿鹿之战中被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4.(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每年春天和秋天,陕西省黄陵县和湖南省炎陵县都会举办祭祖大典,传说两位中华先祖安葬于此。两地祭拜的“祖先”分别是(
)A.伏羲炎帝 B.后羿黄帝 C.黄帝炎帝 D.女娲炎帝【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蚩尤部落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结合题干“每年春天和秋天,陕西省黄陵县和湖南省炎陵县都会举办祭祖大典,传说两位中华先祖安葬于此。”可知,两地祭拜的“祖先”分别是黄帝、炎帝,C项正确;ABD都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5.(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消除了水患。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A.鲧 B.禹 C.伯益 D.启【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远古时期,洪水肆虐,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B项正确;鲧是禹的父亲,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没有成功,排除A项;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禹,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为嬴姓各族的祖先,相传伯益助禹治水有功,排除C项;启是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D项。故选B项。36.(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史记》记载:“……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
)A.黄帝 B.大禹 C.仓颉 D.炎帝【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名轩辕,A项正确;大禹治水,排除B项;仓颉造字,排除C项;炎帝为神农氏,排除D项。故选A项。37.(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期中)“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垓下之战【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蚩尤作兵伐黄帝”“冀州之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B项正确;阪泉之战是炎帝与黄帝两大部落之间作战,排除A项;牧野之战发生在周武王伐纣时期,排除C项;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最终刘邦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38.(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哺育滋养了两岸中华儿女,但黄河也会发生洪涝灾害。曾经治理黄河有功的著名人物是(
)A.禹 B.尧 C.炎帝 D.黄帝【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汉武帝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止住水患,A项正确;尧并未治理黄河,排除B项;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但并未治理黄河,排除CD项。故选A项。39.(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远古传说蕴含着历史留下的印迹。图1、图2的传说共同体现了(
)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C.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 D.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答案】D【解析】根据“舜的故事:孝感动天”“大禹治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体现的是孝的品质,图2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品质,体现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D项正确;图片没有涉及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排除A项;图1没有体现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排除B项;图片没有涉及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4综合考查考点0440.(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现,有一万余处。图1图2图3材料二:图4(1)根据材料一,你能从图1、图2、图3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写出材料二中序号代表的空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尊奉黄帝和炎帝为“人文初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答案】(1)历史信息:图1:北京地区的先民开始种植粟和黍,河姆渡人使用工具骨耜进行农业生产,种植水稻,共同反映了原始农业的产生。图2:反映了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房屋样式不同反映了地理自然条件的差异,同时反映了他们已经过定居生活。图3: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了半坡人会制造彩陶,会捕鱼,制作工艺高,人面鱼纹是半坡人劳动生活的艺术反映;陶罐和猪纹陶钵反映了先民会制作陶器,河姆渡人饲养猪,家畜饲养出现,陶器有助于先民的生活等。(2)内容:①阪泉之战;②涿鹿之战。原因: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早期文明(或文化)缔造及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3)特点:历史悠久,多元一体。【解析】(1)历史信息:根据材料一图片1信息“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和所学可知,从图1获得的历史信息是北京地区的先民开始种植粟和黍,河姆渡人使用工具骨耜进行农业生产,种植水稻,共同反映了原始农业的产生。根据材料一图片2信息和所学可知,从图2获得的历史信息是图2反映了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房屋样式不同反映了地理自然条件的差异,同时反映了他们已经过定居生活。根据材料一图片3信息“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和所学可知,从图3获得的历史信息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了半坡人会制造彩陶,会捕鱼,制作工艺高,人面鱼纹是半坡人劳动生活的艺术反映;陶罐和猪纹陶钵反映了先民会制作陶器,河姆渡人饲养猪,家畜饲养出现,陶器有助于先民的生活等。(2)内容、原因: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所以①答案为阪泉之战;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所以②答案为涿鹿之战。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同时,炎帝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等,而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等。总之,他们为中华早期文明(或文化)缔造及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中华民族尊奉黄帝和炎帝为“人文初祖”。(3)特点:材料一反映了原始农业生产生活情况,历史久远,材料二反映了华夏族的是由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是历史悠久,多元一体。4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我国是世界上已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半坡原始居民④北京人⑤山顶洞人洞穴中的远古人类定居时代的远古人类(2)请指出图1、图2反映的房屋样式名称分别是什么?你认为造成图1、图2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所学,指出定居时代的远古人类相比洞穴中的远古人类在生产生活上还取得了哪些进步?【答案】(1)洞穴中的远古人类:②④⑤;定居时代的远古人类:①③(2)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建筑;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或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燥。(3)会种植粮食,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解析】(1)填表格:根据所学可知,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处于洞穴时代,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处于定居时代,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以,洞穴中的远古人类是②④⑤,定居时代的远古人类是①③。(2)名称、原因:根据图2可知,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建筑风格;根据图1可知,反映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结合所学可知,造成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或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燥。(3)进步:根据所学可知,定居时代的远古人类相比洞穴中的远古人类在生产生活上的进步之处主要有会种植粮食,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42.(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1为山顶洞人的骨针(1)骨针的出土,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材料二下图2为我国远古居民分布示意图(2)__________处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__________处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材料三(3)材料三中图3、图4反映的房屋样式名称分别是什么?从中选择一例说明当地居民为什么建造这样的房屋。(4)远古居民因地制宜进行生产、生活,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概括说明原始农耕时期,南北方在农业种植房屋样式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磨光和钻孔技术。(2)BA(3)图3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4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或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多,所以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4)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山顶洞人的骨针,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属于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因此①B,②A。