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能力提升(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5/31/wKhkGWcYXwiAXwcIAAHrQUNYns0449.jpg)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能力提升(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5/31/wKhkGWcYXwiAXwcIAAHrQUNYns04492.jpg)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能力提升(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5/31/wKhkGWcYXwiAXwcIAAHrQUNYns04493.jpg)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能力提升(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5/31/wKhkGWcYXwiAXwcIAAHrQUNYns04494.jpg)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能力提升(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5/31/wKhkGWcYXwiAXwcIAAHrQUNYns044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4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B卷·能力提升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实现碳达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潮汐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答案】A【解答】解:A、潮汐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正确。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C、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故选:A。2.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长颈漏斗 B.锥形瓶 C.集气瓶 D.酒精灯【答案】D【解析】A.长颈漏斗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故A选项错误;B.锥形瓶可以用作反应容器,故B选项错误;C.集气瓶可以用来收集气体,故C选项错误;D.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在常温下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不需要加热,故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故D选项正确。故选:D。3.用嘴吹灭生日蛋糕的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答案】B【解答】解: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选:B。4.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是()A.利用风能清洁发电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C.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D.利用新工艺将CO2转化为化工产品【答案】B【解析】A.利用风能清洁发电,利于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选项做法正确。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需要大量砍伐数目,造成资源浪费,选项做法错误。C.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利于节约能源,选项做法正确。
D.利用新工艺将CO2转化为化工产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项做法正确。故选:B。5.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降低着火点就能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蜡烛比木材更容易点燃是因为蜡烛着火点高【答案】C【解答】解:A、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不是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改变,且着火点低,物质更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比木材更容易点燃,是因为蜡烛着火点低,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6.检验某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不灭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D.在集气瓶口上方闻气味【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某气体是否是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故选A。7.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化石燃料 B.都只能做燃料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答案】B【解答】解:A、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煤、石油和天然气不是都只能做燃料,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能提炼多种化工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C、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含有多种成分,均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煤、石油和天然气中均含有碳元素,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8.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汽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答案】B【解答】解:A、森林起火可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而灭火,说法正确;B、汽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甚至造成火势蔓延,说法错误;C、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因此可用于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的扑灭,说法正确;D、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故选:B。9.下列物质不是通过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是()A.煤气 B.煤油 C.煤焦油 D.焦炭【答案】B【解答】解:A、煤气是煤干馏的产品,故选项错误.B、煤油是石油的加工产物,故选项正确.C、煤焦油是煤干馏的产品,故选项错误.D、焦炭是煤干馏的产品,故选项错误.故选:B。10.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答案】A【解析】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正确;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正确;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正确;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11.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答案】】B【解答】解: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C、汽油是可燃性液体,易挥发,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D、面粉是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B。12.为增强安全意识,我们应学会识别某些场所的图标,下列为“禁止带火种”的是()A. B. C. D.【答案】C【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爆物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C。13.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正确的是()A.把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换气 C.室内着火,要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答案】A【解答】解:A、把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充分燃烧,说法正确;B、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换气,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天然气引爆,说法错误;C、室内着火,不要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说法错误;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人为降低,说法错误。故选:A。14.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会燃烧C.铜片上的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答案】D【解析】A、热水除了提供热量,也隔绝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错误。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一定会燃烧,如水中白磷不与空气接触,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燃烧。错误。C、红磷着火点远高于80℃,未达到红磷着火点,红磷不燃烧。D、向水中白磷通氧气,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会燃烧。正确。故选D。15.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选项情景灭火方法灭火原理A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C楼房着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答案】C【解答】解:A、森林着火可开辟隔离带来灭火,这是采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来灭火,说法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C、楼房着火用水浇灭是利用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D、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可用湿抹布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故选:C。16.如图为粉尘爆炸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 B.点燃蜡烛是为了降低面粉的着火点C.实验说明粉尘遇到空气就会发生爆炸 D.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答案】D【解析】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将面粉吹起,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错误;B、点燃蜡烛是为了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错误;C、实验说明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错误;D、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故选D。17.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C.加油站、面粉加工广内都需要严禁烟火 D.在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快离开火灾现场【答案】A【解答】解:A、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A错误;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易造成火灾或爆炸,B正确;C、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加油站、面粉加工内都需要严禁烟火,C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D正确。故选:A。18.如图是有关CO2的实验,其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A.B.C.D.【答案】D【解析】A、倾倒二氧化碳能使蜡烛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同时证明了其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该项符合题意;故选:D。19.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答】解:A、乒乓球碎片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能燃烧,故错误;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C、铜片导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滤纸碎片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D。2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验满【答案】B【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不能选择稀硫酸,因为生成物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选项错误;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如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33.回答下列问题。(1)、、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2)石油的炼制能得到很多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填序号)。①汽油②煤油③食用酒精(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只填一种)等新能源。【答案】(1)煤;石油;天然气;(2)①②(3)风能(合理即可)。【解答】解:(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等不同的产品,故①②属于石油炼制产品。(3)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46.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图示(左)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右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填字母序号)。(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答案】可燃物;(1)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白磷没有接触到空气(或氧气);(2)A;(3)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可燃物;(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接触到空气(或氧气);故答案为: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白磷没有接触到空气(或氧气);(2)A、该图示的意义是禁止吸烟;B、该图示的意义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该图示的意义是禁止携带火种;D、该图示的意义是禁止烟火;故答案为:A;(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7.我国科学家合成羟基磷灰石[Ca5(OH)(PO4)3]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1).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2).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其完全燃烧生成和。(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2)
.二氧化碳(或CO2);水(或H2O)(3).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解析】(1).从燃烧条件分析,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2).纤维素[(C6H10O5)n]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推断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6.图Ⅰ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其中图Ⅱ和图Ⅲ是改进后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物燃烧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②。(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对比图Ⅱ和图Ⅲ两套装置,你认为改进得更合理的是,理由是。(4)烧杯中热水的作用。(5)在图I实验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2).(3)
.图Ⅲ;该装置既能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又能防止白磷燃烧把胶塞冲出去(意思对即可)(4).提供热量,隔绝空气(二者缺一不可)(5).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解析】(1).可燃物燃烧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对比图Ⅱ和图Ⅲ两套装置,你认为改进得更合理的是图Ⅲ,理由是图Ⅲ在试管上放一个气球,既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又可以平衡装置内外气压。(4).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5).在图I实验中,通过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三、实验探究(1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9.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几种常见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______(填序号);a.加药品
b.加热
c.检查装置气密性(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______;(4).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制得干燥的CO2。若x为浓硫酸,则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______(填“m”或“n”)端导入,从另一端导出后再用装置______(填序号)收集;(5).实验室用稀盐酸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属与金属材料》课件
- 《压力容器零部》课件
- 《焦虑抑郁概述》课件
- 《预防医学基础》课件
- 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培训资料心身性疾病
- 品质管理讲座之品质意识培训
- 2025年湖南c1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下载
- 汽车销售半年总结模板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大会比赛》精美课件
- 新员工服务技巧培训模板
- 人机料法环测5M1E分析法
- 游泳社会指导员专项理论考试复习题库汇总(附答案)
- 《简单教数学》读书-分享-
- 口腔颌面外科学 功能性外科
- 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
- 波普解析PPT质谱教案资料
- GB/T 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
- 一级医院基本标准1
- 霍乱病例分析课件
-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一般应用题 全国通用(共26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