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6技巧鉴赏-2022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_第1页
考点06技巧鉴赏-2022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_第2页
考点06技巧鉴赏-2022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_第3页
考点06技巧鉴赏-2022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_第4页
考点06技巧鉴赏-2022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技巧鉴赏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描写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虚到实、由实到虚。③正侧面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④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⑤褒贬结合(正话反说、反话正说)。⑥衬托、烘托、渲染、用典、比兴、想象、联想、象征、对比、白描、细节描写。(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这里的手法比较多,背记时先理解每种艺术手法,会有较大的帮助。专项演练中考古诗鉴赏题目分析技巧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观沧海中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凤萧瑟,洪波涌起。目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答案】示例,水波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动静互相映衬,表现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动静结合,分析诗句中那是动景,那是静景。本题考查诗歌句子赏析。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是近观之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2.古诗阅读。秋霁[唐]崔道融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1)说说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后人历来对三、四句十分推崇,有人认为运用拟人手法写景富有情趣,请你另选一个角度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答案】(1)描绘了雨后初晴天空显得格外清朗的景象,点题,为下文写江上如钩月的内容做铺垫。

(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比喻的修辞),描绘出夜晚江面上的月亮如钓钩一般的静态的画面,以及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动态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江上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⑴本题考查对诗的理解。要求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分析诗句是否点题,是否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是否揭示了诗的主旨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看诗句是否使用了修辞,是否使用了某种写作手法,找到切入点,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3、古诗文阅读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答案】这两句属于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突出了卖炭翁苍老的面貌特征,表现他生活的艰苦。

【解析】⑴、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与作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动作、心理、语言、外貌等。其作用是为了塑造人物的形象,写出人物的精神。做题时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即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写的是卖炭老人的外貌,是外貌描写。由于工作辛苦、长年伐薪烧炭,老人“满面尘灰”“两鬓苍苍”

,可见其生活的困苦和烧炭的艰辛,可见炭的来之不易,更衬托出宫使行为的可恶。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前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前两句诗运用了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赞扬了白梅冰清玉洁,傲雪斗霜,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把白梅于桃李进行对比,衬托出白梅与众不同的高尚气质。用托物言志或者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赞扬白梅傲雪风霜,冰清玉洁的品格。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①北,已报生擒吐谷浑②。【注释】①洮河:河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②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1)这首诗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示例: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意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把握。本题题目已明确指出本诗运用了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解答此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即可。“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答案】①描写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②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④“生”、“入”字用拟人手法更具情趣。(从任意角度作答均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可以从内容上:当残夜还未消退,太阳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也可从炼字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

还可从哲理上:写出了旧事物中蕴含新的事物的哲理;也写出了生命的新旧更替的哲理。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请你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答案】运用反衬手法,通过白描直叙,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和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叹。【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或写作手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诗歌常见的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

总之: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作者的生平,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寄托的事物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这句诗中“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和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叹。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盛唐诗歌的写景艺术勘称一绝。请你结合颔联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2)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作者所抒发的两种感情。两点说明。(3)有名家品读本诗的讽喻高超:“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请你结合后两联诗句作分析。【答案】(1)作者抓住“秋草”“寒林”“日斜”等景物,渲染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铺垫。

(2)①表面上,抒发作者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和惋惜之情;②实际上,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3)①颈联有言外之意。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被贬更是必然。②尾联有弦外之音。“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啊,为何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作者对李唐天下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解析】(1)“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本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此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尾联中的“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啊,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入若耶溪[南朝梁]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乙)入若耶溪[唐]崔颢轻舟去何疾,已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到云林境。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1)乙诗的第三联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乙诗作简要分析。【答案】(1)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②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幽谷中传来清晰的回声;在清溪里说话的声音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环境越发显得寂静清幽。

【解析】(1)“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以动写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的期待山岩中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在这里清溪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宁静,但话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净。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答案】(1)①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景;②“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楼”是静景;③以“归鸟”和“僧语”衬托出“云壑”和“楼”的静;④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意思是:飞鸟归巢云气遮覆的山谷变得安静,僧人的说话声从空旷的石楼传出。其中“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楼”是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其作用。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意思是:走在其中满心喜爱,让人回想起家乡的情形。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的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以小见大②感叹时势造英雄(机遇的难得),为自己生不逢时鸣不平,渴望机遇的垂青,对前途充满希望的豪爽胸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写法和情感的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以方便,桥峤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诗人用大乔小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说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离不开某种机遇,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或词语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解答此题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请谈一谈“家家”这一叠词运用的作用。(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的妙处。【答案】(1)“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动作描写,“敲”、“落”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下意识敲棋又将灯花都震落了的情态,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望、无奈、焦躁的心理。【解析】(1)“家家”运用叠词,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2)“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眼眉儿(南宋)左誉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注释):①绮窗人:想象中站在花格窗前的离人。②秋水,指眼睛;下句中“春山”,指眼眉。(1)具体分析这首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是实景,写作者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下片想象联想的虚景,想象此刻在家乡闺中人对作考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东风眺望,对这春景洒泪生闲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比兴、衬托、烘托、渲染、寓情于事、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虚实结合等。作者在上片分别写燕子成双,大雁成群,皆是实写所见,下片以秋水喻美人明眸,以春山状美人黛眉,则是作者想象的虚景。因此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双燕、雁阵反衬出独身一人,秋水、春山突出词人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是实景,写作者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下片想象联想的虚景,想象此刻在家乡闺中人对作考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东风眺望,对这春景洒泪生闲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曲采用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________。【答案】融情于景(景物烘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技法的赏析。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1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注释】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1)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答案】上阕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绝塞”,一片肃杀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天涯羁客的悲苦。

【解析】上阙意为: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上阙以景物描写为主,所写为秋光秋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