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信息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1957年4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提倡‘向科学进军’,去年出版的学术著作比从1950年到1955年六年内所出版的全部加起来还要多。”这反映出中国()A.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双百”方针调动了学者的积极性C.“一五”计划取得了全面胜利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1957年”“去年出版的学术著作比从1950年到1955年六年内所出版的全部加起来还要多”可知,1956年学术著作出版非常多。联系所学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调动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学术界空前地活跃起来,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具体的学术研究内容,也没有与外国进行对比,A项无法得出,排除A项;材料与工业化建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到2021年10月,共有104个成员国,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这些组织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A.实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B.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加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史(中国)。据材料“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看出中国倡导下,成立了上合组织和亚投行,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无法得出中国的外交原则,也不能得出对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排除AC项;“主导者”,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3.古罗马人在票决制度上创立了双重多数制,其精神是:一个决定,不仅应获得多数人的赞成,而且也应获得多数地方的赞成,这样就避免了赞成者过分地集中在某些地区,也保障了人数较少地区的政治参与度。这种精神()A.使罗马的民主政治臻于完备 B.保障了罗马法向万民法过渡C.体现了联邦制和共和制原则 D.影响了近代欧美的票选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材料所述的古罗马人的这种“双重多数制”,明显类似于近代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计票程序和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修宪程序,D项正确;A项错在“臻于完备”,不符合材料主旨与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万民法,排除B项;C项错在“联邦制”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4.1884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将曾授予自治市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价值10英镑的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主要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这一法案的通过主要缘于()A.秘密投票选举方式的形成 B.第二国际坚强有力的指导C.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D.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推动了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选举权范围,C项正确;这一法案的通过主要缘于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A项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英国就形成了责任内阁制,排除D项。故选C项。5.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题的增多等。由于对此理解的视角不同,当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下列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些现象是资本原始积累时的衍生物 B.批判者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C.辩护人认为自由竞争能增进社会财富 D.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人思考的宝贵遗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本题材料“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题的增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进入资本积累时期,而非资本原始积累时期,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他们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面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私产阶级认为自由竞争虽然加剧了贫富差距,但能增进社会财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后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欧洲要加强战略自主。他表示,成为盟友并不意味着成为附庸,法国乃至欧洲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权利。这招致一些批评的声音,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批评。据此可知()A.欧洲要求与美国分享霸权 B.欧洲期望扩大世界影响力C.资本主义阵营面临着瓦解 D.美国企图在欧洲制造分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法国呼吁欧洲要加强战略自主,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实际上是期望欧洲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B项正确;欧洲没有分享霸权,排除A项;资本主义阵营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开始解体,排除C项;材料内容表明,美国批评法国总统的言论。但不能直接得出美国企图在欧洲制造分裂,排除D项。故选B项。7.四川三星堆遗址和安徽阜南都出土过龙虎尊(如图1、2),两者在造型、纹饰方面几乎一样。阜南出土的龙虎尊系商代晚期青铜酒器,年代更久远,做工更精细。这可以用来证明()A.礼乐制度逐渐推广 B.南北经济交流频繁C.青铜工艺世界领先 D.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考古发现的三星堆遗址和安徽阜南都出土的龙虎尊在造型、纹饰方面几乎一样,阜南出土的龙虎尊时间更早,做工更精细,体现出商文化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能够反映商文化与四川三星堆文化存在交流,但不能判断这种交流是否频繁,排除B项;材料只有中国的青铜器,没有与世界青铜器作对比,不能反映青铜工艺世界领先,排除C项。故选D项。8.汉武帝授风俗使“美风俗”之责。风俗使主要任务有: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情民意,按察各地的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汉武帝的这种做法()A.形成了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 B.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意在确立新的官吏选拔方式 D.适应解决相权问题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时期的中国。汉武帝授予风俗使“美风俗”的职责,令其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意,按察地方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这种做法构建起皇帝与百姓、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A项正确;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材料中未涉及儒学,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涉及官吏选拔方式,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社会治理,未涉及相权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9.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变化反映了唐玄宗前期()A.官员的实际才能受到重视 B.事权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C.君主专制制度在逐步加强 D.