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生与防治原则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张卫星第一节养生一、养生的基本概念
养生一词首见于《庄子•内篇》,古籍又称为摄生、道生等,即保养生命之意,是为了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延缓衰老而进行的各种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和方法的学科。第一节养生二、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理论基础是“天人相应”《素问·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尚书》:“食哉惟时”第一节养生(二)形神兼养形,即形体,脏腑身形;神,指神志,五志为特征的心理活动。形神兼养,是以形神统一的生命观为理论基础,使形本与精神协调统一,达到身心和谐的养生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与神倶,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养生讲究“形动”而“神静”第一节养生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内经》:“久坐伤肉”,“久卧伤气”。所以,人是不能太安逸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第一节养生(三)保精护肾
《金匮要略》:“房室勿令竭乏”
孙思邈《千金翼方·养生禁忌》:“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里,不如独卧睡”
“肾是先天之本”第一节养生(四)调养脾胃脾胃的功能又称“胃气”
《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金元四大家“补土派”代表李东垣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第一节养生(五)因人施养第二节治未病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进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医学的最高境界——治未病第二节治未病一、未病先防1.扶助机体正气《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第二节治未病2.防止病邪入侵2.1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2药物预防与人工免疫第二节治未病二、欲病救萌《灵枢•官能》:“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第二节治未病三、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第二节治未病2.防止传变2.1阻截病传途径《伤寒杂病论》的“六经传变”温病的“卫气营血”“经络”的传变第二节治未病2.2先安未受邪之地《难经•七十七难》:“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者……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叶天士治疗温病提出了:“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疗原则第二节治未病四、愈后防复第三节治则治则就是治疗疾病所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病的主导思想和核心内容就是“治病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具体治疗大法、方法和措施。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正治是指采用与病证性质相反的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治则。
1.1寒者热之1.2热者寒之
1.3虚则补之
1.4实则泻之2.反治
反治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顺从病证假象而治的一种治则。故又称“从治”
2.1热因热用
2.2寒因寒用
2.3塞因塞用
2.4通因通用二、治标与治本
标本有相对性
从邪正关系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从医患关系说:患者为本,医者为标
从病因与症状关系说:病因是本,症状为标
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者为标
从疾病病位来说:病在内、在下为本,在外在上为标
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1.急则治其标《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2.缓则治其本3.标本兼治
在标病与本病并重,或标病与本病俱急,或标病与本病俱缓时采取的一种治则。三、扶正祛邪
正邪相搏中双方力量的盛衰消长,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正能胜邪则病退,正不胜邪则病进。因此,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使疾病向好转、痊愈的方向转化。1.单独运用
1.1单用扶正:适用于正气虚损、邪气不盛的虚性病证或真虚假实证。
单用祛邪,适宜于邪气盛、正气不虚的实性病证或真实假虚证。1.2同时运用
即攻补兼施,适用于虚实夹杂的病证1.3先后运用
主要根据虚实的轻重缓急而变通使用四、调整阴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1.损其有余
即采用“实则泻之”的方法,
是针对阴或阳某一方偏盛的实证2.补其不足
即“虚则补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或双方虚损不足的病证。1.1互制补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炎之源,以消阴翳”
1.2互根补虚
“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1.3阴阳并补
1.4回阳救阴3.损补兼用
阴阳又相互制约,互为消长,故常需损有余、补不中并施,方可万全。五、调理精气血津液1.调精精亏宜补精瘀当疏2.调气2.1气虚宜补2.2调理气机:气滞则疏、气陷则升、气逆则降、气脱宜固、气闭则开3.调血3.1血虚宜补3.2调理血运4.调津液4.1津液亏虚宜滋补4.2水湿痰饮宜祛除5.调理精气血津液六、调整脏腑1.根据脏腑的特性进行调理如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体阴而用阳2.根据五行理论调理脏腑《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2.1滋水涵木2.2燠火暖土2.3培土生金2.4金水相生2.5乙癸同源2.6抑木扶土2.7佐金平木2.8泻南补北3.根据脏腑之间的关系进行调理。脏病治腑:通利小肠可泻心火腑病治脏:膀胱气化失司,补肾以助气化脏腑同治:脾和胃,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虚则补脏:膀胱气化无力,治以补肾实则泻腑:六腑以通为用七、三因制宜(一)因时制宜
根据时令季节气候特点制定出适宜的治疗原则。
年月季节、昼夜晨昏等时间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素问•藏气法时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建筑施工的文明管理措施
- 水泥管购销合同范本
- 花木租赁合同范本
- 项目派生合同范本
- 合作经营合同
- 中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植物养护与绿化工期协调措施
- 出版项目合同范例
- oem代理销售合同样本
- 房屋租赁合同保护措施
- JT-T-329-2010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190.2
- 供水管网抢修管理课件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 发作性睡病病案分析
- 匡威营销方案
- 神经重症镇静镇痛护理课件
- 呆滞分析报告
- 土豆的介绍课件
- 《房地产客户分类》课件
-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