(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图3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4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半坡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或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多,所以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4)原始农耕时期南北方在农业种植房屋样式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如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前者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后者因为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多,所以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43.(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图2(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境内哪一时期人民开始治理水患?依据材料,说说从图1到图2在治理水患的方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都江堰……是秦人修建的……重要水利工程。都江堰采用无坝引水形式建设,既实现有效泄洪,又保证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必要的粮草保障。——摘编自乔向军、齐春婉《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2)根据材料二,归纳都江堰的重要功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修建对秦国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民治理洪水的认识。【答案】(1)时期:史前时期。变化:从堵塞到疏导。(2)功能:有效泄洪和农业灌溉。作用: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必要的粮草保障,增强了秦国的实力。(3)认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发展,重视治水。【解析】(1)时期:根据材料一“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防洪堤坝遗址”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境内史前时期人民开始治理水患。变化:根据材料一图1“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防洪堤坝遗址”、图2“展现大禹引流入海的绘画作品”和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防洪堤坝体现了治理水患的方式上为堵塞,大禹引流入海体现了治理水患的方式上为疏导。所以,从图1到图2在治理水患的方式上发生了的变化为从堵塞到疏导。(2)功能:根据材料二“既实现有效泄洪,又保证农业灌溉”可知,都江堰的重要功能为有效泄洪和农业灌溉。作用:根据材料二“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必要的粮草保障”和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的修建对秦国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为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必要的粮草保障,增强了秦国的实力。(3)认识: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对古代中国人民治理洪水的认识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发展,重视治水。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涉及考点HYPERLINK考点0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03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04综合考查考点0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01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下图为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信息是(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十分广泛C.当时中华大地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D.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答案】B【详解】根据题中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可知,考古学者在多地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可见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广,B项正确;分布图没有显示各个原始人类距今时间,无法得出“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原始人类制作和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采用打制方法制作的石器,被称为“旧石器”,新石器指的是磨制石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人类遗址分布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A.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显示了中华文明多元性,能够印证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C项正确;甲骨文是商代文字,不能印证多元性,排除A项;神话传说带有人工加工色彩,不能充分印证文明起源,排除B项;新石器大量出土无法说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排除D项。故选C项。3.(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元谋人”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该远古人类(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答案】A【详解】根据考古发现,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A项正确;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不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元谋人不会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使用打制石器不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4.(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下列资料中最能支持“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这一结论的是(
)A.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推论 B.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器、炭屑和烧骨C.《人类学学报》关于远古人类的研究 D.《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我们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证据,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资料中最能支持“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这一结论的是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器、炭屑和烧骨,B项正确;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推论,毕竟是一种推断而已,不能算是一手资料,排除A项;《人类学学报》关于远古人类的研究,报刊有主观评论,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C项;《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B项。5.(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元谋人留存下来的炭屑和烧骨,这证明了元谋人(
)A.开始饲养家畜 B.打制粗糙石器C.烧制彩色陶器 D.知道使用火【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元谋人留存下来的炭屑和烧骨”,可知与使用火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D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原始农耕时期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烧制彩色陶器,排除AC项,打制粗糙石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故选D项。6.(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能打制旧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能够制作打制石器,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学会使用火,并能够长时间保存火种,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B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排除D项。故选C项。7.(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有人用“来自猩猩的你”来回答“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下列选项可作为论据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禹治水的传说【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A项正确;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可以为农业的起源提供论据,排除BC项;传说不能单独作为论据,得到考古印证的传说才是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8.(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石锤、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 D.