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荷与电流(练习)2_第1页
4.1电荷与电流(练习)2_第2页
4.1电荷与电流(练习)2_第3页
4.1电荷与电流(练习)2_第4页
4.1电荷与电流(练习)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电荷与电流【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闭合开关S,L1发光,L2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L2的电流比L1小B.L2发生了断路C.L2发生了短路 D.L1发生了短路【答案】C【解析】A.由电路图可知,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L2的电流等于通过L1的电流,故A不符合题意;BD.闭合开关S后,L1发光,所以,电路为通路,不可能是L2断路,也不可能是L1短路,故BD不符合题意;C.又因L1发光时L2不发光,所以,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L2发生了短路,故C符合题意。故选C。2.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A.电流方向由A到B B.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C.电流方向由B到A D.始终无电流【答案】C【解析】当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相连时,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从A移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上了电。由于电子带的是负电,而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电流方向由B到A。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如图是某款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图,受到污染的空气被净化器吸入后,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带上正电荷,然后被集尘器上的带电金属网捕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颗粒物经电离创造了电荷B.集尘器上的金属网带正电C.金属网吸引颗粒物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空气净化器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答案】C【解析】A.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带上正电荷,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B.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带上正电荷,且被集尘器上的带电金属网捕获,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集尘器上的金属网带负电,故B错误;CD.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带上电荷,然后在集尘器上被带电金属网捕获,由此可知,金属网吸引颗粒物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空气净化器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故C正确,D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清除杆”。人们在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上方圆球清除身体上的静电。下列关于“除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身上的静电是人体与衣服摩擦创造出来的B.杆上方的圆球应为塑料制成的C.为达到更好的除静电效果,应将杆下端的导线埋入大地D.若人体带正电,杆内瞬时电流方向应为由下到上【答案】C【解析】A.人身体与衣物摩擦带电,是由于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电荷不能凭空创造出来,故A错误;B.为了将人体的静电释放掉,则杆上端的圆球是导体,而塑料是绝缘体,故B错误;C.静电消除杆将人体与大地相连,“除电”时,人体所带电荷经金属球流向大地,为了达到更好的静电消除效果,应将杆下端的导电线埋入地下,故C正确;D.若人体带有正电,电子会由大地通过金属杆流向人体,因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则清除静电时金属杆中电流方向从上到下,故D错误。故选C。5.在干燥的冬季,汽车在长途行驶的过程中车身会带上电荷。为了避免触摸车门时因放电而带来的不适感,人们通常会在车尾安装一条与大地相接触的静电带。如图所示,静电带可将电荷导入大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车身会带上电荷说明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电荷B.汽车上安装的静电带应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绝缘性C.若车身带负电荷,说明摩擦时车身得到了电子D.若车身带负电荷,静电带中电流方向为从车身到大地【答案】C【解析】A.车身会带上电荷说明汽车行驶时,车身与空气摩擦会带上电荷,不是产生电荷,因为摩擦起电的实质是通过摩擦使自由电子进行转移,电荷不能凭空产生,故A错误;B.汽车上安装的静电带一定是导体才能把车身的静电导入大地,故B错误;C.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故C正确;D.用静电带把车身的负电荷导入大地,就是让车身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大地,从车身到大地是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所以电流方向应该是从大地到车身的方向,故D错误。故选C。6.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然后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干燥的手和塑料绳摩擦时创造了电荷B.塑料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干燥的手和塑料绳摩擦时,手和塑料绳一定带负电荷D.塑料绳带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答案】B【解析】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干燥的手和塑料绳摩擦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塑料丝,塑料丝会因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散开,和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B正确;C.干燥的手和塑料绳摩擦时,手和塑料绳带异种电荷,故C错误;D.塑料绳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在物体间的转移,故D错误。故选B。7.(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C.两个小灯泡由一个开关同时控制,它们一定是串联D.两个小灯泡两端电压相等,它们一定是并联【答案】A【解析】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故A正确;B.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反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故B错误;C.灯泡串联时,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两盏灯泡;灯泡并联时,若开关接在干路上,仍然可以控制两盏灯泡;则这两盏灯泡串联或并联都可以,故C错误;D.当两灯并联时,各个灯泡两端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但是当两个完全一样的小灯泡串联时,各个灯泡两端电压也会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所以若灯两端电压都相等,两灯也可能是串联,故D错误。故选A。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明电路只由用电器、开关、导线三部分组成,没有电源B.只要导体中的电荷运动,就会形成电流C.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D.导线可以由任何物质制成【答案】C【解析】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没有电源就没有电路,故A错误;B.