中枢权力机构间的相互制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提高了主持科举考试人员的官员等级,同时完善了科举考试的程序,要求中举的士人还要参加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而“身言书判”强调了官员的实际才能,A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选官制度的完善,而不是君主专制加强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枢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角色情节梗概剧作萧淑兰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卓文君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李云英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至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烈女不更二夫”可知,这些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具有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说明儒家倡导的纲常伦理思想深刻约束着女性的婚嫁自由,由此可见,戏曲作品带有明显的社会教化意图,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繁荣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这些戏曲作品属于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并未产生批判意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戏剧作品价值观念的引导,并且此时理学的正统性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11.《南洋官报》于1907年发表的《论吾国商民宜知外人实业之侵略》一文指出,“一切瑰奇绚丽之品物名皆冠以东西洋者无非实业侵略之军队也”,“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烟间茶肆、零星小贸与夫街市设摊,罗列求售,是实业侵略之支队也”。《南洋官报》发表该文意在A.强烈批判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揭露本国商人小贩唯利是图C.宣扬国民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 D.批判政府软弱无法抵制侵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年(中国)。根据材料“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可知,作者认为他国经济上的强大并不是最大的威胁,而国人不知其然、任人宰割的态度才是一切的祸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倡导国民实业救国,C项正确;材料作者看到了西方经济侵略,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不满,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强烈批判,且这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能够反映出当时国内商人小贩唯利是图没有国家安全意识的现象,但这不是发表该文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南洋官报》是当时清政府创办的官方报刊,不可能直接批判政府自身的软弱,排除D项。故选C项。12.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其说明,新文化文化运动意在()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 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 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5年后(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要猛烈批判封建礼教思想,提倡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民众的理性自觉,B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3.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焚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到了南朝时期,有史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业多种经营兴盛,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土地大量开垦,农业、手工业产量得到提高D.南方棉花种植逐渐推广,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南方地区土地大量开垦,农业和手工业产量提高,整体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发展情况,不能得知全国性贸易网络形成,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发展,但其发展水平达不到“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程度,“苏湖熟,天下足”要到南宋时期,排除B项;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是在宋朝,排除D项。故选C项。14.朱熹认为,心未发之时性存于心,此时需要存养、涵养,以心来主宰性,否则心就会受到干扰而丧失本性。当心为已发,性表现为情时,亦要以心来主宰情,此时道德修养功夫是指省察。这表明朱熹A.成为宋代心学的集大成者 B.提倡道德自觉以恢复本性C.认为心主宰道德修养过程 D.强调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未发之时性存于心,此时需要存养、涵养,以心来主宰性,否则心就会受到干扰而丧失本性当心为已发,性表现为情时,亦要以心来主宰情,此时道德修养功夫是指省察”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认为心性关系与性情关系联系密切,心统性情,一个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就应当“无时不省察”,将一些不良的念头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恢复本心的善良,这表明朱熹提倡道德自觉以恢复本性,故选B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代的王阳明,故A项错误;“心主宰道德修养过程”是心学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15.奏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产物。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限于在京衙门、在京大臣或少数亲信官员使用;雍正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各级京官及外省中级官员;乾隆时奏折成为官方文书,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奏折制度的变化()A.规范了官方的文书运行 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C.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 D.便于增强皇权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清朝。据题干可知,奏折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结合所学,奏折制度反映了清朝君权的加强,因此,奏折的公开化有利于皇帝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增强皇权的治理能力,D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奏折普及化,与规范文书运行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外省(地方)官员,体现了对外省(地方)官员控制的加强,不能由此得出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排除B项;奏折的普及化,有利于提高国家决策的正确性,但不能说“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16.根据1863年议立上海同文馆时经费预算,西人教习两人共约需银3000两,此外还有其他的补贴,而同时任教的国人教习,四人共计480两。凡在翻译馆业绩出色的海外翻译人员,均由江南制造局褒奖,并授予荣誉职衔。这些政策()A.表明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B.利于打破"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D.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近代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根据1863年议立上海同文馆时经费预算,西人教习两人共约需银3000两,此外还有其他的补贴,而同时任教的国人教习,四人共计480两。凡在翻译馆业绩出色的海外翻译人员,均由江南制造局褒奖,并授予荣誉职衔。”可知,反映了江南制造局高薪吸引和虚衔笼络海外翻译人才的政策,有利于打破“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B项正确;重用海外翻译人才是适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需要的积极举措,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体西用”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0分,18题16分,19题16分,共52分。17.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先秦儒派学者中独树一帜,后世学者对此多有关注与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荀子的刑法思想材料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通‘为’,人为努力)也。”“圣人化性而起伪(为),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荀子》材料二甲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成相》一篇可见。他见当时庸君暗主战斗不息,愤闷恻怛,深欲提耳而诲之,故作此篇。然其要,卒归于明法制、执赏罚而已。