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新余拾年山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重要的遗址,被考古专家定义的第一期文化距今约6000年,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加工粗糙。第二、三期文化距今约5500年左右,陶器多为黑衣灰陶,质地更细,器形工整,造型多样,风格与长江下游的马家滨文化和西部湖南、四川境内的大溪文化有相似之处。这印证了()A.江西远古文化遗存的独特性特征 B.江西先民生产方式的多样化C.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D.中华文明内部的交流与借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余拾年山遗址的陶器和石器特征与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湖南、四川境内大溪文化有相似之处,说明早期文化之间有一定的交流和融合的情形,体现了中华文明内部的交流与借鉴,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江西远古文化遗存与其他区域文化遗址的相似之处,并未突出其独特性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陶器的造型特征,无法据此得出江西先民生产方式多样化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A.西周诸侯的封地 B.汉武时代的盛世 C.秦朝统治的郡县 D.东汉膨胀的豪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由材料关键信息“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可知,这描述的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大量兼并土地的现象,D项正确;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不符合“井田之变”的信息,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大力抑制土地兼并,因此材料不符合汉武帝时期的情况,排除B项;秦朝地方行政机构是郡县两级,这不符合“州郡”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1932年,我国将“纪念日和国耻痛史”“中华民国开国史”“不平等条约”等重要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编写旨在()A.构建起国家课程的标准体系 B.推动边疆史地研究C.唤起民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D.培育国民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32至1936年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32年和1936年将这些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对于民族危机的认识和紧迫感。通过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国家遭受的屈辱历史,包括不平等条约和领土的丧失,旨在唤起民众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增强民族凝聚力,并激励年轻一代为国家的复兴和抵抗外来侵略而奋斗,C项正确;“构建国家课程标准体系”是手段,并不是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这有助于推动边疆史地研究,但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民族危机的紧迫性”,国民民主意识的培育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是创作于1959年的宣传画《春耕》,描绘了一个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春种的场景。该作品()A.表明女性成为了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B.展现了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C.描绘了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D.说明农田耕作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59年,已经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体制,材料中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的宣传画表现出人们对于人民公社发展的美好希望,C项正确;材料为宣传画,只通过材料中一个女拖拉机手不能说明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宣传画中只有一个拖拉机手,不能反映耕作机械化的实现,且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D项。故选C项。5.《吉尔伽美什》中这样描述:“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由此可知,两河流域()A.工人待遇丰厚 B.酿酒工艺世界领先C.农耕文明发达 D.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酿酒业发展,在古代,酒类的酿造使用的主要是粮食作物或者葡萄,两河流域能够出现酒类说明当时农耕文明发达,C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属于文学作品史诗,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给工人喝酒并不能说明工人待遇丰厚,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地区,不足以说明酿酒工艺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一种文学作品史诗,并不能说明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排除D项。故选C项。6.古印度《梨俱吠陀》中写道:“我是一个诗人,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牛,不限一地食物。”这反映出当时印度()A.种姓制度尚未真正建立 B.家庭出身决定社会地位C.不同种族享有不同权利 D.种姓与社会分工的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这种描述暗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可能与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关,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种地位是由家庭出身决定的,也没有提到不同种族享有不同权利,或者种姓与社会分工的一致性,说明种姓制度尚未真正建立,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梨俱吠陀》的时期,人们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完全由家庭出身决定的,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到当时的社会职业情况,没有涉及到不同种族的权利,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在《梨俱吠陀》的时期,种姓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种姓和社会分工并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7.中世纪西欧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需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欧洲城市的兴起()A.推翻了欧洲封建王权统治 B.推动欧洲庄园经济发展C.标志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可知,这有利于城市自治,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城市兴起并不会推翻封建王权,有时双方还有合作,封建王权支持城市自治,排除A项;城市自治和庄园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欧洲中世纪没有建立民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此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时间(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含银量50%39%11%17%18%5%A.导致了法国经济的大衰退 B.体现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促进了法国资本原始积累 D.实现了法国封建制度的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通过材料可知,图尔里佛中含银量逐渐降低,说明货币贬值,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大量贵金属进入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这一现象有助于法国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这种现象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体现,排除B项;促进了封建制度解体,并非实现了封建制度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9.自由、平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价值追求。北美殖民地在独立的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由的维护,而法国革命则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这一现象是由于()A.民主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C.对启蒙思想的理解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源于”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后半期的欧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社会最初由移民组成,没有权威力量,因此在历史上更注重对自由的维护;法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更加注重反对封建等级,追求平等,B项正确;美法两国的民主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排除A项;北美和法国都注重维护自由、平等,只是侧重点不同,不是因为对启蒙思想的理解有差距,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现象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发达 B.