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

单元整体解读: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3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3篇课

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

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

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

骑着自行车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金秋的阳光.

酒在弼叶上,

56在花鼻上.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一、二年

级已经学习过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的

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理解难懂从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其中《古诗三首》

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中难难懂的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

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

练习。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3

O停车坐爱枫林魄,霜叶红于二月花.

O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o啊!多么刃中的天空.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

I交流平台I

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___

谀书的时侯,如

果£i到不建醉的闻

诲,我仝■逡样做……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锦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的.

O听了老卿妁达春话,我馍馋着#特到来的一天,的唐才在活

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suiping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专千下去,害怕爸爸到熠

会责备他.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也是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重点。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引导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

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

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习作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

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本

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素材,并

用自己的形式记录下来。本单元习作既是第一单元“体会习作的乐趣”的进

步延伸,鼓励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也为第五单元习作“我

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做了铺垫。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生字,会写27个词语。

2.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5.引导学生学习写日记的格式和内容及好处。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

日记。

【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够结合预

习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

单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

程中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也就是做批注,学习课文时,学会使用

提问的方式,如看到某种现象,可用“为什么”思考原因,并且引导学生学

会根据课文想象画面。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些从读到写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将

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前观察。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3首古诗,并能默写

《山行》。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

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任务一单元导读,“方法”引航

1.对比第一单元,接受新变化。

(1)课件出示第二单元篇章页,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金秋的阳光,?

洒在树叶上,

洒叁花瓣上,

,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

懂的词语。

◎学习写日记。

(2)聚焦单元导语。

回顾内容组成:上面的语句提示的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下面的语句提示的是本单元

的语文要素和习作目标。

要求:每开始学习一个新单元,都要关注篇章页,也可以适当关注篇章页上的图片。

2.明确单元任务,揭示课题。

默读篇章页上面部分的语句,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金秋时节)

3.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交流:你认为“多种方法”是什么?(对学生的

回答不予评价,只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

(2)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4课,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学古诗?(板书课题,齐

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三年级开始,教材每个单元都编排了篇章页。关注、回顾篇章页的学

习,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

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任务二精讲研读,认识方法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3首古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来大声地读一读,猜

一猜这3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秋。

3.师追问留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让我们到诗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唐代诗

人杜牧写的《山行》。课件出示杜牧的简介。

课件出示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后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

4.读懂诗题。

(1)板书“山行”。

(2)齐读,理解“行”字。

5.读好诗文。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

课件出示

山彳亍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理解诗意。

(1)师:读诗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

圈。

(2)交流圈画的词语。

课件出示

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

共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一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3)出示一幅秋山幽径图,如果你行走在其中有何感受?围绕“远”“斜”,让学

生说说诗人是不是在山中行走。评议哪个同学的回答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7.朗读古诗,体会秋天的美好。

8.指名读,齐读。

(1)出示枫林图和春花图,引导:哪幅图更美?你喜欢哪幅图?

(2)师:秋风中枫叶仍精神抖擞地染红了山岭,你有何感想?

(3)指名读后两句诗,齐读,读出画面感。

这两句之间有什么关联?停车和枫叶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果关系)诗中哪个词语说

明了这种关系?(重点学习“坐”)

(4)师:秋天美丽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生机。

(5)读诗句,想画面。

(6)师:这次秋游中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9.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整地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厂语文要素

课件出示

运用借助注释、图片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心情。

10.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诗情是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出来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将

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古诗的大致意思。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后,借助注释并联系生活实际,辅助以形象的图片,想象画面,达到正确理解诗意诗情的

效果,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和古人在情感上的交流。

任务三书写指导,拓展延伸

1.教师范写“寒、斜”,并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自主书写其他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一定的书写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分类范写后,让学生进行观

察分析,然后再进行练写并及时反馈评议,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规范的汉字。

板书设计

眺望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色彩鲜明

山行

驻足欣赏枫叶霜叶生机盎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赠、残”等7个生字,会写“赠、盖”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背诵《赠刘景文》。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任务一解析诗题,知晓诗人

1.板书“赠刘景文”,指导书写“赠”。

2.齐读,理解“赠”,解题。

3.教师出示作者介绍。

课件出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任务二读好诗文,读出韵味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

课件出示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任务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