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第137乙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郭沫若《荀子的批判》(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主要刑法思想。(2)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选取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评述。(3)你认为对“荀子刑法思想”研究有何价值?〖答案〗(1)思想:以刑制“恶”;礼法并施(或隆礼重法);罪罚相称(当);慎用刑罚。(2)朱熹认为荀子思想中法家成分居多,对儒学贡献不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如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但认为“礼义”是制定法度的基本依据,在继承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使儒学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儒学的发展。郭沫若认为荀子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糅合百家,具有杂家特点。这一观点较为科学地揭示了荀子思想的特点。如荀子重视“礼”的作用,同时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既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又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3)从有利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学发展轨迹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作答。(从任一角度作答,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百家争鸣之荀子思想。思想:根据材料“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重刑罚以禁之”可知,以刑制“恶”;根据材料“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可知,礼法并施,隆礼重法;根据材料“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可知,罪罚相称;根据材料“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可知,慎用刑罚。【小问2】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首先,若选择朱熹观点,根据材料“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成相》一篇可见。……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可知,朱熹认为荀子思想中法家成分居多,对儒学贡献不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评述,据材料一“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得出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根据“礼义生而制法度”,得出认为“礼义”是制定法度的基本依据,说明荀子在继承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使儒学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其次,若选择郭沫若观点,根据材料“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可知,郭沫若认为荀子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糅合百家,具有杂家特点。这一观点较为科学地揭示了荀子思想的特点。评述,根据材料一“明礼仪以化之”得出荀子重视“礼”的作用,据材料一“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得出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说明荀子既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又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百家争鸣之荀子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有利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学发展轨迹、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等角度作答。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评分参考】观点:层次三:观点明确、合理(2分)。层次二: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镜况(2分);②20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3分);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分)。(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2分)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解析〗观点:据材料“《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可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评述:据材料“《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可知,1933年《申报月刊》就“中国现代化问题”发起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另一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据材料“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可知,材料强调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据材料“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可知,在这次“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中收到了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给中国现代化提出了诸多的方案,大致有两种,即欧美方案(走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方案。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发端于欧洲。下表呈现的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现象。阶段现象16—17世纪的欧洲现象一:新教普及,教区和领土纠纷加深,17世纪欧洲战争频仍,严重社会危机。现象二:超过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国家主权得到确认。现象三: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现象四: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联邦制”发展。18—20世纪中期的世界现象一:欧洲政治革命、经济革命与思想革命交义进行,民主、民族主义逐渐普及。现象二:以资本主义政治法律规范为政治联系纽带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趋于成型。现象三:一战与二战,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与民族主义的盛行。现象四: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争取独立自主,强调主权完整的民族逐渐成长为民族国家。20世纪中期至今的世界现象一:两极格局,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性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和强化。现象二:全球化下,国家主权和国家认同遭受冲击,弱小民族国家的边缘化。现象三:传统民族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包容众多族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重构现象四:区域集团化下,国家主权的让渡与维护,民族国家新样式的探素。——摘编自张国清《民族国家的观念》等请选取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某个阶段,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就该阶段的2—3个历史现象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受多重历史因素影响阐释:社会进步推动民族国家出现。16—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出现,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动力。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一道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欧洲的思想解放,也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社会矛盾推动民族国家出现。16—17世纪,宗教矛盾的激化,封建等级制度下的领土纠纷,导致17世纪欧洲战争频繁,严重冲击了传统宗教和封建社会秩序,强化了封建王权和各邦国主权的确认,使各国的独立性和民族性增强,促使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出现。综上所述,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是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矛盾产物。我们应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辦证地分析历史现象。