贫富差距扩大 C.工厂纪律严格 D.工人收入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材料强调19世纪中期钟表在曼彻斯特工人中非常普遍,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当时属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手上有钟表说明他们时间观念强,这是因为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管理比较严格,反映了工厂纪律严明,C项正确;材料主要内容是强调钟表和时间对曼彻斯特工人非常重要,并没有直接体现钟表工业技术和产量,不能说明钟表工业非常发达,排除A项;钟表并不能体现工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无法体现贫富差距缩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19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制度比较普遍,材料没有工人收入的信息,无法得出工人收入提高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11.黑格尔认为“改造社会的事业是批判的大脑活动”,马克思却认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A.“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C.“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D.“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可知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相符合,D项正确。“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与人民群众无关,排除A项;“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强调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排除B项;“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强调消除剥削,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这表明当时()A.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崩溃 B.印度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C.亚洲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D.世界大战削弱殖民帝国实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亚洲)。根据材料可知,1926年,时值一战后,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认为一战唤醒了亚洲人民的独立意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这有利于亚洲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使得亚洲殖民体系受到冲击,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亚洲人民独立意识的唤醒,和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崩溃无关,排除A项;印度当时是资产阶级是领导阶级,排除B项;材料主体反映的是亚洲国家,不是殖民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13.中苏两国曾走过相似的发展道路,下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字母A-H代表不同时期的经济形态,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前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A.A=E B.B=H C.B=G D.D=F〖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与俄国)。根据所学,结合数据图可以知道B阶段是新经济政策,H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B项正确;A阶段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公有制为主,E为新民主主义阶段,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排除A项;G阶段单一公有制阶段,与B阶段新经济政策不一致,排除C项;D阶段苏联经济改革走向停滞,F阶段中国正在执行一五计划,经济发展迅速,排除D项。故选B项。14.1935年,法国总理说:“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这一观点()A.维护了凡尔赛体系 B.强调与意大利争夺非洲利益C.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D.表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法国)。根据“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可知,法国主张把战争引向非洲,纵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是绥靖政策的体现,C项正确;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加快二战爆发,加速了凡尔赛体系的崩溃,排除A项;据材料“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可知法国主张纵容意大利在非洲的扩张,而非与意大利争夺非洲利益,排除B项;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德意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拉美独立战争后,大量土地被赏赐给了少数高级军官和大商人。这些人占有大片土地,却使很多土地被弃置荒芜;他们主张从国外输入廉价的工业品,鼓吹“自由贸易”,反对提高关税以保护民族工业。由此可知,近代拉美的大地产所有者是()A.民族工业的先驱 B.社会转型的阻碍 C.资产阶级的盟友 D.门罗主义的帮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拉美独立战争后。据材料可知拉美独立战争后,少数高级军官和大商人控制大片土地,主张从国外输入廉价的工业品,影响农业和民族工业发展,不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安定,成为社会转型的阻碍,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拉美大地产所有者的行为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拉美的大地产所有者反对提高关税以保护民族工业,损害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拉美的大地产所有者出卖国家利益,与外国势力勾结,排除D项。故选B项。16.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贸易自由化趋于停顿,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导、区域化壁垒加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变化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废除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困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国家经济发展陷于停滞,为了应对和转嫁危机,各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贸易自由化趋于停滞,D项正确;这一变化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现实,世界多极化反映的是政治层面的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废除国家干预政策,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属于金融领域的变化,而材料反映的是贸易领域的变化,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18题10分,19题16分,20题12分,共52分)17.自古以来,人们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被罗马视为蛮族的日耳曼人最早居住在波罗的海西岸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公元4世纪以前,日耳曼人即开始以各种方式向罗马境内渗透。公元375年的匈奴西征,则迫使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从而掀起了移民狂潮,并最终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持续几个世纪之久的日耳曼人大迁徙有其鲜明的特征,并对西欧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张淑清《日耳曼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材料二:19世纪20年代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到50年代约有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达到了顶峰,共有900万移民,几乎每年为100万人。移民到达美洲后,技术上的方便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机械能够用来平整森林;医学成果可用于对付曾使早期移民大批死亡的热带疾病。—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对中古西欧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美洲亚欧移民浪潮不断扩大原因,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答案〗(1)影响: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继承融合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

