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知识梳理详解(28页汇总)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
细目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了解)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防治,以及养生和生命本质等内容的一门科学,是世界医
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细目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2题)
1.中医学形成的标志一《黄帝内经》问世。
2.发源于先秦,形成在秦汉时期。
3.《伤寒杂病论》一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4.《神农本草经》一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全书记载了365味中药
5.《脉经》王叔和一第一步脉学专著。
6.《诸病源候论》一中医第一步病因病机症候学专著。
7.《小儿药证直诀》一开创了脏腑论治的先河。
8.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一寒凉派;张从正一攻下(邪)派;李杲(搞)一补土派;朱震亨(朱丹
溪)一养阴派。有一个叫韩流政协委员,回老家大兴土木去养猪
细目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辨证论治全过程=病,某一阶段=证,症状结果=症
病,即疾病。疾病的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症状+体征。症状一自我感觉,体征一检查结果
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1.精的概念首见于老子的《道德经》。
2.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说”。
3.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
4.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5.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6.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1.阴阳的基本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关系(必考1-2)
寒者热之,热着寒之
对区制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技巧:“镇、杀、盛、胜”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互根
阴生阳长,阴杀阳藏
互根互用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互用
病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治疗: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生理:昼不精,夜不冥
交感互藏天地云雨,万物化生自然界现象
冬天-春天:阴消阳长
夏天-秋天:阳消阴长
消长平衡量变
对立制约一此消彼长(敌人)
互根互用一此长彼长(合作)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转化是有条件的/质变
相互转化
热重必阴,阴重必阳“重、极、甚”等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为总则
益火、壮水——治阴治阳/阴药加阳药、阳药加阴药一求阴求阳
病理治则病机治法
阳盛一实热热者寒之
阴阳偏盛实则泻之,损其有余
阴盛一实寒寒者热之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一
阳虚一虚寒
阴阳偏衰阴病治阳治啥啥虚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一求啥啥虚
阴虚一虚热
阳病治阴
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阴虚为主)阴阳两虚阴阳双补
阳损及阴(阳虚为主)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热因热用
阴阳格拒反治、从治
阳盛格阴真热假寒寒因寒用
亡阳四大症: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共同:汗出
亡阴亡阳
亡阴四大症: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四肢温热、脉疾数大
(3)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
阴阳
四气寒、凉温、热
五味酸、苦、咸辛、甘、淡
作用方向沉、降升、浮
阳阴
色泽鲜明晦暗
声息高亢宏亮低微无力
症状热、燥、动寒、润、静
数、浮、大、洪、滑迟、沉、小、细、涩
脉象
复数大红花小溪涩沉到池塘
病变部位表、外、上里、内、下
事物阴阳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上午阳中之阳
白天(阳)
下午阳中之阴
前半夜阴中之阴
夜晚(阴)
后半夜阴中之阳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脏腑分阴阳
肺肃降阳中之阴少阴
上
心(火)推动阳中之阳太阳
中脾阴中之至阴
肝升发阴中之阳少阳
下
肾(水)封藏阴中之阴太阴
季节分阴阳春:少阳夏:太阳秋:少阴冬:太阴
脏腑及生理组织的阴阳划分
皮一阳
皮肉一阳
肉一阴
形体组织-阳
筋一阳
筋骨一阴
骨一阴
心肺—阳
五脏一阴
脏腑-阴肝肾一阴
六腑一阳
肢体经络分阴阳
内侧--阴
四肢
外侧一阳
肢体
后背一阳
躯干
胸腹一阴
十二正经三阴+三阳
阳脉之海一督脉
奇经八脉
经络阴脉之海一任脉
体表^11部一阳络
络脉
内脏、深层、下部一阴络
六淫分阴阳
阴寒、湿
阳风、暑、火(热)
不分阴阳燥(有凉燥、温燥之分)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稿”
细目二五行的关系:①生理:相生、相克,②病理: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子病
及母(先判断有没有生病)木火刑金一肝火犯肺一相传
1.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补充:《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
胜。如以火行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这样就称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