示例2论题:近代民族国家的成型妥多重因素影响阐释:社会进步推动民族国家成型。18—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陆续爆发,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亡,以自由平等法制为政治特征的近代民族国家成型。启蒙运动宣扬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则为近代民族国家主权概念的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工业革命的开展则为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强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国际矛盾推动民族国家成型。两次世界大战催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的建立,强化了国家主权和民族主义原则。根据大国的实力强弱和胜败地位,领土或边界得以重新划分,欧洲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同时,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逐渐强化了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认同观念。综上所述,民族国家的成型既是国家自身发展的结果,也受国际斗争的影响。热爱国家不仅表现在维护国家主权上,也表现在助力国家进步上。〖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探究结论论证题、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欧洲)。首先,阅读材料和设问要求,拟定论题,设问要求选择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某个阶段,就该阶段的2至3个历史现象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如选择16—17世纪的欧洲,据材料“超过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国家主权得到确认”、“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联邦制’发展”等信息可得出结论:此时处于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并且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受多重因素影响。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实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等史实进行分析阐述,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重要的阶级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6—17世纪,宗教矛盾、封建等级制度下的领土纠纷等适合矛盾也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可见,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是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矛盾产物。我们应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辦证地分析历史现象。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信息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1957年4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提倡‘向科学进军’,去年出版的学术著作比从1950年到1955年六年内所出版的全部加起来还要多。”这反映出中国()A.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双百”方针调动了学者的积极性C.“一五”计划取得了全面胜利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1957年”“去年出版的学术著作比从1950年到1955年六年内所出版的全部加起来还要多”可知,1956年学术著作出版非常多。联系所学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调动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学术界空前地活跃起来,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具体的学术研究内容,也没有与外国进行对比,A项无法得出,排除A项;材料与工业化建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到2021年10月,共有104个成员国,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这些组织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A.实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B.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加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史(中国)。据材料“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看出中国倡导下,成立了上合组织和亚投行,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无法得出中国的外交原则,也不能得出对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排除AC项;“主导者”,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3.古罗马人在票决制度上创立了双重多数制,其精神是:一个决定,不仅应获得多数人的赞成,而且也应获得多数地方的赞成,这样就避免了赞成者过分地集中在某些地区,也保障了人数较少地区的政治参与度。这种精神()A.使罗马的民主政治臻于完备 B.保障了罗马法向万民法过渡C.体现了联邦制和共和制原则 D.影响了近代欧美的票选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材料所述的古罗马人的这种“双重多数制”,明显类似于近代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计票程序和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修宪程序,D项正确;A项错在“臻于完备”,不符合材料主旨与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万民法,排除B项;C项错在“联邦制”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4.1884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将曾授予自治市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价值10英镑的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主要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这一法案的通过主要缘于()A.秘密投票选举方式的形成 B.第二国际坚强有力的指导C.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D.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推动了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选举权范围,C项正确;这一法案的通过主要缘于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A项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英国就形成了责任内阁制,排除D项。故选C项。5.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题的增多等。由于对此理解的视角不同,当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下列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些现象是资本原始积累时的衍生物 B.批判者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C.辩护人认为自由竞争能增进社会财富 D.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人思考的宝贵遗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本题材料“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题的增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进入资本积累时期,而非资本原始积累时期,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他们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面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私产阶级认为自由竞争虽然加剧了贫富差距,但能增进社会财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后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欧洲要加强战略自主。他表示,成为盟友并不意味着成为附庸,法国乃至欧洲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权利。这招致一些批评的声音,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批评。据此可知()A.欧洲要求与美国分享霸权 B.欧洲期望扩大世界影响力C.资本主义阵营面临着瓦解 D.