(2)原因:亚欧大陆需要借助海外移民缓解人口压力;移民寻找工作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的需要;医学进步避免了热带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工业革命为海外移民提供了必需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通信手段。影响: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刺激了美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美洲大陆的开发,加快了美国的交通运输、通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使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和新的文化认同,形成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日耳曼人对罗马征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根据材料“它对垂死的罗马帝国起到了某种进步和解放的作用,其对西欧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承融合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20年代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到50年代约有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达到了顶峰,共有900万移民,几乎每年为100万人。”得出亚欧大陆需要借助海外移民缓解人口压力;移民寻找工作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根据材料“医学成果可用于对付曾使早期移民大批死亡的热带疾病。”得出医学进步避免了热带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根据材料“技术上的方便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机械能够用来平整森林;”得出工业革命为海外移民提供了必需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通信手段。影响:根据材料“移民到达美洲后,技术上的方便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得出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刺激了美洲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得出促进了美洲大陆的开发,加快了美国的交通运输、通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得出使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和新的文化认同,形成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18.在拉丁美洲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18年,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在国会大力呼吁美国尽早承认拉丁美洲独立政府,要求美国对这场争取自由的战争提供支持。他声称,“拉美的独立会鼓舞美洲的感情,关系到我们的政治、商业与航海。它们将服从新世界体系的法则。”1822年,门罗政府在外交上正式承认西属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材料二1949年1月,美国提出第四点计划,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共拨款约3.11亿美元,对拉美的援助高达2.21亿美元,是二战期间援助总额的4.5倍。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重点项目集中于石油开采、轻工业、装配业、包装业和运输业等,并执行“长期基础物资政策”,在价格下跌时大量购进战略储备物资。此外,1952年美国在拉美的私人直接投资达5.82亿美元,石油工业作为外资主要投向占据了总额的四分之一。——摘编自向丽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援助外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亨利·克莱推动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影响。〖答案〗(1)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符合美国此时期对外殖民扩张的利益;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2)有利于推动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有利于将拉丁美洲的经济纳入到美国的经济体系;便利了美国对拉丁美洲重要战略物资的控制和掠夺,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经济的控制;美国加强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援助,有利于美国与苏联争取中间地带。〖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洲)。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控制和政治渗透;据材料“拉美的独立会鼓舞美洲的感情,关系到我们的政治、商业与航海。它们将服从新世界体系的法则”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承认原来被葡萄牙、西班牙殖民的拉丁美洲独立,有利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符合美国此时期对外殖民扩张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随后,独立运动席卷了拉丁美洲殖民地,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开展,也是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的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美洲)。影响:据材料“对拉美的援助高达2.21亿美元,是二战期间援助总额的4.5倍”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援助有利于推动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据材料“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重点项目集中于石油开采、轻工业、装配业、包装业和运输业等”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战略资源部门和与美国经济互补的部门,有利于将拉丁美洲的经济纳入到美国的经济体系;据材料“在价格下跌时大量购进战略储备物资”“1952年美国在拉美的私人直接投资达5.82亿美元,石油工业作为外资主要投向占据了总额的四分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便利了美国对拉丁美洲重要战略物资的控制和掠夺,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经济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加强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援助,有利于美国与苏联争取中间地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其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答案〗(1)特点:联邦德国:对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改革方式灵活;保留政府控制权。中国: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由承包经营到改制上市;重点抓大型企业改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改革分阶段进行,不断深化。(2)背景: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经济“滞胀”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国有企业业绩不佳;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凸显;党和政府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决策不断出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推动;国企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思想不断得到解放。〖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联邦德国)。第一小问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企改革的特点,由材料二“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可知,中国国企改革断进行制度创新;由材料二“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到“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可知,由承包经营到改制上市;重点抓大型企业改革;由材料“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可知,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由材料二中20世纪80、90年代国企改革措施可知,改革分阶段进行,不断深化。第二小问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由材料一“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可知,对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由材料一“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可知,改革方式灵活;由材料一“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可知,保留政府控制权。【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联邦德国)。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背景:由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可以反向推断联邦德国在国企改革之前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据所学可知,联邦德国的国企改革还与20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经济“滞胀”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国有企业业绩不佳;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等因素有关。中国国企改革的背景:由材料二“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可知,民营企业发展的推动;据所学可知,中国国企改革还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凸显;党和政府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决策不断出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国企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思想不断得到解放等因素有关。