2.交流圈画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出示两幅图片,一幅为“夏季荷花盛开”的图片。学生观察夏季荷花,体会荷

花的生机勃勃;一幅为“深秋荷叶衰败干枯”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秋之萧瑟。让学生说

说哪幅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一[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一一[唐]李商隐《赠荷花》

(2)理解“尽”“擎雨盖”。(板书:借助图片和注释工

①朗读诗句,体会秋天荷花衰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②指名读,齐读。

(3)理解“菊残”“傲霜枝”。

①出示残菊图片,学生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师:秋风中残菊的花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③指名读,齐读,读出画面感。

(4)理解“橙黄橘绿”。

①师: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象,作者用了一个词概括,那就是一一橙黄橘绿。你现在明

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读诗句,想画面。

③师:诗题是“赠刘景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5)小结学法:我们刚才通过借助注释、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大致意思。

+语文要深

3.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配乐背诵。

任务四背诵积累,书写指导

1.教师范写“残、橙”,并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自主书写其他生字。

3.学生互相监督背诵。

【设计意图】两首诗的教学策略基本是一样的,都是运用诵读和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通过品读的途径来开展教学。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再自主

学习第二首古诗,这样不仅能强化本单元的语用训练点,更能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多种方

法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切实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板书设计

荷尽无叶

赠秋末的特征

菊残傲霜

刘色彩明艳

橙子金黄富有生机

文收获的特征

橘子将黄犹绿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多音字“挑”,会给两个读音准确组词。会写“送、挑、落”3个字。通过表

演动作、看图片等方式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用多种方式理解“萧萧、促织、篱落”等词

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体会诗人满怀乡愁的心境。

教学过程

任务一检查揭题,知晓作者

1.检查揭题。

(1)学生交流对诗题的理解。

(2)理解课题中“书”的意思,引导学生读好诗题。

2.知晓作者。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这首诗的作者,你了解多少?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

课件出示

叶绍翁,南宋诗人,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还擅长写景抒情。他写的《游园不值》最为

著名,历来为人所传诵。

(3)齐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读好诗题,补充作者

的相关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

任务二初读古诗,学写生字

1.指名朗读古诗,随机正音并点评。

2.理解多音字“挑”:课件出示多音字的解释,请学生解释诗中“挑”字的意思,

并联系多音字的解释读正确。

课件出示

挑(tiao)水挑(tiao)三拣四挑(tiao)花挑(tiao)战

3.请学生说“促织”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注释。教师讲述关于“促

织”的故事。

课件出示

秋天来了,蟋蟀叫得特别欢,好像在对妇女们说:“冬天来了,冬天来了,你们快快

织布准备过冬啦!”所以人们又把蟋蟀叫作促织。

4.学写字:诗中还有两个要求会写的字,谁来读好它们?(送、落)

谁来给它们找找朋友?那在书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谁想提醒大家?现在请

在学习单上认真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投影展示并评价)

5.齐读古诗:你们既能读准字音,又能写好生字,预习得真不错,现在,咱们一起

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学

习能力,并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2.学生展示朗读并说说这样读诗的理由。

3.想把诗读得更好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品味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吧!画

一画诗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听:秋风看:梧叶、灯火

【设计意图】以读为基础,明确读诗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圈

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圈画的习惯,同时也为进一步体会诗情打好基础。

任务四想象画面,品读诗句

1.学习前两句诗。

(1)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在不理解

的地方标上记号。

(2)交流,随机引导并指导朗读。

(3)理解“萧萧”“动客情”并指导朗读。

①你和老师有同样的疑问,平常我们写风常用“呼呼”,而诗中用了“萧萧”,能否

把它换成“呼呼”呢?对比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

呼呼梧叶送寒声。萧萧梧叶送寒声。

②你们觉得怎样?读出什么不同了吗?(后一句更能体现诗人凄凉、悲伤的心境)

③是啊,古人常用“萧萧”来表现秋天的凄?京。看,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就这

样写道一一

课件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解说:当年,杜甫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登高望远看到了树叶随风飘落,长江水滚

滚奔腾,他心生悲凉和孤独之情。诗人叶绍翁也正是通过“萧萧”一词表达了内心的这种

情感。谁能读好这两句诗?