美国企图在欧洲制造分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法国呼吁欧洲要加强战略自主,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实际上是期望欧洲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B项正确;欧洲没有分享霸权,排除A项;资本主义阵营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开始解体,排除C项;材料内容表明,美国批评法国总统的言论。但不能直接得出美国企图在欧洲制造分裂,排除D项。故选B项。7.四川三星堆遗址和安徽阜南都出土过龙虎尊(如图1、2),两者在造型、纹饰方面几乎一样。阜南出土的龙虎尊系商代晚期青铜酒器,年代更久远,做工更精细。这可以用来证明()A.礼乐制度逐渐推广 B.南北经济交流频繁C.青铜工艺世界领先 D.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考古发现的三星堆遗址和安徽阜南都出土的龙虎尊在造型、纹饰方面几乎一样,阜南出土的龙虎尊时间更早,做工更精细,体现出商文化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能够反映商文化与四川三星堆文化存在交流,但不能判断这种交流是否频繁,排除B项;材料只有中国的青铜器,没有与世界青铜器作对比,不能反映青铜工艺世界领先,排除C项。故选D项。8.汉武帝授风俗使“美风俗”之责。风俗使主要任务有: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情民意,按察各地的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汉武帝的这种做法()A.形成了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 B.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意在确立新的官吏选拔方式 D.适应解决相权问题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时期的中国。汉武帝授予风俗使“美风俗”的职责,令其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意,按察地方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这种做法构建起皇帝与百姓、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A项正确;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材料中未涉及儒学,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涉及官吏选拔方式,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社会治理,未涉及相权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9.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变化反映了唐玄宗前期()A.官员的实际才能受到重视 B.事权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C.君主专制制度在逐步加强 D.中枢权力机构间的相互制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提高了主持科举考试人员的官员等级,同时完善了科举考试的程序,要求中举的士人还要参加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而“身言书判”强调了官员的实际才能,A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选官制度的完善,而不是君主专制加强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枢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角色情节梗概剧作萧淑兰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卓文君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李云英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至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烈女不更二夫”可知,这些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具有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说明儒家倡导的纲常伦理思想深刻约束着女性的婚嫁自由,由此可见,戏曲作品带有明显的社会教化意图,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繁荣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这些戏曲作品属于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并未产生批判意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戏剧作品价值观念的引导,并且此时理学的正统性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11.《南洋官报》于1907年发表的《论吾国商民宜知外人实业之侵略》一文指出,“一切瑰奇绚丽之品物名皆冠以东西洋者无非实业侵略之军队也”,“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烟间茶肆、零星小贸与夫街市设摊,罗列求售,是实业侵略之支队也”。《南洋官报》发表该文意在A.强烈批判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揭露本国商人小贩唯利是图C.宣扬国民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 D.批判政府软弱无法抵制侵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年(中国)。根据材料“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可知,作者认为他国经济上的强大并不是最大的威胁,而国人不知其然、任人宰割的态度才是一切的祸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倡导国民实业救国,C项正确;材料作者看到了西方经济侵略,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不满,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强烈批判,且这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能够反映出当时国内商人小贩唯利是图没有国家安全意识的现象,但这不是发表该文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南洋官报》是当时清政府创办的官方报刊,不可能直接批判政府自身的软弱,排除D项。故选C项。12.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其说明,新文化文化运动意在()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 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 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5年后(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要猛烈批判封建礼教思想,提倡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民众的理性自觉,B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3.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焚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到了南朝时期,有史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业多种经营兴盛,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土地大量开垦,农业、手工业产量得到提高D.南方棉花种植逐渐推广,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南方地区土地大量开垦,农业和手工业产量提高,整体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发展情况,不能得知全国性贸易网络形成,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发展,但其发展水平达不到“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程度,“苏湖熟,天下足”要到南宋时期,排除B项;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是在宋朝,排除D项。故选C项。14.朱熹认为,心未发之时性存于心,此时需要存养、涵养,以心来主宰性,否则心就会受到干扰而丧失本性。当心为已发,性表现为情时,亦要以心来主宰情,此时道德修养功夫是指省察。这表明朱熹A.成为宋代心学的集大成者 B.提倡道德自觉以恢复本性C.认为心主宰道德修养过程 D.强调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未发之时性存于心,此时需要存养、涵养,以心来主宰性,否则心就会受到干扰而丧失本性当心为已发,性表现为情时,亦要以心来主宰情,此时道德修养功夫是指省察”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认为心性关系与性情关系联系密切,心统性情,一个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就应当“无时不省察”,将一些不良的念头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恢复本心的善良,这表明朱熹提倡道德自觉以恢复本性,故选B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代的王阳明,故A项错误;“心主宰道德修养过程”是心学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15.奏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产物。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限于在京衙门、在京大臣或少数亲信官员使用;雍正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各级京官及外省中级官员;乾隆时奏折成为官方文书,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奏折制度的变化()A.