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答案〗示例1观点:文明的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富其内涵。评述: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印度文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的伊斯兰教文明也传到印度次大陆,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途中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促使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也与希腊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形成了希腊化世界。综上所述,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示例2观点:不同文明汇聚包容实现文明创新。评述: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外来佛教渐渐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被征服地区的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自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帝国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期间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希腊、西亚、罗马以及印度等地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并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同时,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综上所述,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表明,文明的发展需要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明。不同文明汇聚包容实现文明创新。(“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世界。据材料“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可得出要秉持包容精神,吸收与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不同文明和谐共存。故可以“文明的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富其内涵”“不同文明汇聚包容实现文明创新”为题,结合古代历史上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影响的例子进行论述,比如古代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亚历山大远征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以及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古代,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最后作总结: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促进了文化发展和创新。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新余拾年山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重要的遗址,被考古专家定义的第一期文化距今约6000年,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加工粗糙。第二、三期文化距今约5500年左右,陶器多为黑衣灰陶,质地更细,器形工整,造型多样,风格与长江下游的马家滨文化和西部湖南、四川境内的大溪文化有相似之处。这印证了()A.江西远古文化遗存的独特性特征 B.江西先民生产方式的多样化C.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D.中华文明内部的交流与借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余拾年山遗址的陶器和石器特征与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湖南、四川境内大溪文化有相似之处,说明早期文化之间有一定的交流和融合的情形,体现了中华文明内部的交流与借鉴,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江西远古文化遗存与其他区域文化遗址的相似之处,并未突出其独特性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陶器的造型特征,无法据此得出江西先民生产方式多样化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A.西周诸侯的封地 B.汉武时代的盛世 C.秦朝统治的郡县 D.东汉膨胀的豪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由材料关键信息“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可知,这描述的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大量兼并土地的现象,D项正确;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不符合“井田之变”的信息,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大力抑制土地兼并,因此材料不符合汉武帝时期的情况,排除B项;秦朝地方行政机构是郡县两级,这不符合“州郡”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1932年,我国将“纪念日和国耻痛史”“中华民国开国史”“不平等条约”等重要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编写旨在()A.构建起国家课程的标准体系 B.推动边疆史地研究C.唤起民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D.培育国民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32至1936年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32年和1936年将这些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对于民族危机的认识和紧迫感。通过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国家遭受的屈辱历史,包括不平等条约和领土的丧失,旨在唤起民众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增强民族凝聚力,并激励年轻一代为国家的复兴和抵抗外来侵略而奋斗,C项正确;“构建国家课程标准体系”是手段,并不是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这有助于推动边疆史地研究,但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民族危机的紧迫性”,国民民主意识的培育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是创作于1959年的宣传画《春耕》,描绘了一个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春种的场景。该作品()A.表明女性成为了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B.展现了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C.描绘了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D.说明农田耕作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59年,已经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体制,材料中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的宣传画表现出人们对于人民公社发展的美好希望,C项正确;材料为宣传画,只通过材料中一个女拖拉机手不能说明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宣传画中只有一个拖拉机手,不能反映耕作机械化的实现,且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D项。故选C项。5.《吉尔伽美什》中这样描述:“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由此可知,两河流域()A.工人待遇丰厚 B.酿酒工艺世界领先C.农耕文明发达 D.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酿酒业发展,在古代,酒类的酿造使用的主要是粮食作物或者葡萄,两河流域能够出现酒类说明当时农耕文明发达,C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属于文学作品史诗,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给工人喝酒并不能说明工人待遇丰厚,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地区,不足以说明酿酒工艺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一种文学作品史诗,并不能说明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排除D项。故选C项。6.古印度《梨俱吠陀》中写道:“我是一个诗人,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牛,不限一地食物。”这反映出当时印度()A.种姓制度尚未真正建立 B.家庭出身决定社会地位C.不同种族享有不同权利 D.种姓与社会分工的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这种描述暗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可能与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关,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种地位是由家庭出身决定的,也没有提到不同种族享有不同权利,或者种姓与社会分工的一致性,说明种姓制度尚未真正建立,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梨俱吠陀》的时期,人们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完全由家庭出身决定的,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到当时的社会职业情况,没有涉及到不同种族的权利,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在《梨俱吠陀》的时期,种姓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种姓和社会分工并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7.