胜。
3.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即相克太过。五行相
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疾病状态下的相克
4.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疾
病状态下的反克失眠-心-火,影响了肾脏-水
5.《难经》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以火行为例,
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这样就称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
举例:木生火,木-母,火-子。疾病状态下,肝影响了心脏一母病及子
疾病状态下,心脏的疾病影响了肝脏--子病及母
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
自然界五人体
五五五五五方季五情五五五五变
五脏五官形体
音味色化气位节行腑志液脉华声动
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泪弦爪呼握
小
徵苦赤长暑南夏心舌脉喜汗洪面笑忧
火肠
长
宫甘黄化湿中脾胃□肉思涎缓唇歌啰
夏土
大
商辛白收燥西秋肺鼻皮悲涕浮毛哭咳
金肠
膀
羽咸黑藏寒北冬肾耳骨恐唾沉发呻栗
水胱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现弦象,可以诊
断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五行学说在治疗中的应用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
等法。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
法。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
理系统。“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
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脏腑组成名称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
五脏肝、心、脾、肺、肾实质性器官藏而不泄
满而不能实(☆☆☆五满)
受盛和传化水谷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空腔性器官泄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六实60)
化生和贮藏精气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空腔性器官
满而不能实
奇恒之腑:☆☆☆胆(双府),功能=五脏
第六单元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心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
心的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心藏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
心的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②心气下降
生理称谓:①君主之官②生之本③五脏六腑之大主④阳脏⑤火脏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在——调节气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生成宗气。
(2)主行水——依赖肺气的宣降运动!肺为水之上源!气推着水走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依赖肺气的宣降运动!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肺的生理特性——①肺为华盖:②肺为娇脏;③肺气宣降。
生理称谓:①气之本②气之主③水之上源④脏之长⑤肺为华盖⑥肺为娇脏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①运化食物;②运化水液。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依据是——脾主运化水谷!
(2)主统血——控制血液在脉内的运行(防止出血)
脾的生理特性:①脾主升清(升输清气、升提脏器);②脾喜燥而恶湿;③脾为孤脏
生理称谓:①脾为孤脏、②中央之士以灌四傍、③后天之本、④气血生化之源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
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2)主藏血: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的生理特性:①肝为刚脏;②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条畅气机的作用。
生理称谓:①将军之官、②肝为刚脏(芍药一柔肝)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肾的生理功能: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化生“天癸”的主要物质是——肾中精气)
(2)肾主水(肺主行水)
(3)肾主纳气——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肾的生理特性:
①主蛰守。指肾具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亦是其藏精功能的概括。其纳气、主生殖、
主二便等功能均是封藏之本的体现。
②肾气上升。肾阳鼓动肾阴,合化为肾气上升以济心一水火既济
生理称谓:①先天之本、②水火之宅③封藏之本
气水:肺、脾、肾
生理特性:1、别称2、气机升降(特殊:肾-蛰守,脾-喜燥恶湿)
备注:各脏腑的称谓:
1、君主之官-心,相傅之官-肺,仓原之官-脾,将军之官-肝,作强之官-肾
2、娇脏-肺,刚脏-肝,阳藏(火脏)-心
3、生痰之源-脾,储痰之器-肺
4、气之主-肺,气之本-肺,气之根-肾,生气之源-脾
5、胃之(开)关-肾,孤脏-脾,孤腑-三焦
6、生之本-心,气之本-肺,仓縻之本-脾胃,罢极之本-肝,封藏之本-肝,先天之本
—肾,后天之本-脾
《素问-凌兰秘典论篇》
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膻中-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脾胃-仓原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出焉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的关系气血关系(心血运行+呼吸吐纳)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心与肝的关系血液的运行、精神、思维意识