⑤评价并引导齐读。

⑥我们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诗人的孤独之感?(江上秋风动客情)看来,你们已走进了

诗人的内心。那这里的“客”指谁?(叶绍翁)诗人为何称自己为“客”呢?(因为他漂

泊在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里的“客”可以解释为“客居他乡”。)

(4)了解诗人的生活状况。

①旁白:是呀,诗人祖籍在福建,他隐居西湖湖畔已经很多年了。此时,他独自漫步

湖畔,听到秋风萧萧作响,看到梧叶漫天飞舞,他思潮起伏。孩子们,你们说,他会想什

么?

②学生想象并说话。是呀,正是这秋风萧萧、梧叶飘零之景触动了诗人的游子之心,

他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板书:思亲念家)难怪诗人会说“江上秋风动客情”!

(板书:情)

(5)小结方法:看,诗人正是借助秋风、梧叶这些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种写法叫作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正如学者王国维所说(齐读):“一切景语

皆情语。”

2.学习后两句诗。

(1)练习朗读,评价朗读。(指名读并引读)

(2)“知”在这里应该怎么解释?作者为何在这里用“知”字,而不用“见”字呢?

为什么这两句诗不倒过来说呢?

(3)引导解疑。

①灯下的儿童在捉蟋蟀,是作者看到的吗?(不是的,他并没有亲眼看到,只是看到

了夜里篱笆下的灯火而猜想到的)所以,一“知”在这里就应该解释为.“料想院猜测二二

-一''''语文要漆

②作者是看到了灯火才引发了猜想。古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为的

是读来更加朗朗上口。谁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

③引导学生想象:看到灯火,诗人回忆起了自己的家人、家乡,此时的他又会想些什

么呢?

④学生交流。练习趣读。(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诗)

(4)质疑:可是,为什么诗人在思念家乡、倍感孤独时还要写挑促织这样有趣的事

情呢?

(5)指名交流感受并指导朗读。

3.小结并齐读古诗:诗人借助了萧萧梧叶、儿童挑促织等景象抒发了思乡之情,让

我们融情于诗,一起读!(配乐读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呈现一“领”二“扶”三“放”的思路,先在教师的引领

下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想象画面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再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师

生共同解疑,边读边体会诗情。学法的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在

整个过程中不忘学法的小结,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慢慢悟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古诗词犹

如浩瀚的海洋、巨大的宝库,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

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自如地在诗词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板块五回顾拓展,背诵积累

1.回忆古诗:我们学过哪些借景抒情的古诗,还记得吗?(《静夜思》)

课件出示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李白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同桌交流

后全班交流反馈)

3.拓展延伸:像这样借景抒情的诗句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一[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是的,这几句诗都是借助月亮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的。古人往往借助明

月、柳树等景物来抒发情感,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找借景抒情的古诗,读一读,并

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回顾拓展,给学生提供积累古诗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体

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学生能学到用到,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

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接着让学生借助图片、注释理解诗句,真正掌握学习古诗的

方法。在交流总结时,拓展了其他相关的古诗,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

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2.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

伴。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

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整首诗的大意。

3.品词析句,整体感悟。

小学三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感悟诗人的情感。然而因为

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难以知晓,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简介每首

诗的作者,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并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逐句理解

诗句的意思,真正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

15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

15个词语。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任务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片叶子像什么吗?

课件出示

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

2.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书:金色巴掌)

那铺满这样的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本课内容,唤起学生的共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指导读准生字和词语。

课件出示

水洼(WQ)脚印(yin)凌(ling)乱

增(zeng)添棕(zong)色雨靴(xue)

排列规则杂乱迟到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齐读短语“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借助形声字

形旁表义的特点理解“洼”的意思。

(2)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指名朗读并齐读“湿漉漉的水泥道”“印着落叶图案

的、闪闪发光的地毯”,指导读准“印”的前鼻音。

(3)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指名朗读“凌

乱、增添”,指导读准“凌、增”的后鼻音。

(4)指名朗读第8〜11自然段,齐读短语“棕红色的小雨靴”。

3.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上学路上观察了哪些景物,边读边圈出词语。(生交流,

师相机板书)

预设: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法国梧桐树的落叶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2)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进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注重生字词的学习,

通过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检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在重点

点拨时,通过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任务三理解词语,,一读懂课文

1.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词语,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其