中世纪西欧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需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欧洲城市的兴起()A.推翻了欧洲封建王权统治 B.推动欧洲庄园经济发展C.标志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可知,这有利于城市自治,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城市兴起并不会推翻封建王权,有时双方还有合作,封建王权支持城市自治,排除A项;城市自治和庄园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欧洲中世纪没有建立民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此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时间(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含银量50%39%11%17%18%5%A.导致了法国经济的大衰退 B.体现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促进了法国资本原始积累 D.实现了法国封建制度的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通过材料可知,图尔里佛中含银量逐渐降低,说明货币贬值,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大量贵金属进入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这一现象有助于法国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这种现象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体现,排除B项;促进了封建制度解体,并非实现了封建制度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9.自由、平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价值追求。北美殖民地在独立的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由的维护,而法国革命则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这一现象是由于()A.民主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C.对启蒙思想的理解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源于”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后半期的欧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社会最初由移民组成,没有权威力量,因此在历史上更注重对自由的维护;法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更加注重反对封建等级,追求平等,B项正确;美法两国的民主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排除A项;北美和法国都注重维护自由、平等,只是侧重点不同,不是因为对启蒙思想的理解有差距,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现象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发达 B.贫富差距扩大 C.工厂纪律严格 D.工人收入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材料强调19世纪中期钟表在曼彻斯特工人中非常普遍,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当时属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手上有钟表说明他们时间观念强,这是因为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管理比较严格,反映了工厂纪律严明,C项正确;材料主要内容是强调钟表和时间对曼彻斯特工人非常重要,并没有直接体现钟表工业技术和产量,不能说明钟表工业非常发达,排除A项;钟表并不能体现工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无法体现贫富差距缩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19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制度比较普遍,材料没有工人收入的信息,无法得出工人收入提高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11.黑格尔认为“改造社会的事业是批判的大脑活动”,马克思却认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A.“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C.“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D.“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可知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相符合,D项正确。“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与人民群众无关,排除A项;“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强调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排除B项;“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强调消除剥削,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这表明当时()A.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崩溃 B.印度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C.亚洲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D.世界大战削弱殖民帝国实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亚洲)。根据材料可知,1926年,时值一战后,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认为一战唤醒了亚洲人民的独立意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这有利于亚洲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使得亚洲殖民体系受到冲击,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亚洲人民独立意识的唤醒,和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崩溃无关,排除A项;印度当时是资产阶级是领导阶级,排除B项;材料主体反映的是亚洲国家,不是殖民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13.中苏两国曾走过相似的发展道路,下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字母A-H代表不同时期的经济形态,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前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A.A=E B.B=H C.B=G D.D=F〖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与俄国)。根据所学,结合数据图可以知道B阶段是新经济政策,H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B项正确;A阶段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公有制为主,E为新民主主义阶段,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排除A项;G阶段单一公有制阶段,与B阶段新经济政策不一致,排除C项;D阶段苏联经济改革走向停滞,F阶段中国正在执行一五计划,经济发展迅速,排除D项。故选B项。14.1935年,法国总理说:“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这一观点()A.维护了凡尔赛体系 B.强调与意大利争夺非洲利益C.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D.表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法国)。根据“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可知,法国主张把战争引向非洲,纵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是绥靖政策的体现,C项正确;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加快二战爆发,加速了凡尔赛体系的崩溃,排除A项;据材料“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可知法国主张纵容意大利在非洲的扩张,而非与意大利争夺非洲利益,排除B项;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德意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拉美独立战争后,大量土地被赏赐给了少数高级军官和大商人。这些人占有大片土地,却使很多土地被弃置荒芜;他们主张从国外输入廉价的工业品,鼓吹“自由贸易”,反对提高关税以保护民族工业。由此可知,近代拉美的大地产所有者是()A.民族工业的先驱 B.社会转型的阻碍 C.资产阶级的盟友 D.门罗主义的帮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拉美独立战争后。据材料可知拉美独立战争后,少数高级军官和大商人控制大片土地,主张从国外输入廉价的工业品,影响农业和民族工业发展,不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安定,成为社会转型的阻碍,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拉美大地产所有者的行为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拉美的大地产所有者反对提高关税以保护民族工业,损害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拉美的大地产所有者出卖国家利益,与外国势力勾结,排除D项。