规范了官方的文书运行 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C.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 D.便于增强皇权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清朝。据题干可知,奏折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结合所学,奏折制度反映了清朝君权的加强,因此,奏折的公开化有利于皇帝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增强皇权的治理能力,D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奏折普及化,与规范文书运行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外省(地方)官员,体现了对外省(地方)官员控制的加强,不能由此得出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排除B项;奏折的普及化,有利于提高国家决策的正确性,但不能说“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16.根据1863年议立上海同文馆时经费预算,西人教习两人共约需银3000两,此外还有其他的补贴,而同时任教的国人教习,四人共计480两。凡在翻译馆业绩出色的海外翻译人员,均由江南制造局褒奖,并授予荣誉职衔。这些政策()A.表明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B.利于打破"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D.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近代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根据1863年议立上海同文馆时经费预算,西人教习两人共约需银3000两,此外还有其他的补贴,而同时任教的国人教习,四人共计480两。凡在翻译馆业绩出色的海外翻译人员,均由江南制造局褒奖,并授予荣誉职衔。”可知,反映了江南制造局高薪吸引和虚衔笼络海外翻译人才的政策,有利于打破“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B项正确;重用海外翻译人才是适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需要的积极举措,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体西用”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0分,18题16分,19题16分,共52分。17.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先秦儒派学者中独树一帜,后世学者对此多有关注与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荀子的刑法思想材料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通‘为’,人为努力)也。”“圣人化性而起伪(为),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荀子》材料二甲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成相》一篇可见。他见当时庸君暗主战斗不息,愤闷恻怛,深欲提耳而诲之,故作此篇。然其要,卒归于明法制、执赏罚而已。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第137乙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郭沫若《荀子的批判》(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主要刑法思想。(2)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选取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评述。(3)你认为对“荀子刑法思想”研究有何价值?〖答案〗(1)思想:以刑制“恶”;礼法并施(或隆礼重法);罪罚相称(当);慎用刑罚。(2)朱熹认为荀子思想中法家成分居多,对儒学贡献不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如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但认为“礼义”是制定法度的基本依据,在继承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使儒学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儒学的发展。郭沫若认为荀子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糅合百家,具有杂家特点。这一观点较为科学地揭示了荀子思想的特点。如荀子重视“礼”的作用,同时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既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又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3)从有利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学发展轨迹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作答。(从任一角度作答,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百家争鸣之荀子思想。思想:根据材料“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重刑罚以禁之”可知,以刑制“恶”;根据材料“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可知,礼法并施,隆礼重法;根据材料“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可知,罪罚相称;根据材料“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可知,慎用刑罚。【小问2】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首先,若选择朱熹观点,根据材料“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成相》一篇可见。……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可知,朱熹认为荀子思想中法家成分居多,对儒学贡献不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评述,据材料一“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得出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根据“礼义生而制法度”,得出认为“礼义”是制定法度的基本依据,说明荀子在继承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使儒学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其次,若选择郭沫若观点,根据材料“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可知,郭沫若认为荀子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糅合百家,具有杂家特点。这一观点较为科学地揭示了荀子思想的特点。评述,根据材料一“明礼仪以化之”得出荀子重视“礼”的作用,据材料一“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得出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说明荀子既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又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百家争鸣之荀子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有利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学发展轨迹、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等角度作答。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评分参考】观点:层次三:观点明确、合理(2分)。层次二: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镜况(2分);②20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3分);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分)。(若从其他角度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运动会广播稿
- 设备优化技术服务
- 设备购买安装合同
- 语文阅读在大语文环境中的角色
- 质量问题退换货保证书
- 购销合同印花税的税率计算器哪里有
- 购销合同终止原因分析
- 贷款延期协议书范本
- 软件性能评估报告
- 运动员成绩与数学公式
- 2024榆林粮食和物资储备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安全保卫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2025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4《气味告诉我们》课件
- 中国文化概要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高级护理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GB/T 23586-2022酱卤肉制品质量通则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贾玲陈赫多人小品《欢喜密探》剧本台词完整版
-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文课件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睡眠障碍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