古代农耕时代【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石锤、石砧等”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因此,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北京人会使用磨制石器,因此,材料并不能表明北京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表明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表明北京人生活的时期已经进入了古代农耕时代,且所学可知,北京人以采集狩猎为生,并未进入农耕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9.(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1929年12月2日,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经测定,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以及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北京人,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山顶洞人年代应介于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排除B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定名北京猿人。该发现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参与了北京人的发掘工作 B.裴文中是一位严谨的考古科学家C.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D.传说是研究人类起源的证据之一【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考古发掘出土的化石证明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的理论,C项正确;达尔文参与了北京人的发掘工作,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裴文中是一位严谨的考古科学家,表述正确,但不是最优项,排除B项;传说需经过考古证实,排除D项。故选C项。1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我国境内某遗址中出土了典型石器“原手斧”,该手斧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据此推断,这一遗址的居民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该手斧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和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把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该手斧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符合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排除B项;青铜器时代主要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排除C项;铁器时代出现的标志是冶铁技术和大量制造铁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12.(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模样已接近现代人。”材料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模样已接近现代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顶部,体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C项正确。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特征,能够直立行走,排除B项;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13.(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④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会制作工具,会使用石器劳动,①可能看到;北京人会使用火御寒照明,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②可能看到;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④可能看到,所以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①②④,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的方法制作石器,比较粗糙,所以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来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②,排除ABC项。故选D项。14.(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人类的产生是古猿进化的结果,人类出现后,进化并没有停止,又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才有了现代人的模样和智慧。下列选项正确反映人类进化过程的是(
)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D.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因此能反映人类进化过程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5.(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知,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原始社会里,人口稀少,禽兽虫蛇很多,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战胜险恶的生存环境,D项正确;材料反映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最需要的不是学会制造工具,而是能够生存,排除A项;住在山洞里不是当时古人最需要的,最需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排除B项;用火是需要的,但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0216.(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中国人过年时节要贴年画、道“吉祥”,寄托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种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的(
)A.农耕文明 B.商品经济 C.儒家传统 D.封建迷信【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过年时要贴年画、道‘吉祥’,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可知,这些美好愿望都与农业有关,所以这些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项正确;商品经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儒家传统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封建迷信都不是贴年画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7.(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下列图片反映了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图片与文字历史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
)A.①——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 B.②——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器具C.④——半坡人居住的房子 D.③——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答案】B【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鹿纹为多;而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器具是猪纹陶钵。因此选项中图片与文字历史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②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器具”,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半坡人居住的房子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是干栏式房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8.(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李华同学在参观某博物馆文物展时,看到了下面的一组陈列文物。据此可知,这次文物展的主题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原始人群审美意识萌发C.早期猿人的演进 D.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答案】A【详解】贾湖遗址出土碳化稻粒说明贾湖遗址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铲说明半坡居民会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说明河姆渡居民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而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碳化稻粒和石铲不能说明“审美意识萌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早期猿人的演进,排除C项;材料中的文物都是实物史料,是真实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19.(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和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等。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陶寺遗址对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历史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最早起源是陶寺文化 B.考古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C.陶寺文化已经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文字 D.中华文明具有继承性【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和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可知,这是遗址与遗物,是第一手资料,是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元谋人早于陶寺文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字,排除C项;材料只说了陶寺遗址,没有涉及它和其它文化遗址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涡阳县·期中)七年级某同学暑期去浙江的河姆渡博物馆游玩,他可能会看到以下(下图)的场景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河姆渡博物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使用猪纹陶钵。可知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可知①与题干信息“河姆渡博物馆”不符;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鹿纹为多,可知③与题干信息“河姆渡博物馆”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如图为中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这表明我国原始农耕(