他同学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和同学交流交流。

2.生汇报、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体会句子描写的优美景色,重点点拨以下句子中

的词语。

课件出示

啊!多么明图的天空。

点拨: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明朗”的近义词是“晴朗"。出示晴朗的

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句子。

,语文要素

课件出示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点拨:「熨帖”可以联系上文“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及本段史的「平展”一

来理解,意思就是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一,语文要素

课件出示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透机。

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凌乱”。同时,请

学生用“凌舌反义词“整齐”来理解“凌乱”,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好,.好在哪儿。、

-一'-*语文要素

3.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

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4.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找近义词、联系

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这些难懂的词语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

课文内容。

任务四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口头给这些字组词。

课件出示

铺泥晶院墙印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

3.学生汇报交流认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点拨。

课件出示

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甫”不要少写一点。

EP:不要忘了左边的横;右边是“1’,不是“B”。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投影展示,师生评价。

6.出示词语,指名读。

课件出示

铺满水泥亮晶晶院墙脚印

7.练习书写词语。

8.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交流、示范、临写的过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

美观,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2.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过程

任务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抽读词语卡片。

课件出示

水洼脚印凌乱增添棕色雨靴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愿意说一说那条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过渡:那是一条多么美丽的路哇!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欣赏

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导入,检测学生对生词的掌握。同时,回顾水泥道给自己留

下的印象,自然迁移到新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任务二诵读感悟,品析语言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课件出示

画出描写水泥道的相关句子,仔细读一读,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美。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品析重点句。

课件出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1)引导学生抓住“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来谈自己发现的美。

(2)读着这句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吗?

(3)指导朗读。

4.品析重点句。

课件出示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

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引导学生抓住“彩色”“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体会水泥道的美。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3)作者把掉落的梧桐树比作什么?(作者把掉落的梧桐树叶比作地毯)

课件出示

水泥道像铺上了()的地毯。

引导学生从这段话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这块地毯,并试着读出这块地毯的

特点。

课件出示

这是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这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毯;这

是一块能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地毯……

(4)指导朗读。作者把掉落的梧桐树叶比作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使普通的水

泥道充满了美感!指名学生朗读,提示朗读时语速可以稍慢些,突出“印着落叶图案”“闪

闪发光”“很远很远”等词语。

5.品析重点句。

课件出示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优美的画面?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抓住“熨

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来体会这种自然美。)

(2)课件出示水泥道上铺满梧桐树的落叶的图片并配乐,请学生欣赏。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

(4)配乐指导朗读。朗读时语速可以稍慢些,感受落叶排列的自然之美。

6.读描写水泥道的句子,升华美的感受。

(1)出示课件,在音乐中教师进行引读。

(2)引读: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第二天,天开始放晴了,你看一一(出示课件,

指名读)

课件出示

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3)是呀,那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出

示课件,指名读)

课件出示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

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4)多么美的一块地毯哪!仔细一瞧一一(出示课件,齐读)

课件出示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7.过渡:多么美的水泥道哇!看到这条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语句

中体会到的呢?

课件出示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

预设:从“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可以体会到作者喜爱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坏眼前

的美。

从“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可以感受到作者喜爱那铺在路上的梧桐树叶。

从“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快乐。

(2)作者把自己穿的那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作

者把那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了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更能表现自己对美景的喜爱。)

(3)指导朗读。

8.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美。

(1)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语言!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很美,聪明的你是否发现了

呢?

(2)课件出示开头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

开头: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结尾: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像这样,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处又写到了,这种方法就叫作首

尾照应。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诗意,结构严谨,突出了作者对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9.总结。就像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条普通的水泥道,在这些落叶的装扮下变得更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发现这些美,

并且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们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美。这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请你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描写水泥道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水泥道的句子,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展开想象,

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个别读、图文结合读、教师引读等多种方法,感受水泥道之美,感

受语言之美。同时,关注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引导学生发现结构之美。引用罗丹的话作

为总结,鼓励学生去发现美,去感受美。

任务三赏析名篇,读写结合

1.有一些作家就特别善于观察、发现,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上学或放学路上

的所见,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自由读“阅读链接”中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的片段,想一想:作者在路上都看

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3.学生汇报交流。

4.过渡:把自己在路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在上学或放学的

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5.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7.教师点评学生写的话。