心与肾的关系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君相安位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
肺与肾的关系水液代谢、呼吸运动、阴阳互资
肝与脾的关系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血的生成、贮藏及运行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
肝与肾的关系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藏泄互用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五五五
五官五志五神五液五华五时
行脏体
木肝筋目怒魂泪爪春
火心月永舌喜神汗面夏
土脾肉口思意涎唇长夏
金肺皮鼻悲魄涕毛秋
水肾骨耳及二阴恐志唾发冬
第七单元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60
1.胆的生理功能
(1)贮存与排泄胆汁
(2)胆主决断,调节情志
胆:又称“中精之府、中正之官、中清之官”(唯一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
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①胃主受纳。是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故胃又被称为“太仓”、“水谷之海”。
②腐熟。即初步消化的意思。水谷在胃不断蠕动和胃阳气蒸化作用下变成食糜。胃被称为“水谷
气血之海”。
③胃的生理特性——主通降;喜润恶燥(与脾相反)。
胃:又称“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五脏之本、五脏六腑之海”、喜润恶燥(胃、肺、大肠)
3.小肠的生理功能
(1)受盛化物
(2)泌别清浊
(3)小肠主液
利小便以实大便。口舌生疮+小便赤痛是心与小肠的问题。只有小便是膀胱的问题
4.大肠的生理功能
(1)大肠传化糟粕
(2)大肠主津(大小肠,主津液)
津清稀,无营养,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流动性大
5.膀胱的生理功能
(1)汇聚水液一津液之府
(2)贮尿和排尿
“州都之官,津液出焉”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孤府一三焦”“孤脏一牌”。
生理功能:
①通行诸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经》)
②运行津液——津液运行以三焦为通道。三焦对津液代谢的协调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中医学认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是——三焦!
“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脾与胃
体现为燥湿相济的脏腑关系是——脾胃!
被称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的是脾胃!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又称“髓之海”,明代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
功能1、主宰生命活动:髓海、元神之府2、主管感觉运动3、主管精神意识
神又分为“魂、神、魄、意、志”,分别由肝、心、肺、脾、肾五脏主司,即所谓“五神脏”。
细目二女子胞又称“胞脏、子宫、子脏、胞宫、不叫子胞”。——冲任肝肾
功能:1、生理功能(主持月经+孕育胎儿)2、与天癸的关系(肾精+肾气=充盈化生
天癸)
3、与经脉的关系(左为血海+任主胞胎)4、与心、肝、脾、肾的关系密切(没有
肺)。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人体之精:(先天-肾)父母的生命物质+(后天—脾胃)水谷精微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精的功能☆☆:繁衍生命、濡养、化气、化血、化神☆
分类:构成: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功能:脏腑之精+生殖之精,精转化为气。
细目二气(不断运动的)
人体之气来源: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后天水谷精微+自然界清气
人体之气有关脏腑: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问:与人体气机最为密切的三个脏腑是:肺、肾、脾
气的功能☆☆☆:
①推动与调控作用(小儿发育不良、不孕不育、早衰、老年痴呆)
②温煦与凉润作用(寒热、体温、怕冷、手脚冰凉)
③防御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④固摄作用(血液-气不摄血、精液无故外流、出汗)
⑤中介作用(得气、感应、传导)
气机的运动:正常:升降出入,不正常就是相反
升-从下而上(气机失调时:气陷)
降-从上而下(气机失调时:气逆)
出一自内向外(气机失调时:气闭)
入-自外由内(气机失调时:气脱)
运动、气机调畅(气机失调时:气滞)
元气
含义:原动力、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分布:发于肾(肾精+肾推动功能),脾后天生成,三焦为通路
功能: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宗
含义:脾胃谷气+自然界清气-一聚于胸中“气海”,即膻中穴
分布: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心脉,沿三焦下行
功能:1、走息道以司呼吸2、贯心脉以行气血3、主司视、听、言、动
营气(生成来源于脾胃)
含义:行于脉中,又称“营血、营阴”
分布:脉中到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
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卫气(生成来源于脾胃)
含义:行于脉外,又称“卫阳、水谷之悍气”
分布: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与肓膜,散于胸腹
功能: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媵理(汗孔开合)
营气在内,主营养全身,卫气在外,主防御保卫
细目三血脉为血之府
血的功能:濡养作用+化神作用(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与血的生成最密切的一脾,没有关系的是肝
☆☆☆与血的运行最密切的一心,没有关系的是肾
细目四津液