)A.主要为刀耕火种 B.主要位于大江大河流域C.已经会饲养家畜 D.已经开始栽培稻粟和黍【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表明我国原始农耕,主要位于大江大河流域,B项正确;刀耕火种,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用刀就地挖坑播种,这是一种原始的耕种方法,图片无法体现,排除A项;已经会饲养家畜、开始栽培稻粟和黍,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22.(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参观下图中的两座博物馆,我们应该分别去哪两座城市(
)A.陕西西安北京 B.陕西延安浙江余姚 C.浙江余姚陕西西安 D.陕西西安浙江余姚【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结合题干要求,参观半坡遗址博物馆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应该分别去陕西西安、浙江余姚,D项正确;ABC都不是,排除ABC项。故选D项。23.(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下列古人类遗址与贾湖遗址经济活动相似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今天的浙江余姚,属于长江流域,他们种植水稻,饲养猪。题干贾湖遗址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与河姆渡遗址相似,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他们还没有进入农耕时期,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一20万年,他们还没有进入农耕时期,排除B项;半坡遗址属于黄河流域,他们种植粟,不种植水稻,排除D项。故选C项。24.(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下列图片是了解史前时期原始人类遗迹的出土文物,它们均属于(
)骨针
碳化稻粒纺轮人面鱼纹彩陶A.文献史料 B.远古神话 C.考古发现 D.想象推断【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图片“骨针”“碳化稻粒”“纺轮”“人面鱼纹彩陶”都是了解史前时期原始人类遗迹的出土文物,均属于考古发现,是第一手资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C项正确;ABD项均属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25.(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A. B.C. D.【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可知C项是鱼纹彩陶盆,这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制作的,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C项正确;A项是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与题干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没有联系,排除A项;B项是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与题干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没有联系,排除B项;D项是打制石器,与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相关,与题干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26.(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说明河姆渡人(
)A.懂得人工取火 B.学会建造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 D.使用农业工具【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和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遗址出现大量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C项正确;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河姆渡人种植粮食作物,无法体现建造房屋和使用农业工具,排除BD项。故选C项。27.(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七年级某同学暑期去浙江的河姆渡博物馆游玩,他可能会看到以下(如图)的场景是(
)①打制石器②骨耜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干栏式建筑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河姆渡博物馆”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建造干栏式的房屋,已经会培育农作物水稻,使用骨耜进行农业耕种,②④正确,B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是半坡居民的手工制品。河姆渡居民时期已经进入新时期时代,人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①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8.(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能更清晰地了解远古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下列有关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比较,错误的一项是(
)A.他们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 B.他们都处于新石器时代C.他们都已经学会了饲养家畜 D.他们都会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答案】A【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属于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遗址,属于黄河流域,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处于新石器时代,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已经学会了饲养家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会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9.(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期中)中国人过年时要贴年画、道“吉祥”,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些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
)A.农耕文明 B.商品经济 C.佛教传统 D.封建迷信【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过年时要贴年画、道‘吉祥’,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可知,这些美好愿望都与农业有关,所以这些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项正确;商品经济、佛教传统和封建迷信都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30.(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址。1978―2021年,考古人员逐渐发现了该遗址的宫殿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墓葬区、观象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明确的功能分区(见下图),该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当时的社会(
)陶寺遗址平面图(局部)A.已经诞生封建王朝 B.进入部落联盟时期C.尚未兴起原始农业 D.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宫殿区——普通居民区”可知,贫富分化形成不同了阶级,这是有明显的阶级分化,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原始社会,不是封建社会,排除A项;当时是部落联盟时期,但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当时已经有原始农业,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3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0331.(23-24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大禹和商汤【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炎帝与黄帝部落联合战败了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项正确;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炎帝和黄帝,与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股权激励与约束合同2篇
- 2024年度销售合同(技术)2篇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等服务2篇
- 2024年度特许使用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超市智能收银系统开发合同3篇
- 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某创新型公司与某知识产权代理机构3篇
- 2024年企业高层管理责任协议3篇
- 《声速测量综合实验》课件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资料2篇
- 2024年粉煤灰市场分析与销售预测咨询服务合同3篇
- 2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新版)管道工(初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8 大作文(教师卷)
- 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合集
- 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Happy Birthday!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南版)
-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期末考卷附答案
- CJT511-2017 铸铁检查井盖
- 2024译林版英语初一上单词默写表
- 生鲜肉购销简单合同
- 军事理论-综合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国防大学
- YC/T 310-2024烟草漂浮育苗基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