8.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灵

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美。

9.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课文及“阅读链接”内容的引领下,激发学生

的兴趣,引导学生动笔去写一写路上美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

能力。

任务四作业设计,拓展积累

1.找一找: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你从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选取相关的事物留

作纪念。

2.画一画:可以动笔画一画自己眼中美丽的秋天。

3.写一写:为自己的画配上几句话,描写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美景,欣赏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启发学生有感而发,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发现的美。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要想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就要有教学的预设。学生大多会根据自己的

阅读经验来理解新鲜的词语,如,会用近义词“晴朗”来理解“明朗”。但是,只有借助

多种方法,依附文本,灵活运用方法,才能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发

现文字之美。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品析重点句子,在对喜欢的句子

多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形成画面感,体会到语言描写的魅力,为仿写做好铺垫。

6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

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

2.自己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要写的字。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激趣导入:前面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你是如何知道秋

天来了的?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出示两幅秋景图。

课件出示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秋天的雨》。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伊始,引导学生与课题进行对话,依据自

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在自由表达的前提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读通顺。点学生领读。

让学生指出没读准的字音,教师正音。

2.读完课文你脑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重点突出一个情景。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梳理出全文写了秋天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4.这些句子在段落中的什么位置?它们在段落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总一

分”的构段方式,体会段落的特点。

5.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尝试仿写这样的句子。

6.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秋天的雨有一个初步感受。

结合对课文构段方式的掌握,学生能从一个全新视角初步领略课文中不一样的秋雨。

任务三用心朗读,感知文本

1.导入:快来朗读课文,感受秋雨带来的多彩世界吧!

2.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秋雨的特点。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

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来?(读得舒缓一点儿,要用欣赏、赞美的

语气读)

3.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雨带来了什么,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两遍。

(1)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五彩缤纷的颜料盒;非常好闻的气味;吹起了小喇叭。

(2)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4.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边读边想象银杏叶的美丽,读出动感。

读好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5.带着想象力读好第3自然段,感受秋雨带来的香甜。带着想象力读好第4自然段,

试着读出小动物们的可爱。

6.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你听到它的声音了吗?动植物听到秋雨的声音有什么

表现呢?大声朗读出来吧!

7.出示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读出丰收的喜悦和小朋友的欢乐。

【设计意图】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也是对文本的音韵美、形象美、内涵美等

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进行诵读,就是为了让学生

能够透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达美,陶冶心灵,培养审美情趣。

任务四巩固基础,指导书写

1.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不了解的词语,汇总并认读。

2.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的?一大家交流。.

3.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课件出示

盒颜料票争仙闻勾紧洞油曲丰

钥匙温柔留意炎热邮票凉爽橙红你挤我碰频频勾住

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重点学习“票、颜、争”的写法,注意笔顺和结构。强调“票”的上面不要写成“西”,

“颜”的三撇不要写少了,“争”字要注意横画出头。

4.学生临写汉字。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

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汉字圈出来。

【设计意图】先熟悉课文,再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写字,让学生主动

去尝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并能讲出喜欢的理由。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3.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字词,读一读文中藏有生字的词语。

2.秋天的雨像什么?是什么?

3.如果说秋天是一个花园,那么你认为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并从上一节课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二精读课文,随文入景

1.抓重点。

(1)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

的大门打开了。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说一说秋雨和钥匙有什么相似之处。

(2)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画出表现主要内容

的句子。

学习寻找中心句,了解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内容的写法,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

意思安排内容的。

2.赏美景。

(1)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秋雨带来的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

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多彩的菊花……

①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

②作者用了一个成语一一“五彩缤纷”来描绘秋天绚丽多彩的美丽景象,这个成语的

近义词还有“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等。(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我近义词理解词谙)

J►语文要漆

(2)品一品优美的比喻句。你觉得秋雨还会把五彩缤纷的颜色给谁?仿照课文说一

说。

课件出示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

炎热。

学生仿写句子。

(3)说说你认为哪个句子特别生动。教师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来谈。

比喻:把银杏树叶比作小扇子,把枫叶比作一枚邮票,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体会

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拟人:橘子、柿子“你挤我碰”,美丽的菊花“频频点头”。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文章增色许多。

3.闻香味。

走在这秋天里,我们看见了许多美景,这些五彩缤纷的景象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的

小鼻子也在感受美好的秋天。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