津: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着滋润作用的
液: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着濡养作用的
津液的形成:脾、胃、小肠、大肠
津液的输布:肺—宣降脾—散精肾—蒸腾气化三焦—通路疏泄—肝
☆☆☆与水液代谢密切的关系:肾+脾+肺+三焦最密切一肾
津液的生理功能:①滋润和濡养作用;②化生血液,调节血液浓度;③运输废物。
细目五神
人体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分为广义和狭义之神。
五神归属五脏,肝心脾肺肾——魂神意魄志
五志归属五脏,肝心脾肺肾——怒喜思悲恐
考试:怒胜谁?怒一肝一木一木克土,肝胜脾,怒胜思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通常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①血能载气;②血能养气
2.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对津液:①气能生津;②气能行津;③气能摄津
津液对气:④津能生气;⑤津能载气(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3.精、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血同源:
津血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称为人身“三宝”。
气能化精、气能摄精
精能化气、
精气能化神
神驭精气
师承、老专长-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唯一认可)
第十单元经络(详见针灸学)
第十二单元病因(内因+外因)
细目一六淫(六邪:风寒暑湿燥火)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上面);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假、中暑一热狗皮不通,不出汗,热扰神明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多升散,耗气伤津扰神;③暑多挟湿。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湿性黏滞重浊;②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面)。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耗气伤津;③火易生风动血;④火易致肿疡。
暑、火、燥-一耗气伤津
细目二疣气(瘟疫、传染病)1分
疡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细目三七情内伤(情绪致病)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问: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一-,心)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过怒使肝气上逆
喜则气缓:过喜则心气涣散。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
悲则气消:过悲导致肺气消耗。
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而陷于下。
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
(3)多发为情志病
(4)影响病情变化
细目四饮食失宜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
则肉脆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推理:多食,吃的太多,伤其所克。)
咸-肾(水克火)--火--心脏--心主血脉
苦-心(火克金)-金-肺脏-肺主皮毛
辛-肺(金克木)-木-肝脏-筋,爪
细目五劳逸失度
1.过度劳累
劳力过度(体劳)——伤肺脾;劳神过度(神劳)——伤心脾;房劳过度(房劳)一伤肾精和肾气。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清晰--津粘稠--液
痰饮:稠厚为痰、清晰为饮。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关系较大。
痰饮一津液停留脾胃(肠道)生痰之源一脾
悬饮一津液停留胁肋部(肝脏、肺脏)悬挂在胁肋部
支饮一津液停留肺脏支气管肺炎分支一肺为储痰之器
溢饮一津液停留四肢溢出来到四肢
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2)影响水液代谢:(3)易于蒙蔽心神;(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细目七瘀血☆☆☆
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
一是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或夜间痛甚;
二是肿块,外伤于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痛;
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成瘤1积,按之痞块,固定不移;
三是出血,血色多呈紫暗,并伴有血块;
四是色紫暗,久瘀可见面色薰黑,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
脉络曲张等症;
五是肌肤甲错,或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血不养肤
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对比
度饮致病特点瘀血致病特点
阻滞气血运行易于阻滞气机
影响水液代谢影响血脉运行
易于薪蔽心神影响新血生成
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第十三单元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在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①环境;②体质;③精神状态。
细目三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一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
2.徐发一缓发(感邪后缓慢发病)
3.伏而后发一感邪后,病邪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过时而发)
外感病一“伏气温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发病形式属于一伏而后发)
外伤病—破伤风、狂犬病
4.合病一首见于《伤寒论》。指外感病初起时两经同时受邪而发病。两个病一起出现