故选B项。16.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贸易自由化趋于停顿,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导、区域化壁垒加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变化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废除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困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国家经济发展陷于停滞,为了应对和转嫁危机,各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贸易自由化趋于停滞,D项正确;这一变化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现实,世界多极化反映的是政治层面的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废除国家干预政策,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属于金融领域的变化,而材料反映的是贸易领域的变化,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18题10分,19题16分,20题12分,共52分)17.自古以来,人们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被罗马视为蛮族的日耳曼人最早居住在波罗的海西岸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公元4世纪以前,日耳曼人即开始以各种方式向罗马境内渗透。公元375年的匈奴西征,则迫使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从而掀起了移民狂潮,并最终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持续几个世纪之久的日耳曼人大迁徙有其鲜明的特征,并对西欧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张淑清《日耳曼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材料二:19世纪20年代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到50年代约有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达到了顶峰,共有900万移民,几乎每年为100万人。移民到达美洲后,技术上的方便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机械能够用来平整森林;医学成果可用于对付曾使早期移民大批死亡的热带疾病。—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对中古西欧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美洲亚欧移民浪潮不断扩大原因,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答案〗(1)影响: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继承融合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

(2)原因:亚欧大陆需要借助海外移民缓解人口压力;移民寻找工作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的需要;医学进步避免了热带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工业革命为海外移民提供了必需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通信手段。影响: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刺激了美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美洲大陆的开发,加快了美国的交通运输、通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使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和新的文化认同,形成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日耳曼人对罗马征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根据材料“它对垂死的罗马帝国起到了某种进步和解放的作用,其对西欧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承融合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20年代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到50年代约有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达到了顶峰,共有900万移民,几乎每年为100万人。”得出亚欧大陆需要借助海外移民缓解人口压力;移民寻找工作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根据材料“医学成果可用于对付曾使早期移民大批死亡的热带疾病。”得出医学进步避免了热带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根据材料“技术上的方便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机械能够用来平整森林;”得出工业革命为海外移民提供了必需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通信手段。影响:根据材料“移民到达美洲后,技术上的方便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得出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刺激了美洲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得出促进了美洲大陆的开发,加快了美国的交通运输、通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得出使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和新的文化认同,形成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18.在拉丁美洲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18年,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在国会大力呼吁美国尽早承认拉丁美洲独立政府,要求美国对这场争取自由的战争提供支持。他声称,“拉美的独立会鼓舞美洲的感情,关系到我们的政治、商业与航海。它们将服从新世界体系的法则。”1822年,门罗政府在外交上正式承认西属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材料二1949年1月,美国提出第四点计划,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共拨款约3.11亿美元,对拉美的援助高达2.21亿美元,是二战期间援助总额的4.5倍。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重点项目集中于石油开采、轻工业、装配业、包装业和运输业等,并执行“长期基础物资政策”,在价格下跌时大量购进战略储备物资。此外,1952年美国在拉美的私人直接投资达5.82亿美元,石油工业作为外资主要投向占据了总额的四分之一。——摘编自向丽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援助外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亨利·克莱推动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影响。〖答案〗(1)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符合美国此时期对外殖民扩张的利益;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2)有利于推动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有利于将拉丁美洲的经济纳入到美国的经济体系;便利了美国对拉丁美洲重要战略物资的控制和掠夺,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经济的控制;美国加强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援助,有利于美国与苏联争取中间地带。〖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洲)。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控制和政治渗透;据材料“拉美的独立会鼓舞美洲的感情,关系到我们的政治、商业与航海。它们将服从新世界体系的法则”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承认原来被葡萄牙、西班牙殖民的拉丁美洲独立,有利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符合美国此时期对外殖民扩张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随后,独立运动席卷了拉丁美洲殖民地,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开展,也是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的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美洲)。影响:据材料“对拉美的援助高达2.21亿美元,是二战期间援助总额的4.5倍”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援助有利于推动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据材料“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重点项目集中于石油开采、轻工业、装配业、包装业和运输业等”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战略资源部门和与美国经济互补的部门,有利于将拉丁美洲的经济纳入到美国的经济体系;据材料“在价格下跌时大量购进战略储备物资”“1952年美国在拉美的私人直接投资达5.82亿美元,石油工业作为外资主要投向占据了总额的四分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便利了美国对拉丁美洲重要战略物资的控制和掠夺,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经济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加强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援助,有利于美国与苏联争取中间地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其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