导体中的电荷必须要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故B错误;C.我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C正确;D.导线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制成,而不能用绝缘体来制成导线,故D错误。故选C。9.(2023·陕西模拟)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二极管和灯均能发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极管是超导体材料制成的B.将二极管的甲、乙两接线柱对调,闭合开关,小灯泡将熄灭C.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D.用铅笔蕊代替二极管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也能使小灯发光【答案】A【解析】AB.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铅笔蕊是导体,接入电路中能导电,故用铅笔蕊代替二极管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也能使小灯发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22年7月22日晚临沂强降雨期间,临沂广播电视塔被闪电“击中”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如图所示。电视塔被闪电击中后完好无损,得益于电视塔上的避雷针。已知云层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避雷针应用绝缘材料制成 B.电视塔被击中时电流很小C.带正电的云层获得了电子 D.电流方向是从云层到避雷针【答案】D【解析】A.制作避雷针的材料应该容易导电,为导体,故A错误;B.电视塔被击中时电流很大,故B错误;C.闪电是云层放电现象,云层在运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失去电子,云层带正电,故C错误;D.云层带正电荷,避雷针工作时尖端放电,负电荷从大地定向移动到避雷针,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电流的方向是从云层流向避雷针,故D正确。故选D。11.(2023·天津河西二模)图中的电路图,与图所示的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实物图中两个灯泡并联,开关S2和灯泡L2在一条支路,开关S1在干路中。A.图中两个灯泡串联,两个开关串联在电路中,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两个灯泡并联,开关S2和灯泡L1在一条支路,开关S1在干路中,故B不符合题意;C.闭合开关S1,两个灯泡串联,两个开关都闭合,灯泡L1被短路,只有灯泡L2的简单电路,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两个灯泡并联,开关S2和灯泡L2在一条支路,开关S1在干路中,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下列四个电路图与如图的实物图相符合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从实物图可以看出,两灯泡并联,一个开关控制支路,另一个开关控制另一条支路,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3.(2023·湖南长沙一模)小明同学按如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甲、乙两灯泡不亮,此时甲乙灯泡仍不亮,然后他拿来一根导线直接连在甲灯泡两端,此时甲乙灯泡仍不亮,于是他取下这根导线,直接连在乙灯泡两端,此时发现甲灯亮了起来,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出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甲灯泡断路 B.乙灯泡断路 C.甲乙灯泡都断路 D.电源坏了【答案】B【解析】由图得,两灯泡串联,闭合开关后发现,甲、乙两灯泡不亮。①用一根导线直接连在甲灯泡两端,此时甲乙灯泡仍不亮;②用一根导线直接连在乙灯泡两端,此时发现甲灯泡亮了起来;所以,断路故障在乙灯泡上,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4.花粉往往带负电,而蜜蜂在飞行中与空气摩擦也会带电。如图所示,当蜜蜂靠近花朵时,花粉会受到蜜蜂的静电吸引力,能更好地附着在蜜蜂身上。关于飞行中的蜜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失去电子带正电B.获得电子带正电C.失去电子带负电 D.获得电子带负电【答案】A【解析】花粉带负电,当蜜蜂靠近花朵时,花粉会受到蜜蜂的静电吸引力,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蜜蜂在飞行中与空气摩擦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被烧坏 B.被烧坏 C.电池被烧坏 D.、都发光【答案】C【解析】如图,开关S断开时,两灯并联;开关S闭合时,电流可以不经过任何一个灯,只经过开关由电源正极流回负极,造成电源短路,此时两灯都没有电流流过,两灯均不发光也不会被烧坏,有可能将电池烧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静止在空中的气球时,气球远离玻璃棒,则气球()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静止的气球,气球被排斥,远离玻璃棒,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气球带正电,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小华把塑料梳子与干燥的头发摩擦,然后将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现象如图乙所示。可见,梳子与头发摩擦过程中()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质子 D.失去质子【答案】A【解析】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细小的水流,是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而造成的,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时,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负电,即摩擦的过程中得到电子。故选A。18.(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带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丝带和PVC管,然后将塑料丝带放在PVC管上方,塑料丝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下列关于“章鱼”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丝带是导体B.毛巾摩擦塑料丝带时创造了电荷C.摩擦过的塑料丝带和PVC管带上了同种电荷D.摩擦过的塑料丝带和PVC管带上了异种电荷【答案】C【解析】A.塑料丝带是绝缘体,故A错误;B.毛巾摩擦塑料丝带时,发生了带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CD.将塑料丝带放在PVC管上方,塑料丝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说明塑料丝带和PVC管发生排斥作用,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塑料丝带和PVC管带上了同种电荷,故C正确,D错误。19.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图所示,是小丽给奶奶搓手、梳头发的温馨画面。对此情境解释正确的是()