5.继发--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出现了一个有关联得疾病
6.并病一指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的发病特点,也可指具体疾病的病后增病,即可视为
并发病证。大病未愈,又得了一个疾病
7.复发一-好了以后又再次得同一个病
第十四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①真实假虚:又称为“大实有嬴状”。指病机本质为“实”,却见某些假“虚”之象的病理变化。
如因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妇女崩漏下血等。表面上看着虚弱,但是为实证
②真虚假实:又称为“至虚有盛候”。指病机本质为“虚”,却见某些假“实”之象的病理变化。
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指食少脱腹胀满;气血亏损,血海空虚之女子经闭等。
2.邪盛正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①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理
过程。又称为“邪留”或“邪结”。
②正虚邪恋正气已虚,余邪未尽,但正气难复,病处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为邪正相持的特殊
病机。久病正q虚
3.实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或邪气虽盛而机体正
气未衰,尚能积极与邪抗争,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而
有余的证候表现。
4.虚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机体精、气、血、津液等的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
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邪斗争难以出现较为剧烈的反应,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证候表
现。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细目二阴阳失调☆☆☆5分
1.阴阳偏盛
(1)阳偏胜——实热证!(2)阴偏胜——实寒证!
2.阴阳偏衰
(1)阳偏衰——虚寒证!(2)阴偏衰——虚热证!
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
4.阴阳格拒是指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为在阴阳偏胜基础上由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
假病变的一类病机。
(1)阴盛格阳是指阴寒偏胜至极,壅闭于内,迫阳浮越于外,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阴寒
内盛是疾病本质。因格阳于外,现真寒假热证。可在原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
脉微欲绝等寒盛于内表现的基础上,又出现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假热之象。
(2)阳盛格阴指邪热极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病理
状态。阳盛于内,邪热炽盛为疾病的本质。由于阳气壅遏深伏于内,格阴于外,故现真热假寒证。可
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热盛于内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
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
5.阴阳亡失
(1)亡阳临床多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衰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危重征象。
(2)亡阴临证多见烦躁不安、气喘口渴、手足虽温,但大汗欲脱等严重的外脱不守征象。
由于机体的阴和阳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阴亡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阴无以化生而耗竭,
故亡阴可以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也可继而出现亡阴,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活动终
止而死亡。
6.阴阳转化阴阳的转化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1)气虚
(2)气机失调——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的病理变化。
1)气滞
肺气壅滞——胸闷、咳喘;肝气郁滞——胸胁少腹胀痛;脾胃气滞——腹胀而痛,时作时止,得
矢气暧气则舒。
2)气逆
肺气上逆——咳逆上气;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喷气;肝气逆上——头胀痛、面红、
目赤、易怒。
3)气陷气陷是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也属于气
的升降失常。与脾气虚关系最密切。
上气不足——则头目失养致头晕、眼花、耳鸣。
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置相对下移,少腹胀坠,便意频频、疲乏无力、气短声低、
面色不华等。
4)气闭
5)气脱
3.血的失常
(1)血虚
(2)血运失常——1)血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配电工程招标文件疑问回答
- 酒店设备购销合同样本
- 酒水买卖合同格式
- 银行个人贷款合同样本
- 银行投标合规调整支持
- 阅读大卫科波菲尔的英语感悟
- 防水工程分包施工合同
- 防锈漆原料交易条件
- 零星工程劳务合作协议
- 预制混凝土购销条款
- 天冬中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力抢修培训课件
- 客户之声(VOC)收集与应用
-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 清洁生产原理与应用1清洁生产概述
- 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
- 物业管理服务代管协议
- 让阅读成为习惯家长会课件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