A.梳头时头发越梳越蓬松,其原理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B.奶奶对凳子的压力和奶奶所受的重力是同一个力C.梳头发的过程中,梳子和头发间发生了原子核的转移D.若梳子带负电荷,说明梳头发过程中,梳子失去了电子【答案】A【解析】A.梳头时头发越梳越蓬松,其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A正确;B.奶奶对凳子的压力和奶奶所受的重力不是同一个力,故B错误;C.梳头发的过程中,梳子和头发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D.若梳子带负电荷,说明梳头发过程中,梳子得到了电子,故D错误。故选A。20.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答案】C【解析】A.摩擦起电现象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子;故A错误;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故C正确;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有多余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橡胶棒向验电器转移,故D错误。故选C。21.(2023·山西吕梁一模)如图所示,小吕发现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靠近易拉罐时,易拉罐向气球方向滚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C.易拉罐向气球滚动是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D.气球带电说明气球是导体【答案】C【解析】A.气球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根据摩擦起电的实质,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因此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故B错误;C.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易拉罐向气球滚动是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故C正确;D.气球是塑料做的,是绝缘体,故D错误。故选C。22.(2023·山西晋中一模)物理小组利用器材模拟了静电复印过程: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张爱心的图案,用丝绸裹住手指,照着图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均匀撒上木屑,竖起塑料板轻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颗由木屑组成的爱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塑料板上创造了新电荷B.塑料板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C.摩擦后的塑料板和丝绸带上了同种电荷D.静电复印的原理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答案】D【解析】A.丝绸与塑料板摩擦过程中并没有创造电荷,只是使电荷发生了转移,故A错误;B.塑料板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B错误;C.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会带等量的异种电荷,塑料板和丝绸摩擦后会带上异种电荷,故C错误;D.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在平放的塑料板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木屑时,塑料板上带电区域把木屑吸住,故D正确。故选D。23.将灯泡L1和L2接入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灯泡L1先亮,灯泡L2后亮B.通过灯泡L1的电流方向是由A向BC.用一根导线直接接在B、C两个接线柱上,灯泡L2不发光D.不可以用导线直接连接A、C两个接线柱,会烧毁电源【答案】A【解析】A.闭合开关后,整个电路各处同时产生电路,所以两灯同时发光,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电源的外部,电流通过外部电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图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通过导线先流过开关,再流入灯泡L1的的A接线柱,之后从B接线柱流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一根导线直接接在B、C两个接线柱上,灯泡L2会被短路,则灯泡L2不发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直接用导线接连接A、C两个接线柱,电源会被短路,则可能会烧毁电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4.(2023·辽宁抚顺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脱毛衣时,与毛衣摩擦过的头发会“粘”在脸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毛衣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B.头发“粘”在脸上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C.若头发带负电荷,与脸接触时的瞬间电流方向从头发到脸D.若毛衣带正电荷,说明它有了多余的电子【答案】A【解析】A.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因此脱毛衣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故A正确;B.头发“粘”在脸上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C.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若头发带负电荷,与脸接触时的瞬间电流方向从脸到头发,故C错误;D若毛衣带正电荷,是因为失去电子,故D错误。故选A。25.(2023·河南驻马店模拟)毛皮a与橡胶棒摩擦后,会使橡胶棒带电,若再用毛皮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a不会带电B.毛皮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比橡胶棒强C.ab接触时,二者之间的瞬时电流方向是a→bD.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a上带正电的质子转移到b上【答案】C【解析】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摩擦起电中并没有创造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故A错误;B.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说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比橡胶棒弱,才会失去电子带正电。故B错误;C.毛皮a与验电器b接触时,因为毛皮已经带正电荷,只能是验电器的电子转移到毛皮上面,所以电子的瞬时移动方向是从b到a,而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故瞬时电流方向是a到b。故C正确;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验电器b上的电子转移到毛皮a上,而让验电器b带正电荷。故D错误。故选C。26.小明学习了静电有关的知识后,发明了“礼花器”。如图所示将一个圆盘放在一个塑料瓶上,在盘中放入彩色的碎纸屑。当一个高压静电棒去接触圆盘边缘时,彩色的纸屑像礼花一样向上散开。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圆盘一定是导体B.纸屑向上散开,是因为纸屑和圆盘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若静电棒带正电,当它接触圆盘时负电荷发生移动,电流方向从静电棒到圆盘D.塑料瓶是绝缘体,因为里面几乎没有电荷【答案】D【解析】A.当一个高压静电棒去接触圆盘边缘时,彩色的纸屑带电,说明整个圆盘都带电,圆盘是导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纸屑向上散开,是因为纸屑和圆盘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静电棒带正电,所以电流方向从静电棒到圆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塑料瓶是绝缘体,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几乎没有电荷,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7.关于摩擦起电和电流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实际上通过摩擦的方式产生了电荷B.一个泡沫小球被一个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则泡沫小球可能会带负电C.只有电子的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D.大多数用电器工作时外壳容易吸引灰尘是因为灰尘也是带电体【答案】B【解析】A.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故A错误;B.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荷,玻璃棒吸引泡沫小球,泡沫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B正确;C.不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只要它们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